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有机农业给肥胖、糖尿病、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蒋高明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87

有机农业给肥胖、糖尿病、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下面转发网友“网民柳条”的新作《有机农业给肥胖、糖尿病、癌症患者带来福音》,该文从专业角度介绍了疾病尤其糖尿病、肥胖等与饮食的关系。民以食为天这个古训,我理解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还要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冒死吃河豚,仅仅是那些想解馋的人才敢拿有毒的食品当食物。当然,现代科学技术已经突破了吃河豚的恐慌,但是,现代科学技术能够为我们的一日三餐保驾护航吗?化肥种地为什么造成了人类“营养空洞”?有机食品为什么对人体好处?网民柳条的文章里有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再赘述。
 
        我要提醒读者的是,科学仪器并不能监测出人类希望的营养成分,只能是单一的指标,用仪器测定单一的成分,天然人参与栽培人参没有什么区别;用仪器测定一些指标,工厂化一年产400个蛋的母鸡产的蛋,甚至其营养成分比自由觅食的一年仅产不到100个蛋的母鸡产的蛋还要高,但天然人参的综合营养与散养柴鸡蛋的营养远远比人工人参和工厂化鸡蛋要高得多,否则就不会存在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
 
        病是吃出来的,也可能吃回去,就看你吃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吃。当然了,如果病入膏肓了,吃什么也是一死,西医喂你再多的药也没有用。
 
        对于吃,我们还真的讲究起来。否则,为什么有钱有权的人要吃特供呢?为了生命健康,我们还真得把住自己的嘴, 病从口入啊!
有机农业给肥胖、糖尿病、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网民柳条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糖尿病大国,中国是全球肥胖爆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全球第二。中国13.7亿人口中,有将近5亿人次和肥胖、糖尿病、脑梗、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等疾病相关联。医学界、营养学界面对庞大的群体性疾病,束手无策,拿不出灵丹妙药。
        中国人就爱得糖尿病、肥胖症等等,这是天生具有的遗传特质?还是目前食物把人吃成这个样子的?这些疾病都是一条线上的,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加拿大籍学者陈树祯博士的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可谓是“对症下药”,为人们带来了曙光和希望。原文网址:
        陈树祯:化肥、农业、除草剂与转基因危害人类和环境健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465711
        陈树祯:有机和生态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方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465715
        本文仅从营养学的角度谈谈疾病与饮食的关系,有机农业可从源头减少疾病危害等问题。
 
一、    肥胖、糖尿病是粮食养分不足引起的人体效应
 
        肥胖、糖尿病都属于营养性代谢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多变,两者发病机理也部分相似重叠。
        一般认为,日粮中摄入的能量若超过机体所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肥胖。
        饮食中以谷物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其能量被转化为脂肪的中介就是血糖和胰岛素,而判断食物的血糖指数(GI),就是对各种食物在餐后形成血糖能力的测定值。哺乳动物及人类对血糖值的允许范围非常狭窄,如果餐后血糖升高太快,机体就要动用体内的胰岛素,这是容易致病的。一方面快速运转血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另一方面,胰岛素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促进脂肪的合成,把吃下去还没有被利用的多余血糖合成为脂肪储存起来。
        亚洲裔血统的人群,对食物最容易产生冲动。因为我们的祖先长期饱受饥饿的折磨,一有食物来临,便立码合成为脂肪储存起来,以备日后的饥荒。
 
        食物在体内的糖化速度,受到食物物性的影响,也受到与之配套的各种营养成份的制约。食物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酸、微量元素等,这些成份的存在,可以缓冲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速度。而如果食物中缺乏这些成份,就会不利于对餐后血糖的控制。
        如果没有上述“阻力”去有效牵制餐后血糖,餐后的血糖就像脱了缰的野马,迅速上升。我国已有近一亿糖尿病患者,还有4000万人在餐后血糖值偏高。长期下去,吃下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都迅速变成了脂肪,便引起了全民的肥胖。我国近2.6亿人 已进入肥胖和超重行列中。
       如果老是这样频繁高负荷的动用胰岛素,胰腺中的β胰岛细胞就会受损,不再分泌胰岛素,进而引起糖尿病。
        我们现在所吃的粮食,是在化学农业的模式下,使劲上足化肥,喷洒上农药生产出来的。粮食中的营养成份已经流失不少,形成了营养空洞。农田中的土壤已经被化肥破坏,土壤不能向农作物传递更多的养分,生态营养链被断裂。食物链中逐级积累下来的营养缺陷,经过放大最终集中体现在最顶端的人体身上。
        就这样,膳食结构中仍以谷物为主食人群中的肥胖与糖尿病,不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学问题。

