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文:新征程上文艺家创作行动的指南

作者:董学文 来源:光明日报 2022-01-19 689

董学文:新征程上文艺家创作行动的指南

【文化评析】

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如何把创作搞上去,乃是做好文艺工作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催人奋进,凝聚着他对文艺事业的真切关怀和深邃思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透彻阐明了文艺的方向、道路、发展规律等问题,又深入浅出揭示了搞好文艺创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论述,对指导当前的文艺创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家创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怎样把文艺创作搞好是轴心,而坚持正确的文艺价值观和审美观,则是这个轴心中的轴心。搞好文艺创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许多环节,也涉及多个领域;它需要客观条件,也有赖于主观因素。“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的恢宏气象,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这就把掌握历史方位,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放到了搞好文艺创作的前提性位置。文艺创作能否跟上时代的脚步,感应历史的脉动,展示壮美的画卷,谱写恢宏的史诗,深刻理解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无疑是关键。因为艺术的生命是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搞好文艺创作与立场、源泉及服务对象等相关。这些不是枝节问题,而是根本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灵魂问题;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文艺区别于其他文艺的本质属性问题。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要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这些话语,是历史唯物主义文艺观的郑重宣言;这些话语从前也说过,如今在新语境中重新定义,成为提高创作境界和文艺水准的动力之源。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文艺家不能虚构人民,不能调侃人民,更不能丑化人民,而“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我们不能不想起恩格斯对文艺要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和革命的无产者”的呼吁,想起列宁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和思想“反映了直到最底层都在掀起汹涌波涛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的赞许,想起毛泽东同志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的判断,把创造文艺作品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无疑,文艺的时代成就与个人贡献,都是以作品为其标志的,每位创作者都应有这样的认识。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呢?怎样才能克服创作中存在的诸种弊端呢?怎样才能铸就中国文艺的新辉煌呢?一是要处理好“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二是要精益求精,敢于超越前人,勇于突破自我,抵制跟风照搬,认准“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三是要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使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在一起;四是要懂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各艺术门类互融互通、艺术形式交叉融合,以此催生新文艺形式的诞生,拓宽文艺空间;五是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坚守文艺的民族特性;六是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要向低俗、不良的风气说“不”。

要以高尚的操守与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这里谈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古和今”的关系、“德和艺”的关系、“雅和俗”的关系、“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等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如此全面、系统、鞭辟入里地阐释和分析文艺创作问题,并就各种创作弊端开出诊治“药方”,是不多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令人骄傲的地方。

(作者:董学文,系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