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作者:补刀客 来源:补壹刀 2021-05-18 439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补刀客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近日,美国驻华使馆在官网上公开“撒狗粮”,补壹刀对此做了独家解读。

  独家揭秘!美驻华使馆悬赏最高3万美元,在中国招募“第五纵队”

  对此,有些人提出疑问,美国使馆的招募信息,就一定是招“汉奸”?

  其实,通过这种“小额赠款”计划来拉拢年轻人和少数群体,然后在当地信息传播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一招美国在过去几十年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美国使馆到底想做什么,在下结论之前,不妨先看看别国的美国使馆都做过什么

  1

  美国驻华使馆面向中国公众推出的“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将重点放在教育、文化交流、女权、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等方向上,单笔奖金最高可达3万美元。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招数,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在全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

  咱都不说俄罗斯,先说俄罗斯旁边的吉尔吉斯斯坦。

  在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脱离苏联之后,美国就开始在这个国家培养“自己的人”。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提供资金,通过NGO资助了当地十多家媒体,并且培训当地记者,尤其是那些能进行“调查新闻”写作的记者。

  此外,美国驻吉使馆也定期在吉尔吉斯斯坦实施金额为3—5万美元的“媒体小额援助”活动,挑选那些“符合条件”的媒体进行资助。(有没有很眼熟?)

  还有美国民主基金会等熟悉的“老面孔”,光是2020年这一年,民主基金会就资助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各种“破坏性新闻”项目200多万美元。

  最终的结果是,美国掌控了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信息传播渠道,用自己挑选过的信息“淹没年轻人”。

  而吉尔吉斯斯坦,则陷入一轮又一轮的政局动荡。

  这只是众多例子当中的普通一个。

  在今年4月16日,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监督部门悄悄发布了一份对该机构2019年1月到4月在委内瑞拉活动的评估报告。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也许大家都还记得,那段时间发生在委内瑞拉最被广泛关注的事件之一,就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从哥伦比亚向委内瑞拉运送的“人道主义物资”在边境口岸被拦下并点燃。

  现场充满火光和混乱的画面被迅速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很容易就激起人们的愤慨。

  西方舆论和一些政治人物迅速将纵火归咎于政府军,称此举是阻止急需物资的民众获得重要物资的卑劣企图。

  但是很快,就被发现这场纵火是反对派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而且,被烧的刚好是美国国际开发署提供的物资,有没有太巧合?

  正好,美国国际开发署在4月公布的审查中也特别提到了这一事件。

  在相关访谈中,该机构的高级工作人员承认,其项目“受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的外交政策指导”。

  据称,美国政府在2019年1月到2月期间,认定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人道主义援助也是提高对瓜伊多“临时政府”支持、增加对马杜罗政府压力的“关键工具”,之后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专门以此为目的与美国国际开发署进行了接触。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报告称,美国国际开发署回应了此类“指令”,其中也包括向委内瑞拉派遣那批卡车。

  换句话说,美国国际开发署当时提供的那批援助似乎从未打算到达加拉加斯,而这一煽动性事件实际上是华盛顿指导的“假旗事件”。

  此前,维基解密就曾曝光了美国驻委内瑞拉大使发出的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过渡计划办公室(OTI)“为关键的政治过渡提供快速、灵活的短期援助”,“通过技术援助、能力建设、相互联系以及国际流动,以及15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支持”,支持全国300多个非政府组织。

  而这些支持并不总是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比如许多NGO的倡议包括“维护残疾人权利”,推动“公民教育”来对抗“革命意识形态”等等。

  总的来看,美国的这些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

  披着“援助”“去政治化”“慈善项目”等外衣;

  以年轻人和小众群体为目标;

  做的事不一定多,但音量一定要大;

  用“多元”来否定甚至消解社会主流价值。

  2

  美国国际开发署只是“打手”之一,它的触手也伸向了中国。

  美国参议院外委会近日高票通过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毫不隐晦地提出,每年将豪掷3亿美元,以对冲所谓中国的“恶性影响”。说得直白点,就是要花钱搞臭中国。

  法案列明了对华“舆论战”的主力选手,其中除了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还有美国国际媒体署和全球接触中心等。

  所以,美国驻华使馆的“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不是某个具体驻外使馆的所谓公共外交举措,而是美国对华战略大盘子里的一份小菜。

