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国际局势演变的分析与预判

作者:环球之音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2015-01-12 652

  对当今国际局势演变的分析与预判

  对当今国际局势演变的分析与预判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在内部发展上国家战略要有所调整与突破,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中会招致某些国际势力的觊觎与封锁,因而明明暗暗、真真假假的遏制手段必然逐渐登上台面,围绕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国际利益角逐必将越来越复杂化、尖锐化。鉴于全球已进入“大洗牌”时期,中国需要一套具有前瞻性的全球性策略,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服务。

  在全球“大洗牌”动态化的国际角逐之中,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去面对与接受,将取决于能否有效运用“决定论”、“假设论”和“可能性”去预判未来格局的各种演变,即综合各类信息与情报,进行分析、研判和预测。如有灰尘的地方,有风就能吹起灰尘,且不管能吹起多少灰尘或哪部分灰尘,就好比“阿拉伯之春”,只要此风吹起的势能达到“临界点”,就会有国家被吹起,这就是决定论。再如,假设阿拉伯之春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吹起,可能会吹动多少国家,哪些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首先中标,这就是假设论与可能性。只要事先综合出一些必要条件,即便其中出现一些偶然事件,也无法影响主体方向,那就可以掌握未来局势的可能演变,进而做出未雨绸缪的战略判断、应对与出击。

  分析、研判和预测国际局势对中国的重要性

  “决定论”强调“因果关系”,即有因必有果,事出必有因。精确掌握各种必要条件,则能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如乌克兰战争,实际上在发生之前就能作出预测与研判。美国一心要空袭叙利亚,俄罗斯必然反对,其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是俄罗斯除独联体外的唯一军事港口。当叙利亚反对派频频失利时,美国就焦急万分准备跳开联合国进行强力空袭。不过俄罗斯为中东的战略空间利益,频频开进军舰震慑,迫使美国空袭计划落空。最终,叙利亚内战陷入胶着状态。这令美国骑虎难下有苦难言,不得不寻求新出路。到底选择什么出路,才能走出叙利亚困局?那就是抵近俄罗斯,颠覆乌克兰。美国非常清楚,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命门”,拿下乌克兰,“欧盟一体化”可以直接威胁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联盟”,北约组织即可把军事战略部署的纵深更近一步推向俄罗斯本土。对此,俄罗斯岂会坐以待毙?!通过客观条件层层剖析,那撕裂乌克兰的选项,在叙利亚内战长期处于胶着状态之时,实际上就已基本注定。

  充分利用“假设论”与“可能性”,推测出某件事物发展的多种结果或多种因素归结为某个结果。从乌克兰局势开始动荡时,即可一步步假设:乌克兰亚努科维奇会不会下台,不下台会是什么结局,下台后是什么结局;政局颠覆后的乌克兰,俄罗斯会不会干涉、如何干涉,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多高;乌克兰东西部陷入对峙之时,各方如何打破拉锯战;击落马航后,舆论对哪方更有利,是否为打破拉锯战的“必然中的偶然”;美欧与俄会不会直接开战、乌克兰东西部是否会沦为朝鲜半岛式的分裂、美欧会不会制裁俄罗斯,被制裁后的俄罗斯又该如何选择破局。按照这种推测方法,可以预断:如乌克兰亚努科维奇下台,亲西方政权上台,俄罗斯定会干涉;亚努科维奇不下台,颜色革命爆发而导致的冲突,美欧定有借口干涉;其实,亚努科维奇下不下台,俄罗斯都将面临美欧的挤压与制裁,除非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妥协,可俄罗斯为战略生存空间又几乎不可能妥协。另外,美国通过颠覆乌克兰来破除叙利亚僵持不下的困局,那俄罗斯会不会直接把叙利亚、伊朗与俄罗斯捆绑在一起来反制被制裁的围困之局,而此时美国会不会不断向俄罗斯的盟友们大开方便之门,如破天荒地寻求与古巴、伊朗等国进行全面合作,或在拉美、中东寻求更广泛的盟友,甚至与俄罗斯主导下的独联体国家不断接触,以不再视为潜在敌人的方式而全面孤立俄罗斯;又或让乌克兰放弃不结盟国家身份而迅速加入北约,直接向乌克兰西部输送高科技武器进军东部,上演一部越南式或朝鲜式战争,迫使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潭,等等;这些都是后话,只是根据当前乌克兰局势进行研判与预测的一种推理方式,能否实现或实现何种推测结果,还要看各方如何角力。

