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推进剂的创始人之一李俊贤:做国家腾飞的助推剂

作者:李心萍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7-03 954

火箭推进剂的创始人之一李俊贤:做国家腾飞的助推剂

李心萍

火箭推进剂的创始人之一李俊贤:做国家腾飞的助推剂
李俊贤近照。杜 卿摄(人民视觉)

今年6月,一位有62年党龄的90岁老人感动了中国——他以普通共产党员的名义将自己毕生的大部分积蓄捐给所在单位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设立创新基金、帮扶基金,以培养青年人才,帮扶困难同事。

这位耄耋老人名叫李俊贤,我国火箭推进剂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什么是忠于信念、无私担当。

誓将卫星送上天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都使用了他主持研制的液体推进剂

“5、4、3、2、1,点火!”瞬间,火箭喷出巨大火焰,发出撼天动地的吼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巨大的火焰来自推进剂,正如汽油对于汽车,推进剂也是火箭的动力源。

1958年,我国提出“两弹一星”及其推进剂研制任务。年轻的李俊贤被抽调至北京化工研究院第五研究所,加入高能推进剂研制队伍。他的目标,是实现我国在偏二甲肼这一液体推进剂主要高能燃料的突破。

“当时,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之争。我们接到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开发气相氯胺法。”李俊贤说。然而在实际研制中,李俊贤和他的组员们发现,液相法更能在短期内提供大规模生产所需技术数据。

因此,他们决定在完成气相法任务的同时,进行液相法的研究。就这样,李俊贤和他的组员们日夜不停地干起来。经过近半年的埋头苦干,在液相法研究上,他们经合成扩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工业生产完全可行,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取得了成功!1964年,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成果被评为中国工业交通战线十大成果之一。

1966年,李俊贤再接重担,到青海大通县一个山沟里筹建黎明化工厂,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建设中国第一套氯胺法制偏二甲肼装置。住茅草屋,睡土炕大通铺,吃盐水煮蚕豆、青稞粉,忍受着高原反应,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卫星发射的高性能化学推进剂——偏二甲肼终于诞生并投产。

1970年4月24日,偏二甲肼助力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直至今日,它仍是我国重要的推进剂品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升空,均使用了偏二甲肼。

这也是李俊贤最为骄傲的科研成果。1978年,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李俊贤本人获“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1982年,我国还向法国宇航公司出口300吨偏二甲肼,成为当时我国外交、外贸战线上的一件大事;1989年,氯胺法制高纯偏二甲肼的合成工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创新永无止境

796燃料、一甲肼、聚氨酯材料……他的研究从未停止

研制偏二甲肼后,又一项重大任务落到了李俊贤的身上——研制性能指标赶超发达国家鱼雷推进剂的任务(后被简称796燃料)。李俊贤调任黎明化工研究所(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前身)技术负责人。

由于担心李俊贤所在的单位两三年内难以提供大批量796燃料,延误新型热动力鱼雷的交货期,使用部门提出先用国内已生产的硝酸异丙酯来研制新一代热动力鱼雷,等796燃料工业化研究成功后,再用796燃料研制新的热动力鱼雷。

然而,“796燃料在航程、航速上要比硝酸异丙酯快一倍以上,一旦硝酸异丙酯用于鱼雷,那就意味着中国鱼雷要比世界先进鱼雷落后一代。”李俊贤说,“我当时就在会上提出,要搞就要搞世界一流的!要相信科学,更要相信我们所的实力!”据当时的参会者回忆,李俊贤还在会上当众表示,延误工期由他负责,并主动承诺按预定时间提供所需批量大于吨级的796燃料,保证及时满足鱼雷研制需要。

1977年6月30日,李俊贤和他的同事们生产出了合格产品,经过4个月连续运转考核,各项工艺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提前向使用部门供应了所需的批量产品。李俊贤的诺言变成了现实!

“创新是科研工作者的灵魂。”李俊贤不断强调。继偏二甲肼、796燃料后,李俊贤领导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又先后完成了主要用于卫星和飞船增速入轨的一甲肼,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升空使用的高氯酸铵固体氧化剂等一系列高难度科研项目。

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圆满完成奔月任务,其中发动机点火调姿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为该发动机提供动力源的,仍然是李俊贤及其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同事们。

如今,90岁高龄的李俊贤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他的同事介绍,前些年,每年除了春节休息3天外,其余时间他都会来单位,一天至少工作8个小时。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他这些年加班的时间几乎相当于一个人正常工作20年。1995年,李俊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除了醉心科研,李俊贤还具有对科研前景超强的敏锐洞察力,能够迅速转换思路,聚焦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上世纪80年代初,“万能塑料”聚氨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但国内却要依靠进口。李俊贤立即组织投入研究,希望未来关键技术不受制于人。他将研究重点目标牢牢锁定在研发国内大量急需且尚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胶粘剂和聚氨酯两个项目上。后来,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大力发展聚氨酯,组建国家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中心,开发出了几十种技术,为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院士的格局是非常大的,他给你讲问题的时候,都是讲我们要解决国家层面的问题,不能受制于人。他的研发项目常锁定在国家急需的、不能被别人制约的领域。”国家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首席运营官于文杰说。

老骥伏枥志不休

身体力行传帮带、清风正气树楷模,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李俊贤一生荣誉无数,怎么做到的?

“搞科研就是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马虎,最怕的就是‘差不多’。而成功往往从发现问题而来,只有扭住问题不放,才能找出办法。”李俊贤说。许多与李俊贤共过事的人都说,李老对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对设计、技术、计算和实验报告、设计图纸等,件件都要仔细推敲,善于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问题,而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找出深层次原因,并立即修正工艺方案。

自己这么做,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求。李俊贤83岁时带的一名研究生,在一篇论文里随便引用了一些没仔细看过的文献。谁知李俊贤审定后对他说:“这几篇文献好像有些问题啊,你引用的观点好像和原文不太一样。”这名研究生后来才知道,李俊贤为了帮他审查论文,将他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原文都找了出来仔细看了一遍。

做事认真,对于荣誉,李俊贤反而看得淡。在聚氨酯研究中,李俊贤处于领导、指导地位,一些关键问题都是由他亲自解决,但在成果申报署名上,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去掉。“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劳是大家的。”李俊贤说。

尽管是大科学家,可李俊贤生活俭朴,居室被大家笑称为“旧家具博物馆”。李俊贤和老伴丁大云就住在单位家属院一套普通的房子里,有些书柜陪着他俩从青海一直到洛阳,床、缝纫机也是,“都还用着呢,舍不得丢掉。”丁大云说。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党委宣传部原部长薛志强说,李俊贤家里有辆1953年生产的自行车,骑了60多年,被博物馆收藏了。近几年,为了工作、生活方便,院里要给李俊贤配专车,李俊贤拒绝了,他说:“工作需要用车,会向组织申请,生活中哪能用公车办事?坐公交就很好。”

自己生活如此朴素,李俊贤对别人却大方极了。今年6月8日,李俊贤、丁大云夫妇捐赠300万元设立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创新和帮扶基金。其实,在今年初,李俊贤就向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党委写信,提出捐赠500万元支持博士科研创新、帮扶公司离退休困难职工。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综合考虑他的生活和健康需要,接受其300万元捐赠。目前,300万元善款已打入专用账户,有一名离退休困难职工已经领取了救助金。

“很多人问我们,把这么多钱捐出去心不心疼?真的不会,留下的钱,自己够花就可以了,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这是我们更大的福气。”李俊贤说。

当采访最后问起李俊贤怎么看待自己一生时,李俊贤只说了两句话,“我为国家做了一点点事。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