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流动性危机是金融战争

作者:谁是谁非任评说 来源:《环球财经》 2013-07-15 431

  2013年6月中下旬中国的银行间拆放利率暴表,造成股市大跌,市场空气紧张。但人们对本次流动性危机不应当恐慌,这次“危机”的实质是中国控制下的一次博弈境外热钱的金融货币战争

  ■ 《环球财经》副总编 张捷

  离奇的银行系统升级

  此次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可以从银行不断的所谓的“系统故障”和“系统升级”说起。6月23日多地工商银行网点出现故障停止办理业务,官方的解释是“系统升级”,但这次“系统升级”很蹊跷,一般情况下谁敢在周日上午老百姓购物刷卡等业务繁忙的时间段搞系统升级?正常情况下都是半夜升级系统并提前提示储户的,银行还有备份和测试系统,升级只不过是生产系统与测试系统切换,时间很短,如果有问题还可以恢复回去。依笔者管见,这次银行系统升级内含玄机。

  银行业离奇的“系统升级”,银行间的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商业银行与央行的激烈博弈开始了。央行在境外热钱撤离的时候一定要挺住不放流动性。为什么要这样做?

  股市改革契机

  这次流动性危机的对于资本市场的冲击之一就是股市暴跌。6月24日股市跌破2000点,6月25日股市在短暂反弹后又大跌,跌破所谓“建国底”(1950点),但是吊诡的是处于暴风眼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却基本没有跌,这背后应当是国家有关机构增持护盘的结果。国家护盘和央行坚持不放水二者结合起来可以看到政府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不要指望宽松的货币政策去救股市。

  生怕市场不明白中央的良苦用心,《人民日报》甚至发表了《证监会央行都不是奶妈 救市是害了股市》的重要文章。这表明中央下决心要挤泡沫,IPO是否重启已经不重要了,股市跌到企业不愿意IPO、IPO亏了的时候,上市的审批制就可以变成备案制,牛市的基础就有了。市场改革需要市场的手段。

  很多股民由于流动性危机、股市大跌呼吁央行尽快释放流动性、证监会也要做实际动作护盘,但是央行不仅仅是股民的央行,证监会也不是“监涨会”,更不是“包赚会”,股市的走向不是央行、证监会的责任,央行、证监会的责任是对整个市场负责,所谓“负责”不是保涨而是维护市场公平,抵御外来的金融攻击,特别是在境外热钱撤离的关键时刻,尤其不能成为热钱渔利的保护人。

  中国的各路既得利益者已经很会裹挟股民来达到目的,须知股市散户小民人数众多,但实际的市值却是有限的,诸多散户股民还船小好调头、空仓的很多,富人大户和机构热钱等才是市场主流,而且这些“大户”还大多被套牢。短期内对股市涨跌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货币政策,而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宏观考虑国家、民族、市场等大利益博弈,股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层面,政策决策不能本末倒置。

  可控流动性危机博弈热钱食利中国经济

  很多人说股市跌下来外资等着抄底,但中国央行真的下决心整治的话,是没有底可抄的。在中国股市有底可抄是因为上市公司都是“不死鸟”。对比美国,美国通用汽车破产再生后,原股东只有其权益的1%。在危机的时候经常是没有底的,在破产威胁下,风险远远大于机会。金融“敢死队”抄底也带有中国特色。

  境外热钱到底是来抄底、还是撤出,与美联储QE以及其它西方国家的宽松相对应,在西方国家危机没有根本解决而美联储退出QE的背景下,美元首先回流美国。中国境内的很多热钱不是直接来自美国而是来自日本等国,他们更需要流动性保障,前面的股市暴涨就与日元贬值和印钞相关。现在中国热钱的流动方向已经到了逆转的拐点。08年危机后流动性的拐点,给市场所带来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但我们的既定方针应当是认清这样的拐点。周小川行长当年就说以后货币是要从这个池子里面流出的,这样的压力、代价和损失早有预料。如果放弃原有方针放开流动性则会失控,让热钱进出都赚钱,反而会诱发中国真正的危机。

  对于当前的流动性危机,我们可以坦然应对,所恃的是手里有牌。我们的准备金率尚在高位,需要的时候可以降准;利率也在高位,同时通胀还不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降息等等,但这样的好牌我们要留到热钱再度回流的时候打;同时也要留到实业需要、而不是金融需要的时候打,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危机倒逼金融业深化改革

  这次流动性危机,还有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倒逼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出台,对于大行大资金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各省分行是独立法人,但商业银行也做理财产品,风险防火墙不足。因此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业分业经营是改变中国现阶段金融体制,金融深化改革的重要步骤。

