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骂任志强”不如“利用任志强”!

作者:孙锡良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25
任志强“奸诈地吃定了政策”,骂他不如用他!
  
   任志强这个人,骂他的人多,顶他的人也多,我没骂过他,也永远不会顶他,但他有一点跟我有共同之处——能吃准政策。很多人说他爱放大炮,爱乱讲话,爱辱骂穷人,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他说的话实际上表达了他对中国政策和中国政客的极深的洞察力,这七、八年来他都讲对了,我这么“夸奖”他,并非他真是预言家,只不过,他领会了不同时期、不同内阁的执政理念,但是,我又敢肯定:他的话在三年后必将转向,不转向他就不是任志强。任志强比大多数所谓的经济学家奸诈得多,在现实情况下,大家骂他不如利用他,不如借他之口......?任志强的话越正确,很多人的压力就越大,实际上离老百姓的光明也就越近了,因为他会随很多人进入“退休期”。
  
   大家不要骂任志强,骂他是找错了对象,他只不过是个利用政策很准的商人。
  
  
  一,“调整结构”艰难,房地产仍是“命根子(任志强看得很准)
  
   我想对比一下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的部署情况,让大家看看会议精神的变化,看看结构调整的决心大小和真假是非,看看房地产作为“命根子”的特殊地位:
  
  1,有关财政和货币政策。2008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2009年与2008年主要的不同在于提到了通胀预期,至于其它内容都只是表达上的不同,核心政策没有变,中央强调这是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在我看来,这是在回避经济失衡的问题,房地产作为“经济命脉”的观念没有发生改变,继续通过高房价来保持国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的想法没有变,所谓的抑制过剩产业、促进新兴产业不过是一句空话,在政绩和数据的需求下,只要有“双宽松”政策,地方政府就肯定不会放弃“又快又好”的产业的,基建和地产就是地方政府的政绩催化剂,新兴产业没有技术支持,不是想做就能做得到的,实事证明,“双宽松”政策除了能刺激通胀和恶化产业失衡之外,不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实质作用。有人认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是融资难导致的,这完全是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缺的不是钱,他们无法正常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缺技术,低端产品经不住市场考验,经不起风吹浪打,没有技术的企业,给再多的钱都是白搭;二是缺少远期规划,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中小企业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的搞法;三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的要求,低、劣、次的产品大多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缺钱,为什么还会张大口子要钱呢?不外乎以下几个目的:第一目的是都想做投资老板,不要以为只有大企业玩资本游戏,中小企业也是一样的,他们不热衷于搞实业,只热衷于搞房地产炒作,搞股市炒作,他们融资的目的就是搞炒作,不要以为他们真想做实业,有人说温州游资没地方投资,到处“炒房”、“炒煤”、“炒菜”,其它地方也一样,大多数民营老板都不想干实业,来钱太慢;第二目的是因为中小企业想借机将国有资产私有化,地方政府的所谓转制,大多数人都是利用银行融资将国有资产私有化的,利用人民的钱做掏空人民的事;第三个目的是转移银行资产,民营企业融资大多数都有一个套路就是不计成本的贷款,将贷来的款通过各种途径洗成私人资产,将企业做成空壳,最后的烂帐就拿空壳去抵,风险留给银行,实际上是留给老百姓。现在的融资渠道其实很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根本不是缺钱的问题,是想洗钱的问题,国家务必要引起重视,不要被某些专家牵着走。
  
  
   2,有关经济结构调整。2008年是放在第三条,而2009年是放在第二条来写的,2008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09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表述略有不同,但都是强调结构调整,2009年强调了一个“力度”问题,2009年的论述内容也更丰富一些,但是,大家认真看一看,2009年实际上仍然是希望通过以促消费来调结构,尤其是促农村、乡镇消费来调结构,这种想法短期内是有效的,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都是只能看到短期作用,很快就会疲软下来,因为农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不足以让这些政策持续见效,所谓加快城镇化建设更是一项典型的短视政策,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加快小城镇建设以来,除了大量的浪费耕地以外,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益,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必然是导致空洞化,无法让居民就业的城镇跟村庄的差别不大,城镇化最大的得利者是谁?还是地产商,受损最大的仍然是老百姓的耕地大面积浪费和占用,地方政府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出现大量的圈地现象,假的工业园和假的农业示范区将会雨后春笋般地兴起,过不了多久,这些园区都将是杂草丛生,满目苍凉。
  
