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美国的地缘优劣和俄罗斯的地缘宿命

作者:张文木 来源:太平洋学报 2017-05-09 977

美国的地缘优劣和俄罗斯的地缘宿命

——中国的机遇在哪里

张文木

这个系列是坐观君推送文章中争议比较大的。几乎每一篇都引起了争论,意见也是相对两极分化的。

张文木长于地缘分析,但正因为如此,也可能会过于重视地缘因素,所以有些观点看起来就会显得不够全面和客观,有些细节也的确不太严谨,这在以往文章中都有所体现。在今天的文章中,他亦提到,“优势的过度延伸就会异化为劣势”。

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我觉得读这样的文章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受到启发。于我而言,这就够了。正如张文木教授在自己的一本书序言中所言:“我的学术生涯多在学校和研究所度过的,这对我研究战略问题形成一定的制约,而这在短期内又不是凭书本知识可以弥补的。因此,我研究成果的价值可能仅在于一种视角或一种观念”。

当然,欢迎继续争论。

张文木:美国的地缘优劣和俄罗斯的地缘宿命

张文木:美国的地缘优劣和俄罗斯的地缘宿命

1

美国是个大国,但是美国周边没有缓冲带。造成这个结果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美国这个国家成长太快,欧洲的破碎使美国崛起较为容易,这反过来又使美国政治没有积累足够的地缘政治的布局经验;

其二,就是美国两面临海。由于两面临海,在蒸汽机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征服大海是非常难的,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受惠于大海,太平洋和大西洋为美国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于是在建国时就不需要考虑缓冲地带问题。

但对优势的过度依赖就成了劣势。人类一旦征服了大海,美国的安全线一下子被就推到家门口。“9.11”事件说明,能越洋的力量都成了美国潜在的对手。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越洋技术与美国的对手在同比增长。这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迫使美国将自己的安全半径拉得很长,并由此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是美国从一个陆权国家迅速转变为海权国家的重要原因。海军是耗费巨大的军种,所以,美国的国防和中国、英国,甚至俄罗斯的国防相比,在张显更大的张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张文木:美国的地缘优劣和俄罗斯的地缘宿命

现在很多人看美国,看的都是美国强盛的方面,但在它强盛的后面隐藏的也是它脆弱的地方。两边都依赖海军,安全半径几乎覆盖全世界。劳师袭远,疲于奔命,国家如此是不能长久的。

2

我们在谈海权的时候,还有的人就说,海上不就几块石头,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是不懂地缘政治的表现。地理是几块石头,而地缘政治则是有指向的地理。矢量和标量不一样,标量是学科,有了矢量就是科学。地理要变成地缘,就是有指向,有了指向就有了政治。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说,世界的海权中心在印度洋,有的人不同意,会说那里不是海权,只要有海就需要海权。凭什么说就印度洋是海权中心。这是因为印度洋是世界现代工业所需资源的中心,现在工业最重要的资源基本上都来自印度洋。海权、陆权都是控制权,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资源。比方说,我们对去自己单位的道路熟悉,是因为单位给你发工资;一上路就知道哪里是要塞,哪里是枢纽,资源才赋予地理以政治意义,不然,道路就是没有意义的几条线。这是制海权、制陆权和制空权思想的本质。地缘政治和资源政治的统一,是现代地缘政治的特点。

美国是个工业大国,因其本土没有缓冲带,这使得美国不容忍近海有任何哪怕是潜在的威胁,必须将其安全边界推至远海——这本身就要耗损相当的国力。自尼克松之后,支撑美元的财富基础从国内生产移至远在天边的中东石油,这也同时将美国的安全底线从国境线推移至印度洋继而波斯湾,美国国防天然要和“大西洋-地中海”及“太平洋-马六甲海峡”两条线路产生海权生死关系。这将美国安全成本推至无法承受的天价。

在这方面,中国没有走向极端。中国在东北亚有朝鲜、在东南亚有越南护着,中间还有台湾岛挡着,与外力形成一道半月形缓压区,这节省了中国许多国力。比如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在朝鲜半岛我们一边搞经济建设,一边还能“抗美援朝”。越南战争时也是这样。当时要是战争直接进入中国国境我们就不好办了。美国就没缓冲国家,这使美国天生就是必须将手伸得很远的国家。一个“9.11”就导致美国向全世界的恐怖主义宣战。

