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作者:鄢一龙 来源:环球视野 2017-11-12 1961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鄢一龙

【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党课视频组采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鄢一龙副教授,围绕党的十九大,就一系列广大青年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组织、制度安排、治理方式等做了一期访谈。本文为访谈整理,文末附有视频。】

问题一:您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政治组织、制度安排、治理方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这一点是分析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核心。”在中国老百姓眼里,党和政府是一回事。那么与世界上的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有何独特性?

鄢一龙:理解中国共产党治理的秘诀的话,我觉得实际上还是要从党和人民的关系来理解。我们的治理体制是党的领导跟人民当家作主,两者是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治理是 “三个人民”: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来自人民是党的意志和主张必须来自人民。毛泽东同志曾经有句话,当时有个非洲的元首跟他说:“毛主席你是天才。”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不是天才 我是地才。”所以说党的方针政策实际上是来自人民,把人民分散的智慧集中起来变成党的意志和主张。同时要依靠人民,因为实现党的意志和主张是通过人民的力量来完成的。

毛泽东同志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愚公移山》。中国共产党作为愚公确实很伟大,挖山不止,但是光靠党的力量实际上是没办法把挡在屋前的两座大山挖走。愚公最后是怎样把山挖走的?是因为他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是人民。所以说党的领导的有效性是他真正能够信仰人民,能够真正地组织和动员人民。最后一条就是为了人民,就是所有的路线、政策主张、行动不应该有私利,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你要说合法性,这个是最大的合法性,我觉得这是理解中国治理或者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核心点,它是一个辩证关系。人民需要党作为一个核心领导力量和主心骨,同时,反过来就是党需要“三个人民”来完成一些政策措施和主张。

从党和人民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治理的秘诀,但要回到你说的治理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这本书里边概括了这四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第一个方面,是统合治理。党和政府很多老百姓认为是一家,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分工体制,它不是一个分立体制,党和政府是分工不分家。所以说我们有个概括,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六个权力分工:党的领导权、政府的行政权、全国人大的立法权、检察院和法院的司法权、政协的协商权、还有一个军事权。

然而这六个权力之所以是一个分工的体制,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体制,根本上是因为党的权力进行统合,所以说它就解决了当代政治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权力碎片化,权力之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相互攻讦。福山对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个评论就是否决政治,是个内耗的体制。但是我们不是,我们是个分工的体制,就是说大家可以先民主,民主集中之后就有很高的效率去推,这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权力统合。这个是说政治体系内部的一个权力统合。同时,它对社会的权力实际上也有一个统合的功能,党对各方面都进行领导,所以有个统合。

第二个治理的优势,是贤能治理。贤能治理实际上是说治理的有效性,你要把强的人、有能力的人、品德高的人选上来。在代议制竞争性选举体制里边,是通过选票把这个人选上来,但这选票也有个问题,也许这个人治国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很善于选举,很善于作秀,很善于操作媒体,他就能选上来。

那中国遵循的逻辑是什么?我们说它是竞争性选拔,它的竞争实际上比选举还要激烈,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考验过程,是一个层层选拔的过程,这个层层选拔是证明能力的,不是做秀的能力,而是在实际治理中的业绩怎么样。你要治省可以,先看看你治的几个市怎么样,然后再到省,治理几个省再到国家。所以说这个优势是什么呢?一个是保证治国理政的人才有经验,一个是保证有胜任力,所以这是一个竞争性选拔。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我觉得这个优势要是跟美国比的话,像特朗普被选为总统,他没有任何从政的经验,但是他一下子可以干到政府里最高的职位,我觉得这个有点不符合逻辑。我们一般的逻辑是说,一个行业熟悉一段时间等有一定能力之后才会胜任。所以说我不觉得它是个好的体制,而觉得我们的才是一个很好的体制,而且现实也证明了我们通过这个体制确实能产生优秀的、成熟的领导人。这个是国家之幸运。

第三个治理的优势是所谓的智慧治理。智慧治理是指什么呢?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党长期执政,所以说他能够考虑长远的事情,使得人民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有个现实的依托。你看党的十九大考虑到未来30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

现代化的目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追求的,他能够这样持续地从一个长远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能从人民的整体利益去考虑,就是什么样符合人民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智慧的体制,不会因为局部去伤害整体,也不是短期伤害。现代代议制是竞争性选举体制,我们《大道之行》里也有论述,在现代代议制陷入了一个短期专政,考虑的都是短期的利益,考虑的有一部分是金钱的利益,有一部分是民意,他就没办法很务实地考虑长远的利益,更难把这个长远的利益很务实地转化为现实行动。