  通过层层筛理,不难发现,从叙利亚演变到乌克兰,再从乌克兰演变为制裁俄罗斯,其最终目标指向都很明确,那就是美国在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制裁俄罗斯,实际上从叙利亚战场上美俄的互不妥协就已开始,无论后来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是否下台,都注定了俄罗斯被制裁的结局。只是在叙利亚问题上要制裁俄罗斯的条件并不成熟,而“绑架”欧盟逼使乌克兰发生政权颠覆并导致内战,不过是为制裁俄罗斯创造出更为“合理”的条件。

  在美俄之间的这场争斗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因而,中国需吸取俄罗斯的前车之鉴,从中分析、研判与预测国际局势的未来走向,从而在全局性上做好防范与应对,如对东海南海问题、东南亚问题、南亚问题、朝鲜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等等。

  俄罗斯被制裁的命运,间接而又直观地给中国提出了令人震撼的警示:假如这一切发生在中国,该如何应对?如何预研这种假设,对中国未来海陆丝绸之路的“走出去”,至关重要。全面分析俄罗斯今日被制裁的“过程”,或许能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一个参考。

  掌握美国发动新大规模战争的时间规律

  在谈叙利亚为什么会延伸出乌克兰战争之前,先全方位回顾一下美国自二战以来一系列战争的“时间规律”。美国直接参与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有11次,包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平均每10年至少发动一场战争,这是美国战争的扩张规律。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1961年直接参与越南战争、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入侵巴拿马、1991年海湾战争、1992年索马里战争、1999年南联盟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按照其战争规律,那2010到2020年之间新的战争基本就不可避免,那2011年利比亚作为其中的一个选项也就在劫难逃。

  从1950年到2010期间,以每10年左右为一期,美国至少发动一场新战争,按照其发动新战争的“时间规律”,在1970年左右本应该发动一场新的战争。可发动越南战争到入侵格林纳达的间隔时间却罕见最长,竟然20年左右都没有发动新的大规模战争;虽然1970年左右没有发动新的大规模战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1970年初美国发生了它有史以来罕见性的第二次“弹劾总统”,并首次取得成功,即“水门事件”,上任6年而没有发动新战争的尼克松下台。由此可见,对外发动新战争的“时间规律”,对于美国国内政治而言多么重要。

  透析美国信息舆论战的战略目的

  21世纪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递在全球得到普及,正是如此,美国扩张战略正在改变,以“信息战”挑起它国动荡或内战为主,以“直接参战”推翻它国政权为辅。因为,只有通过“信息战”挑起它国动荡或内战,才能伺机找到直接参战的“合理借口”(如屠杀、化学武器、恐怖主义),才能在国际舆论上得到“正义支持”。

  在“信息战”无法完全达到目的时以战争手段介入,或为发动战争而首先通过“信息战”制造动乱与内战,通常是美国的惯用伎俩。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政权与民众之间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最后延伸出“阿拉伯之春”,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以及推动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内战,都是先以“信息战”作为铺垫。美国成功地借“信息战”先挑起利比亚动荡与内战,进而主导战争推翻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与此同时“信息战”也波及至叙利亚与乌克兰,并顺利挑起叙利亚内战与乌克兰内战。再结合美国发动新战争的“时间规律”就可得出,2010年到2011年初,爆发“木莉花革命”并演变成“阿拉伯之春”,实在难属偶然。

  颜色革命的根本目的,是美国要掌控全球的能源咽喉。突尼斯“木莉花革命”是整场“阿拉伯之春”的导火索,随后波及利比亚、埃及、也门、叙利亚等国,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阿曼、巴林、摩洛哥、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等国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发动“阿拉伯之春”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规避用战争解决战略利益所带来的国际社会指责(即“战争狂”),以防全球性的“反美浪潮”;一方面借此控制“摇摆不定”的国家,进而插手非洲事务和控制整个中东,之后逐步向中亚、东南亚延伸其战略空间。

