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毛泽东感叹:“现在天下大乱了”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网 2015-03-08 926

59年毛泽东感叹:“现在天下大乱了”

庐山美庐,大树依然青翠(东梅摄)

  本文摘自《红墙见证录》,尹家民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10

  庐山,就其自然景色而言,山峰绚丽多姿,气候宜人,堪称避暑胜地。山上的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景点,常令人流连忘返。变幻莫测的庐山云雾,给本来就千姿百态的峰壑不断地改变着容颜,为她涂上一层神秘虚幻的色彩。

  庐山会议旧址然而,仅就其自然风光而言,庐山算不上天下第一山;庐山闻名于世,其重要原因还在于"政治"。民国时期,许多重要政治谈判都在庐山进行,国民党的风云人物很少有不登庐山的。有人考证说,蒋介石上庐山有二十多次,也有人说三十多次。他头一回上庐山,是在1926年北伐途中,占领南昌后,于11月26日上庐山。到了共产党打下江山,自50年代末开始,它也成了会议重地,许多政治事件发生在这里。

  1959年6月,毛泽东离开北京,一路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考察。25日回到韶山,28日到武汉,29日,从汉口乘船到达九江,然后乘车缓缓登上了庐山。对于江西,毛泽东十分熟悉,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他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了多年,但登上庐山,这还是头一次。

 

  在众人的簇拥下,毛泽东走过潺潺清溪东谷河一侧,来到一片蓊郁苍松和碧翠竹林之中。这里有一幢乱石垒成的两层欧式别墅。通常,屋匾庐号总是高悬于大门之上,而此屋与众不同,在院子里一块巨岩上,镌刻着"美庐"两个大字,落款为"中正题"。因为是蒋介石的手书,有人想凿去,以免毛泽东生厌。毛泽东闻知,当即制止,说:"这是历史,不要铲掉,应该留给后人看!"毛泽东一句话,使"美庐"二字留存至今。

  "美庐"原是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建于1922年。赫莉太太和她的丈夫都是医生,在庐山上开设"赫莉医院"。这座私宅在当时庐山上是最豪华、最宽敞的一幢,宋美龄甚为喜欢。赫莉太太就将此宅献给了宋美龄,于是此屋改名"美庐"。"美庐"绿门、绿窗、绿顶、绿柱,楼上有宽敞的阳台,四周有1500平方米的花园,幽雅、清新、恬静、秀美。蒋介石在园内叫人植白竹,宋美龄则种凌霄花。

  初登庐山的毛泽东,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东升,成诗八句,其中两句云: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从毛泽东的诗前小序和诗本身来看,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很好,他甚至联想到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这种愉快的心情来自他对客观形势的估计。尽管也有些国际上和国内的事情不顺心,实际工作特别是大炼钢铁、大办食堂等事情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他总的认为,形势是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在向他汇报情况时曾说,"大跃进"以来,"有伟大的成绩,有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对这几句话很赞赏,进一步发挥说:"'有丰富的经验'说得很巧妙,实际上是:有伟大的成绩,有不少的问题,前途是光明的。"于是"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成了庐山会议前对全国形势的总估计,也是当时会议的基调。当众人陪同毛泽东来到蒋介石用过现在重新装修过的"美庐"别墅时,毛泽东冲着江渭清、聂荣臻、曾希圣等人说道:"现在天下大乱了。"

  四个人一惊,不知如何作答。

=============分页符=============

  江渭清很快琢磨过味儿来:"主席,哪里会天下大乱啊?现在形势很好的。"

  "好吧,进屋来谈吧!"毛泽东边说边走进屋子,"你们把形势和问题,都一块说说,这次中央扩大会议上,主要是反'左'的问题,不要怕右。"

  众人一块石头落地。在实际工作第一线的领导们怎么会不清楚:本来1958年农业形势很好,风调雨顺,由于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和大办其他事业,增产不增收,大批粮食、棉花,一场大雪全捂在里面。敞开肚皮吃饭,吃饭不要钱的"共产风",培养了不少懒汉、败家子。

  全国的总管家周恩来对经济形势更是了如指掌。

  在南宁会议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后,周恩来在一般原则上和其他领导人一起表示支持毛泽东提出的争取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这一总体构想,他的内心里又觉得自己跟不上毛泽东。他尊重毛泽东,更为了维护党的团结,他相忍为党。但当他面对实际时,他内心又常常充满矛盾,他难以容忍一些过头的做法和违犯经济规律的事,可又不便于在公开场合提出不同意见。就他所处的地位和全国形势而言,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根据毛泽东和中央的决定加以变通,尽量减少实际损失。这与他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对策相似。

