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作者:陈冠任 来源:红星照耀世界 2017-09-24 1342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是如何提出的?

  在准备军事斗争的同时,毛泽东没有“偏科”,没有因此而荒废事关人民穿衣吃饭的经济工作。经济工作一直是他最着力的事情。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他开始绘制更大的蓝图,要把中国往现代化的轨道上推进。

  科威特《科威特时报》曾这样说过:“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够通过他们个人的一生塑造整个民族的生活和命运。毛主席就是一个将以现代中国的塑造者载入历史的人物。”①(①《毛主席——阿拉伯人的朋友》,1976年9月11日《科威特时报》)此话不假。毛泽东是现代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缔造者。

  1964年,毛泽东谈哲学,谈自然辨证法,谈文艺(包括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和电影《北国之春》、《早春二月》),谈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谈教育,谈团结方法……做了不少务虚的工作,同时也是毛泽东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始之年。这个进程以制定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为标志。

  从5月份起,党中央开始着手考虑如何把中国带入下一个国民经济计划时期——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问题。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党中央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来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毛泽东认为时间不需要这么长,提出1963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实施三五计划。

  这个计划的制定,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5月11日,在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时,他就指出说:“国民经济的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基础工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农业是屁股。”,他还进一步指出:“工业为谁服务?工业要为农业服务。当然,重工业之间有一个相互关系问题,但是整个工业是为农业服务的。”明确了工农业之间的关系。

  随后,他听取四个副总理汇报时,又语重心长地说:“关于第三个五个计划。一定要把干劲鼓足,一定要把后备留到,不能凭我们的年龄来订计划。计划一定要有客观根据。我70多岁了,比你们大些,但是不能凭着我们在临死以前看到共产主义来订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我看还是要注意数量多了,而质量没有更多的注意。计划绝不能凭主观愿望,一定要有客观根据,要切实可靠。”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6月6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发表讲话。他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年,我们摸索出来了一些方法。我们的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按照这个方针,制定计划时先看可能生产多少粮食,再看需要多少化肥、农药、机械、钢铁……。”

  说着,他谈起了准备打仗,说:“还要考虑到打仗。要有战略部署,各地党委,不可只管文不管武,只管钱不管枪。只要有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危险。要建立战略后方。……沿海不是不要了,也要好好安排,发挥支援建设新基地的作用。”随后,他总结道:“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基础工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农业。”

  “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形象地把国民经济的重点勾画出来了。

  这次的计划工作,是在吸收大跃进高指标的教训的基础上做的。因此,远远比以前更加实际。9月12日,毛泽东与计划领导小组的谈话,再次说:“工作方法,这是思想问题。来的计划是一本书。问题是思想从哪里来的,始终没有搞清楚。计划是从哪里来的?我看是俄国的书本,再加上自己脑筋的‘想当然’。”最后,他指出说:“我看要上谋中央、下谋群众,还要谋前后左右。”

  9月20日,他接见布马扎为团长的阿尔及利亚政府经济代表团时,谈到经济建设经验时说:“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我们是吃过亏的,如尽搬外国经验,工厂要越大越好。其实不然,现在我们正在把工厂缩小,化一个工厂为几个小工厂。你们到过沈阳看过什么工厂?”

  布马扎告诉说:“我自己去朝鲜了,我在沈阳看了展览会,看了模型,代表团部分人参观了钢铁厂,机床厂和自行车厂。”

  “鞍山这个工厂太大了,十几万人,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搞,从采矿、炼焦、炼铁、轧钢都是它。我们这条道路是错误的。我劝你们不要抄这条经验。”毛泽东接着说,“过去有一个时期我们不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就发生许多问题,粮食不够,轻工业品不够,吃、穿、用都不多,恰好这些是广大人民生活的必需。同时,这两个方面是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要自力更生,非积累资金不可,靠帝国主义是不行的。”

