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两会”关注--改革红利到底该如何释放?

作者:孙锡良 来源:乌有之乡 2015-03-04 462

 “持权改革”中国国企改革的正确道路,“持股改革”最终只能是葬送国企。

孙锡良:“两会”关注--改革红利到底该如何释放?

  据媒体曝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在筹划上市,改制工作紧锣密鼓,文章中还透露马云及一长串西方投资集团考虑参股该行。若该文属实,不由得让人颇费思量,也不由得让人想起之前的中、工、农、建、交等行的上市游戏,一场给资本家和外资送财的“散财运动”又要开始了吗?

  另据消息,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混改”行政程序审批即将完成,参与“混改”的投资方绝大部分均为非国有实体,一旦该公司上市成功,不少人又将从中国的资本市场大赚一桶。

  再有消息称,注册制箭在弦上,一大批不同性质的企业可以按较低的门槛上市直接融资,为该政策鸣锣开道的实践依据是激活企业潜力和竞争力,说穿一点,就是尽快吸收多数人手头上的钱,堆积到极少一部分手上去,至于红利到底在哪里,没有人清楚地知道。

  鉴于国企“混改”及诸多改革始终与普通百姓无关的现实窘境,我很想向有关方面提下面一些问题:

  其一,西方资本到底在中国银行业改制及其它国企改制中卷走了多少财富?三年前,有文章说西方投资者从中国国有银行改制上市过程中卷走了两万多亿元,也有说一万多亿元,反正没有什么准确数字。卷走的钱也就卷走了,但这个帐是没有被埋没的,官方是不是该给个相对准确的信息给老百姓看看?是不是该给出个有说服力的理由?既然这些银行原来都是国有银行,现在也是国有控股银行,自然有义务向国民汇报情况?有人说:看上市公司材料不就行了,何必要说明呢?我认为不行,因为上市公司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前的运作过程和具体数据,况且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上市公司的资料。

  除了金融行业,其它各类战略性产业为少数人又提供了多少快速致富的“参股”?他们给已经改制上市的企业又带来了什么样的资本增值空间?

  其二,西方战略投资者到底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什么重大战略转变?过去,有一种论调,说只有引入国际投资者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能力。现在看来,中国银行业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步,除了学会靠政策吃饭,尚未看到它们在国际上有什么亮点表现,在国内,靠政策赚老百姓的钱不算本事,给外国投资人送钱更不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赚了多少国外的钱?战略投资中的“战略”到底何意?是WTO强加的“战略”还是中国监管层的“战略”?要说中国银行业在管理上有提高,那也纯属科学技术进步条件下的提高,交易电子化和硬件现代化与经营战略毫无关系,纯属全球性技术共享,世界主体国家皆一样,并非中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性提高。

  西方人给中国人上课的“战略”内容是让中国企业掏尽同胞的钱还是赚足西方的钱?

  其三,国企改制为什么要引入大量非国有资本?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外行,一般老百姓是看不懂的,以中储行上市改革为例,引入的资本是用来补充资本金还是有意用来改变股权结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反正目的就是要引资本进来。既然是这样,为何不让中国的国有实体经济和国有金融机构相互参股?为何不让社保基金享有更高比例的参股?为什么要大量引入国际投资者?不让他们赚一笔大钱是不是有违国际规则?如果是,那是谁签了这样的不平等条约?

  其四,阿里、安邦等私企为何可以在中国遍地开花地参股?大家如果认真翻翻2013至2014年的新闻,你会发现,马云几乎把手伸向了各个有竞争力的行业,恶性收购和霸道参股的嫌疑相当明显,马云财团利用官方资源向国有资产渗透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广,无数高层为其站台力挺,中国但凡有竞争力的行业,都慢慢看到马云的身影,安邦也在步阿里的后尘,扩张速度也是一日千里,“马云帝国”和“安邦帝国”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政府是否有意让这些现实“帝国”或将成的“帝国”们一统江湖?或者说让“私人帝国模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标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将沿着这个大方向走下去?顶层设计的指挥棒就是这么指的?

  其五,中国普通国民为何不能单独参股中国储蓄银行等国企混改过程?国有银行原则上讲与全国人民利益相关,它们的进退应该与国民直接挂钩,前面几大商业银行的改制让外国人从低位大捞一笔,13亿多老百姓整体靠边站,好事美事发财的事似乎总是与百姓不沾边。你改制不经与百姓商量也便罢了,为何让老百姓参股就不行呢?中国老百姓缺钱吗?有人会说老百姓太分散,参股者太多,不利于银行业转型和提高竞争力。纯属瞎扯蛋!外国投资者捞一把就走,它们能诚心帮助你提高竞争力?骗谁呢?马云参股的一石几鸟难道还要说明吗?国有资产要强行私化也行,但单个老百姓也是私的个体,不能把老百姓置于财富分配的事外。

  “持权改革”中国国企改革的正确道路,“持股改革”最终只能是葬送国企。

  第六,注册制到底是为谁释放改革红利?管理者可能认为,让一大批企业快速上市融资,把企业做大做强,不只是有利于上市企业,而且可以为全体国民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些想法几乎很难再迷惑大众了。从中国这二十多年的现状看,多数企业经营好坏并不与是否能圈钱成正比,不排除少数企业实现了做大做强,但多数企业没有任何质变。一大批企业,除了造就少部分人先富起来,财务报表不值一看,而先富起来的这批人,没有谁愿意带动共同致富。新的注册制仍将只有一个战略效果:让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筑牢权贵的更紧密联合体,充分地稀释国民财富,达到更深层次的两极分化。

  注册制,到底是准备没收百姓的红利还是给百姓释放红利?

  细细想来,不得不问,中国普通老百姓参股银行改制和其它国企改制是不是有法律障碍?如果没有,为何不按此操作?如果确有法律障碍,那这种法律是不公平的法律。中国资本家和外国投资集团参股就没有法律障碍?难道法律不能允许中国平民百姓参与国有资产的利益分配?难道普通百姓不能享有中外权贵平等的权利?

  中国正在推动前所未有的“混改改革”,而顶层设计者的部分指导原则似乎与宪法是有冲突的,在利益分享的层面则与老百姓的需求有冲突,如果一次次国有资产的改革均与百姓毫无关系,如果13亿人只能绝望地看着少数人瓜分财富盛宴,我相信,老百姓的心中会留下历史的痛苦记忆。

  不要认为老百姓不专业,就无权质疑,检验对错的唯一标准是:谁得了最大的利。不要总认为政策设计权和解释权都不在人民手上,就认为平民百姓是湖涂虫,历史会把每一个节点记录在案,罪与非罪自有答案,一个时代的光荣印记不可能盖住未来的历史长河。

  请有关方面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制一事做出公开说明!请将参与中储邮行改制参股各方完全透明地予以公布!请将国企混改的各种方案提交全国人大讨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