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兴亡盛衰

作者:张国祚 来源:《红旗文稿》2015/08  2015-04-23 932

  近期以来,有一种误解,以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于是,一些人对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够理解,甚至产生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需要回答以下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为什么不能回避?为什么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判断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必然反映。经济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见解、信仰、追求,以及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法学、史学、文艺学、宗教学、伦理学,包括经济学中涉及生产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等,都是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利益和立场不同的人们,其意识形态的倾向也会有所区别。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即便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结构与倾向也会有所区别。不能把世界上一切矛盾和斗争都归结为“文明的冲突”,归结为意识形态斗争。但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利益群体的个人,其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肯定有区别,甚至尖锐对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汇、交融、交锋的今天,无论是观察、思考、处理国际问题,还是国内问题,试图不加分析地“去意识形态化”的做法,都是一厢情愿的。这样做的结果,安抚不了别人,只能麻痹自己。

  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转型、变革时期,这种反作用尤为巨大。引导得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不好,也会起巨大的破坏作用。君不见,从杜勒斯“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到美国“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从纸介传媒、电台、电视台的仇共、反共、丑共宣传到互联网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恶意炒作,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煽动“颜色革命”,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他们在意识形态战中的常用手法是,炫耀西方价值观,颠覆传统思想体系,抹黑当局的历史和现状,混淆是非判断标准,造成意识形态纷争,打乱社会心理平衡,最后达到制造政治动乱的目的,以推翻他们不喜欢的政权或其认为是自身潜在对手的政权。

  上述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纷争,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意识形态问题是个真命题,并非人为炒作的伪命题。

  二、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兴亡盛衰,忽视不得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他还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江泽民则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告诫全党:“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做到警钟长鸣。”习近平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在总结国际国内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它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法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一个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兴亡盛衰;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意识形态防线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即使在非重大政治变故时期,意识形态工作也非常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失误、措施不当,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风气歪;什么时候意识形态工作导向正确、措施得当,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风气正。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启动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常态化时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时期,西方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空前复杂。当此之时,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如果认识不到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有害信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否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冲击、对涉世不深和荒于历史学习的青年的误导,认识不到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否定,认识不到民族虚无主义对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的消解,认识不到崇洋媚外心理对“全盘西化”的鼓动,认识不到新自由主义对私有化的鼎力支持,认识不到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双重标准及其与“颜色革命”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到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迎合低级趣味等精神垃圾对青少年的毒害,那么,未来高校难免会培养出令人担忧的一代:缺少信仰、没有追求、狭隘肤浅、胸无祖国、缺少正气和智慧、缺少胸襟和远见。果真如此,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因为必须清楚,青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决定着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此必须高度警醒。否则,我们国家也难免有“颜色革命”、改旗易帜之忧。

  三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好,但存隐忧

  正确判断形势,总要一分为二。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判断也该如此。

  首先必须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明显向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越来越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接受,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拥护,成为指导理论武装工作的利器,赢得了广泛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效果十分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形式多样,随处可见,日益深入人心,“最美人物”光照神州大地,感人精神净化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滋养、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新闻传媒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宣传好中国的价值观念、树立好中国形象的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作品,在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等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奉献出美好的精神食粮。显然,看不到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看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就会导致形势判断的片面性,显然也与实不符,不利于我们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许多应该高度重视的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由于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版权界限分明,以及长期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相对来说不易被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利用来兴风作浪。值得注意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它们信息量大、即时互动、无界无域、传播迅速。其双刃剑的“正锋”,虽释放正能量的作用正在加大,但其“反锋”的破坏性仍在持续发酵。现在绝大多数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都是借助互联网在不断地炒作、放大和扩散,释放出不容忽视的负能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假借考证历史,杜撰故事,危言耸听地“揭秘”所谓的党史逸闻轶事,编造莫须有的情节,以假乱真,歪曲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抹杀党的丰功伟绩,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

  二是削弱国家意识,嘲讽英雄模范,消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宣扬极端“民主”和绝对“自由”,刻意夸大和渲染当前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误导人们“看破红尘”,淡化党的意志、理想信念、爱国意识、组织纪律、敬业精神。

  三是炒作花边绯闻,冲淡思想舆论宣传的主旋律。一些违背传统道德、社会伦理甚至是淫秽污浊的传闻,经常被炒作成“头条新闻”,转移网友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精神的关注,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四是扭曲热门话题,夹带错误观点的私货。评点“打虎灭蝇”的反腐斗争,不是强调我们党的反腐决心和力度,而是渲染我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问题,企图将反腐败斗争涂抹上所谓“权力斗争”的色彩。

  五是抹黑和围攻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于旗帜鲜明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的专家学者,使他们因“污名”而被孤立,使党的理论队伍受到削弱,使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受到挤压和蚕食。

