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红军的“三次进攻战役”

作者:李清扬 贾晓明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0-01-01 1048

 工农红军的“三次进攻战役”

红四方面军战士书写的标语

“三次进攻战役”是指红四方面军在1933年8月中旬至10月底,为巩固川陕边苏区,向四川军阀发动的“仪(陇)南(部)战役”、“营(山)渠(县)战役”、“宣(汉)达(县)战役”。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功勋卓著的我空军第四师师长方子翼将军,当时在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四团政治处任团务委员会书记(青年干事),全部参加了这三次进攻战役的战斗。老将军曾向笔者回忆了当时的情况,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战前形势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同年12月至1933年2月初,依托大巴山,以四川北部的通江、南江、巴中三县为中心,创建了川陕边苏区。2月中旬,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受命担任川陕边“剿匪”督办,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将红军消灭。对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决定利用山高路险的有利地形,节节消耗敌人,并有计划地后撤,在收紧阵地的同时,集中兵力果断进行反击。此次战役的结果,红军共歼敌2万多人,缴获步枪8000多支,机枪200多挺,迫击炮50门,川陕苏区的人口扩大到两百多万,红四方面军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红四、红九、红三十、红三十一军)。

四川各路军阀目睹了田颂尧的惨败,慑于红军的声威,各取守势,力图自保。刘湘虽然势力最为雄厚,并已被蒋介石命为四川“剿匪”总司令,但他坚持“先安川后剿赤”的原则,其兵力用于对叔叔刘文辉展开“家族混战”,短期内难以发起对红军进攻。

结束“徒手”生涯

仪陇、南部两县都在通南巴苏区南面,是田颂尧的地盘。田颂尧在“三路围攻”失败后,把主力退到嘉陵江西岸防守,仍留着几个团在江东踞守,不拔除这股敌人苏区就不会安宁。同时,我们为了解决苏区200多万人口没有食盐供应的问题,也一定要得到敌占区的盐井。

当时上级决定,仪南战役由红九军担任主攻,红三十军和红四军的部分部队配合。战役于1933年8月12日开始,我军兵分三路,先迅速肃清敌前哨,于22日攻占仪陇城后,26日就把嘉陵江东面南部的地区全部占领。到27日为止,仪南战役胜利结束,历时16天。

此次战役,我军歼敌3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拔除了田颂尧在江东的“楔子”,攻占了仪陇县城,还占领了100余口盐井。

当时方子翼将军所在的二六四团共1000余人,排以下人员全是四川的新兵,除少数人有匕首或自备的杀猪刀外,有条件的只拿一把农具或者一根木棍,剩下的大部分人是基本徒手,因此被称为“徒手部队”。他们部队被充作“战役预备队”,但也参加了战斗,并获得了战果:在8月22日进攻仪陇城时,二六四团的徒手部队,在方子翼等的率领下,趁敌军逃窜之际,一窝蜂冲上去,将敌军一个营追到一条河边。这群国民党兵竟然连一个敢回头放枪的都没有,全都举手投降。此役方子翼所部缴获200多支步枪,除上缴外,每班分得2支,终于结束了部队的“徒手”生涯。

一起蹦了十几分钟

营渠战役是在仪南战役结束后25天,于1933年9月22日开始的。我军在与田颂尧作战期间曾致信杨森,希望他不要进犯苏区,但杨森置之不理,反而出兵帮助田颂尧进攻我军。见我军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杨森赶紧一面与我军“谈判”,要求“互不侵犯”,一面大肆捕杀共产党人。1933年8月,我军取得仪南战役胜利后,川陕苏区西南方向扩展到仪陇以南地区,但杨森的二十军一部却占据着巴中县之玉山场、鼎山场等地,成为我军继续向南发展的严重障碍。

为了进一步巩固苏区,我军决定发动营渠战役。当时的部署是:以红三十军担任主攻,红九军和红四军的部分部队配合。首先以红九军和红四军的部队从两侧迂回,攻取玉山场、鼎山场的敌据点,再以红三十军从中央突破。

9月22日,三路红军同时并进,先扫除外围据点后,于10月3日冒雨攻克营山,6日攻占周口。至此14天,营渠战役结束。

营渠战役历时半月,攻占了营山县城,歼敌3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扩地100余里,解放100万人口,又是一个大胜仗。

方子翼将军所在的二六四团在本次战役中,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用刚刚缴获的枪支,冒雨进攻大庙场,将敌军一个团驱赶至小桥镇的河边。除个别敌人渡河逃跑外,迫使大部分敌人投降。战斗后清点战利品,发现缴枪1000多支。经上级决定,用这些缴获的枪支首先武装二六四团,结果全团将士一下子全都有了枪。方子翼将军清楚地记得,当宣布消息的时候,全团官兵兴奋得一起蹦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穷人乍富”的感觉

营渠战役于10月6日结束后,西北军委决定趁热打铁,发动宣达战役。

此次战役的对手刘存厚,有两万人。他本是北洋军阀时期的老军阀,虽被国民党任命为二十三军军长,但打的旗子却不是“青天白日”,而是“五色旗”。田颂尧对红军搞三路围攻时,我军曾数次写信劝其严守中立,但他不听劝告,乘我军收紧阵地时出兵竹峪关,企图包抄我军的后路。

上级决定采取声西击东的战术,以红四、红九、红三十军的各一部,兵分三路由北向南,各取一城。由红四军走北路攻万源,红九军走中路攻宣汉,红三十军直插刘存厚后方,迅速拿下达县(刘存厚的官邸绥定府)。

部队出动前一天(10月15日)下午,方面军领导把方子翼等红三十军的部分干部战士集合在通江县的得胜山进行出征动员讲话,要求战士们“用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用勇猛的战斗,突破敌人的防线,端掉敌人的老窝”。同志们听了都很振奋,只不过领导说那里有很多名叫“某某某”的机械设备,还有“某某某”的工厂,都是苏区必需品,一定要搬回来之语,让很多同志听得一头雾水,连笔记都没记。

10月17日,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二六八团和八十九师二六四团向达县挺进。二六八团作为前卫,首先攻占要隘烟灯寨,歼敌一个营。军政委李先念同志领着二六三、二六四团沿大道攻取蒲家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达县,刘存厚丢下自己经营多年的全部家当,在我军入城时从南门“涕泣出走”,因为“城门拥挤,银箱跌破,街道遍地银元不暇俯拾而去”。

宣达战役于10月27日结束,历时11天。此次战役解放了万源、宣汉、达县三城,歼敌6个团,缴枪10000余支、弹药500余万发,缴银元100余万元、棉衣20000余套、布匹20余万匹,还有刘存厚整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印刷厂,这些正是领导战前说起的“某某某”,我团绝大部分战士根本都没听说过。傅崇碧同志动员劳力6万多人,把战利品连续运送了一个星期。用当时一位领导的话说:真有点“穷人乍富”的感觉。

在负责清点战利品的时候,由于我军都是穷苦子弟出身,不识“洋玩意儿”,还真闹出了不少笑话:有的同志缴获了金条又丢掉,有的缴获了鞋油以为是罐头,就打开吃掉。方子翼发现负责刷标语的小同志说“缴获的洋灰不好使”,过去一看,发现“洋灰”其实是一袋洋面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1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