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东:为什么美国和西方极力打压俄罗斯?

作者:黄卫东 来源:红歌会网 2021-01-29 1067

为什么美国和西方极力打压俄罗斯?

黄卫东

黄卫东:为什么美国和西方极力打压俄罗斯?

  美国和西方的统治者都是来自北欧的日耳曼人,英国只是上层是盎格鲁萨克森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仅占英国5%人口,并非西方一直宣传的,所谓英国人主要是盎格鲁萨克森人。这是近年来基因检测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按照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斯蒂芬•奥本海默出版著作《英国人起源:遗传学侦探记》[1]介绍,四分之三英国人祖先是来自西班牙的白人,盎格鲁萨克森人是征服者,而不是主体民族,历史上普通白人长期是英国贵族统治下的农奴。

  西方各国情况都类似,俄国历史上只有留里克王朝和罗曼诺夫王朝,其中留里克王朝是由来自北欧瑞典诺曼部落的瓦良格人建立的,其首领名为留里克,是基辅罗斯的建立者,后来的俄国国王都是其后代。罗斯人本来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部落――诺曼人(意为北方人),和统治英国至今的诺曼人来源相同,俄国上层贵族实际都是日耳曼人。留里克王朝的最后一位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于1598年去世后,该王朝最主要的一系遂断绝。此后,与留里克王朝有血缘关系的罗曼诺夫家族继承王位,尤其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之妻著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直接血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彼得三世来自德国荷尔斯泰因家族(德国北部靠近丹麦地区),在1762年登上了俄国皇位,是第一位只会说德语的俄国沙皇。后被其妻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取代,女沙皇同样来自德国,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爵之女。他们的后代一直统治到20世纪初,沙皇制度被推翻,苏联成立。

  按照西方历史介绍,日耳曼人受匈奴人压迫南迁,最初罗马帝国还比较强盛,部分日耳曼人部落被罗马消灭,但后来受匈奴人打击,只好与日耳曼人妥协。最先是西哥特人,为躲避匈人的铁蹄进入帝国东部避难。但西哥特人不甘罗马官员的欺压,发动暴乱,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战胜罗马军队,皇帝瓦伦斯战死。继位的狄奥多西一世被迫与西哥特人订立和约,将色雷斯和马其顿的土地划分他们定居,供给粮食,起义才平息下来。4世纪末,西哥特人在其首领阿拉里克率领下,蹂躏巴尔干半岛,然后进军意大利,沿途许多奴隶、隶农和农民加入西哥特人队伍,声势浩大。罗马406年从莱茵河调军回援,却引起更大规模的其他日耳曼部落的入境。

  408年阿拉里克包围罗马,勒索大量钱财才暂时退兵。410年阿拉里克再次围困罗马,城内起义的奴隶打开城门,放进西哥特人,于是罗马城在奴隶和蛮族的内外夹攻下首次陷落。西哥特人入城后大肆劫掠。不久,他们向西进入高卢南部,继而将前已占领西班牙的汪达尔人逐走,于419年建立以土鲁斯为都城的西哥特王国。而汪达尔人在5世纪初越过莱茵河侵入高卢,后又南下西班牙,被西哥特人打败后,渡海进入北非,于439年攻克迦太基城,建立汪达尔王国。他们占领北非,等于切断罗马的一个重要的粮食来源;汪达尔人的海盗行为也打破地中海地区平静,进而破坏罗马帝国本身本已十分脆弱的商业网。

  455年,汪达尔国王盖萨里克率领大批舰队渡海北上,攻陷罗马,又把罗马洗劫一空。劫后罗马仅存居民7000人。此时,法兰克部落和勃艮第人已经成为高卢的新居民和征服者。5世纪中期,匈人在阿提拉的领导下跟踪而进,狂扫东罗马帝国、意大利和高卢,要么以求和之名勒索钱财,要么进行杀戮和劫掠。罗马人联合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进行抗击。后军中瘟疫,又逢阿提拉去世,匈人便引兵而退。西罗马帝国在其风蚀残年里的势力仅限于亚平宁半岛,在其他地方已经完全被日耳曼人领导的军队所占领。

  整个中世纪都是北欧日耳曼人作为封建贵族,建立大大小小的封建王国、公国,统治了欧洲,而原居民则成为被统治的农奴。英美种族结构是类似的,美国和英国上层都是来自北方的盎格鲁萨克森人,作为征服者,成为统治原居民的贵族。美国在殖民地时代主要是英国贵族们复制的英国制度,而英国当时的制度是盎格鲁萨克森征服本地土著,建立的封建农奴制。美国精英取消了封建贵族制度,但一样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权力。19世纪中叶,托克维尔在其著名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虽然承认[2],美国没有封建社会的过去来根除,却揭露了美国有一个封建式的现在,那就是贵族式类似物存在于美国,暗示它们有类似的继承性。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斐欧娜·戴维恩(Fiona Devine),在其著作《美国和英国的社会阶级》中综述了大量社会学文献,通过实证数据和理论分析指出[3],美英两国的社会阶级状况虽有不同特点,但社会阶级在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认同、政治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却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对那种关于“美国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与“英国是一个阶级划分明显的社会”的习惯性看法提出了质疑。美国本是英国贵族及其后代驱使农奴建立的移民国家,继承英国制度和文化,显然是十分正常的。