  最关键的是,发生阿拉伯之春这些国家的战略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分别处于地中海、红海、亚丁湾以及波斯湾与阿曼湾沿岸。很显然,美国是想通过阿拉伯之春控制这些能源通道海域,进而把控整个中东利益,并伸手整个非洲。如果美国一旦控制了整个中东,也必然通过阿富汗把触手延伸至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 分别对中俄形成包围圈。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在“木莉花革命”之初发表支持言论,并全力推动“阿拉伯之春”的深层战略目的。面对中俄的日渐崛起,美国感到异常恐慌,如果仔细分析阿拉伯之春演变的特点,再结合现在处于激烈较量中的国际局势,不难发现,全球实际上已步入“大洗牌”的关键时期,也标志着另类“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乌克兰内战导致美欧与俄矛盾白热化的缘由及未来

  推翻塔利班因塔利班政权反人类,推翻利比亚因卡扎菲狂妄“经济一统”非洲,这些尚且可“理解”,但推翻伊拉克却并没有找到化学武器,令世界一片哗然,这难免不让人怀疑美国的作战动机只是为一己私利出发。由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受到国际社会强烈质疑,为维护美国的“正义形象”,利比亚之战的主导人就变为法国,但可清晰看出,美国仍然是这场战争的实际操作者。美国无法停止它的战争步伐,既然阿拉伯之春已经点燃,并在利比亚轻易取得成功,那就趁势推动叙利亚内战,一举攻下俄罗斯海外唯一军事港口。在叙利亚反对派节节失利时,它就故伎重演,不断抛出叙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与搞“大屠杀”的舆论而准备直接参战,但鉴于没有确凿证据而各说各话,再加上中俄的极力反对,以及中俄开往叙利亚的军舰震慑,美国才最终不得不妥协。

  美国并不甘心在叙利亚问题上没能直接参战的失败,其统治集团认为,由于叙利亚内战并不像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那般能够迅速直接介入,时间拖得越久,美国在全球的声望就越加下降,且国内政治问题发生变化的风险系数就将越高。那么,美国又该如何寻找出路?因而,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把焦点转移到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支持日菲等国挑衅,试图迫使中国自顾不暇;与此同时,直接“进攻”俄罗斯的家门口乌克兰,促使乌克兰政权颠覆与内战爆发,以此牵制俄罗斯,令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分身乏术。美国刻不容缓直接通过乌克兰“进攻”俄罗斯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普京强硬的政治手腕已左右俄罗斯14年,让俄罗斯逐步崛起,再加上俄罗斯修宪后总统任期由4年变为6年,这一战略转变让美国更加担心2018年后的俄罗斯无法把控,因而迫不及待想把俄罗斯崛起气势给打压下去。

  选择乌克兰反击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所持立场,不是偶然。叙利亚内战从2011年到2013年11月乌克兰暂停签署联系国协定时,仍处胶着状态,美国正迫切寻求出路;再加上,因斯诺登“棱镜门”事件,欧盟与美国渐行渐远,德国甚至毫无情面驱逐美国情报官,导致欧美关系降至冰点,美国需要“生死利益”之机把欧盟重新揽在怀里;而乌克兰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机会”,可以一箭数雕,美国哪能错失?虽欧盟内部最初立场并不一致,由此还引发了美国国务卿助理纽兰使用脏话怒斥、施压欧盟的戏剧性一幕,可鉴于美欧在乌克兰利益上的一致性,处于箭在弦上的欧盟也就不得不接受美国方案,最终促使乌克兰政权迅速颠覆。

