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育创新

作者:马望星 马近远 曾 立 来源:光明日报 2018-06-05 1476

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育创新

马望星 马近远   

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育创新

40年前,钱学森(左三)与国防科技大学学员亲切交谈。资料图片

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育创新

钱学森(前排左二)出席国防科技大学首次教学代表会议。资料图片

原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国防科技大学是由著名的“哈军工”发展而来的高等军事学府,作为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高地,在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逢国防科技大学改建40周年,本刊特发表回忆钱学森参与改建国防科技大学的文章,希望能为当下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40年前的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当时的国防科委党委委派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主导学校改建。此时的钱学森已67岁,有着丰富的从学从教从研经验和超前的战略眼光,他从学校改建的顶层设计,到每项具体工作,都亲自谋划,精确指导。从1978年6月至1981年4月,历时4年,钱老圆满完成了组织赋予他改建学校的使命。从此,国防科技大学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发展壮大。

4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式样、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钱老的创新教育思想始终在指导和激励着学校的办学育人。

1.以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指导学校改建

国防科技大学的许多教授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钱老是怎样以他自己开创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指导学校改建工作的。钱老一到学校,就要求成立一个改建工作总体办公室或总体小组,选择有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工作能力强的同志,负责了解全局、调查研究、提出建议、规划协调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

改建初期存在一些松散、混乱和各自为政的现象,钱老幽默地批评说:“你们一个人或几个人搞个小土堆,这些小土堆能与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比吗?”他主张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统筹协调、通盘考虑,并指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涉及办学方向、办学体制与模式、教育教学与训练、学科建设、学校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系统,还有许多子系统,从办学层次上说,学校下面还有系、系下面有教研室、研究室;从办学内容上说,涉及教育教学教材与训练科研等方面,还有学校本身与外部的联系,这些都涉及系统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钱老指出,我们要办的大学,就是要解决国家还没有解决的国防尖端科技问题,办国防科技尖端技术方面还没有的专业,培养能够作为将来若干年后向国防现代化进军的主力部队。钱老鼓励全校教职员工:“一定要有勇气,有信心敢于创办我们国家和世界从来没有办过的大学。”

钱老身体力行,带领学校的校系领导和专家教授,以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着眼21世纪世界教育与科技发展趋势,根据国家下一代战略武器发展需求,构建了应用力学、应用物理、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化学与材料燃料、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与数学、精密机械8个系和20多个前沿专业;并将相同和相近的专业以及教研室、研究室、实验室整合到一起;整个学校人财物等办学资源,按照各系各学科专业的办学需求与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做大做强为全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的教学科研实验中心;牢固确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地位,围绕中心以系统优化的理念,整体设计科学规范、分工明确、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教育教学教材训练科研实验体系;并添置了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与教材图书资料;重建了大型图书馆与学生课外活动和文化活动中心;在全国高校中最早构建了计算机教学试验中心和电化教学试验中心等,所有这些都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雄厚坚实的基础。

2.与时俱进,不断创造高等教育新辉煌

钱老一到学校就回忆起1955年回国的第二个月,应时任院长陈赓大将的邀请,来到“哈军工”考察时的情景。钱老对“哈军工”按军兵种设系、按武器装备设专业的办学体制与模式并不满意。他认为,按这种体制模式办学,虽然也培养出了一批适应性比较强的人才,但这是只重专业不重基础的短视行为。办学总跟在武器装备后面跑,新的武器装备一出现,学生以往所学的那些知识就过时了。尤其是一些按武器装备配套所设的专业,专业课程特别多,学生学习负担很重,总是死记硬背,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军兵种设系,一些系所设置的专业相同或相近,造成了办学资源的浪费,也难以体现办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等等。