  他的这些思想就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这些思想多数已在工作中推行,全国各行各业生产发展了,人们衣食富足了……“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原子弹爆炸了、划时代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成功上演……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的信心也足了。鉴于此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恢复、调整时期转向全面性的振兴和发展,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召开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新的经济建设发展蓝图。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12月13日,毛泽东审阅周恩来即将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专门加写了一段长长文字,以巨人的气魄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难道这是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中国大革命家,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的这种预见,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所阻挡不了的。

  毛泽东把我国实现现代化比如是一种“大跃进”,并且说“必将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但是他强调实现这个“大跃进”,打破常规是要靠科学和技术,“尽量采取先进技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不是毛泽东一时性起的主意,而是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洞察历史、认识现实之后逐渐明晰而提出来的奋斗目标。这过程经历了十多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毛泽东在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就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历史任务。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明确提出:为了使我国摆脱落后和贫困,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奋斗目标。但由于中国城乡差别大、农村与农业落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先是着力抓农业现代化,以农业解决吃饭问题,再去“为国家的大工业和社会主义市场服务”。

  在50年代,他设想农业现代化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合作化,以后是机械化和电气化。在他心目中,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起初是工农业并举,现代化是以机器代替人来生产和劳动。然而,随后,他的认识飞向更远,认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他提出:“使一切能使用机器的劳动都使用机器”。机器化是国家的工业化的一方面,工农业并举的道路如何走?毛泽东又指出说:“农村人口要减少怎么办?不要涌入城市,就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为此认为“将来达到一般劳动力搞工业,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像个样子了”。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那么现代化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毛泽东有着很美好的描述:“工人在城市里建设,农民在农村里建设,农民要和工人一面合作,一面比赛,把农村也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这才是真正的工农联盟。”“要使农村生活不低于城市,或者大体相同,或者略高于城市”。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称羡的蓝图。

  因为有着现代化的梦想,他在努力的同时一直对一切与现代化有关的东西兴趣盎然。

  许多人还对他1958年4月11日在武汉冒雨观看万能小型拖拉机的情景记忆犹新。

  晚上8点多钟了,毛泽东与湖北省委负责人王任重、张平化和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等人还在参观正在武汉举行的地方工业展览,到处观看着。突然,他看见一台手扶拖拉机,立即快步走过去。这时老天爷下起了雨,越下越大。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伞,兴致盎然地从阶台一直走到拖拉机旁,站在旁边。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这是由于志安主持研制的一台万能小型拖拉机。

  他看得很仔细,并且很惊异地说:“这部小机器,好像一部机器脚踏车。”接着很喜爱地用手摸了一下问道:“拖拉机还有哪些用途?”

  当他得知它可以犁田、耙田、播种、施肥、喷药,还可以运输、脱谷、伐木、抽水等情况后,很满意地点点头,说:“真是万能啊!很好。”

  然后,他又走到拖拉机的附件旁边,问道:“这是做什么的?”

  “前面是水泵,后面是喷雾,还有耙田、运输用的八个附件。”于志安告诉说。他赞许地说:“这都很好!”

  雨越下越大,毛泽东的衣服淋湿了,还是浑然不知,接着又关心地问:“你们做起来不困难吗?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种场景很是感动人的。武汉市委书记宋侃夫亲自在站在雨中,向他介绍试制的经过,最后说:“这个厂连工程师都还没有呢,是厂领导带领技术员和工人同志一起搞出来的。”

  毛泽东微笑地边听边点头,不住地称赞道:“你们干得很好,干得很好!”然后勉励于志安说:“你们要生产一些,交给农民使用,听取农民的意见后,改进提高,然后再进行大批量生产。”

  这次雨中看拖拉机,他的衣服被大雨淋了个湿透,却全然不顾及,可见其对技术的兴趣有多大,对机器化的热情有多高,对现代化的渴望是多么的热切。几十年后,于志安还激动地说:“到现在,时光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当年毛主席来湖北视察,特别是他老人家仔细地观看我国第一台万能小型拖拉机时的情景,仍令人感奋。”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是什么如此吸引毛泽东?是他心中那个机器化的情怀和那个现代化的情怀。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是毛泽东一直没有停息并且孜孜以求的梦想。这个目标并没有随着三年自然灾害而凋零,相反,随着困难时期过去、经济恢复、好转而变得更加强烈。