  乌克兰的地缘关系,决定了它的经济、政治关系,在大国激烈交锋之际,也注定了它悲哀的结局。它是欧洲除俄罗斯之外领土面积最大的欧洲国家,处于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而欧盟的一体化、北约的军事战略与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战略之间的冲突,决定了乌克兰经济与政治的走向。因乌克兰的历史形成了它东西部的差异,其西部“亲欧”,东部“亲俄”,一举一动都受到“两大阵营”的牵制,一旦无法平衡,必然引发政治动荡,甚至走向战争边缘或国家分裂。美国为在叙利亚问题上破局,借机“绑架”欧盟,强力逼近俄罗斯;俄罗斯也强力反击,吞并克里米亚并介入东部,致使乌克兰呈现东西部割据的状态。

  美国此番成功之处,就是趁此之间把美欧重新牢牢捆绑在一起围剿俄罗斯,并借“ISIS”实现了当初一心要空袭叙利亚的“愿望”,至少间接性理所当然地参与叙利亚内战空间。也就是,牵制俄罗斯的乌克兰内战,最终又让美国顺利地返回了叙利亚战场的“原点”。所以说,乌克兰局势动荡,并最终爆发内战,进而引发美欧与俄的对峙,这是可以从全球格局演变中推测出的结局,即乌克兰内战实际上是美俄在叙利亚内战上的延伸。

  乌克兰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只能被美欧与俄的不断角逐所“导演”。如果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方,就标志着俄罗斯主导下的独联体将会因此而发生不可预测的崩溃风险,可想而知,俄罗斯宁愿选择发动战争也绝不会接受,于是直接拿下克里米亚并介入乌克兰东部,也由此引发美欧对俄实施的一系列制裁。俄罗斯军队实际上已经介入乌克兰内战,只是各自都没有完全“撕破脸”,没公开声明而已。乌克兰现任政权与欧盟都非常明白,在俄罗斯没有彻底妥协之前,乌克兰加入欧盟或北约的过程进行得越快,就会越加刺激俄罗斯,甚至会导致俄罗斯全面进军整个乌克兰,普京就曾强硬地发出过“核武威胁论”。乌克兰不得不施以缓兵之计,于11月24日乌克兰总统公开宣布,用为期至少6年的计划来加入北约。

  而俄罗斯在乌克兰未正式被北约吸纳之前,则掌控着乌克兰东部与欧乌讨价还价,也不会轻易全面进军乌克兰,它对乌克兰还抱有一丝残存的希望,那就是别加入欧盟或北约组织。然事实上,乌克兰现任亲西方政权决心已定 ,不可能会对俄罗斯妥协,加入欧盟或北约只是议程问题;一旦对俄妥协,最终选择放弃加入北约或欧盟,那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就变得毫无意义,乌克兰也就会面临政权再次被颠覆的风险。

  可见,乌克兰与俄罗斯都没有退路,乌克兰内战将会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既然乌克兰已经爆发战事,美国主导下的北约围剿俄罗斯的一贯战略,也就不可能半途而废,当然也不会立刻就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或欧盟,以免刺激俄罗斯全面进军乌克兰。而俄罗斯也异常担心,如乌克兰加入北约或欧盟,定会给俄罗斯主导下的独联体带来瓦解效应,等待的将会是“第二次苏联解体”;俄罗斯既不可能退出乌克兰,在北约强悍的震慑面前也不敢全面进军。把俄罗斯拖进乌克兰战场,这是美国最需要的,而且它希望当前的乌克兰局势一直持续到2018年的俄罗斯总统换届选举,伺机俄罗斯国内政治结构产生变化,之后再研判与决定乌克兰的未来。那这样,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僵持可能至少需要5年,这就是为什么乌克兰总统谈“加入北约计划”至少需要6年时间的核心原因。未来,到2020年左右,又将是一个各方角力的“大转折时期”,而乌克兰何去何从也将在此时最终定夺。

  在这场美俄角逐中,俄罗斯难以承受失败,美国更难接受失败,也不敢接受失败。因叙乌问题不能迅速解决,时间拖延得越久,那美国近年来发动战争的“正义性”变为“弥天大谎”的事实就会愈加肯定,势必让全球“幡然醒悟”,掀起“反美浪潮”;再加上美国受债务危机影响,国内问题层出不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升温,一旦美国在这场对俄角逐中失败,不仅会在其战争价值观和经济体系上面临崩塌风险,而且有可能引起国内中下阶层反对资本统治者的“革命”,甚至可能导致西方价值体系的全面崩溃,诱发西方整体“革命”浪潮。所以说,美国拿下乌克兰势在必行,而对付俄罗斯,美欧也注定要牢牢绑定。