为此,钱老根据学校为发展下一代战略武器培养人才的办学定位,设计了“按学科设系,理工结合,以工为主(落实到工)”的办学体制与模式。在谈到理工结合时他说,从国际上看,理工大学从无到有,内容不断丰富。真正的高等工程大学首先出现在美国。那时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工程训练。钱老分析了当年的麻省理工学院,由于理工分院,四年制的课程组合情况是前两年着重在自然科学,后两年着重在专业业务,两者之间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前两年在高度的学术空气中生活,但过了两年后又放弃了分析方法,去研究经验公式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论来推演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钱老认为,理工结合,关键在结合。而这个结合是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综合,是融会贯通的“化合”,而不是将理工堆积起来的“混合”。钱老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这样的三个因素:一是学校培养的人,是为国家发展下一代战略武器服务的,而发展下一代战略武器,主要在技术科学领域;二是对技术科学由雄厚坚实自然科学支撑、科学理论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具有高度创造性这一鲜明特征的深刻认知和把握;三是为了遵循技术科学规律办学育人,充分利用技术科学的优势与特色,造就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国防科技尖端人才。

在强调理工结合时,钱老又要求以工为主或落实到工。钱老指出,以工为主,这是对学校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因为学校培养的人将来是要为国防尖端技术服务的,最终是要拿出先进的武器装备来的,所以理工结合就要偏工一些。钱老不主张学生去搞纯理论研究,要求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深入思考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思考摸得着抓得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科学技术问题,真正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钱老的办学理念,总是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1991年6月18日,他给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写信,提出在国防科技大学试点,以理工结合加社会科学的学制模式,培养科技帅才。为了迎接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再创造一个高等教育新辉煌,即以理工结合加社会科学的学制、培养科学技术帅才的时代。钱老晚年着眼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提出了理、工、文、艺结合的“大成智慧学”育人模式。钱老的这些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育实践。

3.如何培养敢于创新冒尖的人才

钱老当年给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定位是:为发展下一代战略武器,培养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国防科技尖端人才(简称“三高”人才)。钱老说:“所谓三高,毫不客气的讲,我们培养的人就是一定要拔尖。”陈启智教授回忆说,“一定要拔尖”这句话当时几乎是钱老的口头禅,他走到哪儿讲到哪儿。

钱老认为,培养拔尖人才,除了搞好顶层设计、选择先进的学制模式外,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育人理念。钱老要求所有考进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首位的任务,就是要牢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在当时全国理工高校中首次提出设立社会科学系。钱老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并将这门课贯穿到其他各门专业课教学中去。钱老还亲自以“为什么要学哲学、怎样学哲学、教哲学、用哲学”为题,给全校2000多教职员工进行了一次系统讲座。他联系自己回国后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智慧的源泉。我们必须始终以这个锐利思想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和指导工作。

钱老特别强调要打好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明确要求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占总课时75%以上。学校根据钱老的要求,成立了由一些早年留学海外的著名教授组成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改革小组;从全校范围内挑选了一批基础理论厚实、教学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了教师队伍;组织相关的教师修订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材;重点抓好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钱老认为,任何尖端的问题无非是一种自然现象,都离不开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学好基础理论,对任何尖端的问题都不会有畏难情绪,再加上政治教育的作用,就一定能够敢于创新冒尖。钱老还现身说法:“我先后改行八次,早年在交通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到美国改学空气动力学,后来又搞弹性力学、物理力学、火箭与火箭发动机、工程控制论。回国后研究导弹与航天,现在又研究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但是我每次改行都比较顺利,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与专业基础打得比较扎实。”

同时,钱老也非常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他要求学校在课时上作一些调整,尽量多安排学生做实验。学校按照钱老的要求,不断加强学生实验实习和科研参与的力度,在全国各地分别建立了十多个相关的实习基地,要求四年级本科生和所有研究生全面参与科学研究,明确规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必须来自科研实践,经受“真枪实弹”的磨炼,学校60%以上的科研任务,是在学生深度参与下完成的,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4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培养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天河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等一批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基础扎实的创新拔尖人才。