   希望用新兴产业迫使传统产业退出的方式道理上是可行的,但措施上是没有保障的,有些政策是有冲突的,举个例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为了刺激消费,各种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的汽车产量上去了,销量也上去了,所有的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在中国大举扩张,而中国汽业现有的自主品牌从总量上来比较接近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国际巨头的进一步扩张,再过三到五年,中国的自主品牌将彻底走向边缘化,有可能有完全退出的风险存在,中国近几年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实际上间接帮助的是跨国集团,自身得到的是短期利益,跨国集团得到的是长远利益,其它产业也有类似的风险,中国的大部分产业(包括新兴产业)都有可能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成为西方大国的盘中餐,所谓的“新兴产业”有可能再度成为“贴牌产业”,规模是有了,但不赚大钱。我反复强调,危机状态下,中国一定要有决心忍受数据上的暂时难看,千万别急于为外商做嫁衣,千万别急于救世界于水火之中,调结构是要有阵痛的,科技重大专项必须用过去行之有效的“举国体制”来攻关,生物制药、新能源、信息产业等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产业,必须组织全国力量把关键技术搞上去,靠买技术和偷技术只能度过一时,不能保持长盛不衰,错过国际调整期,中国将十分被动。
  
  
   3,农村政策。2008年放在第二条,2009年放在第三条,2008年: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9年: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农村的政策不管怎么表述,都离不开一点:收入和保障问题。在农产品失去价格主导权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除了“保护价”这个政策则安之外,别无其它良方,但是,再好的保护价,中国农民的平均土地是有限的,是很少的,是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农民工收入的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的消费能力,但是,国家在保护农民工权益和农民工收入方面缺乏真正的法律支持,农民工并没有获得与之劳动相适应的报酬,甚至有下降的趋势,不解决低层劳工收入的增长问题,就难以真正扩大中低层老百姓的内需问题,“三农”问题的本质已经转变为“农产品价格主导权”和“农民工权益”两大问题(我是国内首次把农村问题概括为这两大问题的“三农问题”研究人士),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问题了,请中央尽快认识到问题的根源,调整农村问题关注的方向和策略。
  
   4,有关体制、机制问题。2008年(第四条):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2009年(第四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这个问题几乎是年年提,年年不见效,大家都意识到体制、机制已经制约了经济发展,已经阻碍了结构调整的推进,尤其是“公共财政”的改革必面提上议事日程,“三公消费”代替了“居民消费”,“特权消费”代替了“普遍消费”,“三公消费”占用了大量的财政支出,制约了政府在公共事业上的福利支出,老百姓承受了水电煤气的不断上涨的压力,同时由于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严重滞后,也让老百姓害怕消费,归根结底都是政府在“三公消费”有过多的支出,甚至是超越了发达国家公共支出的两到三倍,这样的政府运行机制不改革,老百姓怎么能够扩大内需?如果明年的“两会”仍然不从政府支出上开刀,扩大内需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如果政府希望通过通货膨胀来“提高”内需的话,那也是一种很痛苦的内需,决不能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与“和谐社会”的宗旨是背离的,决不能这样搞。
  