  中国未来面临的风险与应对的研判

  美国在2012年6月香格里拉会议上高调宣布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实际上是对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强烈回应。再加上,当2014年初乌克兰局势急剧恶化之际,各方都急切需要中国“表态”,而恰恰就在此时,作为南海“守门人”的马来西亚就发生了“马航失联”,其诡异之处难免不让人质疑。相应的,是中国南海、东海问题的升温,紧接着是香港、台湾问题显现。

  或许有疑问,难道美国太傻,同时对付中俄,不怕中俄联盟?一方面,欧洲有共同利益的欧盟对付俄罗斯;而另一方面,东海南海有战略“藩属国”日菲作为前沿阵地,以及与中国有着恩恩怨怨的越南挑衅与防备中国;无论产生何种结果,美国都永远在背后受益。让日菲等国挑衅中国,表面上似乎会逼迫中俄联盟,而实质是想逼中国自顾不暇而难以“支援”俄罗斯,同时也是为报复中国没有响应对俄罗斯的制裁;而且日本对中国的挑衅,不仅仅是为施压中国,也会令俄罗斯东西线腹背受敌,这是美国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另外,俄罗斯普京曾公开表态,俄中两国没有计划要建立任何形式的军事和政治联盟,因为这种联盟形势已经过时;不管此番是否话里有话,也可窥出俄罗斯有提防与利用中国之心理,这从后来俄罗斯对中国签署出口S-400防空导弹的反复言论中或多或少可以体会出来,而中国又是一个不结盟国家,显然俄中联盟很难成形,美国又何惧同时对付中俄。

  美国发动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除其他因素外,单在地理战略意义上可谓“独具匠心”。在地理位置上不难看出,从叙利亚向东横走并逐渐向南斜划的顺序,依次是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一条清晰的“分割”战略链就呈现出来,其战略意义直观形象而一目了然。抽出伊拉克、阿富汗、印度、缅甸或泰国、越南、菲律宾就形成一条两两夹击的链条,被夹击的国家分别为叙利亚、伊朗、巴基斯坦、泰国或缅甸、马来西亚(印尼),而这些国家对中国都尤为重要,也是美国重点瓦解与攻破的对象。但这条“分割”战略链还未完全成型,要成型就必须拿下缅甸或泰国。为实现分割战术、各个击破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首先拿下阿富汗与伊拉克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马航频频出事的“诡异”,这就是为什么缅甸与泰国总是对中国摇摆不定的因素所在。因此,下一步的魔爪,或会逐渐伸向巴基斯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中国周边国家,令这些国家鸡犬不宁而在侧围上牵制中国,这需要警惕与防备。

  如果叙利亚、乌克兰问题继续长期胶着,大国之间既不会妥协又不敢直接开战,那各方会不会“探寻”新出路,将中东战场复制在南亚,据此左右中国在叙利亚、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紧挨伊拉克的叙利亚爆发了内战,那紧挨阿富汗的中国“巴铁”是否也有可能?阿富汗正在倾向中国,而叙利亚爆发战事之后借“ISIS”又把战火重新燃进伊拉克并再次燃进叙利亚,这种模式会不会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重演,如同借“ISIS”的作战轨迹一样借“塔利班”在巴基斯坦引发内战,又燃进阿富汗而再次燃进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左边是美国攻下的阿富汗,右边是俄罗斯的传统伙伴印度,再加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恩恩怨怨,选择在巴基斯坦角力,也不无可能。如果南亚如同中东一样混乱,就会牵制中国的海陆丝绸之路,一条是中亚,一条是南海,更甚者会影响进新疆与西藏。

