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风云雨雪

作者:汪建新 来源:学习时报 2019-11-26 1186

“八月秋高风怒号”“白云千载空悠悠”“清明时节雨纷纷”“有梅无雪不精神”。古典诗词对气象景观的描绘异彩纷呈,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观察认知、生活体验和情感态度。毛泽东诗词涉及风、云、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胜枚举,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现,又是时代风云的象征,体现了毛泽东对人生的细致体悟,对时势的敏锐洞察,对社会的深刻把握,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这些诗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赞赏有加,或极力贬抑,生动形象地抒发了毛泽东的政治理念、奋斗精神和英雄情怀。

 毛泽东诗词中的风云雨雪

一年一度秋风劲

风,是流动着的空气,难以捉摸,正如清代诗人江湜《彦冲画柳燕》所写:“柳枝向西又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枝相形容。”毛泽东把风刻画得风姿绰约,风味十足。“风卷红旗过大关”,寒风翻卷红旗,跨越雄关险隘,神采飞扬。“风烟滚滚来天半”,敌人部队大举进攻,甚嚣尘上,面目狰狞。“钟山风雨起苍黄”,渡江战役狂飙突进,摧枯拉朽。“风起绿洲吹浪去”,毛泽东在岳麓山上极目远眺,和风吹起橘子洲上的层层绿浪,直向远方滚去,有模有样。“帝子乘风下翠微”,清风让美丽仙女从青翠微茫的九嶷山峰峦飘然而下,实实在在。

风,有春夏秋冬的四时风。“春风杨柳万千条”是春风拂面;“热风吹雨洒江天”是夏风阵阵;“一年一度秋风劲”“秋风度河上”是秋风袭来;“风展红旗如画”是冬风凛冽。风,也有东西南北的四向风。毛泽东诗词没有直接写东风和南风,但多处提到了西风和北风,如“西风烈”“红旗漫卷西风”“西风漫卷孤城”“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征马嘶北风”。强劲秋风和猛烈西风充满挑战,也更能磨砺意志。最典型的是“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初稿曾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修改之后更能凸显毛泽东为革命事业而“凭割断愁丝恨缕”,绝不沉湎于儿女情长的英雄本色。风不会独往独来,如“赣江风雪迷漫处”“风雨送春归”。而“风”“雷”组合最多,如“一从大地起风雷”“五洲震荡风雷激”“风雷动,旌旗奋”“风雷磅礴”“一阵风雷惊世界”,风助雷霆万钧,雷促风生水起,这是自然造化的合力推动,更是社会运动的迅猛发展。

白云山头云欲立

云,形形色色,姿态万千。毛泽东诗词中的“云”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与情致。“云开衡岳积阴止”,连日来的阴云寒气一朝消散,岳麓山青峰绿树豁然开朗。“云横九派浮黄鹤”,毛泽东登临庐山,向西远眺长江,恰如李白诗句“碧水浩浩云茫茫”,而武汉三镇展翅欲飞。“五云山上五云飞,”西湖五云山五色彩云萦绕山顶。“九嶷山上白云飞”,汉武帝刘彻《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后人常以“白云”比喻思念家乡亲人。九嶷山是湖南名山,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不无惋惜地说过:“我是湖南人,却没有去过九嶷山。”“彩云长在有新天”,彩云象征吉祥如意,表达了毛泽东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

云,虚虚实实,变幻无穷。“千载长天起大云”,寥廓天空乌云密布,喻指历代宦官专权把朝野搞得乌烟瘴气。“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好友易昌陶病亡,如同太阳在岳麓山的云层之中陨落。“秋收时节暮云愁”,收获季节却暮云愁苦,象征广大农民饱受压迫。“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国内政局发生急剧变化。“天高云淡”,六盘山顶秋高气爽,晴空万里,预示红军长征胜利在望。1962年生日那天,毛泽东有感于国际局势动荡复杂,专门赋诗《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浓云之上还有大雪压顶,更凸显隆冬的严寒森冷,形势严峻。

王勃《滕王阁序》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云可用来抒发远大之志。“重比翼,和云翥”,毛泽东意欲和杨开慧比翼双飞,直上云霄共同奋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顶的云朵愤然而起,凌空挺立,表明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斗志昂扬。“四海翻腾云水怒”,云、水可以互相转化,此处指怒潮,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抗争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久有凌云志”,毛泽东始终信念坚定,壮志凌云。

红雨随心翻作浪

雨从天而降,常给不同人以不同感受。黄庭坚有诗谓:“三雨全清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杨万里亦有:“诗人长怨没诗才,天遣斜风细雨来。”毛泽东也从雨中获得不少灵感与情思。“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夏日阵雨之后,斜阳又出天宇,关山草木苍翠欲滴,营造出一片崭新天地,真乃“风景这边独好”。“雨从青野上山来”,夏雨骤降,雨从碧绿的原野直飞向岳麓山顶,颇有几分情趣。“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滂沱大雨倾泻而下,北戴河巨浪翻滚,似有要淹没苍天之势。“红雨随心翻作浪”,春雨随着心意翻作波浪,这与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凭阑静听潇潇雨”,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其意颇似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天祥《过零丁洋》写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祖国山河像风吹柳絮飘散得七零八落,个人生涯如同雨打浮萍折腾得动荡不安,雨象征着苦难。“烟雨莽苍苍”则意味着时局险恶,淫雨霏霏,如烟似雾,使天地间一片迷茫,充分表露出毛泽东“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泪飞顿作倾盆雨”,革命成功的捷报迅即传来,喜悦、自豪、欣慰之感油然而生,心潮翻滚,泪飞如雨,倾泻而下。这泪雨承载了太多情感,正如周恩来所说:“‘泪飞顿作倾盆雨’,是嫦娥之泪,吴刚之泪?还是作者之泪?是普天下革命人民洒下的倾盆热泪。”

更喜岷山千里雪

毛泽东南征北战,经历过各种气候条件,但他的军旅诗词写得最多的是雪和雪天。“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寥廓天空,疾风卷雪,“情更迫”三个字力透纸背,恶劣环境挡不住英雄红军,顶风冒雪行进的心情更加急切,这是一幅威武雄壮的雪里行军图。“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喜”二字,把藐视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心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念奴娇·昆仑》描写了“横空出世”的昆仑山高寒多雪的壮丽景色。“飞起玉龙三百万”,绵延起伏的雪峰像千百万玉龙在飞舞。“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使他深深忧患起人类的命运,意欲“倚天抽宝剑”将其“裁为三截”,进而实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宏大抱负。《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激发起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豪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思接千载,对古代英雄人物进行评论,最后吟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千古绝唱。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咏雪的热情一如既往。“雪花飞向钓鱼台”“洞庭波涌连天雪”,是对钱塘潮水以及洞庭湖波涛浪花的一种形象比喻。《卜算子·咏梅》不是咏雪之作,但“飞雪迎春到”一句便道出了雪作为春天使者的风姿与神韵。“雪压冬云白絮飞”,用漫天飞雪反映当时国际斗争异常尖锐。“梅花欢喜漫天雪”,这“雪”是严酷的环境,是严峻的挑战,是激烈的鏖战,对以梅花自比的毛泽东来说,不啻于激发昂扬斗志的兴奋剂,无异于“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后,毛泽东诗词中的雪意象气势有所减弱,如“一篇读罢头飞雪”“鬓雪飞来成废料”,指的都是白头发,虽有“飞”的动感,无非表明衰老过程之快,“悲”有余,“壮”不足。但就总体而言,他笔下的雪灵韵十足,意境高远,令人回味无穷。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2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