   5,民生问题。2008年(第五条):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2009年(第六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我们天天谈民生,到底什么是民生?吃、喝、住、行是不是民生?如果说是民生,那么,我可说这样一句话:民生年年提,年年都是走过场。“发改委”在百姓心中就是“涨价委”,普通居民收入几年来未见涨多少,但物价不管是在正常年份,还是危机状态下,反正只有涨的,没有跌的,尽管国家统计局的CPI想正就正,想负就负,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冷暖自己能体会,做假是没有用的,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紧,越过心里越害怕,怎么能叫解决民生?住房消费占据了居民消费额的54%以上,那还叫正常生活吗?还叫正常消费吗?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稳定是要靠民心来维护的,不是靠强压来保持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生活在“敢怒不敢言”的状态下,能叫真正的“和谐社会”吗?这样的稳定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七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水、电、油、气)不解决,民生问题就不叫得到了真的重视,什么是热点难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才能叫热点难点,政府如果把这些问题反复往后面拖,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民生,不求政府一下子全部解决,重要的是政府要下决心、干实事,解决一到两项最紧迫的民生问题赢取民意,不要以“改革”为借口,以“市场”为教义,将民生问题无限滞后。GDP超美也好,财富排行榜人数增也罢,都不及全体老百姓幸福重要。
  
   6,出口问题。2008年没有单条列出,2009年: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为什么今年的会议会单条列出外贸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围剿和困境,贸易保护主义在西方世界再度抬头,围剿的重点就是中国,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反复强调要与西方世界共克时艰,但是西方和一些拉美国家并不卖中国的帐,他们并不认为中国的善意就是好意,他们在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压制,2010年也许是中国外贸真正困难的一年,一方面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老百姓没钱消费,内需不足,这个结构调整怎么调?都卖给地产商用吗?都卖给富人行吗?都交给银行保管吗?不行的,不把房价压下去,一切都免谈,有人说房价跌了,中国经济会很危险,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房价跌了并不代表不建房,建房的方式很多,地产商的商品房不代表一切建房,地产商的“吃独食”是房价畸高的根本原因,允许多渠道建房是打压房价的最好途径,建房的数量不会少,改变的产权形式,其它产业也不会受到波及,影响的只是地产商的高额利润,有关住房建设改革,我有专文论述(多产权形式、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就近居住是核心改革方向),今天不作详细展开,中央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向地产利益集团低了头,再次把GDP看作是命根子,再次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命脉”(表面打压,实际是在保),结构调整死路一条。
  
   对比完两年的会议精神,大家应当看到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无望”,害怕阵痛想治病是不可能的事情,吃毒品提精神的调整是可怕的事情,如果继续将房地产作为“经济命脉”,结构调整还得等!至少三年内没有希望!
  
  二,中央不调“经济班子”就无法调“经济结构”!
     
   中央喊调经济结构也不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已经喊了N年了,但是,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越调结构越失衡,越调越看不到希望,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听说把“调结构”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下的决心比较大,有很多专家又开始瞎嚷嚷,以为机会真的来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调开始出现曙光了,我得泼泼冷水,别过早地的高兴,想调结构没那么容易,如果不调换中央政府的“经济班子”,“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是一句空话,说六个理由大家听听:(注:我这里谈的“经济班子”是特指国务院下属的直接参与国家经济活动及改革执行者的各中央级经济机构)
        
   第一、本届经济班子太爱“数字”。中国近二三十年流行一句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言下之意就是数字对当官的很重要、很有用。不过,如果当官当到中央了,按道理已经不需要对数字那么偏好了,都坐到那个位置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这只是老百姓的想法,有很多人不这么想,数字不仅仅只可以决定升官,如果官没有升的空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处:装点面子。现在不是很多人都还在宣传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吗?不是有很多人都还在宣传“即使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恶劣条件下中国还实现了保8”的世界第一吗(保8就是某些认为中国不保8就会大乱的专家提出来的,并不是温总理要的这个数字)?这就是数字的好处,“保8”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数字,但是,它折射了很多人的心理状态,按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常情况下调整经济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世界经济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给了中国一个调整经济结构的良机,世界都可以发展慢一点,中国为什么就不可以?中国真的以为自己保8了,就拯救了世界吗?真的以为就可以救实体经济了吗?实际上没有,虚拟的“保8”除了让一部分经济人物脸上有光,其它什么也没有得到。一个太爱数据的经济班子指导不了结构调整,因为一调整,就必然会导致数据不好看。
     
