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实践看大国动员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20-05-14 389

从抗疫实践看大国动员

从抗疫实践看大国动员

五一假期,一些人按照计划徜徉在旅游景区,蓦然发现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近段时间以来都是按照一种特殊模式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无疑,正是依靠这种特殊模式,中华儿女携手铸就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铜墙铁壁,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从国防动员角度来说,这种特殊模式可以称为“战时模式”。战斗越往后进行,越容易看清战斗的全貌。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际,我们不妨探寻动员14亿人民步调一致进入“战时模式”的磅礴之力源自哪里、如何发出,怎样推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因为,侵害人类的病毒不止新冠这一种,迫使我们应战的也不止病毒,还有同样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党的坚强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 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根本原则

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工作汇报,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从大年初一起,习主席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赴抗疫一线考察调研,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卓越领导,正是全国人民迅速转入“战时模式”、万众一心抗击病魔的力量之源。“总书记干的,就是我们盼的。”成千上万网民用这样朴实的话语,表达对党中央、习主席的衷心拥护。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每当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最关键的时刻,习主席都作出高瞻远瞩的判断、审时度势的决策、科学周密的部署,指挥若定、运筹帷幄。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关头,几乎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庄、每一个检查点、每一所医院,都有鲜红的党旗猎猎飘扬。一个个党组织,成为全民抗疫的坚强堡垒。

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挑战多么严峻,中国共产党都能够把全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方方面面的力量最广泛地组织起来,形成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而这正是一个国家进行动员的最大优势、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要实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首要条件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照这一“国之大者”,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抓细抓实:

——思想阵地需要不断固牢。在抗疫主战场武汉,湖北省军区司令员马涛回顾说,疫情初期,各类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各级各部门实施高强度、多频次、全时段发动,持续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统一军民思想,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平战转换。这启示我们,思想阵地不能“撂荒”,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必然乘虚而入。要构建贯穿全程、覆盖全员的宣传教育体系,让党中央的声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党在思想上的领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组织生活的锻炼需要持续加强。国防动员部门处于军地结合部,工作上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客观上需要加强组织生活锻炼,以坚强的党性确保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

——基层党员队伍需要进一步壮大。江苏省仪征市人武部部长蒋育洋说,这次疫情防控中,党员比例高的民兵分队战斗力明显要强,这让他们下定决心结合整组继续提高党员比例。像该人武部一样,国防动员系统许多单位都在今年民兵整组中健全党组织、提高党员比例,从组织建设上保证民兵队伍在关键时刻听党话、跟党走。

举国同心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 必须将人民战争思想发扬光大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再次印证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紧急驰援,军民齐上阵。从1月24日开始,人民军队和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派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国防动员系统着眼“面向三军、协调军地”职能使命,组建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全力保障武汉市民、各救治医院生活物资。

——对口帮扶,兄弟省份倾力相助。从2月7日开始,全国19个省份集中优势资源,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有人巧用各个省份的简称,对帮扶行动作了意味深长的记录:兵“桂”神速、“湘”互扶持、竭“晋”全力、鼓足“赣”劲、力“皖”狂澜、“粤”来越好……

——志愿行动,汇聚爱心洪流。疫情发生后,大批企业和个人捐款捐物、尽己所能。党员捐款号召发出后一个月的时间,全国有7901万余名党员自愿捐款82.6亿元。满腔热情的城乡居民、学校师生、退役军人等穿上红马甲、当起志愿者。截至4月27日,全国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超过29.8万个,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584万人。

——全民参战,织密防控网络。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不胜不休。湖北、武汉人民不出省、不出城;各地群众不出门、不添乱。各省军区、警备区动员800万人次的民兵力量,会同社区居民、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组成联防队、宣传队、生产队、采购队、运输队、服务队,汇聚成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强大合力。

透过抗疫战场,我们看到人民战争思想散发着耀眼的时代光芒。将人民战争思想发扬光大,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目前应重点考虑抓好以下工作:

——充分发挥制度制胜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应着眼打一仗、进一步,健全制度执行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最大程度地把人民力量凝聚起来,汇聚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大力开展危机教育、国防教育。既要普及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加强应急应战技能培训,强化备灾备战意识和能力,为实施全民动员奠定扎实基础。

——及时落实完善褒奖措施。抗疫中,包括广大民兵在内的各行各业人员的大局观念、奉献精神都令人动容、值得点赞。应充分利用现有法规、政策,协调地方党委、政府把该鼓的掌声鼓响,该给的荣誉给足,让奋勇争先者、志愿服务者、牺牲奉献者政治上很光荣、经济上不吃亏、生活中受优待,激励千千万万的人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为国逆行。

综合国力是应对危机的基础 必须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位于深圳宝龙工业园的比亚迪生产车间有点特别:3个多月前这里还是智能手机的制造基地。如今,这里开足马力生产的却是全球“刚需品”——口罩。像比亚迪一样,疫情发生后,我国3000多家企业转产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了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的紧缺。

出乎人们想象的,还有与死神抢时间的建设速度:火神山医院从选址、设计、施工到收治第一批病人,仅用10天时间;武汉长江新城的20个旧仓库,3天内被改造成全市最大的方舱医院,新增床位3200多个……

快而不乱,快而有序。面对空前的疫情,14亿人口的大国,基本生活保障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

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折射的,是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国防动员,本质是把国家和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组织起来,应对战争或危机。要实现动员目的,不但需要高效的国家组织力,更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提供基础支撑。瘪芝麻里榨油,无论技术多好,都榨不出好油。因此,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是做好国防动员准备的根本之策、长远大计。一方面应统筹兼顾经济与国防、发展与安全、平时与战时、军需与民用、应急与应战等方面的规划和部署,把量高质优的动员基础厚植于高质量经济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应树立“遇到危机怎么办”“打起仗来怎么办”的底线思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着眼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抓好国民经济动员与应急管理的预案对接、体制对接、机制对接,推动国防动员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

——发挥国防动员系统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在重大经济项目建设中同步贯彻国防需求、军事需求,努力实现一种投入、多种效益。

——深入开展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将军民通用的优质资源在哪里、有多少、找谁征、如何运等基本问题搞清楚、弄明白,为实施快速动员、精准动员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技术是最终打退病魔的利器 必须与时俱进提高国防动员科技含量

疫情来势汹汹,人员不便聚集,交通一度中断,如何组织力量支援抗疫?国防动员系统向科学技术要方法:武汉市各人武部借助地方“微邻里”APP组织指挥,发动民兵参与群防群治;上海国防动员联盟企业研发防疫机器人助力一线消杀,一“人”顶百人……

这只是我国科技抗疫的一个缩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科技战线综合多学科力量,在短时间内攻克一个又一个疫情防控重难点问题。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亡率,挽救了更多生命;采用“大数据+网络化”模式,动态摸排、精确掌控传染源和传播范围。

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3月16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了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疫情阻击战的实践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第一动员力。在5G时代,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鲜明特征,必将改变国防动员面貌和发展趋势:“智能化+精准化”将成为动员的内在要求;“按需定制+直达配送”的敏捷动员模式呼之欲出……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国防动员系统应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动员体系,统筹推进高精尖科研力量和科研团队的平时建设和战时使用,及早形成军民通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快速应用的制度机制,不断提高科技动员对打赢战争、化解危机的支撑度和贡献率。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