  周恩来编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被"大跃进"搞乱了,"建议"提出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起不了什么约束作用。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建立人民公社和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的决定。这一年各地"大办"成风,包括大办农业。有的地方粮食放"卫星",说稻子亩产几万斤,有一阵毛泽东都担心起粮食吃不了怎么办,是不是一天吃5顿饭;可周恩来到一个亩产大户现场看了看,这里稻田里插着亩产10万斤的标牌,稻田的上空像灯火球场一样,电灯通明,说是为了加强光照,旁边正有一台大鼓风机在呼呼作响,说是为了通风。周恩来暗中一算,这不可能是一亩田的稻子,至少得几十亩田的稻子移过来的。因为有外宾在场,周恩来没有当场提出批评,但是回来以后,心情十分沉重。7月18日,周恩来到上海市郊马桥镇看高产田,听说"夜战""苦战",一亩地种了12万穴,他当即指示,要合理密植,要关心社员的生活,要让社员吃好休息好。同月,周恩来在广州召集一些县的负责人了解情况时,对他们说:粮食产时要避免虚假性,要保证社员的口粮,千万不要讲大话,损害群众的利益。在大刮"共产风"时,周恩来到河南去视察工作,批评省委主要负责人,要他谨慎。

  "大办钢铁",是大伤元气。

  河南新乡市放出一天产生铁102万吨的高产"卫星"。周恩来看到这个材料后,问身边搞过钢铁生产的秘书顾明,这有无可能?顾明回答说:"我们在鞍山钢铁厂,炼一吨生铁需要贫矿石三四吨,炼焦用煤要二三吨,加上石灰石、辅助材料等要10多吨。102万吨生铁,需要1000多万吨的运输量,所以这不可能是真的。"周恩来就要顾明到河南去看看。顾明去后,把土法炼出的所谓生铁带了回来,实际上,其中最好的也不过是含铁成分较多的海绵铁。大批农民上山炼铁,许多地方分不清什么是铁矿石,把比较重的黑石头块当成了铁矿,也弄不清一吨是多少,把一担当作一吨。周恩来心中很不安,照此下去,废铁成山更是浪费。他每星期亲自主持一次钢铁会议,还调了1?3万多大学生去各地帮助分析化验。到了冬天,中共四川省委工业书记陈刚向周恩来请示汇报,说四川还有几百万人在山上,既无衣被御寒,又无粮食充饥,钢铁任务没有完成,怎么办?周恩来当机立断:立即下山。

  对此,一直关心粮、钢跃进的毛泽东不能说不闻不问。他走出红墙到各地视察时,在红薯地边,有人上前扒一块红薯,个不大,再扒一块,还不大。毛泽东看在眼里,不让再扒,转身留下一句话:"亩产13000斤?秋后我再来看。"从小种过地的毛泽东对亩产10万斤有过怀疑,他指着一位负责人说:"你没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这是放大炮。"有人解释,用电灯为水稻照明,用鼓风机朝水稻鼓风就可以亩产10万斤。毛泽东仍摇头:"吹牛,靠不住。这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有人想让小孩子往水稻上站以证明一下,毛泽东还是摇头,说:"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

  人们也许会奇怪,既然毛泽东不相信这些,为何又不制止呢?一个原因,那就是毛泽东始终认为,这只是具体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的问题。对"大跃进"的方向,他始终是坚信不移的。对亩产10万斤这件事,他曾对秘书高智做过这样的解释:你不要相信这件事。可是群众运动"不热不行,不热群众起不来。不冷也不行,热过了劲就要坏事。咱们现在根本达不到那个水平。"他的意思是群众热起来的时候,只能淋一点毛毛雨,不能泼冷水。所以,他对群众中出现的狂热和浮夸,他不相信,但也不批评,相反还要鼓励,因为他相信这股空前的热情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尽管毛泽东不愿向群众泼冷水,但触目惊心的事实却不能不让他顾及事物的另一面。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有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这就是第一次郑州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纠正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以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为主要特征的前一段的"左"倾错误,提出社会主义时期不能消除商品生产,不能剥夺农民。接着毛泽东又在11月21日到27日在武昌召集有部分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会议。毛泽东在23日讲了一次话,提出要"压缩空气":"我在这里反冒进。从前别人反我的冒进,现在我反人家的冒进。……破除迷信,不要把科学破除了。"接着,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这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醒全党认真注意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在战术上要重视困难,既要有冲天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原则,认真使经济计划建立在充分可靠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互相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次会议气氛很融洽。会议结束的那天,湖北省委为了表示庆贺,在东湖宾馆宴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以及各中央书记处的书记。毛泽东平时不喝酒,有客人时也只是稍喝一点。这天他的兴致很高,喝了两杯,满脸通红。身边的工作人员祝酒时,他说:"总理的酒量好,请总理喝。"

=============分页符=============

  于是工作人员便举着酒杯来到周恩来面前,请他干杯。周恩来即将酒杯高高举了起来:"是应该庆祝一下。"大家几乎是排着队来敬酒。周恩来一杯接一杯地喝,脸也不发红。可是这天晚上周恩来喝醉了,到了半夜,鼻子出血的毛病又犯了。第二天一大早,罗瑞卿一见到昨天给周恩来敬酒的工作人员,就责怪道:"你们怎么搞的,怎么能向总理这样子敬酒?就是大家高兴,也应该有节制,以后不许这样干!"

