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回忆:见到了毛泽东,才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作者:胡新民 来源:党史博采 2022-03-07 855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回忆:见到了毛泽东,才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张元济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爱国实业家。他1867年10月25日出生于浙江海盐的名门望族。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董事长等职。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张元济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曾破格召见,政变后被革职。戊戌变法以后,他创办、经营中外闻名的商务印书馆。上世纪30年代,他对当局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步步退让的态度表示强烈不满。抗战胜利后,他看清了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致使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的现实,走上了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道路。

1949年9月初,在毛泽东亲自审定的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的特邀代表中,82岁的张元济名列其中。在北京会议期间,虽然他只与毛泽东有过两次晤谈,但他们的深情交往一直延续到1959年张元济去世。

1949年9月19日毛泽东邀程潜等国民党起义将领游览天坛时,特地派陈毅到张元济所住的六国饭店请张一起游览了天坛。其间,毛泽东对张元济说,这次革命实际是人民革命,不只是共产党一家所为,你看重庆号军舰起义,舰上700余人,并没有一个共产党员,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毛泽东还问张元济关于戊戌变法时的情形等问题,张元济一一作答。毛泽东又说到他读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如科学大全,从中得到不少新知识,他认为商务出的书有益于民众。第一次晤谈使张元济感受到了毛泽东知识的渊博和对人的亲切自然。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回忆:见到了毛泽东,才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1949年9月,张元济应毛泽东之邀同游天坛。

因张元济是与会代表中年龄最大者,从上海出发时,中央特地安排其孙张人凤陪同,并可同时参加会议。张人凤回忆:当讨论大会宣言的时候,张元济提出:在“解放全国领土”一句内的“解放全国”后加逗点,加上“保全我国的”五字。许德珩代表发言表示不要改动,维持原稿。这时周恩来在主席台上提议:在“巩固国防”之下加“保全我们的领土”字句。毛泽东特地问张元济是否同意。在张表示同意后,才写入宣言。

亲身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夜,张元济思绪万千,不能入寐。旧中国的黑暗历史在他的脑海中一页页翻过,他庆幸终于盼到了改天换地的这一天。他披衣而起,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概括了他当时的心境。他写道

“昨日会推元首,我公荣膺之选,为吾国得人庆也。英伦三岛昔以鸦片强迫售我。林文忠焚毁,乃愿辄于半途,酿成辛丑条约之惨。桎梏百千,贫弱日甚,后虽设禁,终多粉饰。我公发愤为雄,力图自强,必能继前贤,铲此烟毒,一雪此奇耻。”

10月11日晚,毛泽东邀请张元济和另一位前清进士周善培到中南海寓所晚餐。席间宾主作了深谈。张元济谈到应设法使下情上达,报纸宜酌登来稿,以广言路,但作者必须有确实的姓名、地址。毛泽东说可以在报上专辟一栏登载。张元济又提到关于新中国建设等话题,毛泽东都一一谈了自己的看法。直到十时三刻,两位老人才告辞。

后来,张元济回忆在北京会见毛泽东的情况时,对家人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见过光绪皇帝,光绪想把国家弄好,但是过于软弱;他见过袁世凯,那只是一个奸雄;他见过孙中山和蒋介石;到了今天,他见到了毛泽东,才看到中国有了希望。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回忆:见到了毛泽东,才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毛主席给张元济信的手稿。

1949年底,张元济在工作时,突患脑血栓,经全力救治,身体逐渐有所康复。他每天都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1950年时,令他最为感兴趣的新闻之一是人民解放军逐渐向西藏的挺进。到了这一年年底,他自感身体健康已大致复元,不胜欣喜,写了两首七绝诗,请商务印刷厂用红色排印,寄给了自己的亲友,表示感谢病中他们所给予的关心。其中第二首为:“积雪西陲今渐化,怒涛东海讵难平。祈天我欲须史缓,扶枝来观告武成。”

同时,张元济将诗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以后,为张的健康有了恢复而高兴。1951年7月30日,毛泽东回信给张元济:“去年十二月三十日,今年四月十五日和五月二十六日三次惠书并附大作及书一函,均收到了,谨谢厚意。积雪西陲一诗甚好。由于签订了协定,我们的队伍不久可以到拉萨了。尊恙有起色,甚以为慰。”毛泽东的回信使张家上下兴奋不已。张元济立刻感到,毛泽东对他关心祖国边陲西藏的心情十分了解,于是不顾炎夏卧病在床之苦,将数月前构思、撰写的一首古诗《西藏解放歌》润色,又费了很大劲用正楷誊清,同时写了一封长信,就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发展文化教育问题,很具体地提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四项建议,于8月29日一并寄给毛泽东。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回忆:见到了毛泽东,才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1949年9月,毛泽东约请程潜、陈明仁和张元济(前左二)等人同游天坛。

毛泽东于9月5日回信,写道:“八月二十九日惠书敬悉。解放歌具见热忱慷慨。建议各事都好,编藏文小册子尤为急需,已告有关机构加力办理。我入藏先遣支队日内可到拉萨,沿途得藏人热烈欢迎,知注并以奉闻。”

1953年初,张元济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签署的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的通知书。同一年,上海文史研究馆成立,张元济被任命为馆长。此前,陈毅市长两度到其榻前转达毛泽东的指示:“上海文史馆首任馆长非其莫属。”张人凤回忆:“文史研究馆是在毛主席创导下,于北京、上海等地先后设立的统一战线和文化学术机构。当时我国有不少从旧中国过来的知识分子,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敝,不少人处于年迈贫病的困难境地。50年代初国民经济稍有起色时,毛主席就考虑到这批老知识分子,创设文史研究馆,使他们生活既有保障,又能发挥专长,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后来的事实证明,文史研究馆的设立和工作的展开,体现了党关心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政策,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1957年以后,张元济病情加重,住入华东医院,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两年。1958年春,周恩来到上海,他代表毛泽东去华东医院探望。这时张元济体力已见衰竭,说话困难,但他能认出周恩来,勉强说出一句话:“毛主席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11
1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