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止与中国合作,美国还想在太空探索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瞭望智库 2020-09-15 643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发表声明称,国际空间站发生轻微漏气,3名宇航员(1人来自美国,2人来自俄罗斯)正在查找漏气原因。而在此之前,7月27日美俄两国在维也纳举行了双边太空安全会谈。但会谈并未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自冷战起,美俄(苏)就在太空展开激烈竞赛,但同时始终保持着在特定项目上的合作关系,呈现“激烈竞争与有限合作”共生的状态。正因如此,双方在太空领域的竞合关系,成为洞悉美俄关系走向的重要风向标,其中的合作成分更被视为危机时期缓解两国战略对峙与军事紧张关系的“减压阀”和“稳定器”。

作为全球最具太空竞争力的两个国家,在太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公认的太空行为准则仍严重缺位的情况下,美俄两国尤其是前者,凭借自身拥有的技术与军事优势,以近乎不受约束与限制的方式发展本国太空力量,其产生的负面外溢效应将倒逼其他国家加快自身太空军力建设,进而影响全球战略安全与稳定。

立法禁止与中国合作,美国还想在太空探索什么?

2019年10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机场,美国宇航员尼克·黑格(前右)、俄罗斯宇航员阿列克谢·奥夫奇宁(前中)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名宇航员哈扎·曼苏里(前左)出席记者会。

1

竞争与合作交替进行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就是一部竞争与合作交替进行的历史,美俄(苏)自冷战伊始至今的太空互动诠释了这一基本特征,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57年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大国地位与影响力的象征,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全球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并在1961年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赢得对美太空竞赛主动权。美国则将登月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并于1969年成功实施“阿波罗计划”。此外,美苏双方在1958至1962年间分别进行了5次和4次高空核爆试验,一度使太空竞赛之热接近“沸点”。

激烈竞争之余,美苏也曾在载人航天方面展开接触与合作。1975年7月,“联盟19号”飞船和“阿波罗18号”飞船成功实现太空对接,并共同飞行约45个小时。美苏此次“太空握手”的意义超出单纯航天技术层面,对缓和两国乃至整个东西方世界的紧张对立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在成功登月后,美国开始加大深空探索力度,于1977年先后发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不载人宇宙飞船,向太阳系外部飞行,并在途中对木星、土星、天王星等外行星实施近距自动探测。与此同时,航天飞机在1981年首次升空,极大地提升了美太空运载能力,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更是在苏联“能量”号重型运载火箭问世之前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美国对航天飞机发展模式的过度依赖,致使该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为美俄在后冷战时期围绕国际空间站建设展开合作埋下伏笔。

本世纪初期至今。“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着手调整美导弹防御预算,推出雄心勃勃的天基防御计划,并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太空竞争氛围再度趋于紧张。俄罗斯方面也适时拟定本国航天大国复兴计划,加速推进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航天发射场建设。在双边合作领域,一方面,2010年版《美国国家太空战略》一改此前的单边主义倾向,有意强化国际太空合作,为美深化与俄合作提供强力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在乌克兰危机触发美西方对俄制裁,美俄关系处于剑拔弩张的危急时刻,俄方的克制与务实态度,使得两国太空合作并未完全中断,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行也得到基本保障。

立法禁止与中国合作,美国还想在太空探索什么?

5月3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和美国副总统彭斯(中)等观看载人版“龙”飞船搭乘“猎鹰9”火箭升空。

2

复杂且微妙的平衡

伴随太空及相关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美俄战略与安全博弈也由传统公域向太空延伸和拓展,并逐渐形成一种斗而不破的复杂且微妙的平衡关系。

首先,美俄太空安全与治理理念差异明显,短期内难以消弭。以此次太空安全会谈为例,美方倡导建立所谓基于自愿原则的太空行为准则与规范。此外,美呼吁建立美俄双边太空沟通渠道,避免两国在近地轨道发生意外冲突。正如美负责国际安全与核不扩散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福特所说,“华盛顿方面希望美俄能够加强对彼此太空政策和活动的了解,以便在该领域形成更大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危机管理工具”。