  1964年6月14日,在同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拉希迪·姆·卡瓦瓦谈话,毛泽东告诉客人们说:“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建设,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用几十年。对整个非洲来说,要赶上西方国家的水平,也要几十年。如果我们几十年能赶上,就算很快了。西方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都有几百年的建设历史。它们几百年建成这个样,我们几十年赶上,时间不是并不那么长吗?我们要有信心。有人说有色人种就不如白种人。我看,他们说得不对。有色人种觉醒起来之后,可能还要做得比西方更好一些。”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他的信心来自于他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执着和不懈努力。当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了的时候,他敏锐地预感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要到来。在新的起步开始时,他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目标,且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这意味着他要把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向全国人民公开,作为亿万人民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及时和给力的举措。

  如果说梦想是动力,那么目标就是旗帜,就是动力所指的方向。一位高明的治国雄才不是日日忙着去“服务”,而是要及时为他的人民提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正确方法,然后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组织万众一心去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治国政治家。他总是走在群众前头,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火车头,是前进的领袖,而从不是群众的“尾巴”。

  在世界先进国家纷纷进入工业化后,中国一直还在贫穷落后的小农经济中徘徊。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迈开追赶世界的步子后,执着要实现强国之梦,这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目标,这是非常振奋人心和鼓舞干劲的。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周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他首先宣布说:“农业生产前两年连续增产,今年又获得了更好的收成,达到了过去较高年份的水平。根据初步估计,196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540亿元,达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即1957年的水平。……粮食和棉花的实际产量,都将超过1957年。甘蔗、烤烟的产量,比1957年有所增加。林业、牧业、渔业、副业也有了发展。……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品种、质量出现了新的跃进。196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为1070亿元左右,比1957年增长52%。”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这表明我们不仅完全走出了前几年的经济困难,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是毛泽东带头不吃肉,与老百姓同舟共济,进行好几年艰苦调控取得的。这样的成绩何其喜人。全场代表们听了热烈地鼓掌,手都拍红了。

  然而,更令人欣喜的胜利还在后头。

  周恩来说:“大家记得,当我们前几年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一贯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者、现代修正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在反华大合唱中多么嚣张。他们说什么中国的经济“崩溃了”、大跃进“失败了”、人民公社“垮台了”、人民政府“破产了”等等。但是,曾几何时,这些老爷们在无情的活生生的事实面前,不能不承认屹立在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巩固,更加强大了。”

  接着,他大声宣布说:“我们在经济困难期间,不但没有借一文钱的外债,而且把过去的外债几乎全部还清了。”

  此语一出,掌声比任何时候热烈。是啊,这些年来,苏联的巨额外债一直是压在毛泽东和全国人们心头上的重担。然而,在最困难的年月,毛泽东率领全国人民勒进裤带,节衣缩食进行还债,虽然再经历罕见的自然灾害,吃了苦头,可区区两三年过去,我们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14.06亿万新卢布(其中相当大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已按期偿还了13.89亿万新卢布,剩下1700万新卢布,已向苏方提出用今年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全部还清。前几年我们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欠帐,现在已经全部提前还清。现在中国人不仅没欠外债,而且还清了以往的巨债,从此无债一身轻了!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好消息。

  在掌声中,周恩来说:“下面,我想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我国自力更生的成就。”说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后,他就说起了大庆油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它的全部开发工程,包括设计、钻探、采油以及现代化的炼油厂的建设,完全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进行的。”说到此,他抬头向会场搜索了一下,似乎在寻找理论上甩掉“中国贫油论”帽子的科学家李四光。