二、    现代农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形成营养空洞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豆腐西施”,是说西村有一女子,家境贫寒,开有一坐豆腐坊,以卖豆腐为生计。但却貌似越国的美女西施。
        根据现代科学分析,豆腐中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尤其是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的结构与性质,对肌肤弹性脂肪代谢具有美容保健功能。长期食用豆腐,穷家女也能貌若西施。
        但现在的食物却成就不了多少西施。无论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肥胖、糖尿病遍及天下,美丽的风景线已逐渐消失,青少年肥胖更是令人堪忧。
        大量施用化肥种粮,导致粮食品质下降,下降的都是那些要害部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使粮食形成了营养空洞,造成了人体的隐性饥饿。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生命过程至关重要,这些营养素是粮食中的“灵魂”,而缺少这些“灵魂”的粮食对人体基本上没有什么营养作用了,只剩下了一大堆碳水化合物。而这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又必须依靠这些营养素,但吃下去的粮食又偏偏缺少这些营养素,机体的新陈代谢陷入解不开的怪圈。能量无法被代谢掉,最后只能肥胖、尿糖。
        难怪国内一些减肥网站都念着千篇一律的紧箍咒:“缺乏这些营养素,就肥胖、糖尿病;补充这些营养素,就能达到减肥、控制血糖的效果”。但如果不从粮食上来解决这一问题,整天光泡健身房吃减肥药根本就没用。平民百姓只能是通过粮食来获取这些营养素,而不可能去掏天价买这些“奢侈品”。
        化学化农业暂时将产量提高上去了,但粮食中的营养成分却在走下坡路。人吃了这种营养空虚的粮食,便滋生出各种营养性代谢病。真不知道这样的粮食以后还能养活人类?
        如果再吃上转基因的大豆、转基因的主粮,那就更惨了。突然之间强悍入侵了一个外来基因,里边的营养成分颠三倒四,前后对不上号,里边到底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大牌科学家也不能洞察,恨不得“卧底”进去,看个究竟。
 
三、    化肥是隐形杀手,氮肥是致癌物质的前身
 
        为了夺取粮食丰收,中国的农业生产中热衷于使用化肥,催生粮食高产。在中国18亿亩耕地上,一年要上5100万吨化肥。而农田上的庄稼却吸收不了这么多的化肥,其中大部分化肥“残留”在土壤中,或流入到江河湖泊中。“残留”在土壤中的氮肥,经过土壤中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转变成了亚硝酸盐渗入地下水中。
        三氯甲烷、亚硝酸盐、黄曲霉素,被列为世界三大强致癌物质。就这样,能让粮食高产的氮肥,摇身一变,成为导致癌症的隐形杀手。
        那些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们,这个也得癌症,那个也得癌症,都是家中的顶梁柱。 好端端的陇原上,并没有多少工业污染,怎么就癌症成堆呢?我国农村人口的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很可能与农村环境污染以及饮食有关。
        化肥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了地下水源。化肥催生粮食高产,也进入人体引发癌症。是化肥夺走了粮食中的营养成分,是化肥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就是滥用化肥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悲剧。
 
四、生态种粮是对化学种粮的拨乱反正
 
        人们已经深刻领教了化肥种粮的诸多弊端,开始清醒过来。目前世界各地兴起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是对化学农业的一种拨乱反正。
        生态农业学家探索者用尊重自然规律的农业生产过程,去纠正化学农业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同时也为人类生产出更健康、更富有营养价值的粮食和农产品。
        首先是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品,这样使得农产品在安全性上有了保障。
        其次是在生态农业生产中,较多的使用农家肥、生物肥料,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活化封存在土壤矿物中的营养元素,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农产品中的营养价值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妨把农产品中的营养成份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常规的主要营养成份,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第二部分是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这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有效活性成分,也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部分。
        在植物与人类长期进化适应过程中,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质与其主要的营养成份为伴,相辅相成者植食性人类的生命过程。比如植物中的多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白藜芦醇、花青素等。这些有益成份具有抗氧化、防衰老、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癌变等多项功能。植物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有着更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这些结构上千变万化的有效成份,它们在植物中的合成、积累最易受到生态环境、水肥条件的影响。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中常规的营养成份,还能保留、稳固这一部分生物有效成份。这对于大众营养健康、提高民族体质,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而在这一点上,化学农业、转基因农业都是望不可及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食物局FDA 推荐人们食用有机农产品,以对抗肥胖、糖尿病 等慢性病,而有人却鼓吹“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到底吃什么才更健康?怎样吃才更科学?大家还是亲身体验后,做出正确判断吧。 

附文:未来农业是啥样

2011年7月29日,山东卫视乡村季风节目播出对我们科研团队的专访,并介绍未来农业前景。节目播出时用的题目是《未来农业是啥样》,节目视频连接如下:
 
        http://v.iqilu.com/2011/07/30/3657289.shtml


 
        应当指出的是,我们的实验是一个极端实验,即抛开现代常规农业六大技术: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以后,看粮食产量情况,这是一个科学实验,前期走了不少弯路。其成功的意义在于,我们找到了不用上述六大技术照样活得高产的技术,一些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并不是最终的成功。这正如物理学家早期发明的回旋加速器,开始的规模很小,但原理走通后,以后的路子就容易走通了。
 
        我们提出不用化肥,但我们采取直接增加矿质元素办法(不经过化肥厂加工),将籽粒带走的元素通过另外的途径弥补。从农业政策上,国家可鼓励农民种地养地,给予一定的补助,推广起来就容易的多。
 
        有一条是能够很自信地指出的:转基因技术可以不用,用目前常规化肥、农药的一半,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不会受到多大影响的。关键的关键是政府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农民种地。
 
        其中,政府将用于各项农资补助,如化肥、农膜、农药、除草剂、配方施肥、转基因研究、生物质能源利用等等各项费用,直接以价格形式让种粮农民受益,国家高价购买农民种植的粮食,可低级卖给城市居民。
 
       目前的问题是,涉农自己农民受益很少,农民依然对土地看不上眼,有些地方出现撂荒。国家缺少粮食就进口,且进口的粮食与大豆以转基因为主。这样的被动局面必须尽早扭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蒋高明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