  在近段时间,“巴铁”国内频频发生恐怖袭击,斯里兰卡内部的政治角逐也开始剑指在其的中国港口,这或许就是一场暴风雨的“前兆”。未来,南亚与东南亚地区或将会爆发越来越多的“事件”,甚至可能是难以理喻的。如类似马航失联的诡异事件,或恐怖袭击的频率增高,或宗教对抗激化,或发生颜色革命,或类似排华之类的游行与抵制中国企业发展,以此牵制中国在南海与中亚的布局,甚至试图以此左右中国在美俄角逐乌克兰之间的“立场”。当然,大国角逐永远处于明与暗、真与假之中,把美国列为主要嫌疑对象的同时,也不排除其他国家也会在这些地区制造“事件”,以此左右中国在美俄之间的立场选择。

  当前加紧对中国的遏制,分为外围与内围两条战线。一条是,南海、东海问题;一条是,香港、台湾、朝鲜问题。在南海、东海发生的一系列外围问题,正逐渐被中国化解与消除,至少日本当前已低头承认钓鱼岛有争议,菲律宾也不再狂嚣,越南也进入沉默。在外围点燃战争的风险系数正在降低,但随后香港占中登上台面,朝鲜问题纷纷扬扬,台湾政局“颠覆”。

  日菲等国越是激怒中国,就会越令两岸“抱紧”,这在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以及两岸携手在钓鱼岛营救渔民的事件中,完全能感受出两岸的“默契配合”。而只要日菲等国胆敢向中国“擦枪走火”,国际舆论就必然指向美国幕后主使,反而让被迫开战的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为避免促成两岸越来越默契的携手风险,以及规避国际道义的舆论指责,那日菲等国就很难成为亚太导火索,如此以来,就只能在朝鲜、台湾、香港问题上寻找与制造“突破口”,特别是台湾问题。

  台湾将会成为未来遏制中国复兴的核心棋子

  搅动台湾局势,迟早要来。引发乌克兰战火的目的已经达到,美国借“ISIS”空袭叙利亚的愿望已经实现,绑架欧盟已让俄罗斯手忙脚乱,现在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在南海、东海搅局,这是美日遏制中国战略的一贯伎俩,也是美国当前为推进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刻不容缓”。当南海、东海问题被中国逐渐破局而稍微缓和后,朝鲜崩溃论就甚嚣尘上,香港“占中”就剧烈起来,台湾政局就发生“颠覆”。

  至于朝鲜是否会崩溃,占有地缘优势的中国都有能力把控。而香港与台湾则不同,先把香港作为丑化中国国际形象的舆论阵地,一方面想博取国际舆论的道义支持而诋毁大陆的“一国两制”和“意识形态”,一方面借此针对马英九抛出的“两德统一论”而警告台湾的“统一苗头”,然后再试图利用台独把台湾重新引向“对抗”大陆的具体战场。

  两岸统一,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统一,哪怕统一后的台湾仍然保留现有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甚至有可能是更为特殊的“高度自治”,都会令美日感到恐惧。马英九抛出“两德历史”,尽管存在各种非议,有各自的解读,但不失为是一种“统一”曙光。正因为这种“曙光”初现,令台独与美日深为不安,这成为台湾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失败的其中原因之一,以此警告和制衡马英九在两岸统一问题上不准再迈进一步。

  有人怀疑,马英九在两岸统一的政治问题上“优柔寡断”,是因为马英九有“把柄”被他人掌控,所以不敢逾越雷池半步。是否真有把柄掌控于他人之手,这难以判断,但有一个现象很“诡异”。台湾名嘴周玉蔻在揭露马英九“政治献金”之后,吕秀莲就开始“声言绝食”来逼马英九“释放陈水扁”,甚至还有人断言,一旦台湾国民党在2016总统大选上失败,马英九就难逃牢狱之灾,虽然是不同的几件事,但如果联系起来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何如此“巧合”?综合这些因素,似乎都是在为释放陈水扁作铺垫,选择在台湾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失败之后释放陈水扁,难道马英九真的是因为有把柄被他人掌控?如果真是这些因素而导致马英九在两岸问题上“裹足不前”,那是马英九的误判,未免太过担心,太注重“小节”而忽略了两岸同胞福祉的“大节”。如果马英九开辟了两岸政治进程的“创举”,将分离半个多世纪的两岸推向“统一步伐”,成为两岸“政治合作”的首任“开辟者”,那这样,无论是谁,谁也无法撼动他的“历史地位”。马英九的“优柔寡断”,最终导致“里外不是人”的结局,而这也正是台湾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台湾国民党九合一选举失败,台商的商人思维也不可小视。商人永远以利益为主,以政治论利益,以利益论政治。如果两岸全面进入统一议程,台商也会担心自己的角色逐渐被淡化,在两岸之间再也捞不到优惠好处。而只有两岸时常处于微妙关系之中,台商才觉得大陆必然重视他们的存在,必然给予其好处;当台湾要搞独立时,台商就力挺大陆而牵制独派;当两岸走得太近时,台商就会支持独派搅局,这就是商人的利益思维,也是为何“不统不武不独”其中一个政治因素。