  中国依靠息差盈利的金融体制是被各种热钱和食利投机资本套利的对象。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结构升级,金融改革尤为关键,利率市场化是需要成本的。银行的破产是中国金融重组重要的契机,没有危机就不能处理巨大的利益集团问题。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与世界不同的,我们央行调整的利率是终端的存贷款利率,政策性保护息差,而美联储的利率是银行间的利率,这次中国飙涨的恰恰是银行间利率,这是中外金融体系差别的体现,也是热钱金融套利的根源。

  QE、热钱与受控流动性危机

  中国当今的流动性危机与美国退出QE是密切相关的,美国QE产生的流动性大量涌入中国,就如QE2时美国宽松6000亿美元同期中国外汇储备增长5500多亿美元,造成我国输入性通胀被动增长,通胀陡增。而此次美联储退出QE必然导致中国资本外流,如果让美国人QE进来的热钱舒服地离境,那么中国财富就将被彻底地剪了一轮羊毛。

  中国现在资本项目还没有放开,还有一道金融长城,资本出逃受到限制。

  银行倒闭不可怕,就如当初雷曼的倒台一样,是国家博弈的重要手段。落实引导资金进入实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就是要让投入到金融业的资金风险大于实业!这是政府策略博弈市场资本的精髓。

  实业与金融放贷等对于资金的吸引力的差别不在于实业不赚钱,而是实业风险太大,金融业的高息和无风险条件下实业必然空心化,在金融业引入适度的风险是必须的。

  为什么这次流动性危机

  是可控的?

  这次的流动性危机不是流动性紧缺而是流动性的不均衡,是政府债券和理财产品要还债前滞留账户,准备还债造成银行间的压力。以往6000多亿备付金就可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但这次整整15000亿备付金还不足,背后就是今年大量的债券和理财产品充斥银行表外项目,降准的预期又落空,这才导致流动性失衡。

  流动性不均衡的特点就是要流动性渔利,钱从甲手里到乙手里是要挣钱的,这个渔利在以前是体现在房产中,现在则体现为银行间拆放利率了。股市上也反映了这样的不均衡,创业板和金融板块的走势天壤之别,这都是流动性不均衡的影响。流动性均衡需要央行定向的放水而不是降准这样的普调。

  但中国的这次流动性危机直到目前是受控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关键原因就是我们虽然也是政府债台高筑,但这些债务都是抵押债务,抵押物收储土地和基建设施本身可以变现,经营得当还会产生现金流还债。也就是说我们的各级政府还有大量资产,是不用财政税收偿债的,与西方政府资不抵债、负债超标,同时还连年赤字快速增长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在美国次贷危机时次级抵押贷款也是有抵押的,但所谓“次级抵押”,就是抵押权劣于居住权,美国人破产后唯一的住房即使有抵押也不能拍卖偿债而只能止赎。同时美国的抵押率很高而中国购房是要至少三成首付的。美国的危机更在于衍生品泛滥,中国金融发展滞后的后发优势之一就是没有美国那样的衍生品泡沫。所以国际资本要炒作中国的楼市泡沫,但实际上北上广的房价只是印度孟买的一半不到。

  必须指出流动性不等于货币数量,而是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在中国货币M2突破百万亿的情况下说中国的货币数量不多、还要央行投放货币是荒唐的,关键是怎样盘活货币、激活货币的流通速度,以此来满足流动性需要,现在再滥发货币就是饮鸩止渴。

  这次流动性危机除了美国退出QE大棒影响外,有各种因素的叠加效果,主要的影响不是基础货币少了,而是货币乘数下降、货币流通速度的放慢,在半年到期还款日大量的货币衍生短暂阶段性消失,经济预期不佳流通速度降低,货币流动性这些短期因素会很快恢复,大的恐慌是不必的。

  央行要夺回货币发行权

  中国央行购买资产应该是未来提供流动性的主要手段。中国的货币发行应当主要由中国资产为储备信用,依靠外汇的外汇占款发行人民币,则人民币没有独立性和金融主权,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伪国际化。中国在08年危机后还没有搞过QE,在热钱外流、外汇储备减少以后,央行购买资产提供流动性正是时候。

  央行购买资产不同于购买债券,债券是政府信用,西方国家的信用在资不抵债和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实际上已经破产,购买这些债券就是印钞放水;购买资产则不同,尤其是银行取得抵押资产进行的贴现活动。中国应当放开使用贴现率的手段,应当发展债券市场。可流通的票据债券增加M3也是盘活流动性的重要手段。

