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到毛主席时,为什么眼中充满了敬仰?

作者:佚名 2016-11-05 2335

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到毛主席时,为什么眼中充满了敬仰?

罗援粉丝团

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被称作“中国核潜艇之父”。近日,他参加央视一档节目,首次公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那些隐秘、艰辛、又无比壮丽的往事。

黄老院士在节目中有谈到这么一段,中国核潜艇的研制,最开始寄希望于苏联人。

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访华,中国国家政府向他提出对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赫鲁晓夫傲慢地回应: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又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

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到毛主席时,为什么眼中充满了敬仰?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挥动着他宽大的手掌,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为此,我们中国人走上了独立自主研制核潜艇的道路。

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到毛主席时,为什么眼中充满了敬仰?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1958年,国防科委组建,我们组成了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的小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当时国家连造个拖拉机都不容易,科技水平、工业生产能力低下,而更大的困难是缺少相关人才和专业知识,手头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开始大家都以为把核反应堆安到常规潜艇上就是核潜艇,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怎么办,大家就从国外浩瀚的报刊杂志里找,寻找保密极高的核潜艇相关资料,用大海捞针的方式拼出了美国核潜艇的总体布局。

拼出来的核潜艇设计图谁也不敢肯定靠不靠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弄到了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的玩具模型,大家如获至宝啊,拆解分装了一次又一次,结果发现跟我们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致,大家高兴坏了!

那时候没有电脑,所有数据都靠算盘和计算尺,我们分两组算同一数据,如果两组算出来数据相同则没问题,如果不同就要重新来过,直到数据相同为止。

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到毛主席时,为什么眼中充满了敬仰?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关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别苛刻。我们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个“土办法”——在船台入口处摆了个磅秤,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称并记录在案;同样的,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

几年来天天如此,我同事称之为“斤斤计较”。

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到毛主席时,为什么眼中充满了敬仰?

091型核潜艇吊装鱼雷

1988年初,404艇极限深潜成功后,62岁的黄旭华兴奋飞奔……他也成为了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作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老一辈科学家在谈到毛主席时,为什么眼中充满了敬仰?

核潜艇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极限深潜,一张扑克牌大小的钢板要承受一吨多海水的压力。

因为之前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深潜时“全军覆没”的事故,大家都很担心,有人写了遗书给家人,现场的气氛很悲壮,大家甚至唱起了那首“血染的风采”。

我一看就决定自己亲自随潜艇深潜:我是总师,我要对潜艇负责,对艇上170名同志负责……试验成功后,我写了几句诗:花甲痴翁,智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资料来源:腾讯视频、当代海军杂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7
1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