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作者:喵一刀&无影刀 来源:补壹刀 2017-12-14 961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喵一刀&无影刀

下面这段话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慨,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曾经做过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的“乔木”不能算普通人,他在国内是话题人物,以尖锐批评他的“祖国”博取声名,“公知”的标签,对他还是比较贴切的。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那么,问题来了。上面这段话怎么看都不像从一个公知嘴里说出来的。美国不是所有公知的dreamland吗?怎么去了三个月,梦就碎了?就“个中滋味,一言难尽”?这是怎么啦?

我们对乔木的话感到惊讶,而乔木曾经的队友感受到的却是“背叛”,他们对乔木展开了一轮颇为激烈的批判。

梦碎

过去乔木都是发新浪微博,去了美国入乡随俗,开始发推。在推特上,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在美国生活的一些体验,比如美国公路经常收费,保险和停车费高,税费名目多,社会没有普遍的福利,生活压力大,很多人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等等,其中还有很多方面与中国做了对比。

可以看出,乔木列举的都是他之前对美国抱有的一些具体期待,或者说美好幻象。当他发现,真实情况是另外一个样子,和他的想象有大落差,失落失望油然而生,甚至我们能感到他一定程度上的幻灭感。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乔木说的这些都很具体,不少人对他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乔木在美国逗留时间短,他的观察属于“盲人摸象”级别的。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从乔木的推特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叫北风(温云超)的人对乔木的批评,温云超的言辞毫不客气,堪称激烈。而乔木对温云超批评的回应,温顺得像一头小猫。所谓北风(温云超)是十分活跃的铁杆海外反华分子,从这个截图能看出,两人相识。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除了质疑乔木观察美国的视角和结论,还有些人干脆直言:既然说美国不好,不如滚回中国。乔木后来陆续发了不少推特,就具体问题逐一解释、回应各种疑问。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其实,美国公路是不是收费并不是很重要了,乔木对美国的失望毫无疑问是真实的。在今年9月去美国之前,乔木一方面猛批中国,一方面对美国充满溢美之词。这个对比使得今天的这一幕更具有戏剧性。

由于他经常口无遮拦挑起话题,几度引发舆论争议。比如当年举报何炅“吃空饷”,让乔木“名扬天下”,后来他又发表大学男教授在研究生面试时对女生“一看脸二看胸”的言论,激起舆论讨伐。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很多人觉得他的诸多言论与其教师身份不匹配,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给予其记过处分,将乔木由副教授调任图书馆管理员。乔木对此不满,最终在今年初辞职,几个月后出国谋生。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英国《卫报》报道乔木赴美。

我们来看看乔木对美国的赞赏和推崇。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在他最新的一篇文章《奇迹的女儿》中,他还讲了两个故事,主人公分别是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饰演教师的魏敏芝,以及201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子全能冠军摩根•霍尔德,他将这两位华人在美国的故事称为“奇迹”。将中美两相对比,乔木似乎依然在努力地强调,美国堪称“奇迹”,而他也在等待那个奇迹。

然而从他的另一篇文章中,我们却读到这样的句子:

“我此前讲学开会、考察旅游,多次来美,走马观花,看到的美国到处绿色掩映,笑脸相迎,人人幸福。但短暂停留,旅游购物,被压制的消费欲望的一次性释放,和工作生活、居家过日子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美国是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购买、竞争取胜、资本为王。不讲人情,虽然有人道。政治上的民主自由、社会总体水平高,毋庸置疑,但弊病一直存在。”

虽然能看出,乔木直到现在还没完全放下对美国的期待,但我们还是明显感觉到他的变化,他对美国的态度已经不是一味褒扬,而已经看到了美国的缺陷和问题。

总之,那个完美无瑕的“美国梦”在他心中已悄悄破灭了。现在我们能做出基本判断,这个“美国梦”更大程度上基于乔木对美国情况的无知。

迷醉

心情复杂的不只是乔木。

再来看看这一位。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这个“成涛漫画”和乔木差不多前后脚到的美国。和乔木对美国客观现实失望不同的是,“成涛漫画”更多是对在美国的“队友”内讧感到不满,对视美国为“自由之地”,将“推墙”视为己任的“成涛漫画”来说,这或许是更深层次的失望。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乔木和“成涛漫画”是比较极端,但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公知的变节”,有助于我们对美国更客观理性的认知。

留学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一出国,就爱国”,或者“越出国,越爱国”。去之前,对西方世界的想象过于美好,去了之后,难以接受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反观曾被自己嫌弃的祖国,又看出了诸多过去不曾看见的“好”来。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中国社会长期流传着美国的种种传说。美国称霸世界那么多年,留给中国人的强大印象是很深刻的。中国人把“美”这个美好的词给了“美国”,也把它想成一个很“美”的国家:比如“全民有福利,看病花钱少,家家拥豪宅,养车极便宜,汽车不年检,公路不收费,大学普及化,养老不用愁……”,总之在美国的生活就是美梦一般。一些中国人在遭遇生活现实的挫折或打压时,更是将对美国的浪漫想象放大数倍。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是什么造成“出国后更爱国”?有人做了数据分析,答案如图。注:认知偏差,即国外并不像曾经想象的那样美好。

还有一些了解真实情况的人,因为不同的目的,选择性地美化美国,贬低中国。

乔木曾在高校任教,算是有些见识的,他的无知程度在“公知”中大概算中等。他们看不到,这世界上早没有一个现成的dream land,真正的dream land需要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来。一个基本现实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自己的问题不断冒出来,他们焦头烂额,对世界更失去了引领作用。 

清醒

对乔木等人“一言难尽”的“复杂心情”,坦率地说,刀哥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一言难尽的。一方面,看到这些“公知”被现实打脸,觉得痛快,觉得他们活该,很有想嘲笑他们的冲动(实际上还是忍不住在前文中嘲笑了他们一番)。

另一方面,还感到,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是好事,该欢迎任何人矫正自己的片面认知。谁对现实都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谁敢说自己对所有问题的看法,从小到大就没变过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公知的改变”,示范性意义更大。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更重要的是,即使美国没有我们想得好,西方世界没有我们想得好,这对我们的意义在哪儿呢?这个认识,可能会让我们更爱国,更能理解自己国家的难处,但并不能转变成中国的好来。幸灾乐祸的心态,对我们并无裨益。

不怕向诸位坦白,刀哥之前对美国也有美好的想象,也曾有过和乔木类似的失望。对一个后发国家来说,如果有现成的发展道路可以效仿,那将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但现在西方自己都成问题了,更做不了别人的表率。中国的体量更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路,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路,中国的探索还寄托着整个人类的希望。

一个“公知”在美生活三个月后“变节”,想象遇上现实……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乔木想回国,你还欢迎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