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有这样一个农民合作社

作者:李昌平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407

有这样一个农民合作社

李昌平

河北沧州东光县有个古树于村,全村180户,760人,土地1881亩。同河北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几乎是家家户户一季玉米、一季小麦,忙忙碌碌一整年,每亩收入500元。20多年来,一直过着“温饱尚可,小康尚远”的“小岗”式的温饱生活。

2008年3月,由村民王杰华等5人发起,成立了“古树于农民合作社”。从此,合作社给这个村带来的变化,是王杰华等人也未曾想到的。

古树于合作社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有社员145人(高峰时230人)。合作社下设有资金互助部、水利部、农机部,农地流转经营部,农资和生活资料部,技术服务部等部门。合作社现有互助股金56.68万元,经营耕地1070亩(其中90亩为合作社整理入社土地后的新增面积),深机井及其灌溉系统一台套(价值16万元),农机具14套(价值32万元),超市一个,玉米库存110万元,肥料库存7.5万元,种植冬麦子430亩(12万元)。除去欠款、股金和折旧,合作社账面盈余40多万元。

随着合作社的建立,基础设施和生产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粮食单产增20%以上,总产增30%以上(增加耕地90亩),转移劳动力150人(原先非农就业40多人),村民人均纯收入9000多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

2010年,古树于合作社计划吸收新社员30人,再接受村民流转土地400亩,力争让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另外,合作社计划扩大资金互助规模,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为社员发展专业养殖服务。 

一,            合作社的成立及其成长过程;

动议成立古树于合作社是在2007年12月,起初只有王杰华等5户社员,2008年3月注册资金只有6000元,王杰华2000元,其余4人各1000元。2008年3月初正式营运后,一个月后就吸收社员120户,每户互助(股)金500元,股金达到了6.6万元。

互助(股)金吸收上来了,怎样才能让这些社员得到实惠呢?王杰华等合作社骨干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决定从农机服务做起,由于资金不够,5个发起人每人自愿再增资5000元优先(股)金,总互助(股)金达到了9.1万元,花6.8万元购买了大型拖拉机,0.7万元购买了旋耕梨。

合作社用拖拉机为社员旋地,春季下来共为社员耕地1200亩,每亩按市场价25元收费,除去成本11元,共盈利16800元。合作社留6720元,其余10080元为社员分红。春忙过后,王杰华等紧接着又为社员统一购买农资,把利润全部分给了社员。到了2008年9月份,社员户数达到了210户。9月底召开了社员大会,修订了合作社规章制度,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理事会,3人组成的监事会。在社员大会上,合作社又与本村一家私人超市签订了合作合同,只要合作社社员到超市购物,每月按消费总额的3%进行返还。到了2008年秋收季节,合作社又为社员整地700亩,合作社共盈利3.15万元,合作社留下1.26万元,为社员分红1.89万元。2008年底,互助(股)金共计15.4万元,分配后积累8万元。

由于农业的收入要远远低于村民外出打工的收入,为了把更多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合作社从2008年秋后开始吸收村民流转的土地入社,社员土地入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固定领取每亩500元的流转费,另一种为“500元底金+土地经营分红”。合作社共接受流转和入股土地890亩。

对社员流转和入股进入合作社的土地,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整理,增加种植面积90亩。除种植20多亩蔬菜外,其余950亩全部种植收入稳定的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为把这950亩土地建设成为高效的机械化示范田,合作社投资29.2万元购买了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新型播种机等现代农业机械。2009年开春时麦田面临严重的干旱灾害。合作社迅速采取措施,投资16万元打了一眼300米的深井,购买了变压器潜水泵等设备,铺设了2700米管道。因小麦得到及时灌溉和科学管理,亩产达 到了1000斤左右,亩产增20%以上。2009年度,合作社950亩土地年盈利60多万元。

二,            古树于合作社的作用

1,巩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后劲。合作社成立不到两年,不仅重建了田间水利工程,还投资16万多元打了一口深井,配套了灌溉系统。合作社计划未来两年再打3口机井,确保全村1881亩耕地都成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

2,增加土地面积、复制指数和粮食产量。农户890亩土地向合作社流转后,经过合作社统一整理,变成了980亩,增加了90亩耕地面积。土地在农户经营时,大约有30%的土地只种一季,流转给合作社后,百分百的种两季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时,年平均每亩粮食产量不足1700斤。土地转入合作社后,单位面积产量也每亩提高了200多斤,单产增20%以上,加上土地平整后增加10%的种植面积,两项相加增产30%以上。

3,增强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合作社成立后,种地成本大大降低了,每亩每年少支出150元,粮食等农产品由于统一销售,销售价格也提高了5%以上。

