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作者:陈辉 来源:晨晖点兵 2025-02-02 157

这是一张历史照片:1953年7月27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板门店停战协议签字时,身旁出现了李克农的身影。

李克农为什么会出现在朝鲜板门店呢?这是有原因的。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李克农率领的军委总情报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料事如神,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提供给党中央,也为朝鲜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受到毛主席的夸奖。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李克农上将(右一)与陈赓大将、杨成武上将

1951年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地区,在作战失利的情况下,有了谈判解决朝鲜战争的意愿,中朝也同意进行谈判。但谁担任中方谈判代表合适呢?毛泽东想到了中共中央军委总情报部(中调部前身)部长和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克农,他认为有着丰富情报经验和外交能力的李克农出马,谈判一定不会吃亏。

1950年5月,李克农的哮喘病复发,健康状况就开始恶化,被中央送到苏联养病。在苏期间,朝鲜战争爆发, 李克农再也无法安心养病,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北京,安排军委总情报部搜集战场情报。

1951年6月,毛泽东召见李克农。在中南海毛泽东开门见山地对李克农说:“我点了你的将,要你去坐镇开城,外交部组成一个班子,乔冠华也去。”

“我马上准备出发!”李克农毫不犹豫地回答。但回到家他冷静地思考,自己平时要靠大把大把的药物和打吗啡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和睡眠,万一因身体影响了谈判那可是大事。反复权衡之后,他最终决定向中央写一份报告,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病情,请中央根据这一情况准备多种方案。看完报告,毛泽东思索再三,还是决定让李克农去谈判。看来李克农是别人难以替代的最佳人选。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期间的彭德怀与李克农

于是,朝鲜战场上的指挥者是彭德怀,谈判一线的指挥者是李克农,一文一武相互配合,天衣无缝。

这次接到的命令后,李克农没有再犹豫,立即组织了谈判代表团,由于保密的原因,代表团对外称“群众工作队”,李克农被称作李队长,乔冠华被称作乔指导员。根据党中央指示,谈判对外以人民军为主,实际上由李克农主持,乔冠华协助,柴成文为联络官。

1951年7月6日,李克农率代表团赶到朝鲜第一天,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就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李克农。因为在他出发前,毛泽东就已经给金日成发过电报,第一句话就是“我方是此次谈判的主人”,李克农作为谈判的实际负责人,自然被金日成奉为贵宾。

李克农与金日成就谈判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磋商,商定结果为:李克农为中朝代表团团长。代表团分为前方、中间站和后方指挥三线,第一线是直接出面谈判的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和志愿军邓华副司令员等;第二线是负责联络的乔冠华和柴成文;第三线是幕后坐镇的李克农,负责与金日成和国内沟通。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李克农在幕后指挥的中朝一线谈判代表

尽管是谈判桌,但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唇枪舌剑,斗智斗勇,长达两年之久。

在两年多时间里,李克农凭着坚定的外交立场和高超的谈判策略取得了谈判桌上的最佳效益。展现李克农外交谈判艺术和策略的有四大交锋,不仅使美方狼狈不堪,还破解了许多谈判难题。

最长的沉默交锋。谈判期间,美方常以沉默不语来对付中朝谈判代表。1951年8月10日的谈判中,在讨论机场建设和交换战俘这两项议题时,中朝代表发言后,美方代表集体沉默,再一次拿出“拒不回答”的战术对中朝方施压。会场出现了长时间的冷场,中朝代表中有人沉不住气了。

这时,负责联络的柴成文也十分焦急,他利用联络官可以走动的便利悄悄起身来到会场外中朝一方的帐篷里。此时,李克农正坐在帐篷里沉思,柴成文说明现场情况后,低声问:“怎么办?”

李克农一言不发,在纸条上写下了三个字:“坐下去!”柴成文带着纸条回到了大厅,悄悄递给身旁的代表,代表们一个一个地传递下去、看完纸条的中朝代表马上变得从容镇静,像打禅一样稳稳地坐在那里,整整132分钟,美方代表再也无法忍受这尴尬的沉默,不得不宣布休会退席,中朝代表在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谈判双方陷入冷战,静坐132分钟,最后美方妥协宣布休会

最短的谈判纪录。对于美方的频频无理休会,李克农又想出应对的妙招。轮到中朝方主持会议的时候,双方代表刚刚落座,中朝方宣布开会,又马上宣布休会。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25秒,令美方代表无奈地摇头耸肩,百思不解,一脸茫然。

