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的回响——歌曲《东方红》创作前后

作者:钱均鹏 党捷睿 来源:解放军报 2020-11-24 1248

初心的回响——歌曲《东方红》创作前后

钱均鹏 党捷睿

在中国,有这么一首歌,它诞生于黄土高原,被改编和广为传唱后,不仅创造了演唱人数和演唱次数的纪录,还曾搭乘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首歌就是《东方红》。

初心的回响——歌曲《东方红》创作前后

东方红 太阳升

在黄土高原的梁梁峁峁上,人们总是习惯用歌声来抒发情感。每当东方露出晨曦,黄土地上便会响起粗犷豪放、热烈率直的歌声。“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那沟,咱们见不上个面面,招一招手……”陕北的沟沟壑壑限制了人与人地域间的交往,却阻隔不了原生态的民歌在大山间回荡。

1903年,在陕北佳县张家庄一户穷苦农民家里,李有源出生了。家境贫寒的他只念了几个月私塾就回家当了放牛娃。虽然生活艰难,但在放牛时,他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就念念写写,对着大山唱信天游。听着沟底山羊的叫声、圪梁上吆牛的嘶喊,他练就了“揽羊嗓子回牛声”,不但能唱民歌,还能写一些民歌。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翻身做了主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老百姓开始过上了好日子,纷纷用歌声表达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拥护。李有源也编了一首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穷苦人翻身当了家。毛主席领导咱闹革命,昔日牛马坐天下。”

1938年,我国著名音乐家安波等人将流传于西北的民歌《芝麻油》填上了新词。“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填上新词的歌,名叫《骑白马》,契合了全民抗战的心声,很快便在陕甘宁边区传唱开来。

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李有源觉得自己以前是受苦的农民,新社会使他翻了身,就想写一首能反映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心声的歌。但接连写了好几首,他都不满意,总觉得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感受。

初冬的一个早晨,李有源起了个大早,挑着担子进城卖菜。当他爬上一道山峁峁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了陕北高原,也照亮了他的心。他突然想到,毛主席和共产党不正是驱散黑暗、给人民带来光明的红太阳吗?咱老百姓世世代代受苦,眼下好日子才开头,不就像这眼前旭日东升的光景吗?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用《骑白马》的调子唱出了头两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又想到,自从佳县解放,人民翻了身,日子一天比一天强。要不是毛主席的好领导,哪有老百姓的今天?于是,他又接着唱出“他为人民谋生存”这一句。但最后一句卡住了,一时想不出来。他挑起担子往县城走,边走边想。当他走到城墙根前,看到墙上写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时,心里一下子豁亮了,这不正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吗?于是,最后一句歌词也编了出来:“他是人民大救星”。

就这样,第一段有了。他又写出了第二段、第三段……既有叙事,又有抒情。因为第二段后面的歌词都是反映老百姓响应边区政府号召,移民开发荒山、追求幸福生活的,所以歌曲起名《移民歌》。此后,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也改编和多次演唱这首歌。

从《移民歌》到《东方红》

1944年2月,作曲家马可随延安鲁艺秧歌队来到佳县慰问演出。当演出队归来准备休息时,突然从窗外传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歌声。这曲调熟悉、歌词新鲜的歌声一下子吸引了大家。他们循着歌声找过去,看见一个青年农民正站在一群老乡面前教唱。这个青年就是李增正。经过李增正的引见,马可在第二天见到了李有源,了解了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并记录下歌词。

不久,马可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撰文《群众是怎样创作的》,介绍了李有源和他的侄子李增正如何编写《移民歌》,并刊登了歌词。

1944年秋末冬初,文艺工作者公木、孟波、刘炽、于蓝等在各地收集民歌时,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移民歌》收进了《陕北民歌选》一书。此时,歌名还叫《移民歌》。

1945年9月,为响应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公木、刘炽与鲁艺师生60余人组成“东北文艺工作团”,从延安起程前往东北。

抵达沈阳后,文工团决定组织一场文艺晚会来宣传党的政策。在筹备过程中,公木、刘炽、高阳、田方等人着手改编《移民歌》,作为晚会的重头戏推出,由公木负责记录、整理。其中,第三段“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是公木在行军途中写的诗《出发》中的句子。公木还将第一段歌词中的“谋生存”改成了“谋幸福”。新歌词完成后,作曲家刘炽在《骑白马》小调基础上对速度、节奏、唱腔等都做了相应的加工,并把歌名由《移民歌》改成《东方红》。这首歌在晚会上一经演出,便立即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从“谋生存”到“谋幸福”

从《移民歌》到《东方红》,李有源是最早的编写者和传唱者。在传唱过程中,参与改编并知道姓名的就有李增正、马可、公木、刘炽、高阳、田方等。正如李有源自己所说:《东方红》不能说完全是我一个人创作的。那是许许多多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的干部和群众集体创作的。

《东方红》不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从最早的“他为人民谋生存”改成“他为人民谋幸福”,见证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不只是为了谋生存,更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建成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正因为“毛主席,爱人民”“共产党,像太阳”,所以人民才会自发地赞颂毛主席“是人民大救星”“是我们的带路人”,才会自发地歌颂共产党“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才会经久不息地传唱《东方红》。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庄严时刻,奏响的背景音乐就是《东方红》。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放由编钟演奏的《东方红》。《东方红》随着广播,响彻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乐曲《东方红》伴随着卫星升入太空,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走进新时代,这首诞生于黄土高原民间音乐沃土,表达人民朴素心声的歌,又通过民歌新唱等形式被演绎为多种版本。《东方红》唱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永续奋斗的信念和决心,必将穿越时空,成为永恒的经典。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0
0
3
7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