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屡次“绝路”上获新生有赖铁的纪律

作者:王雁翔 来源:解放军报 2017-05-11 541

红军屡次“绝路”上获新生有赖铁的纪律

王雁翔

追寻红军足迹,聆听长征路上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纪律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当年,红军能杀出重重包围、征服千难万险,与红军官兵视纪律高于生命的观念和严守纪律绝不含糊的自觉行动密不可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政治纪律重于山

长征是四路红军先后开始的战略转移行动。在艰苦卓绝的征途中,各路红军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指挥,互相接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援,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纪律性。

夹金山,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遭遇的第一座雪山,高寒缺氧、险象丛生。当年,红五军团第37团的官兵艰难地翻越这座雪山后,怀着激动的心情正准备与兄弟部队会合时,突然接到军委命令:迅速重返夹金山南麓,阻击尾随之敌。全团官兵毫不迟疑地掉过头,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新翻越雪山,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使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摆脱了敌军追截。

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则让红军官兵从教训中深刻认识到了遵守政治纪律的重要性。14岁参加红军、曾三过草地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康立泽告诉记者: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红军指战员能严守政治纪律,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就是最高的政治纪律。正因为有了这一点,红军才最终战胜了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使几路大军胜利到达陕北。

长征中,红军因为严守纪律、听党指挥,保证了政令军令畅通,保证了战略转移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最终赢得胜利。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仍是我军必须恪守的最高政治纪律。惟有此,我军的建设才能始终坚持正确航向。

军纪严明打胜仗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进入乌蒙山区后,敌军切断了其通往黔西南的道路,一度将红军包围在大山丛林里。危急关头,贺龙下达秘密突围命令,要求部队隐蔽行军,不准点火;马蹄裹布,不准发出明显声响。1万多名红军官兵,严守行军纪律,最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敌军防线中钻了出去。

丽江石鼓镇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湾”之称,左右两侧绵延着数百公里的玉龙雪山和云岭山脉。1936年4月25日,红二、六军团在强敌紧追的情势下,从这里抢渡金沙江。部队专门制定了过江纪律,要求按到达江边的先后顺序渡江,不得争抢,即使军团长、师长也得按次序听哨音上船。曾亲历过这场行动的老红军钟声善介绍说,当时的情况虽然紧急,但官兵们都能自觉遵守纪律,紧张有序渡江。短短四天三夜,1.8万人和数百匹骡马全部过了金沙江。

91岁的老红军欧阳桂告诉记者,红军过草地时,粮食奇缺,为渡过难关,有的部队明确规定,每个人身上带的粮食属于集体,没有命令谁也无权吃一粒。对于这项规定,红军官兵都能模范遵守,不少人就是饿得昏倒了,也不会吃自己粮袋里的粮食。

严明的军纪,使红军凝聚起战无不胜的钢铁力量,在艰难险阻的征途中趟出了胜利之路。长征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一支军队要有强大的战斗力,首先必须要有铁一般的纪律。

秋毫无犯得民心

红军在长征途中吃尽了苦头,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部队始终坚持遵守严格的群众纪律,而且每到一地,都要根据当地风俗民情制定一些新的规定,要求官兵做到秋毫无犯。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当年中革军委制定颁发的《回民地区守则》,守则除要求红军官兵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不得随意借用回民生活用具外,还规定不得在回民家中杀猪和吃猪肉等内容。

生活在彭阳县青石嘴村的一些老人,至今还记着这样一个故事:1935年10月7日,一支红军队伍打完仗后进村休息。村里有个叫马云龙的小孩把一名红军小战士迎进家,拿出半个荞麦馍硬塞到他手里。小战士打了一天仗,饿极了,就啃了一口,碰巧被连长看见,问他付钱没有,小战士说,我错了,这就去找钱。连长看着又累又饿的小战士,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批评他说,不付钱就吃老乡东西,按纪律要给你处分。村里一些老人闻讯纷纷跑来求情,有的甚至给连长下跪。连长连忙扶起村民,把小战士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板,让他交给了马云龙。

70年过去了,村里的老人讲起这段往事,眼里还闪着泪花。他们说,红军离开时,村民十里相送。乡亲们相信,这样好的军队,一定会取得胜利。

沿长征路采访,能听到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人们传颂的不单单是故事,更是一份深情厚谊。红军在长征中严守群众纪律的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我军生存的根基、行动的靠山、力量的源泉,遵纪爱民是我军夺取胜利的有力保证。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