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十四年的东北抗日联军

作者:刘明钢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7-05-09 558

抗战十四年的东北抗日联军

刘明钢

九一八事变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支持下,东北各民族、各阶层的民众行动起来,自发地组织起人数达30余万的义勇军等抗日武装。义勇军斗争失败后,东北人民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各种方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东北抗日联军从其前身几百人的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始,就向日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至全国抗战爆发前,东北抗日联军与敌交战上万次,袭击城镇百余座,游击活动遍及70余个县,部队发展到3万余人,对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造成严重威胁。

1931年后,日伪当局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每年都要集中大批的兵力和大量的物力财力连续进行“全满扫荡”和“区域讨伐”。据日方统计,所谓“匪贼”出现次数,1932年为39150,1936年为36517次。而日军仅1932年就先后3次以万人以上的规模对“东边道”(通化、延边)实行军事大“扫荡”。抗日武装伤亡人数1932年为12751人;1933年为11109人;1934年为25153人;1937年为12905人。

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东北抗联指战员克服困难,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坚持抗击侵略者。在和敌人的斗争中,东北抗联师以上干部100余人战死疆场,其中军以上干部就有20余人,如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魏拯民、陈翰章、宋铁岩、许亨植、李延平、夏云杰、祁致中、汪雅臣等。

由于敌人的封锁,严禁粮食、服装、火柴、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流入游击区,东北抗联生存条件极端恶劣。部队经常无衣无食,只得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饿死的战士甚至比战场上伤亡的人数还多。周保中将军曾讲:在一次战斗转移中,有十几个重伤员无法行动,他们怕连累部队,就主动要求留下来。于是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山洞,留下一名炊事员和一名卫生员及一些粮食,让他们在这里养伤,待部队回来时再接他们。日后待部队回来的时候,伤员已经全部牺牲。炊事员也倒在附近的水沟里,扁担水桶都在身边不远的地方,显然是因为虚弱挑水时饿死在那里。在日军的残酷“围剿”下,东北抗联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主动出击,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牵制了大批日军,粉碎了日本以东北为基地“以战养战”的阴谋,有力地配合了关内的抗日斗争,直至抗战取得全面胜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1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