   第二、经济班子不务实。搞经济的部委官员也好,专家也好,教授也好,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务实,而纵观中国政府中的经济学家、政府智囊、决策官员,除了会隔三叉五地搞些概念炒作、口号宣传以外,我就没有看到在一件事情上真刀真抢的干过,没有看到在一件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上花过真工夫,除了会以“改革需要时间”来遮掩以外,我就没有看到他们承认过自己的能力不足,从来没有人出来承认过自己的错误,改革是需要时间,是需要有一定的忍耐力,但是,你把一件事情做实、做好,老百姓心里也好受点,就拿房地产来说吧,世界都在跌,唯独中国还猛涨,这是为什么?不是政府用钱砸出来的吗?不是有些人喜欢玩虚的吗?就连一向嘴硬的茅于轼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城市里的“空房子”太多了,泡沫很严重了,可见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大的失误!四万亿看起来是个数字,实际上玩的是泡沫,不是实体经济,去年因为我反对政府搞“十大产业振兴”(不是全反对,而是反对一下子搞十大),被打压、被约谈,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年来中国产业的变化,我的观点一点都没错,所谓的“十大产业”没有一个在做实事,绝大部分企业都拿刺激计划的钱去搞虚拟的炒作,没有一个产业愿意把钱花到科技立厂、科技立国上面,现在听说又要搞个“七大产业振业规划”,我的观点仍然不变,又是在搞新一轮炒作而已,决不是搞实事,一个国家,什么核心技术都没有,现在一下子搞“十七大产业振兴”,何等的荒唐与无知?!
     
   第三、经济班子不亲民。有很多人说本届政府中搞经济的班子是历届政府中最亲民的,因为经常看到他们走到基层,走到百姓中间,其实,这都是表相,我不认为握握手、喝喝酒就是亲民了,亲不亲民不看表相,而看他们最终是怎么做的,老“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没有听民意减掉一座,新“四座大山”(水、电、油、气)又压上身了,这难道是亲民的结果吗?难道说是人民要政府往自己身上压“七座大山”吗?亲民最本质的体现是看政府关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一手握着“改革”的大标语,另一手往老百姓身压大山也能叫亲民吗?我这个人可能太倔强,有人说关你屁事,经济班子里的人难道不知道吗?你去管那闲事不是吃饱了撑着,到时被抓起来,老婆孩子没人管了看你还管闲事不?。也许我是有些爱管闲事,但是,我不怕被抓起来,我也不会去奉承那些人讲些肉麻的话,老百姓的生活冷暖是政府是否真正亲民的最好“测温计”,老百姓不承认得到实惠,做再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都是政治需要,不是人民的需要,亲民就得为民办实事,亲民就得为最广大的人民办好事。
     
   第四、经济班子不诚实、没能力。温总理最近对国务院参事们说:你们要多讲真话,要善于讲真话,不要讲奉承话。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温总理感觉自己现在很难听到真话了,一个国家的总理居然还听不到真话,可见那些搞经济具体工作的同志们一年到头在忙什么?那些“超级智库”们在想些什么?那些“行长、部长、董事长”们都在做些什么?温总理听不到真话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方面是某些私心太重的经济人物在忙着私分国有资产,他们不想讲真话,讲了真话利益会受到损失;另一方面是某些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讲真话,他们一年到头作报告、搞演讲,在躬筹交错之间玩弄经济,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微观领域,他们心里想讲真话,但没有实实在在的调查数据,讲不出真话;再一个方面就是有些人不敢讲真话,温总理要他们讲真话,肯定不用担心讲错了,温总理会生气,他们不是怕温总理,他们怕得罪利益集团,现在,我不敢说中国某些人是“黑社会性质”,但肯定有很多人是得罪不起的,一旦得罪他们,有可能遭灭顶之灾,有可能一辈子命运坎坷。现在政府被动地跟随大势走,跟着舆论走,没有主心骨,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要靠全国上下一盘棋才能做的事情,在上层还没有取得共识的决策最终都将沦为走过场,顶多只是给后来者画了一个符号而已。我曾经说过:无论多豪华的“超级智库”都比不上“民间智库”。
     
