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瓦良格”航母点亮中国海权之灯

作者:张文木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24
7月27日,国防部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宣布中国正在改造航母。这个消息让我体会出了“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心情。尽管该航母是在旧航母基础上改建的,主要用于科研和训练目的,但它对中国还是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在我看来,航空母舰是保障海权和实现制海权的最重要工具。而没有海权的大国,其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出“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中国就肯定没有伟大的未来”。海军关乎中国的海权,海权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


  以史为鉴。近代史上中国失败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军事观念的落后。19世纪下半叶日本在亚洲率先接受制海权观念,大力扩张海军,这导致中国1895年的失败。20世纪初日本又注重制空权,中国在海上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在陆地又失去制空权,结果又是惨败。而日本在太平洋被美国打败也首先是从失去制海和制空权开始的。今天,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再次跃入世界前列,那么,在新世纪之初,如何避免重蹈前朝覆辙,及时制定面向海洋、注重制海权的国家安全战略,保卫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这的确是值得中国学人在读史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应该看到,大国兴衰与制海权有着很强的联系。从近代西班牙、英国到现代美国崛起并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历史变动中,人们发现:与中世纪不同,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体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拥有海权的国家往往是拥有工业资本优势国家,换言之,拥有工业资本优势的国家,也往往是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自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主导世界经济潮流之后,海权就成了工业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助推器,是国家发展战略极重要部分。一句话,没有海权,国家就不能享有与其他世界大国平等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有保障的权利。


  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说到底还是表现在海洋的大国政治,散兵游勇式的战斗,只能起辅助作用。航母是现代大国发展的极重要的助推器。航母不仅仅是战舰,它也不仅仅属于海军,它是一个集海陆空及一切最先进军事技术为一身并在全球范围具最机动性质的作战平台。它本质上是国家作战力量——用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海上威力”——而不仅仅是海军单一兵种作战力量的标志。其次,航空母舰是与经济发展概念相联系的因而具有攻势性的军事工具,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攻势社会运动。现代国际关系史表明,没有航母,国家在国际重大事件中,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发言权力;没有航母,国家就不能对影响国家海外利益安全的行为,在其初始阶段实行制止;最后,对中国而言,没有航母,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外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从而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崛起。


  当然,中国海权的发展目标不应当是美国式的即海军力量可覆盖世界任何地方的无限海权。中国未来50年的国家发展目标是小平同志为我们制定的“中等发达国家”,与此相应,此间中国的海权还只能是有限海权,其覆盖范围主要限于中国台湾及南沙群岛等属于中国主权范围的海域。中国的海权并非海洋霸权。霸权是什么呢?霸权是一种垄断性的国际权力而非权利,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恶霸行为。中国当然不想放火,只想为自己点一盏海权之灯。可这对霸权来说就不行,灯只能由它来点。因此中国必须为自己争取本属于中国的平等使用海上交通资源的权利。


  大国天命,天佑中华。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经过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中国又一次在亚洲崛起。在这个背景下谈“瓦良格”号航母下水,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张文木
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