4,降低村民生活成本,方便群众。合作社生活超市建立后,社员凭证在合作社超市消费,优惠3%,每年给社员优惠近30000元。更重要的是,方便了社员。

5,土地抵押贷款成为现实。没有任何正规银行愿意接受农民的土地抵押贷款,中国农民土地抵押贷款一直是一个大难题,各级政府不知为此想过多少办法,都不得法。但在古树于合作社成立资金互助部后,社员以自己的承包地在合作社抵押贷款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6,解放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成立前,古树于村外出打工经商和本地办厂的村民不到50人,合作社成立2年来,帮助100多人离开了土地,其中12人在本村新办加工厂12个(纸箱机械厂为主),30多人长年在外推销本村纸箱机械厂的产品,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到120多人。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比两年前翻了番。

7,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了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古树于农民合作社在建立之初,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就是发起人之一,两委成员在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有位置。合作社的建立,村庄共同体因此有了共同的经济基础,社员之间也因为有了共同利益而使社区变得有凝聚力了,使村庄社会结构得到了改善,村两委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抓手,工作变得实实在在了,事半功倍了。

三,            古树于合作社发展的经验;

古树于合作社王杰华等发起人和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并不高,但合作社两年来,基本上没有走弯路,并且走得很顺,取得的成效也很大。和我见到的众多合作社相比,古树于合作社有些基本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合作社学习和借鉴。

1,资金互助(合作)起步,切入点选得好。因为资金可以替代劳动、技术……等多种要素,资金是最好的交换媒介。先有资金互助(合作),以资金作为媒介,其它合作就比较容易了。如农资合作、农机合作、土地流转和合作等等都变得就比较容易了、甚至水到渠成了。很多合作社起步时,往往由于资金不足,做事总是东拼西凑,十分艰难,且自主性极低,成本极高,注定多灾多难。

2,优先做服务,服务、服务、再服务;

古树于合作社首先做的是资金互助,实际是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做农机服务、农资服务、水利服务、生活超市服务、土地流转服务等等。这些服务是社员都需要的,且做服务风险小,利润稳定。从服务做起,不断积累利润和人气,利润越多,服务能力越强,人气也就越旺;人气越旺,服务(需求)规模越大,收益也就越大。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古树于合作社的管理层,明白一个道理:资本的优势是钱多,合作社的优势是人多。如果合作社起步就办厂上项目,肯定干不过资本家,风险自然高;如果合作起步做服务,聚集人头,集合需求,人头多到足够多,需求集合到足够大,合作社就不仅有收益,还变得有力量,没风险。例如,古树于合作社自己本不打算办生活超市,可社员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自然就有私人的生活超市自愿加入到合作社。合作社只要发挥人头多的优势,不办产业也会有产业资源加入合作社的。很多合作社,一成立就上生产项目,这是拿自己的劣势和资本优势竞争,这样风险是很高的,这样的合作社十个定有八个不会顺利。

3,社区为本,三位一体。古树于合作社从发起阶段开始,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就一直参与其中,是合作社的核心成员。古树于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坚持了社区为本,三位一体的原则。社区为本,是指合作社立足社区,为社区成员服务,增强社区共同体的凝聚力。立足社区,以社区为本,人际关系熟,管理半径与管理能力相适应。三位一体,是指合作社、党支部、村委会三位一体,合作社是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平台,为党支部村委会贯彻党在农村方针政策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经济基础,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不再处于“悬浮状态”;反过来,党支部和村委会为合作社成长创造好的政府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合作社成长减少干扰,同心协力抗拒干扰。

4,地方党政领导爱护。古树于合作社从开始发起运行到现在,遇到过登记注册的困难、遭遇非法集资的诬陷而查封帐号、社员退社风波等等,受既得利益者和私欲膨胀者的干扰和阻挠,合作社麻烦事一波接着一波。但合作社一直都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呵护。如果没有地方党政领导多次给合作社排除干扰,古树于合作社早就不复存在或私有化了。

5,外部协作。古树于合作社从发起成立开始,一直有河北大学杨雅茹副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外部协作。农民合作社在初创阶段,需要在外部协作者帮助下成长,不仅章程和制度的制定需要外部协作者协作,合作社内部有了矛盾也需要外部协作者帮助调解,遇到政策法规障碍更需要外部协作者帮助化解和规范。杨雅茹等外部协作者为古树于合作社健康发展重要条件之一。

四,            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境;

古树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的曲折,但在地方政府部门和外部协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曲曲折折地走过来了。但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全国更多的合作社就没有古树于合作社这样幸运了。我国当前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是很多的:

