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老师,请把尊严还给课堂上的中国

作者:问灿 来源:求是网 2014-11-23 508

 大学是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大学老师是指挥这一站驶向终点的调度员;大学是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后一幕,大学老师是导演这一幕画上圆满的设计师。因为,大学老师所描绘的中国图景,将直接影响学生看待的中国眼光,大学老师所传递的中国现状,将直接影响学生看待社会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当下中国的形象,乃至尊严,都将在大学的课堂上被注入到学生的情感底色,被定格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给学生一个“光明心态”,还是一副“有色眼镜”,决定着他们能否看清楚今天的中国,也决定着他们能否建设好明天的中国。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大学老师,觉悟与追求尤为可贵,言传与身教甚为重要。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对大学老师而言,觉悟远大于素质。就目前大学老师所具有的普遍素质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具备高素质、高水平之余,更重要的是具备高觉悟。这种觉悟,是一种政治觉悟,是一种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更是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怀。当前,一些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动辄“描黑”中国,肆意妄评政治,把中国当成负面典型的案例库,甚至个别喝过“洋墨水”的海归派,对中国的特色道路公开质疑,却对西方的发展道路吹嘘渲染。这一现象,归根到底是缺乏思想觉悟的表现。在这一点上,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老一批科学工作者曾经做出了卓越的榜样示范。“与国家共荣辱、与民族共进退”,这种思想觉悟,是再高尚不过的价值追求,是再基本不过的理想信念。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情。祖国母亲让我们有机会汲取国际先进文化的乳汁,不是为了反过来嫌弃她,让她难堪,而是为了更好地反哺中华文明。若选择背弃祖国,即便学富五车,也将同样被唾弃;若甘心远离祖国,即便享誉海外,也将同样被疏离;若无情玷污祖国,即便满腹经纶,也将同样被污名。

  对大学老师而言,事业远大于职业。大学老师,对一个社会人而言,是一种社会身份,是一种普通职业;但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个特殊群体,一项高尚事业。在课堂上,大学老师教育的只是一群看似平凡无奇的学生;但是在社会上,他们教育的却是一个国家不容平庸的未来。拥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标签,就意味着拥有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就意味着事业心必须要比职业感来得更猛烈,更强劲。尤其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责任感,要始终保有“师道有尊,德风无价”的自律心。切不可把大学课堂当成拿中国当前问题开涮的闲聊吧,更不可当成个人满腹牢骚的吐槽地,而应把大学课堂当成客观公正分析当下中国的辩论场,当成进一步探寻如何让中国更健全、更强大的谏言堂。因为,作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不是把由书本或国外得来的知识文化灌输给学生的“搬运工”,而是能够启发学生迸射出更多智慧火花的“引路人”。我们需要的老师,也同样不是只会抱怨问题和发泄情绪的愚者,而是能够直面问题和探寻路径的智者。若非如此,教育这项事业就失去了发展的价值,教师这个职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大学老师而言,追求远大于追捧。从个别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呲必中国”的现象中,可以引申出一个争议已久的老话题,“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可能这个话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难有定数,但关键还在于是否具备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即便某些时候,现在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但不代表永远比中国圆,正如古代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也不代表现在比外国圆一样。这其中的变数,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现今一些大学老师自我感觉良好的“留学感”,和近代夜郎自大的“排外感”一样,都是一叶障目,站不住脚的。当下,我们可以承认在一些诸如哲学社科领域,外国拥有开天辟地的先行者,而我们更多是奋起直追的后来者,但也仅此而已。没有哪个先行者是永远不能被超越的,也没有哪个后来者是永远亦步亦趋的。《礼记•中庸》有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当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文化交流碰撞越来越深远,当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软实力较量,逐渐升格为民族之间的竞逐,文明之间的交锋。我们必须摒弃盲目的追捧,我们必须保有自信的追求。因为,一个国家的军事防线冲垮了,可以重整旗鼓,一个国家的经济大厦倾斜了,可以重新在建,但是,一个国家的自信追求被压垮了,就再难站立起来。在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老师不能由内而外的自我瓦解,必须能够站得起来,且要站得稳、站得正、站得强,如此才能守住国家尊严,守住民族文化,守住中华文明的精魂。

  对大学老师而言,醒世远大于批驳。中国的道路,有它的平坦,就势必有它的沟坎;有它的优越,就势必有它的停滞。新中国成立至今尚65载,改革开放也不过36年,我们既要用开放的姿态来迎接世界洪流,更要用包容的心态来反思自身缺憾。对此,发牢骚、讲怪话这个可以有,党和政府既有容纳尖锐批评的气度,更有接纳不同意见的胸襟。但是在发牢骚、讲怪话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以什么身份、在什么场合、以什么形式来说。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大学老师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作为一个为人师者,就必须有基本的职业涵养。因为在私下里,只代表个人观点,但在课堂上,所代表的就是整个学科领域的价值取向,就是整个学校教书育人的立场。“问诊中国”不等同于“问责中国”,我们既不愿意看到大学老师成为给中国肆意“泼墨”的偏激者,也不愿意看到大学老师沦为“沉默的羔羊”,相反,我们期待大学老师更充分、更理性、更自由的发声。因为,思想不需要牢笼,真理无法被压制,与其“关起门来”讲一些不宜外传的偏颇之词,不妨“敞开门来”讲一些可以惊醒世人的警钟之言。毕竟,批判与宣泄,一时的过瘾之后,徒留的是一片灰暗;镇定与反思,一时的阵痛之后,洒下的是一地光明。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如果说这个时代,我们的学生,我们的青年,何时何地还能怀揣着求知的梦想,还能激发起报国的志向?那么我想说,不是被作业堆砌的小学,不是被考试磨平的中学,而是崇尚自由的大学,那象牙塔里生长的梦想美好而纯粹,那大学课堂上踌躇的志向热情而激昂。

  因此,敬爱的大学老师,当你们思考着如何教导一批人,教导出一批怎么样的人的时候,请务必把尊严还给课堂上的中国,请务必把美好留给讲台下的学生。请务必收起那些社会上肤浅的顺口溜和网络上隐晦的灰色段子,不要在学生还洁如白纸的心灵上过早的涂抹黑暗的色彩,请务必收起那些调侃戏谑的口吻和不屑一顾的眼神,不要在学生还满怀憧憬的眼睛上过多的蒙上厚重的灰尘。请不要轻易用消极思想去摧残他们的意志,请不要轻易用反面教化去折断他们的羽翼。请尽管给他们一个客观公正的天空,让他们自顾去拼搏,哪怕风急雨骤;请尽量给他们一双善良宽容的眼睛,让他们自由去探索,哪怕暗夜黎明。

  最后,我想用北宋大儒张载的一段名言做结尾,寄语各位辛勤耕耘、桃李天下的大学老师,同时也藉以醒己醒心、警世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委组织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