第四个治理的优势是网络治理。网络治理就是让党的8900万党员以及几百万党的基层组织构成一个人与人的互联网。因为现代组织的基本方式是分工专业化,专业化有它的好处,但是它也带来了组织跟组织之间的结合问题,那就很成问题了。而党的基层组织能够延伸到社会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去,不管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人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它都有个共识的纽带来使得整个国家形成一个共同的方向往前走。

这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理的优势,但归结起来就是这样一个大国要是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事情都是办不成的,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反过来还需要保证党做到“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增强对“三个人民”的信仰和行动能力。

问题二:我们知道,如果不借助资本的力量,中国经济发展难以取得今天这样伟大的成就。当前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势。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在党的领导下,“资本”事实上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如何给资本套上社会主义的笼头,使它不会变成与人民为敌的洪水猛兽,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中国是如何有效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的?或者说,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

鄢一龙: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前面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一样的,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肯定在现在这个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它体现为企业家精神,资本的投资能促进经济繁荣,带来就业。所以说当代的阶级关系我个人认为是阶级之间的协作,它比阶级之间的斗争更重要,但是肯定还存在阶级斗争,只是阶级之间协作更重要,所以首先要肯定资本的力量。我们搞市场经济能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承认资本力量的作用,所以首先我们必须要在肯定资本的同时有效地利用资本。反过来你刚才说到了那些资本带来的问题包括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因为对资本不进行制约的话它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所以说核心是既利用资本又驾驭资本。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2017年10月19日,北京,十九大部分代表团讨论向中外记者开放。从左到右: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与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参加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怎么样做到这个“中道”呢?我的个人的看法是要区分两个东西:第一个就是要保护资本,或者更准确地说要保护财产与契约的权利。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条件,利益的利只有保证这个,然后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大家才会去投资,才会去发展经济,才愿意做各种创新,社会才能繁荣。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看到资本它不仅仅是权利,利益的利,它更是权力,力量的力,它的权力表现为马克思说的“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这个是当代社会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中最大的力量或者说最大的权力,我把它称为“总体性权力”。

什么叫总体性权力?就是它对别的力量构成支配性作用,因为只要有商品交换,或者只要有交换,它就能发挥作用。你可以看到,那个是媒体的力量在起作用、那个是政治的力量在起作用、那个是信息的力量在起作用、那个是组织的力量在起作用,但是你仔细分析会发现它们背后都有老板,那就是资本力量在操控,所以说它才构成了支配性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或者说资本主义国家会是一个资本占据支配性地位的体制,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跟它抗衡,是资本在坐庄。

但在中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权力恰恰也是一个总体性权力,是一个上层建筑层面的总体性权力。所以这次十九大报告就明确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权力也是总体性的权力。正因为两者都是总体性权力,所以我们就可能去期待在上层建筑中反作用于资本的力量,要形成驾驭资本的格局,既利用资本又驾驭资本。在这个条件下,我们才可以深刻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判断,十九大又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因为没有党的领导会导致资本的力量过于强大。

至于怎么样有效地去驾驭资本: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然后让党的力量向社会有效延伸,所以在力量上必须保证不让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

第二个要保证党自身的主体性,就是党自身不被资本所同化,反过来还有能力去同化资本,这说明全面从严治党很重要。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就不能变成为资本利益最大化服务。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到不变质,这次十九大报告也谈到了一些,包括不能用商品交换法则来混淆党内的政治生活原则。

第三条实际上很重要,这个社会中有一部分体制不是按资本的方式运作的,不能什么东西都市场化,因为市场化实际上是确认了资本是最强大的力量。市场化固然没错,相当多领域也都有市场化,但是市场化在有的领域是不行的,比如说事业单位的体制,比如民生领域。

就民生的领域来说,你要都按资本的逻辑来运作会出现大量问题。包括房价也是这个问题,你要按投机资本的利益那就是希望暴涨,但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从普通人的利益出发,那就是中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强调房子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它的金融价值,商品价值都有点偏离了,现在变成金融价值了。它必须有这么一套体制,它必须有校正,就是不能完全按资本的逻辑来干预,这个体制是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就是毛时代、计划经济时代确立的,这个体制不是按资本的逻辑来运作的,这套体制它还存在,而且还在重构。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制图:东方IC)

这在西方实际上也出现了,像卡尔·波兰尼说的社会反向运动,当资本力量太强的时候,社会力量会起来保护自己,不让资本成为统治一切的力量。中国原先就有社会主义的力量,现在进一步去强化它,新时代很大的一个含义就是说我们进一步去强化它。当然从上层建筑角度,除了政治主体性角度以外,很重要的也有意识形态的问题,劳动阶级与资本的力量竞争领导权的问题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含义,这个政权本身是为劳动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要和政权的诉求建构相一致,所以需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一点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

但从长远来说,能够实现对资本的驾驭是科技力量,因为经济基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现在的科技条件所决定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会远超过现在所设想的状况,所以它跟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这也是为什么共享经济、共享的潮流越来越盛的原因。物质会越来越充裕,一旦你进入一个相对充裕的阶段,私人的产权意义就不大了,大家不一定会把竞争性产权和排他性消费作为追求,这个实际上是对私人资本力量的消解。

问题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您对进一步激活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和建议?