1,对农民合作社的意义认识不清。邓小平设计的农村改革“分两步走”和“两次飞跃”:第一步是“少数人先富”,通过把农民从人民公社解放出来,即“一次飞跃”来实现。邓小平说的第二步是“共同富裕”,通过重走合作和集体经济道路,即“两次飞跃”来实现。胡锦涛建设全面小康和和谐的新农村战略部署,和邓小平的“共同富裕”和“两次飞跃”构想是一脉相承的。古树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证明,合作社不仅在增加农业后劲和粮食产量、解放劳动者生产力等方面作用显著,而且是实现农村第二步改革目标的正确道路。古树于合作社证明了邓小平“两步走”和“两次飞跃”的战略构想是科学的,证明了党中央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新集体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科学的。可是,在我们的各级干部队伍中,很多人忘记了邓小平改革之初的“两步走”和“两次飞跃”构想,忘记了邓小平晚年“两极分化了,改革就走上了邪路”的告诫,甚至还以农民合作社和新集体经济为“左”的东西,不敢理直气壮扶持农民合作社和新集体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的糊涂,是当前发展农民合作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思想障碍。

2,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不足,且政策总在北京转圈圈;例如,最近几个一号文件和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都强调要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和新集体经济,但基层总是见不到相关的优惠政策。古树于合作社整理土地980亩,新增耕地90亩,重建水利等等,都是国家应该扶持和补助的,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以合作社的名义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项目资金的补助。现在,扶持少数人富裕都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共同富裕都是“棉花开口”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各个部门都争抢,扶持合作社发展没有一个部门争抢。

3,农民合作社发展缺乏专门政府部门管理、指导和服务。中国农民合作社、特别是乡(村)域内的农民合作社,一般都是综合性的。一个综合性的合作社要登记注册,需要同时找工商、银监会、供销社、农业局、土地局……很多个部门,并且没有一个部门愿意登记、监管、指导和服务,合作社有困难和要求,也不知到底该找哪个政府部门。特别是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要登记注册,比登天还难!按照国际惯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应该归农业经管部门监管和服务,农经部门在乡镇有机构、编制和人员,也有能力监管和服务,可偏偏不让;政府偏偏要银监会监管和服务农民资金互助社,而银监会又不闻不问不愿管,且没有能力监管和服务(县级银监会才2个人)。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好多年了,就是没有人管!

4,社会环境不利于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成立起来了,只要开展合作,就会增加社员收益和权利,就会减少既得利益者的收益。所以,想消灭或瓦解农民合作社于摇篮的力量很强大。很多干部或政府部门,与“少数人先富起来”的代表的利益关系较深,即使是正常状态,合作社发展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本人有一次和数十个基层干部座谈,有干部说:参加工作快30年了,只有现在是最糊涂的时候,到底是“小数人先富”优先?还是“多数人共富”优先?中央要给一个明确的说法了。从基层干部的角度看,当然愿意把政府资源给“小数人先富”,也当然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一是容易,二是自身有好处。现在特别需要营造实现第二步改革目标——“共同富裕”的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

5,农民合作社的外部协作者严重缺乏;农民合作社在初创过程中,特别需要外部协作者,如协作讨论章程、制度、财务监管、控制风险、调解内部矛盾、处理社会关系……等等,现在,无论是大学还是党校,只培养理论讲解员和说教员,不培养农民协作者,培养的学生或干部不知道怎么协作农民工作。实现邓小平的共同富裕和“两次飞跃”,必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事业,农民合作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千千万万的合作社建设协作者。中国大学和地方党校的要承担起培养农民合作事业的协作者的责任。

6,假合作社合远远多于真合作社。由于中央开始重视合作社发展了,很多地方干部和社会强势者非常敏感。地方干部敏感的作出反应就是给基层下发展合作社指标,指示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建立多少个合作社,否则一票否决!至于建合作社是为谁?谁是合作社的主体?建合作社做什么?怎么建设和管理合作社?谁协作农民建合作社?基层干部有多少人懂合作社?这些统统都不管。社会强势主体敏感的作出反应就是挂合作社牌子,龙头企业挂农民合作社牌子,行业协会挂农民合作社牌子,私营业主挂农民合作社牌子,村两委挂农民合作社牌子,甚至政府部门也挂农民合作社牌子。挂牌子是准备迎接或拦截中央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的。现在全国合作社21。16万家,笔者认同安徽大学张德元教授的调查结论——假合作社占绝大多数。

我国现在依然是个农民大国,有农民2。4亿户,农村户籍人口占70%,现代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能够转移劳动力,又能够增加粮食产量,还能够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让农民有退路的农业经济制度,就是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农民合作社制度和新集体经济制度。在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工业化是一个整体,是相辅相成的,特别需要发展千千万万的古树于农民合作社,这是中国现代化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基石。

2010年春节正月初一定稿于北京家中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李昌平
李昌平
三农问题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