   第五、经济班子中没有强力执行者。要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远远不是开几个会、作几个部署就能OK的事情,这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大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执行人和执行机构,薄熙来为什么能打黑打出成果、打出声势?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是人的决心、是人的果断、是人的能力,现在中央的经济班子就缺这样的人,没有人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运筹帷幄,从容应对,没有人在执行过程中能始终如一的果断,没有人在出现突然变化时能有主导局面的能力,慌手慌脚是这些年来一个普遍的现象,通货膨胀来之前不听劝靠,来了以后匆忙应对,经济危机来之前没有相信民间经济人士的提醒,来了之后又是匆忙刹车,不搞抑通胀,反过来大刺激,总之一句话:经济生活总是跟不上节奏,踩错点。这一次中央的经济结构调整如果还是交给什么“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之类的机构现有的人员去执行,那必将是死路一条,最后,“调结构”必然会变成“利益的重新调整”,有可能就是既得利益者将经济主导权从左手调换到右手,真正的经济结构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今天立帖为证,如果五到十年后不是如我所说,国家就真的可以把我送进牢房。调整结构不是国家统计局玩数字游戏,要老百姓承认才能算数,单纯玩数字,明年国家统计局就可以玩出经济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六、中国经济没有科技支撑。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十七大产业振兴”也好,经济结构调整也好,最依赖、最重要的支撑是科技,不是口号和开会,到目前为止,在国家提出的“十七大振兴”产业当中,还没有一个产业是中国有科技优势的,那些夕阳产业我就不说了,单说新能源、生物制药、信息技术这几个比较能引领未来的产业,中国目前靠的还是国外的技术,有人说中国我新能源产业已经做到规模很大了,怎么说还是靠外国呢?当然是靠外国,规模大并不代表技术在我们手里,中国几乎所有的产业,一提到结构转型,老板的第一想法就是快点去外国买技术,快点做大,上述三个产业的每一个产品,无不包含着外国科学技术的利润,无不要向国外交上可观的专利费,中国人赚的都是血汗钱,中国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有几家没有外资的影子?那些挂着高科技牌子没有高科技成分的企业纯粹是骗子,根本就算不上高科技企业,中央提科技兴国这么多年了,提自主创新也提这么多年了,我们的科技到底到哪里去了?我敢说,要不是“两弹一星”和军工企业有了些原始积累,凡属是近三十年重新起点的产业没有一样是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没有一个产业不靠国外生存。那些浪费资源、浪费土地、污染环境的产业不需要多少科学技术,只要用钱去砸就能砸出GDP,只要用钱去砸,就能砸出政绩,先不砸掉这些人的黑手,调结构怎么调?
     
     
   中央调整经济结构的想法是好的,也应当走下去,但是,用人是很关键的,如果用官僚的习气推进这项改革的话,注定是要失败的,调结构之前首先要调“经济班子”,没有好的“经济班子”,就不会有成功的“结构调整”。
     
  
  三,读不懂“政治理念”的人谈房价都是“盲人摸象”
     
   当今的中国,如果要谈纯科学的东西,不见得有很多真正的专家能讲出点什么新理论,但是,如果是谈到住房问题,中国起码有一亿以上的人称得上“专家”,这一亿人中,几乎个个都可以对房地产政策谈出个五条八句的,朋友聚会、同学会餐,满桌子上的人全是房地产专家,好象人人都可以当一个住房建设部的部长,尤其是那些拥有一点媒体发言权的所谓精英们更是了得,中央有点什么新政策一出台就特来劲,解读得头头是道,一会儿指导老百姓别急着买房,一会儿劝告老百姓千万别等,我总结了一下这些专家们判断房价的几个主要依据:
     
   第一个是市场供求论:中国有十三亿人,城市化正在加快,所以,农民会很快进城买房,刚性需求是一定的,所以,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直到城市化过程结束。他们不会根据中国人均住房已经达到了多少,也不管中国的城市到底有多少空置房。
     
   第二个是投资需求论,温州人的钱没地方花,得到处炒房,简称“温州炒房团”,其它地方的富人也一样,有钱干实体花不来,干了也不一定能赚钱,赚了钱也不一定能收回来,收回来了还不知道不年能否继续赚,只有那个死不跌价的“房子”最好,投进去稳赚不赔,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所以,房价只会越来越高。市场论的专家认为,只要有人炒,房价就会涨。看起来好象是真的一样,但是,如果放在成熟市场一看,只要政府动一点真格,这些炒房者逃都逃不赢。
     