钱老认为,创建世界高水平理工大学,还必须全方位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他所强调的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国防尖端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还有学术研究、教学研究、学科专业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等。钱老要求每个系同时兼研究所,每个教师必须教学科研“双肩挑”。钱老高度关注科技前沿发展,提出在电子信息前沿领域选择一个重要方向目标,形成一股力量,努力抢占制高点;要求应用力学研究选准主攻方向,为发展下一代战略武器找到突破口;要以应用化学为基础,努力发展分子设计;他还深刻指出,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要争取在软件和元器件上有所突破,研制一百亿次、千万亿次、万万亿次超级巨型计算机。系统工程专业是钱老最早在全国高校中创建的学科专业,钱老要求搞清楚系统工程怎样与数学,尤其是应用数学有机结合,搞清楚系统工程的应用范围,认为系统工程是在工程实际中产生的,所以对它的研究应用、教育教学科研都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钱老最关注的是预研,提出学校要根据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立足国防科技前沿,围绕下一代战略武器发展,紧紧抓住尖端核心关键技术开展预先研究。“要抓那些最前沿、最难搞的进行研究,当然最难搞的不一定是最大的。”钱老说,“预先研究就是探索科学技术未知领域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机理、新技术,这对于学校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钱老特别强调要发扬集体攻坚的团队精神,他当时积极宣扬计算机系主任慈云桂教授。慈教授从“哈军工”建院初期开始,就组织一个又一个的研究团队,从研制我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到研制第五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亿次计算机,团结协作,集体攻坚,顽强拼搏,不断进取,为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者:马望星、马近远、曾立,分别系原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教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深入挖掘钱学森教育创新理念

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育创新

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开展课题攻关。资料图片

【长城走笔】

国防科技大学的改建离不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呕心沥血和亲力亲为。在钱老的精心指导下,全校人员众志成城,通过4年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改建任务,将国防科技大学送上了建设发展的快车道。40年来,学校取得了“天河”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磁悬浮列车、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集群等一大批高端自主创新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国家和军队级战略科学家、顶尖国防科技专家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钱老的改革创新理念和实践为学校今日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今天,他的办学思想仍然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导意义。

改革就是要突破枷锁,敢为人先。国防科技大学改建前,一些专家坚持既有的只重专业不重基础的苏式办学体制与模式,学校专业林立,课程繁杂。对此,钱老在全校召开讨论会,现身说法阐明了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最终建立起了“按学科设系,理工结合,以工为主”的办学体制与模式。

打破陈规、标新立异,这是钱老的魄力使然,也是其办学的魅力之所在,更是其办学思想的精华。改革与其说是体制、组织、模式上的变革,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风暴,它要扫除的是思想上不合时宜的障碍,打通前进的道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培养出能够支撑国家转型的人才队伍,就必须有破有立,敢为人先,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进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改革就是要探求真知,而真知源自实践。钱老在筹办国防科技大学改革时就一直强调要“理工结合,以工为主”,他不主张学生去搞纯理论研究,而是要求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深入思考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国防科技大学培养了一批批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真理来自于实践,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没有实践支撑的知识就是空中楼阁。多年来,我国人才培养一直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所困扰,社会上甚至出现大学生“高学历,低能力”的评价。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是当前大学教育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学校必须坚持教导学生思考摸得着抓得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教学科研中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做好上下对接,需求对接,军民对接才能真正使学生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全面发展、有所突出才是制胜之道。马克思主义指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而我们必须用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钱老正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他善于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理论指导工作,他将学校改革看作是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认为创建世界高水平理工大学,必须全方位的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不仅要有国防尖端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还要有学术、教学、学科专业、社会科学等研究。

当今,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信息大爆炸,学科与学科之间深度交叉,互相之间的联系不断被人们在实践中所发掘。在这样一个时代,仅仅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人才注定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正如钱老所提出的理、工、文、艺结合的“大成智慧学”育人模式那样,大学的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全面学习,重点突破,才能在信息的洪流中塑造出适应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集大成智慧的新型人才。

教育既要夯实基础也要善于创新。钱老一再强调学好基础理论,他指出“任何尖端的问题无非是一种自然现象,都离不开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因而“必须从科学规律和系统性上理解基础和专业基础”,同时钱老也善于抓启发式教学、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钱老看来,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满堂灌”只能培养书呆子。正如钱老所坚持的那样,基础与创新从来不是一对矛盾体,基础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基础的升华,离开基础的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离开创新的基础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

大学的教育,就是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唯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才能使得创新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

40年前,国防科技大学在钱老的改建下完成了转型升级,40年后的今天,强军大幕又一次拉开,国防科技大学再一次站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相信钱老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作者:马建光,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