  这个胜利也是我们打破旧套套,经过多年自力更生的努力而取得的。

  ……中国甩掉“贫油论”的破帽儿,李四光功不可没。然而,他是受毛泽东多次接见的科学家。他的每一个理论、每一个决策都离不开毛泽东的支持。

  周恩来告诉大家说:“这个油田(指大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速度是最快的,建设质量是优等的,采油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很高的,有一些是世界第一流的。现在,由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和一些新炼油厂的建成,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不论在数量或者品种方面,基本上都可以自给了。”

  随后,他又报告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自力更生力量的强大。这颗原子弹,是我们自己研究,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出来的。……根据初步分析,我们的这颗原子弹,比美国1945年投在广岛、长崎的在技术上要先进,比英国1952年10月在蒙特比罗岛核试验的水平要高,比法国1960年2月在撒哈拉沙漠爆炸的‘原子装置’要高级得多。”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不仅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而且核试验超过了美国、英国和法国初期核试验的水平。代表们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成绩是巨大的,以前中国几十年、上百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都成为了现实。这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报告喜讯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大声提出说:“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这个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路线图,完全符合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毛主席和周总理是新中国的最佳搭档

  当周恩来宣布这个目标时,在主席台上的毛泽东也鼓掌了。台上台下所有的人都看到这一幕,都很激动,受到莫大鼓舞,感到极大的振奋。

  在掌声中,周恩来大生宣布:“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实现上述第一步任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工作做好了,再经过大约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可以有把握地使我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会议期间一日晚上,李四光刚走进人民大会堂东大门。一位工作人员就紧跟上来,对他说:“李老,请停一停!”

  李四光站住了,微笑着说:“同志,你有什么事?”

  “请你跟我到北京厅来吧,有位同志等着你。”

  李四光有些纳闷:谁找我哦?什么事?边想边跟着他往前走去,绕过灯火通明的大过厅,一会儿就来到了北京厅门口。带路的工作人员指指门,微笑着对他伸出一只手:“请进吧!”

  李四光推门进去,跨进一只脚,抬头往里一看,立即怔住了:“啊呀,毛主席!”又惊又喜地喊了一声,忙又抬脚往后退,向毛泽东打招呼说,“主席,对不起,我走错门了!”

  “没有错,没有错。”

  毛泽东站起了魁伟的身子,迎到他面前,伸出手说:“请你来的,正是我!”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1964年,毛泽东会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毛泽东拉着他的手,一直走到沙发前,让他坐下,笑容满面地说:“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呀!”

  李四光练过太极拳,此刻并没理解他的意思,回答说:“我的太极拳打得其实并不好。因为身体有病,我就练了一下,还是练得不太好。”

  毛泽东笑了,便与他谈起来,全是讲石油的事儿,石油长石油短,如何开发,如何利用,等等。李四光这才明白:毛泽东讲他太极拳打得好,是指他用地质力学基本理论指导地质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夺油战斗的事,不由得谦逊地说:“主席,这主要是大庆工人和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我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你们搞科学,很严谨,也总是谦逊的。”

  毛泽东有感而发。一年前,针对党外一些不良现象,他就专门讲过“谦虚——戒骄”问题,指出:“谦虚,它是每一个革命工作者都应有的美德。”而李四光等就是这样的人。

  接着,他对李四光说:“我们已经提出了要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些什么呢?”

  李四光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毛泽东旁征博引,与他讨论一个个问题。

  毛泽东夜召李四光,原来是因为要搞四个现代化,他最担心的矿产资源不足。在党中央决定开发攀枝花铁矿和鄂西铁矿后,他邀请李四光来面谈,就是想探讨如何去找矿。在交谈中,他说国家需要金刚石,要李四光去抓金刚石,说国家缺铬,要李四光去抓铬,说建设需要煤,要李四光去搞煤……他“要”的东西很多,言之切切。这一席谈话,给李四光极大的鼓舞。感动于毛泽东强国的情怀,他暗自决心要去率领地矿人员去多找矿,多勘探,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出力。

  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李四光不顾75岁高龄,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奔波在各地高山大川,寻找矿产资源。

  这是后话。

  (转载不得遗漏书名、出版社和作者,否则不得使用)

毛主席是如何决策提出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口号的?

  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