   第三个是国务院的短期政策。今天来个“国四条”,明天出个“国十一条”,偶尔还会有个“国六条”,看起来好象都是在约束房价的,于是乎,专家又开腔了,房价一定会跌,国家出“重拳”了,不过,我发现这六年多来,中国出了很多次“重拳”,最后,重拳没打到房产商身上,拳拳砸在老百姓的心窝里,好不容易来了个金融危机,老百姓好象看到希望了,人人等着捡降价房,结果等了一年多,不但没等到,房价还在“四万亿”的巨大威力下,差点在一年内翻了个倍,这一年,很多不懂事的老百姓总算慢慢学了点东西——还是权力好啊!
     
   第四个方面的专家把房价问题归罪到地方与中央的博弈。有没有理呢?有一点,因为地方要钱嘛,有收税嘛,搞点地方主义很正常,所以,有些专家就提出来一定要取消分税制,统一税制就能解决房价不上涨了吗?大错特错,不管是什么税制,只要是大家把眼光盯在“钱眼”上,房价照样降不下来,地方没钱就得向中央要钱,中央的钱哪里来?不还是从地方收的吗?地方的税收哪里来?除了工业实体外,很多钱不一样要从房地产出来吗?你不满足地方要求,中央政府给的钱比过去地方收税的收益差,你就控制不了地方事务,中国的地方政府决不会象以前那个时代,温顺地接受中央的一盘棋思想,现在的地方政府待遇只能提高,不可降低,降低就要出事,即使没事的话,他们也会要制造一些事来,不要妄想从统一税制上解决房价问题。
     
   其它不典型的理由,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中国的专家们为什么热衷于谈论房价而又摸不准房脉呢?一部分人是为了当枪手为利益集团说话,一部人是看不清本质瞎掺和,还有一部分人是纯粹是被牵着走的,有关房价与经济结构的问题,我从2007年到现在,写了不下二十篇博文,我一直认为房价在2013年前不可能跌下来,哪怕是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机,我也强调房价不会跌(大家可以到网上找我的文集,不是放马后炮),我说房价不会跌,并非我赞成房价要涨,并不是说我就站在房产商一边,相反,我每次讲房不会跌的同时,我会大骂房产商,作为一个痛恨房价上涨的人,却不同意房价下降的唯一理由是我看懂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又好又快、高速发展八个字。
     
   大家不妨把近八年来的所有政府会议、决议拿出来读一读,没有一次官方文章中少了这“八个字”,什么意思?简单得很,这就是执政理念。经济好不好,我不知道,快是肯定的,不管世界经济怎么样,中国的GDP数据不会坏到哪里,“快”和“高速”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好”是一个非常难以界定的模糊概念,有人认为好,不好也好,有人认为不好,好也不好,但是,“快”就简单得多,用数据就可以描述,“保八”也好,“保十”也好,“两位数增长”也好,都是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以后翻起历史来看,都是沉甸甸的政绩,谁也不能把数字给“扣掉”,所以,好不好不重要,“快”一定是很重要的。我一直要求将“又好又快”改成“健康发展”没有人响应。  
     
   怎么个快法,以前,我们通常说“三驾马车”,现在好象不怎么提了,因为马车的轮子好象不怎么协调,跑起来别扭得很,所以,现在,基本以提内需为主,什么样的内需最来钱?什么样的内需最能让数字丰满起来?房地产最好啊,据说某都市的2009年GDP中有35%来源于房地产行业?试想想,如果没有房地产,那该市的GDP就不能“保8”了,其它地方也是大同小异,如果全国各地都不能“保8”,那全国的“保8”目标就肯定要落空,那如何交待呢?只要GDP有快速的要求,中国政府不可能出台打击房地产的实质性政策,“旁敲侧击”将是未来三年的主基调,不信走着看。
     