3

美国的劣势就存在于它的海权优势之中,优势的过度延伸就会异化为劣势。过于漫长而又必须护卫的海上生命线使美国海军竭力扩张,走远路、还要扛重活,看似八面威风,实则是泥足巨人。二战结束以后,欧洲捧它为“世界老大”,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又把美元弄成世界第一货币。第一货币就得第一责任,当老大就得干重活,于是世界上所有的“重活脏活”都交给“大哥”干。打朝鲜,美国上,欧洲就有理由跟在后面只帮闲不流血,等美国冲上去,欧洲小兄弟全跑了;越南战争的时候,欧洲干脆既不出钱又不出兵,只给“道义”支持。

21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也是这样,这几场战争下来,欧洲统一加速,美国却垮了下去。在利比亚,法英两国抛开美国亲自上手,在2015211日的明斯克会议上更是抛开美国和英国直接找普京; 2015年月7月、10月北约在乌克兰边界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美英主打,法德不积极,其原因就在于它们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英参加使欧洲失去世界霸权的教训,要欧洲的问题由欧洲人解决。明斯克会议及随后的北约军演,说明北约分裂了。此时美国明显衰落,“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美国被其世界第一“责任”耗倒了,今天的欧洲要另立门户,其能力让美国亦刮目相看。

4

欧洲对俄罗斯有着生死依赖。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特点是版图超大,俄罗斯也因此给我们的印象是个扩张国家。但正如胖人跑不快的道理一样,与1718世纪的俄罗斯不同,20世纪以来的俄罗斯已是一个扩张不远的国家。陆地太大,望洋兴叹就成了俄罗斯的宿命。

张文木:美国的地缘优劣和俄罗斯的地缘宿命

在欧洲地区,有两个关节点对俄罗斯意义重大:一个是芬兰湾两岸,没有这一地区,俄罗斯就进不了波罗的海。另一个是乌克兰。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没有克里米亚半岛从而进不了黑海,进而就不能影响从波兰直到保加利亚的东欧国家。明白这一点,就明白二战时为什么希特勒在拿下法国后又去打苏联,这是因为若不能从苏联手中拿下乌克兰,欧洲的统一就不能彻底。

道理很简单,乌克兰犹如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垫层”,如果这个垫层掌握在俄罗斯手里,东欧国家就不能不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反之,就必须受欧洲的控制并与欧洲结为一体。对俄罗斯来说,它也不能没有乌克兰,因为没有乌克兰就没有黑海,若再失去了芬兰湾,俄罗斯就变成了亚洲国家,这是它绝对不能接受的。这样,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就成了俄罗斯国家的核心利益。

俄罗斯在远东的领土濒临太平洋,一万多公里,山高路险;除非它把莫斯科搬到西伯利亚——当然这又是不可能的,所以,俄罗斯的政治重心不可能东向转入亚洲,只要俄罗斯的重心在欧洲,它就必须要黑海、波罗的海。这是俄罗斯的重大的地缘政治利益所在,同时也是俄罗斯扩张的极限所在:俄罗斯能控制大部分黑海,但进不了地中海;能控制芬兰湾沿岸,却控制不了波罗的海,遑论北海和大西洋。头脑清醒的俄罗斯政治家比如斯大林——与其相反的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一般都不会将俄罗斯带得太远。

1940年,希特勒曾经对时任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任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说,你们应该有通往温暖海洋的出海口,将来要像伊朗、印度一样,试图以此换来俄罗斯向他让出乌克兰。莫洛托夫说,希特勒毫无远见 ,他“对苏联的政策缺乏透彻的了解,却要把我们拉去冒险,如果我们在南方陷进去了,它的处境就会轻松得多,一旦英国和我们作战,我们就得依靠它,如果不理解这一点那就太天真幼稚了。”希特勒想用印度、伊朗与斯大林交换乌克兰,如果苏联真的同意了,占领了印度,那它两翼即欧洲和远东部分都将捉襟见肘。国家生长与生命成长是同一道理,在某一方面用的力气过大了,另一方面就虚弱了。如果苏联陷在南方,那整个东西两边都得受损。所以斯大林拒绝了希特勒。罗斯福也给斯大林提出过同样的建议,斯大林也没接受。