  上述互联网传播的有害信息,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知识精英,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基石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具破坏性。对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高度警醒、加强防范,并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管控。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

  毛泽东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科学指南。这一信念,我们党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这是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正确结论。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侵略、瓜分和凌辱,几近濒临亡国灭族的边缘。一批又一批忧国忧民之士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于是,五花八门的“主义”都被拿来试过,如无政府主义、无政府工团主义、互助运动、新村主义、合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施坦主义等。但是,所有这些“主义”都是昙花一现,都成了中国思想史上匆匆来去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选择,成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科学指南。

  1992年,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前所未有的低潮、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时,国际国内有不少人开始担心,甚至悲观失望,他们怀疑:“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邓小平坚定、从容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的坚定和睿智在20世纪结束之前得到一次颇有说服力的印证: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搞过一次千年伟人网上评选,评选结果是马克思遥遥领先,高居榜首。

  为什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十年后,马克思仍然被绝大多数人所推崇?就是因为马克思的学说不是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产物,而是站在了以往科学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的学说立足于19世纪中叶欧洲工人运动的实践,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精华,充分接受了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和化学划时代进步成果的启迪。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时代风云、实践活动与科学进步的空洞学说,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实践的生机勃勃的科学真理。尽管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出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远不是马克思当年所能具体预见的;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曲折和挫折后,尚未走出低谷,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始终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发展仍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基本规律。至于那些散布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过时论”,甚至宣称“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对过”的人,那些断言“马克思主义哲学误区重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虚构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科学”的人,要么是对历史无知,要么就是对现实存在偏见,因为他们无视近现代以来中国沧桑巨变的基本事实,无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中华民族振兴所做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中国近现代史雄辩地证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决不能放弃。

  五、 必须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生命在于运动,理论贵在发展。德国伟大诗人歌德说:理论总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其实,只要理论之树深扎生活的沃土,与实践同生共长,理论同样可以长青。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历经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就是因为它总能被信仰它的共产党人不断结合变化的实际、与时俱进,从而得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初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前所未有地正确回答并解决了如何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而根本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道路等重大问题,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回答了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当前历史阶段,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

  六、要从战略高度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务求实效

  战略管全局,战略管长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谋划布局。

  1.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研究与宣传。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研究,以分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哪些是需要丰富发展的理论内容,哪些是需要修正的结论,哪些是过时的应当放弃的具体论断。

  2. 必须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领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除语言学、逻辑学、考古学、体育学等少数学科外,绝大多数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但在政治立场和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必须发挥指导思想的作用。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第一要务。

  3. 必须确保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否则,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就会方向不明、判断不清、思想混乱、是非不分,就不可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课堂、讲台、论坛和出版社、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要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否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能是句空话。

  4. 要旗帜鲜明地批驳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交锋、相互交融属于常态。阵地的争夺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尖锐激烈的;有时是非分明、简单易判,有时阵线交织、复杂难断。一旦认准是错误有害的思想观点,必须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地批驳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高校的讲坛决不允许传播违背宪法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要力戒暧昧和误导。

  5. 要把正确的历史观、特别是近现代史观教育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课。“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些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 夸大我们党在历史上的失误,丑化我们党的领袖,目的是否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以迎合西方某种政治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因此,必须加强历史观教育,用事实说话,以坚定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6. 要抓好抓实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宣传教育。要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围绕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四个全面”,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而不能搞私有化,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等问题,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澄清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

  7. 要树立大意识形态工作观念。不要把抓意识形态工作仅仅看成是宣传部门的职责,全党都要抓意识形态工作。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委都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密切关注,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大局中去思考,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研究。要在深入了解各种舆情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和杂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噪音和杂音为什么会有传播渠道,为什么会有传播市场。其中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哪些是可以避免的;哪些有严重的现实危害,必须尽快解决;哪些危害不明显,可以冷处理;哪些需要公开批评,哪些需要个别引导;哪些是意识形态工作本身的问题,哪些是由相关地区和部门政策或工作失误引发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宣泄;哪些需要靠说服教育来统一思想,哪些需要靠改进工作来化解矛盾。对相关工作要及时形成决议,抓紧贯彻落实。

  8. 要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要着力打造一大批导向正确、反应机敏、判断准确、懂政策、懂理论、了解实际、高水平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瞄准信息科学技术前沿,加强网络新媒体现代化建设,及时更新设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占领网络技术制高点。要制定系统的网络管理规划,弘扬主旋律,增强吸引力,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要采取积极疏导和有效封堵相结合的方针,有效传播健康信息,坚决清除有害信息,正确引导模糊信息。

  (原标题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作者: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5
0
1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