与之相比,俄方主张全面、彻底禁止在外太空部署武器,实现“太空非军事化”。这对于严重依赖太空获取信息和情报、打造全方位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美国来说,是不愿也无法接受的。对此,美方以无法明确界定太空武器的种类且难以对违规行为进行核查为由,拒绝了俄方的提议。

其次,美俄战略互疑引发对彼此太空行为的指责与猜忌,两国太空博弈的政治化与工具化色彩渐浓。长期以来,美国拥有的庞大卫星网络使其对莫斯科的反卫星能力十分忌惮。7月中旬,美国防部指责俄通过在轨运行的“宇宙-2543”卫星投放不明“抛射物”,以测试俄天基反卫星能力,对美及盟友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今年4月,俄还在普列谢茨克基地测试了另一款陆基反卫星系统。对此,俄方辩称仅是利用“小型太空飞行器”对卫星执行例行巡检任务,既不违反国际法,更未对整个太空安全环境造成破坏。由此可见,美方的指责一方面旨在转移国际社会注意力,为自身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行为遮掩和辩护。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国际舆论面前将俄方塑造成“麻烦制造者”和“规则破坏者”,通过贬损对手形象来迫使对手妥协让步,谋取谈判优势。

立法禁止与中国合作,美国还想在太空探索什么?

国际空间站。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最后,美俄在防范太空意外风险与技术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和互惠式利益,这也是两国维持有限合作的根本动因。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在强化本国太空力量建设上动作频频,相继组建太空发展局、太空司令部和“太空军”,巩固并扩大美既有太空优势的意图明显。尤其是作为独立军种而存在的“太空军”,标志着美已将太空视为潜在“战场”,太空力量在美军事战略中的定位也已超越纯粹的作战支援角色。俄罗斯近年来以“非对称”手段与美展开太空竞争。统计显示,2018年至今,俄年度航天发射活动数量始终保持在20次以上,集通信、导航、侦察预警于一体的军事卫星集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当前,在太空安全治理失序、美俄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两国在防范风险、避免因误判而发生冲突升级事件上拥有共同利益,这已得到双方专业人士的认可;另一方面,美俄在特定技术领域较好地实现了优势互补。例如,由美方操控的太阳能系统、热控系统和数据系统,以及由俄方主导的载人航天运输系统,成为维持国际空间站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也为各国开展航天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立法禁止与中国合作,美国还想在太空探索什么?

这张由美国航天局5月31日发布的视频截图显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新华社发

3

负面效应恐影响全球

特朗普上台后,宣称美国要重返月球。2018年2月12日,美宣布将推动国际空间站商业化,在探索太空方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据媒体透露,美国在21世纪的首台月球着陆器将由印度公司设计。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有些名不副实。长期以来,美凭借自身雄厚的工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制造业水平,以合作之名对他国实施技术管控之实。当前,在“美国优先”理念影响下,美国通过“少予多取”方式,迫使合作伙伴为美太空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为最终主导国际太空秩序铺路。值得一提的是,美在太空探索国际合作方面以意识形态划界,奉行“部落主义”,长期将一些潜在竞争者排除在国际太空合作框架之外。比如,美国国会2011年立法禁止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

出于对美太空政策的担忧,部分国家开始加快自身太空军事体系构建。例如,法国近期宣布成立“太空军事指挥部”和“航空与太空部队”,正式将太空纳入本国军事活动领域。法国还将年度太空预算上调至20亿欧元,以推进小型巡逻卫星的研制工作。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韩国军方宣布成功试射“玄武-4”新型弹道导弹,并声称要加快高超声速武器和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进度。这些举动势必会加剧国际太空军备竞赛步伐,进而殃及地区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8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