斯大林曾说自己是一个“保守分子”,但是在关键点上却可不惜血本。被日本史学家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的诺门罕战役,让日本心悸至今。1939年日本想在蒙古与满洲里边境挑起战火,试探斯大林的底线。当时苏联主要防线在西线,如果日本真成功了,斯大林就得把兵撤到东线,希特勒要是再西压过来就麻烦了。为了打消日本的企图,斯大林用了比日本多好几倍的力量,将日本打得丢盔弃甲,此后日本放弃了西向和北进的企图,转为“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这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到现在日本人都害怕俄国人。

近代以来的日本民族有些欺软怕硬。1897616日,美国和夏威夷在华盛顿签署合并条约。日本携对清甲午海战胜利的余威,派舰前往与美国海军对峙,美国不惜武力坚守东太平洋的安全底线,日本最终放弃已有十万日裔居民的夏威夷,东折回去打清王朝,占朝鲜,1905年又将俄罗斯打败。直至诺门罕战役之前,日本人基本处于见人就打的癫疯状态。斯大林在诺门罕狠狠教训了它,这使日本到现在还怕俄国人。太平洋结束时俄国人又把南千岛群岛收回,日本只敢动嘴不敢动手;俄国人对闯入北方四岛去的日本人,都是直接动手,根本不拿话筒喊话。

俄国地缘政治的的软肋在东西两翼。当年毛泽东在珍宝岛打了小小的一仗,就将俄军拉了过来了,乌克兰危机的时候,默克尔见了习主席,给习主席送了一张中国明朝时的地图,意图很明显,因为真正有能力把俄罗斯拉到远东的只有中国。但我们今天尚无这个必要。地缘政治的道理谁都懂。

5

最安全的地带也是最危险的地带。对俄罗斯来说,其最安全的地带是北冰洋。以前俄罗斯是东、西、南三面受敌,北边长期以来没有压力。1979年到2013年北冰洋在缩小,气温在上升。这事若持续下去、北冰洋的海冰逐渐少的话,俄罗斯边境的航道通航的时间就会日益延长,甚至长年通航;如此一来,北极这条线将是北半球新的航线。它使北极圈周围的国家不再依赖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线路,只需沿北极航道经白令海峡直接进入太平洋。果如此,俄罗斯最稳定的后方就变成前线,俄罗斯的整个战略重心就要北移。因为在这里它面临的国家都是海洋国家,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还有英国。这与苏伊士运河开通的后果相似。

张文木:美国的地缘优劣和俄罗斯的地缘宿命

现在有人说,我们要有北极政策。这没有错,关键是要制定什么样的北极政策。由于中国在北极地区鞭长莫及,因而我们的政策不应该冲在前面沦为他国的战略清道夫。利用我们的优势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北极利益,应是我们正确的政策选择。与20世纪美国的策略相似,当时美国在东亚是弱势,在如狼似虎的帝国主义列强中,美国采取“利益均沾”的政策,对于远东的利益只参与调解而不参与加争夺,获利颇丰。有多少干粮走多远的路,今天我们有很多人主张带有攻势的北极政策,这是政治浪漫主义。

北极通航对俄罗斯的安全压力目前日益增长,俄罗斯稳定乌克兰后,如果足够明智的话,将会将精力用于芬兰湾一带而不是中东一线,把波罗的海三个国纳入其势力范围是俄罗斯的传统战略。可以说,在相当的时间内,中俄基本上可以保持良好的关系。西部问题解决后,如果北冰洋目前条件不变,它可能调整远东政策;如果北冰洋解冻进程加速,那就会给俄罗斯北方防务造成巨大压力,如此一来,中俄之间的蜜月期将会相应延长。这对中国而言,也是很有价值的战略机遇期。20149月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上,普京、习主席与蒙古总统一起合影,这是很有意义一件事。说明俄罗斯认可新型的中蒙关系。会后不久蒙古跟我们几条关键铁路就并轨了。

中国近代外交也有相似的经历。中国清朝的时候力量曾达到北方的尼布楚,后来中国南方发生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动荡,中国北边防务就不得不大幅南撤。现在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俄罗斯北边有了新的航道,它的南部控制力也要大幅度往北收缩,这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到那个时候就要向北扩张,根据两千年汉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文明交往的经验,中国在那么远的北方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但无论如何,北极解冻将会延长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这有利于我们比顺利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

坐观君:到今天为止,欧洲、亚洲、北美、俄罗斯的地缘分析和对比告一段落。接下来将把目光转向中国本土地缘分析以及中国和印度的对比,继续争论,共同学习。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张文木
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