鄢一龙: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看法就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讨论党的长期执政所面临的几个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权力腐化的问题,因为你处于权力的中心,没有竞争性对手你的权力很容易腐化,你怎么解决?第二个挑战就是党自身蜕变的问题,你的初心怎么变化?在整个市场经济的考验中有些党员干部本身会变化,失去原先的一些意志品质。

第三个挑战就是脱离人民群众的问题,党执政意味着进入一个科层系统或者官僚制,他跟人民群众之间产生一种脱离,怎么解决脱离人民群众的问题?这是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就会使中国的政治体制成为最有生命力的体制,而且这实际上是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构成一个真实意义上的长远挑战的体制。因为它首先很有效率,这方面大家都看到了,假如党解决了权力腐化的问题,那就会是一个权力运行既高效又清廉的政党。

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大的希望,未来包括十九大提出就是要朗朗乾坤,就是要风清气正,就是要形成压倒性的胜利,那要怎么样去做呢?因为反腐不仅仅是要反腐,它是要探索解决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的一些根本问题。我觉得要从这几个方面去做。

一是制度建设,就是说怎样把权力进一步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面,包括制定党内的法规。对此我还有一个看法,制度建设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在宪法中怎样进一步把党的领导地位明确及规划。因为现行的宪法主要是在序言中规定了党的领导,但在正文中它没有对党的领导做出明确的规定,也没有说党的领导、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是什么关系,这样就会存在一个党的领导的宪政地位不明确、规范不够有力的问题,我期待这在未来会有一个明确的解决。确立了党的领导的同时也是规范了党的领导方式,这样使得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另外,中国走了一个很重要的路,走监督的路子避免权力腐化。三权分立的体制避免权力腐化的方式是通过权力制衡,把权力分开再相互盯着。我们走的路是什么?权力监督。权力授权给你,但是信任不能替代监督,就像中纪委说的那句话“我还得盯着你”,现在我们的监督体系越来越严密。

所以十九大做了一了个系统的梳理,包括巡视的监督、审计的监督、同级的监督等等,这些还都只是内部的监督,包括我们现在还要设立监察委,这其实就是纪委监督的权力向全部公职人员延伸,把它跟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人大的监督结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体系,我觉得能够解决我们说的第一大挑战。

第二大挑战就是说怎么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丧失初心跟活力,这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里面提到的不忘初心。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然后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仍然使得党员能有超越性的追求,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不忘理想信念和初心。同时我期待中国未来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借鉴,就是党员能够形成一套自身的修养体系,马克思说“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改造自己”,作为党员他怎样通过在自己的工作历练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样始终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同时还可以借鉴礼乐体系,因为信念价值观这种东西是通过一套教育、仪式、表彰、优待、惩罚和生活规则的方式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期待党更有效地建立起来这一套体系以便我们解决第二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就是怎样才能不脱离群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党在革命时期跟人民群众是血肉联系、鱼水联系,他就在群众之中,而且我们党的三大就明确指出我们党就是群众党。在执政的条件下有角色转换的问题,原先你是在群众之中,现如今你站在群众对面来管理群众,这时候就和群众就有了脱离的地方,有的时候还会有利益冲突的地方。为什么呢?党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去考虑的,而对老百姓来说,他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局部的利益,两者就会冲突,比如由拆迁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都是这个问题。

所以怎样在这种条件下保证党跟群众的鱼水联系、血肉联系呢?我觉得十九大报告也已经做了相当多的设计了。第一就是提出了我们不但要办大事,还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党的大事。实际上群众的小事就是党的天大的大事。第二是强调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我觉得党的基层组织以及群团组织,实际上是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你要把这个纽带激活,所以说我们搞群团改革。

这是基层组织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政治学习的战斗堡垒,而且要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战斗堡垒,我们在《大道之行》中也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要激活这个神经末梢。

当然要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有一个期待,就是把党政系统里面的信访部门、基层组织、社区组织以及民政部的部分职能中跟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党的群众工作委员会,它代表了群众利益,不是按照一套科层制的方式来运作,这个是实现中国式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式。所以说理解党的生命力实际上是要从党群关系中去理解,就是怎么样保证党植根于人民。我觉得解决了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实现了我们所说的我们不但要创造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要创造更高的政治文明。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5
7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