  仿佛是高速列车紧急制动了两下,就要脱轨的经济找回了轨道。

  毛泽东的"紧急制动",正合周恩来之意。这使得周恩来的步履变得轻快了,他又比较好说话了。他不时提醒人们,高速度要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经济发展要遵守有计划按比例的法则。作为一国总理,他不能不忧虑经过1958年的大浪费后,来年人民如何生活了。12月24日,他到河北安国县和徐水县视察,看了制药厂、机械厂、农业红专大学和一些新居民点。徐水本来是个极平常的县,"大跃进"开始却不同凡响起来。他们有句著名的口号传遍了全国,那就是"白天赶太阳,夜晚追月亮,黑夜当白日,一天当两天",他们还有许多"拳头产品"比如"葡萄串"式与"满天星"式的水库,还有惊人的粮食亩产2000斤,人均4000斤的目标。毛泽东8月份曾来此视察过,曾和乐观的农民探讨过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在这里,他笑谈过"一天吃5顿也行嘛";4个月过去了,这里究竟如何?当周恩来看到把不够中学程度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学习,挂起大学的牌子,他心里一阵酸楚,一路上直摇头。在返回的路上,他对陪同他参观的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人说: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随便减少耕地,今年的吃饭不要钱的口号,"把共产主义庸俗化"了。他指了指路边闲置的耕地,说得很实在:"我对放开肚皮吃饭这个口号有怀疑,吃太多对人的胃没有好处,人身体每天需要的营养是有一定数量的,到明天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可能出现紧张局面,要注意听老农的话,允许吃饱,但不能浪费粮食。"第二天,他在看过话剧《烈火红心》后讲话,又联系到工业、农业:光凭蛮干是不行的,干劲要有,但也得有科学根据。

  为了讨论经济工作、人民公社的整顿工作和国家机构的人事配备,1959年3月25日,中央在上海召开八届七中全会。毛泽东在听了薄一波《关于第一季度工业计划执行情况和第二季度的安排》的报告后,当即借题发挥,对各部门的工作狠狠地批评了一番:"搞了10年工业,积累了10年经验,还不晓得一套一套要抓。安排了98套(指大中型轧钢机),2月底还报可完成31套,结果只搞了16套,还有一部分配不齐全,这是什么人办工业,是大少爷!现在工业要出'秦始皇',我看你们搞工业的人不狠,老是讲仁义道德,搞那么多仁义道德,结果一事无成。搞那么多干什么?削它500项,如果不够,再削,削600项(指基建项目)。"

  周恩来顺着毛泽东的话题说:"要有决心,头上要沾点血。"

  毛泽东:"根本不要决心,干掉就完了。"

  周恩来:"这句话就是决心。"

  邓小平插话:"1000多个项目,一季度只有20多个投入生产。"

  毛泽东:"何必那么忙,急得要死,一定要搞1000多项,又搞不成。搞成我赞成,问题是你搞不成。从前讲轻重缓急,现在讲重重急急要排队,算得一点经验了,重中有重,急中有急。"

  毛泽东、周恩来都赞成邓小平的意见,把计划定在确实可靠的基础上,宁肯将来超过,大家心情舒畅一点。毛泽东说:"现在看,人心所向,横直没有东西,我们从前讲过的,钱只这么多,现在是钢材只有这么多,看办多少事。"

  过了几天,周恩来在会上讲了三条经验:一定要有保险系数,统统打满不好,要留有余地,藏一点。从北戴河以后步步退却,就是因为不落实;逐步提高定额,超额完成;实事求是。

  5月17日,周恩来写了《关于总理和八个副总理分别到九个产铁重点地区去视察的报告》,请邓小平批转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核阅。报告说:

  根据我在中央书记处、政治局和主席处的报告,为了了解目前各地钢铁,主要是地方生铁的生产情况和问题,为六月中央召开的省市委书记会议提供这方面的材料,我已征求陈毅等八个副总理的同意,我们于本月20日前后分别出发到九个产铁重点地区去视察,于6月15日左右回京。分工视察的地区是:周恩来--河北;陈毅--山西,可能时再去内蒙……

  可以说,在庐山会议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周恩来一直在努力纠正经济上的浮夸、蛮干,一直在坚持和宣传自己的上述观点,诚然,这鼓点是和毛泽东的节奏合拍的。

  在从武汉到九江的轮船上,毛泽东在准备庐山会议讨论的问题。他确定了18个问题,其中的"国际问题"是他后来与周恩来通电话,周建议加上的,于是成了19个问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