  大家还记得中国外交部曾点名制裁在香港修例风波中表现恶劣的5个美国NGO吧,其中的3个——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它们都与国际开发署关系密切。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之前诋毁新疆棉花的黑手,那个名叫“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的组织,它的“金主爸爸”之一也是国际开发署。

  国际开发署,就是把自己拿到的国会拨款分给下面的各个NGO,并且教它们如何用这笔钱组建反政府网络、出版政治性书籍、发放教人如何进行“颜色革命”的小册子、把积极分子送到美国培训等等。

  国际媒体署则主要负责“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古巴广播办公室”“自由亚洲电台”“中东广播网”五大外宣媒体,以及所谓支持网络自由项目的“开放技术基金”的运作。

  它们的宗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向世界讲述“美国故事”,推广“民主自由”,也就是针对美国的对手大搞舆论战。

  如今,根据法案,国际媒体署将获得每个财年1亿美元的拨款。这样的强化,无疑意味着冷战时期的舆论“王者”试图重新获得输血,回归全球舆论场。

  如果说国际美体署意在“宣传”,那么“全球接触中心”(GEC)就是美国的“反宣传”中枢,即针对所谓破坏美国形象的“大国宣传”发起攻势。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全球接触中心在美俄关于疫情的信息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的一份报告指出,俄罗斯利用社交网络系统性地散布美国是疫情“幕后黑手”的假消息。

  这样的说法缺乏独立信源,但不妨碍美国高官拿着这个冲俄罗斯嚷嚷。

  除了俄罗斯,中国也被全球接触中心列为美国在“反宣传战”中的“最主要威胁”。

  全球接触中心的主管曾详细叙述了中心的主要工作:

  一是,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为盟友、合作伙伴和国内利益相关者提供外国“虚假信息”的早期预警;

  二是,分析美国竞争对手的各种企图,并与利益相关者共享这些信息;

  三是,培养公民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记者和其他当地行动者的技术技能,使他们能够“揭露和反击虚假信息的传播”。

  近来华盛顿炮制的关于中国的虚假叙述,比如抹黑“一带一路”,捏造新疆人权问题等,几乎都有全球接触中心的推波助澜。

  3

  但是,美国人在加大对华“渗透”力度的时候,也有些沮丧,因为中国年轻人似乎并没有按照他们预设的路径前进。

  反而,他们似乎变得更加自信、爱国。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4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过去5年间,中国年轻人对西方国家“平视”的比例上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48.3%;而“仰视”西方的比例下降大约30%,现在仅有8.1%。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连“美国人”也注意到了这种明显变化。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3月22日的一篇文章,《中国年轻人对西方失去信任》,被译成中文后引起不少关注:

  “美国人惊讶发现:中国年轻人对西方越来越不屑” “美媒文章:中国年轻人面对西方时愈加自信”......

  文章试图探究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不仅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感到愤怒,而且对西方最根本的社会和政治理念越来越不屑。”

  问题非常值得深思,但文章列出的答案却明显避重就轻了。

  只是因为美国境内“白人至上主义”泛滥,导致近期对华裔乃至亚裔的种族歧视加剧,或是因为西方国家抗疫表现不力证明“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不如中国的制度”?

  这还不能解释为什么美国这套手段在拉美或非洲第三世界国家屡屡得手,而在中国明显受挫。

  一位中国学者这样解释:

  其一,过去大部分时间,美国对拉美一些国家的渗透或势力培植,总体上隐蔽性较强。通过隐蔽性强的项目或机构,搞得都是“项庄舞剑”那套,它有耐心等着看一段时间之后的效果呈现。

  相应的,过去选择“渗透”的项目也很精心,抓的都是所在国家确实存在的问题,比如性别平等等等,给人一种“对症下药”,真在帮助相关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假象。

  但这些年来对中国,美方的意识形态对抗和冷战色彩越来越浓,越来越心急,手段和目的都越来越粗暴直接。

果然,有人跳出来为美国驻华使馆辩护了!

  过去是打着“你有啥问题我们去帮助解决啥问题”的幌子,现在变成了赤裸裸的招募“价值观认同者”。它的这个目的和面目一露出来,肯定会引起中国人的警惕。

  其二,整个中国社会的国际视野越来越强,尤其年轻一代,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西方的平视正从“量变”变成“质变”。

  说实话,美国洒向中国的“援助”“奖金”,有一小撮人还是想拿的,过去他们已经这样做过。

  但在当下社会整体警惕性和认知度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无论外部势力还是拿这部分钱的人,他们的真实目的和所作所为都已经被识破,自然也就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效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4
0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