   2010—2012年房价到底会不会降呢?我看还是不会降,只要不涨价就是万幸了,因为,“快”和“速度”仍然是政府所坚持的不二理念,没有房地产支撑,中国的高速就难以为继,其实老百姓,对那个什么“8和 9” 之类的数据不感兴趣,就算是“ 10” 也不一定代表幸福,但是,国家统计局在乎,没有那些数年据,中国就很难在发展速度上保持“世界第一”,就不能在GDP上实现对某某国家的超越,所以,同床异梦的国与民肯定不可能在房价上达到统一。
     
   我的判断是:执政理念不变,房价就不会正常。房价的本质是“执政理念”
  
   这一点,任志强跟我的认识相同。
  
  
  四,中国现在对经济政策进行大调整还来得及
     
   自从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在国际高帽子和大棒子的软硬兼施下,实行了很多值得商榷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除了从数字上满足了中国人比较喜欢的保“8”目标,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特别是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战略调整机遇期,现在,如果有决心调整还是有希望的,如果不调整,中国除了能获得美国表扬以外,不会得到实质性收获。
     
   今天不作细讲,只想简单谈一下调整的大方向:
     
  一,没有科技竞争力的产业振兴计划必须刹车。年初推出了“十大振兴规划”,现在又准备推出个“七大产业振兴规划”,加起来是“十七大”,谁想谁都想不通,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没看到一个体现中国核心技术的产业真正振兴过,几乎所有产业的核心技术都握在别人手里还叫振兴?现在突然一下还要振兴“十七大”,除了概念炒作,没有任何好处,除了新能源等三四个产业可以举全国之力推上去,其它都别浪费钱了,再大的振兴都是重复建设,扩大规模,但规模大不代表振兴,只代表“打工”,只代表多耗费点能源,只代表多破坏点环境,只代表GDP。紧急刹车是必须的。
     
  二,血汗钱还是不要全给美国人了,留点给国民。有关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外储政策,大家都谈得比较多,专业的、非专业的政府也都看到了,但是,有些人就是不采纳,美国还是继续享受着中国的购买和关爱,继续生活在与中国“共克时艰”的快乐中,外资银行还是继续在疯狂地套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厚利,中国人的财富总和是有限的,西方人享受了多少,中国人就少了多少,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现在也该少给点别人,多给点自己了,如果对我这几句不太直白的话还不理解的话,某些人应该离开中国,直接去美国上班比较好。即使有难言之隐,也要果断换思想,否则,会留下骂名的,不要刚愎自用!
     
  三,房地产政策只有一件事要做------让炒房者死、让住房者乐。当局应当知道怎么做,做了,中国经济的内部问题就很好解决,如果不知道怎么做,下面我会附有相关文章。
     
  四,农村政策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怎么变革,下次专门撰文。
     
  五,地方政府债券不可全国推行。再推崩盘越快。
     
  六,国际变革中的中国作用。这一点我反复提过,但是,中国政府从不采纳,中国在经济危机爆发后,一直跟着西方的风向走,西方说问题出在哪里,中国也附和采取措施,西方说要改什么,中国也跟着争权,一旦西方给了点权,就以为危机变成了机会,说实话,中国其实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任何便宜,在我看来,中国利用这次危机,最重要做的事情是改革那个恶心的WTO,而不是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后面两者要不要改?肯定要改,并且中国也要争权,中国在这这两个组织争的权非常有限,即使多了也很假,因为西方很容易联合做局中国,但中国必须把重点放在WTO上,因为WTO是真正制约中国经济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组织,WTO的规则不但在多边争端上有用,而且更广泛体现在双边作用上,不管有理还是无理,当你有条件、的实力、有机会争取的时候,就一定要争取,否则,机会一过,你就没有争取的机会了,西方国家的那个“市场经济地位”把中国搞得团团转,其实就是他们的一个玩具操纵杆而已,这个操纵杆不换换、不变形,中国就会被玩死去。
     
  
   大家不要骂任志强,骂他是找错了对象,他只不过是个利用政策很准的商人。
  
  中南大学孙锡良(转载须署名)2010-1-20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