最精彩的以退为进。在军事分界线划分的问题上,本来中朝方已经确定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但美方拒不承认,认为双方所占的面积不均。

双方互不相让,谈判陷入僵局。在僵持不下时,李克农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他发现不能光从地图上看面积大小,志愿军在西段“三八线”以南地区人口多,物产丰富,而且有古都开城,较之东段三八线以北地区,无论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美军并占不到什么便宜。于是,他建议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征求朝方同意之后,李克农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请示,当即得到批准,促成了谈判协议尽快达成。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按照李克农的建议中朝与美方一线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最独特的签字送签方式。长达两年多的停战谈判终于要落下帷幕,签字仪式即将举行。但李克农没有丝毫地放松,他知道韩国总统李承晚是在中朝军队的打击和美国人安抚压制下被迫接受这个结果的,如果在签字仪式上有人伪装成记者或工作人员破坏或袭击双方到场签字的司令官,后果不堪设想。思考再三,李克农提出双方最高司令官不到现场签字,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立即生效,然后分别向自己的司令官送签互换文本,在各自的驻地签字。

李克农这种独特的送签方式很快得到了党中央和朝方的认可,没想到美方也十分痛快地同意了,可见美方也担心签字现场会出现意外。1953年7月27日,双方以送签方式完成了彭德怀、金日成、“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克拉克的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和平终于降临朝鲜半岛。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李克农(左3)在一旁观看彭德怀在停止协议上签字

李克农经常叮嘱大家:“谈判是打仗,是打文仗,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坚持原则,但也要灵活掌握策略。”李克农的谈判策略和艺术让大家敬佩不已。

朝鲜停战谈判期间,李克农还与疾病做了顽强斗争,并且遇到了死亡的威胁和失去亲人的痛苦。

李克农每天要阅读和起草大量的文件电文。由于视力微弱,工作时他的眼睛几乎要贴到桌面上。胸口受到严重挤压,以致经常出现呼吸困难、胸口胀痛等症状。他常常一边工作一边一把一把地往嘴里送药,咳得实在喘不上气时,才暂时躺下休息一下。病痛的折磨使得李克农经常双手发抖,手中的笔会不自觉地滑落到地上。

超负荷工作让李克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长期的伏案挤压胸口又引发了心脏病。有一次,开会时极度疲劳的李克农突然昏了过去,幸亏及时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党中央很快得知了李克农的身体情况,毛主席经过反复考量,决定派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前往朝鲜接替李克农,让他回国治疗。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我党我军情报战线杰出的领导人李克农

伍修权来到朝鲜,见到李克农在土炕上顶着病痛坚持工作的痛苦样子,心痛地对李克农说:“你身体不好,中央让我来替换你一下。”

李克农放下手中的笔喘了一口气,闭了一会眼睛之后说:“临阵不换将!我现在身体不好,但熟悉这里的全部情况,如果中途换人,对整个工作不利,建议能够在我还能工作的情况下不换人。”

伍修权无奈上报中央,中央同意了李克农的想法,并将伍修权留在朝鲜,准备随时接手工作。就这样李克农拖着病重的身体一直坚持到朝鲜停战协议签订。

谈判期间,李克农还遇到了大难不死。一次李克农乘车外出办事,突然遭到美军飞机低空扫射,子弹穿透玻璃从李克农身边划过,在他的马靴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弹痕。所幸司机沉着冷静,在汽车轮胎被打破的情况下,带着李克农死里逃生。后来李克农回忆起这件事时与家人打趣说:“我差点就要去见马克思了。”

李克农:朝鲜停战谈判的一线主心骨

李克农夫妻合影

在朝鲜每天李克农要处理北京来的大量电报,一天他在一份电文上愣住了:“家父病逝,望节哀。”他不知所措,泪水在心里翻滚,环顾左右,悄悄把电报收了起来,强忍悲痛继续工作,没有回国奔丧。从此,素爱整洁的李克农没有刮过胡须,以此纪念父亲。直到彭德怀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后,他才刮去长长的胡子。

朝鲜停战谈判,历时两年零十九天,两易会址,五次中断,共召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会。李克农坐镇幕后,运筹帷幄,光处理毛泽东发给他的电文就有几十万字之多,他拖着严重的病体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交给的重任,功成身退。

回国后,李克农还是尽己所能带病投入情报工作,还是甘当人民的“毛驴子”。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