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作者:韩 震 来源:红旗文稿 2017-09-13 44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就为全党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这样强调方向的重要性,就在于方向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一、在新的发展阶段更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

面对风云诡谲、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对人民群众需要所呈现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特点,我们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呢?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够帮助我们从全局的、整体的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准、看得更深。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就能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

认识和分析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譬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就是因为没有经济发展的带动,就不可能有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权利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保障。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就不仅要讲发展速度,更要讲发展质量;不仅要讲经济建设,而且还要讲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指导的结果。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社会活力,让中国一步步摆脱了贫困和落后,走上了人民富裕、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面对形势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5年来,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越发展,其系统就越复杂。在自然经济情况下,大多数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性紊乱”或“结构性危机”,由此就出现了贝尔所说的“风险社会”的概念。市场经济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也呈几何式增长。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就是“风险社会”的注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必须以唯物史观的态度,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从而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古人云:“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全党各级领导干部都应重视形势分析,因为形势不仅是变化的,而且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参与世界经济合作进程的加深,我们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遇到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特别是要善于把握底线思维,注重宏观思考,决不能片面地、盲目地追求速度,而是应该在平稳的发展中化解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防范风险、控制通胀,致力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做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怎样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

社会越发展越具有结构上的复杂性,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比解决发展之前的问题更加困难。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回应国际国内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路径。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首先就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综合考虑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来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推动工作和创新,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把握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这既符合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智慧。没有对历史传统的把握,就不可能理解现实。唯物史观引领我们循着历史发展的大势,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开辟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上下功夫,不仅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功,而且创造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4-55页)可以说,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越是视野开阔的民族越能够获得创新的先机,只有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为此,我国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提出了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倡议,而且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设了新的国际合作机制,让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在国际舞台得到广泛认同。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大局。今后一个时期,无论形势有怎样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仍然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只有认清了这个主题,只有具备了这种大局观,我们才能有清醒的头脑,才能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把握本质,才能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进程中把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矛盾,才能真正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完全可以期待,只要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我们就能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以创新的姿态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业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绝不是故步自封,更不是作茧自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鲜明的理论品格。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3页)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人民日报》2013年12月5日)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3页)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哲学是在思想中被把握了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做好理论准备和思想铺垫。我们相信,在与时俱进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党的十九大一定能够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完善国家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航程指明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方法论,而且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它指导我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从建党开始就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使命担当的原因。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但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强烈的向往、人民群众的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拓展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以便让全体中国人民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特别是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仍然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而应该竭尽全力地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一方面,在方法上,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原则性集中体现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主张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系统性体现为按照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预见性体现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握发展规律性以如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创造性则体现为不断创新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以之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应该按照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不懈奋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另一方面,在党的自身建设上,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韩震,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