  美国提供流动性不光是QE,再贴现也是重要手段,但贴现不是QE不算印钞。而且美国的央行是有层级的,美国地方储备银行的操作是非常不透明的,同时美国还不公布其M3数据,而海外流通的美元和起到货币作用可以流通与贴现的债券是在M3里面的。

  中国央行购买资产,尤其是各级政府的土地储备和基建权利等,以此为中国货币人民币的发行储备,中国才有独立的货币主权。现在以外汇占款发行了超过80%的基础货币,中国的流动性绑定美元汇率和热钱进出,这样的中国金融才具有制度性风险,也给境外金融攻击开了方便之门。改变央行资产结构,现在流动性紧缺热钱外流正是契机。

  央行购买资产与国家储备和地方政府储备购买资产是不同的,因为央行的购买资产和抛售资产直接作用于基础货币,决定流动性的增减,同时央行的资金是没有利息财务成本的,这些成本以后是要通胀买单的,建立中国货币自己的资产本位制度而不是外汇本位制度,是中国金融稳定的大国崛起的关键。

  美元成为全球货币和全球金融一体化以后,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信用是满足不了全球信用的需要的,美国以不足的信用外加军事霸权维持了美元的掠夺体系,这也是本轮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必须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外汇占款货币发行模式,改变新重商主义的金融状态。要实现这些改变,本次流动性危机和金融战争恰恰是一个天赐良机。

  必须指出美国打金融战洗劫全世界的主要战法就是利用流动性的松紧来剪羊毛,而我国如果以国内的资产为货币本位,资产的价值就成为了有效的货币之锚,尤其是以土地等不动产为货币本位时,就会极大地限制资本渔利,使得国际资本无法将财富从中国拿走,这必将带来中国的稳定与繁荣。

  中国有准备打赢金融战争

  美国退出QE,则世界其他已经宽松的国家必然要准备越冬。眼下是美国要剪羊毛、全球其他国家博弈买单者的时刻,此前日本“安倍经济学”的货币宽松政策对中国已经输出大量流动性,现在美国退出QE,日本财团的策略转向,紧接着中国的股市和流动性出现危机。金融战争已经开始了。中国要有战争准备而不是眼光只盯着国内的局部思维。

  好在应对金融战,中国手里的牌很多,是不用太担心流动性问题会对整体经济引发连锁反应并导致债务危机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存准和利率尚在高位可以降低,大量外储可以抛售,当然这些牌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刻再用。此外中国还有很好的牌,那就是征税权、资本项目管制、利率管制、财政政策、购买资产和债券等等多种手段,中国的土地和资源公有也是优势。

  征税权是金融战争的重要博弈手段,中国成为制造业世界工厂以后,这些产业的征税权就到了中国,对于汇率等资产炒作可以征收特别所得税,对于流转税等也不能放松,因为大量热钱潜伏在贸易当中,征收流转税就是对热钱征税。热钱进出要被征税是一切的关键,中国应以征税权对抗国际资本定价权和货币霸权。

  金融资本项目管制是边疆的长城,利率管制则是内部的堡垒,这些金融边疆和堡垒在世界各国金融不稳定的时候都是会使用的。在金融战争时期和全球金融整合的和平时期要有不同思维,“改革开放”不应是单方行为是应对等行为。

  如果金融战争进入关键时刻,中国的财政政策也是大有所为的,因为中国的赤字处在可控的范围、比西方少得多,如果需要,中国是有财政手段的。最关键的财政王牌是中国为公有制,政府能够控制和调动的资源是私有制的西方国家不能比拟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认清这轮中国流动性危机实质可控以后,我们更可以辩证地看到事物一分为二的另一面,某种程度上金融危机也是有好处的,金融危机可以改变资本持续渔利实业的局面,尤其是这些金融资本等主要是来自外来热钱和印钞更是如此,过度保障银行安全性实际上是保护了热钱和资本在中国的渔利。受控着陆博弈世界危机和印钞是必要的手段。

  笔者坚决支持当前中国政府采取坚持一贯性的流动性不放松的应对危机政策,虽然这个政策实施之初是要先付出代价的,但现在必须坚持这个政策不动摇,不要被利益集团忽悠,不要被裹挟的股民舆论左右。这是一场博弈流动性的金融战争,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在信用衍生的时代,金融战争本质上就是信用战,在人民对于经济有信心的时候,货币流通速度自认就要加快,就会给社会带来充足的流动性。信心本身是信用的来源,我们应当对于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