  欧洲包括英美和沙皇时代俄罗斯上层精英本都来源于北欧日耳曼不同部落,虽因利益争夺而长期纵横捭阖,征战不休,同时又一直通过相互联姻来加强彼此关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对付被征服的本地居民。就英国来看,英国国王多次来自今天的其他国家,包括敌对国家。例如,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死后,都铎王朝绝后,继任的国王是与英格兰持续为敌八百年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是英王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孙,而苏格兰与英格兰和解成立联邦是一百年后。一战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则是现在德国境内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恩斯特一世和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的路易丝公主幼子和维多利亚女王夫妇的孙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乔治五世为了安抚民心,舍弃了自己的德国姓氏,将王室姓氏改称“温莎”。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时,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个孙子、近80个重孙。儿孙们的婚姻都是在女王安排下,与外国王室联姻。于是女王的子子孙孙就成了德意志、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国王或王后。一张惊人的皇家亲属国际网就这样被织成。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欧洲各国王室的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嫁到德国皇室,后来成为德国皇后。她的儿子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是德皇威廉二世,竟然统辖德军与英国开战,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亲戚间的战争”。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直系的血缘关系,王室成员之间的血亲关系从没有中断过。

  历史上,英国虽有红白玫瑰等盎格鲁萨克斯贵族内部的残酷斗争,但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英美上层贵族很少进行这种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其根源就是贵族们是占人口很少的日耳曼人组成,他们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当地白人土著,掌控社会。这是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精英们很少被追究战争罪行的主要原因,如南方军总司令李将军在战后仍然终身担任华盛顿学院校长,地位很高,并一直被美国人推崇,从没因战争收到美国法院审判。尽管李带领南方军队,曾大量杀伤美国联邦军队,只因死亡者不过是普通白人,而没有被追究。直到20世纪末,英国政府曾经帮助间谍杀死包括底层官员在内的四十多个英国民众,从而帮助该间谍成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北爱尔兰共和军总司令[4],显示英国贵族根本不在乎英国普通白人的人权,其原因就在于英国的贵族和平民本就不是一个种族,英国本就是一个殖民地化的国家。英美精英的宽容和人权,仅仅是针对同族的北欧日耳曼人,而不是其他民族,包括西方普通白人。

  马克思观察到西方上层的合作关系,号召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是十分自然的。近年来,我国著名学者何新多次谈到共济会统治西方,其实质就是日耳曼上层统治者合作统治西方。

  苏联是西方第一个打破日耳曼人统治的国家,是第一个被统治的农奴们翻身解放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国家。开国领袖列宁的祖父母都是普通蒙古人;第二任领导人斯大林则是欧亚交界的格鲁吉亚小城一位农民出身的普通鞋匠的儿子。第三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一位贫苦农民家庭。第四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出生于今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一个冶金工人家庭。末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则出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一个农民家庭。如今的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的祖父则是一名农民出身的厨师;前任领导人·叶利钦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农民家庭。相反,昔日的日耳曼统治者很多被杀害,例如,沙皇一家都被杀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主要继承者,遭遇西方30年如一日的打压,曾经每年人口减少100万人,男性人均预期寿命曾下降7岁之多。近年来,更是遭遇西方经济封锁,经济实力被严重削弱,国民产值仅和我国广东一省差不多,但美国仍然继续全力打压。1月23日,数千人走上俄各大城市街头,举行“非法示威行动”抗议反对派纳瓦利内被捕。其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示威演变为暴力活动。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美国使馆发布的游行信息甚至早于活动的组织者,如果俄方也作出类似举动,美国政客将在全球范围内“歇斯底里般恐俄”;美国大使馆不顾俄罗斯反对肆意在俄罗斯境内煽动暴力活动,甚至试图将未成年人卷入这些非法集会,美方的种种行为将会对两国关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俄总统普京上月表示,纳瓦利内得到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支持。这些都显示,美国又在俄罗斯发动了颜色叛乱,试图推翻俄罗斯合法政府。30年前美国发动的颜色叛乱,彻底推翻了与美国争霸的庞然大物苏联。这一次美国试图使俄罗斯再次陷入内战和分裂,更大程度削弱俄罗斯。

  其根本原因,就是俄罗斯打破了西方的统治秩序,让昔日被征服的本地农奴们变成了统治者,而昔日的征服者贵族们变成平民。世界上摆脱日耳曼人殖民统治的重要国家,只有中俄和印度,但印度因被英国殖民200年,上层早已被西方殖民主义思想所统治,加上国内种姓制度与民族众多,对西方不构成威胁,因此,中俄成为现代西方最大敌人。

  参考:

  俄多地爆发非法游行,俄外交部严厉质问美方- 国际 - 红歌会网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world/2021-01-24/259340.html

  1. Oppenheimer, S., The Origins of the British,参考:DNA中的证据,英国人口历史变动考 DNA中的证据,英国人口历史变动考 网页链接 原文作者:斯蒂芬•奥本海默(Stephen Oppenheimer) 英国... - 雪球

  https://xueqiu.com/4106327074/135477219. 2006, London: Constable & Robinson Ltd.

  2. (美)谢尔顿·S.沃林著;段德敏,毛立云,熊道宏译, 两个世界间的托克维尔一种政治和理论生活的形成. 2016: 南京:译林出版社. p.219-230.

  3. 姜辉编译, 美国和英国的社会阶级. 2010: 重庆:重庆出版社.

  4. 徐冰川, 英国超级“007”亡命伦敦.知识文库, 2003(第11期): p. 24-26.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1
0
1
1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