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毛泽东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经典论述

作者:王欢 王晓东 来源:人民网 2013-12-27 464

  [内容提要]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毛泽东在领导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的一切工作向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重视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经典观点。毛泽东同志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是党的宝贵财富。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领导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 毛泽东 群众路线 为人民服务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使群众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做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重温毛泽东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经典论述,对于开展和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为人民服务是党的群众路线最高境界

  1922年党的二大对党的性质做出明确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军,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贫苦群众的先锋军。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党的这一宗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

  1939年2月20日给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39年,毛泽东在为中央写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欢迎“为群众服务”的知识分子。这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初表述。12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强调指出:“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42年,为解决知识分子和文艺战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为工农兵服务的命题。1944年9月,《为人民服务》的发表,是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为人民服务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有为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才是有意义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党能够随时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随时采纳各界人士的好的意见。“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945年4月24日,毛泽在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提到“宗旨”的高度。在论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时他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这个要求虽说是针对人民军队说的,实际上是对全党的普遍性要求。

  党的七大以来,在党章规定中,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坚持的惟一宗旨。

  二、尊重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能否正确认识群众的历史地位,认识群众的伟大力量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界岭,也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毛泽东是党内对群众力量认识最早、最深刻的领导人。早在1919年毛泽东就在《湘江评论》发表文章提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在领导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更是多次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论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我们共产党员应该经风雨,见世面;这个风雨,就是群众斗争的大风雨,这个世面,就是群众斗争的大世面。‘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毛泽东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论断,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直接参加者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毛泽东特别强调尊重群众的自觉和自愿,不能自以为是。“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毛泽东明确要求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向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必须把是否对人民有利作为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和党员的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因此他强调,“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同志们,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认为,贯彻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讲求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土地革命时期,党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在为红四军九大起草的决议案中明确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提出了“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有中心而又有秩序”等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原则,把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系统化、条理化。“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批评教条主义迷信“本本”,墨守成规,指出,不肯到群众中去做实际调查的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实践中学习。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当年进行调查研究的经验:“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到会的人,应是真正有经验的中级和下级的干部,或老百姓。我在湖南五县调查和井冈山两县调查,找的是各县中级负责干部;寻乌调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级干部,一部分下级干部,一个穷秀才,一个破产了的商会会长,一个在知县衙门管钱粮的已经失了业的小官吏。他们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深入群众之中,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呼声。“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同时,毛泽东又指出: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意见必须深入全面,要把握那些有代表性、倾向性的意见,不能只听取个别的、没有价值的意见。整理群众的意见,使之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形成党的方针政策。“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

  毛泽东还强调必须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许多时候,广大群众跑到我们的前头去了,迫切地需要前进一步了,我们的同志不能做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却反映了一部分落后分子的意见,并且将这种落后分子的意见误认为广大群众的意见,做了落后分子的尾巴。”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让群众得到实惠

  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是人们政治行为的动因。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他认为,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物质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利益需求,是实现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基础条件。一切革命斗争和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源于物质利益的斗争。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人民呢?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 党的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1937年5月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必须知道,为了建立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国内和平固然不行,没有国内民主也不行。所以争取民主,是目前发展阶段中革命任务的中心一环。”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在纲领中提出了废止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取消特务,取消镇压自由的法令,惩办汉奸、间谍、亲日分子、法西斯分子和贪官污吏,释放政治犯,承认各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撤退包围和进攻解放区的军队,承认解放区,废止保甲制度,以及其他许多经济的文化的和民众运动的要求,就是为着解开套在人民身上的绳索,使人民获得抗日、团结和民主的自由。” 1945年7月,毛泽东在著名的“窑洞对”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走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办法: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起草的政治宣言宣布:“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项自由。”

  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全面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作为革命文艺的根本性质和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还明确提出了服务的途径。他认为,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关键是文艺工作者同工农兵相结合。“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毛泽东还强调在解决了方向、途径问题后,还要解决好艺术表现形式问题,“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毛泽东在强调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同时,还强调共产党员要正确处理利益关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能搞个人利益至上。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毛泽东还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顾全大局,善于同群众沟通,同非党人士合作。“必须懂得,共产党员不过是全民族中的一小部分,党外存在着广大的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我们必须和他们协同工作。那种以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行的想法,是完全不对的”,“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必须善于照顾全局,善于照顾多数,并善于和同盟者一道工作。”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新时期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作者简介:王欢系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晓东系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