  美俄当前正在乌克兰相互“缠斗”,把台湾问题搅进大国博弈之中,以此左右中国在大国之间的立场,就目前而言,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美国会认为,台湾国民党在关键时候不能迅速“刺激”大陆,毕竟台湾国民党遵循的是“一中”,而“扶持”具有台独性质的民进党上台,既可在关键时刻“刺而不破”,又可在关键时刻“刺而爆破”,一会儿搞独立,一会儿含糊其辞,时常犹如跳蚤一样可以挑动大陆神经。稍加对比,就会一目了然哪种情况最符合当前美国的战略需求。如此而来,那2016年台湾大选“扶持”民进党获胜的可能性也就特别高,因美日需要的就是把台湾变为大陆的一颗“定时炸弹”。

  美国所考虑的是,一旦全球局势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那美俄就极有可能会在乌克兰开辟一场“朝鲜式”战争来“生死角逐”。鉴于“朝鲜战争”失败的因素是“中苏合力”的结果,为避免重蹈覆辙,就得把中俄撕开,才有更大的把握迫使俄罗斯“臣服”。而为了彻底撕开中俄,美日就会想方设法的“扶持”具有“台独纲领”的民进党登上台,为未来局势发展所布控。一旦美俄在乌克兰开战,美国就会把民进党掌控之下的台湾作为战略“棋子”来抛掉,引燃“定时炸弹”,逼使大陆不得不开战而牵制大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为,从而分化中俄力量,使其无暇顾及彼此,达到安心与俄罗斯“决一雌雄”的目的。

  一旦台湾在美国的怂恿下搞“独立”,大陆开不开战都是两难,都会中了“圈套”,都会阻碍民族复兴历程。“乌克兰局势”的前车之鉴,台湾政治人物与台湾同胞都应清楚的认识到,把台湾沦为他国遏制中华民族复兴的“棋子”,终究“牺牲”的是所有台湾同胞的利益,如果无法认识到此点,恐怕受伤最深的不是美日,而是台湾,是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前进步伐!

  台湾2016年大选走向,大体可以分析为几种结果。一是:国民党大选获胜,控制“中央”权力,而民进党则控制地方权力;台湾政局形成“割据”状态。那未来在处理两岸问题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恐怕会频频登场,甚至时时上演“弹劾”台湾领导人的行动。如此以来,推进两岸经济与政治的交流,极有可能时而停滞不前,时而蜗牛式的前进,如此反反复复,大陆就难以堪负,就会彻底抛弃对台湾国民党仅存的一丝“期望”,就会加速“武统”议程。要避免“武统”,除非台湾国民党能结合当今国际局势,在两岸政治议题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是自甘“受制台独”而成为美日的“棋子”,还是在关键时候融入“复兴梦”而为两岸同胞造福,这取决于国民党“在职”时是否“有勇气”在两岸统一问题上有“质”的突破,所谓“不统不独不武”,早已时过境迁。二是:民进党大选获胜,走所谓“温和”路线。然而,只要“台独纲领”不修改,不承认“一中关系”,不在“两岸统一”的政治历程上有所建树,那不管民进党是以“温和”的方式避开“台独问题”,还是含糊其辞只谈经济而不谈政治,恐怕大陆的选择都只能是“制裁”台湾,这就会加剧两岸紧张关系而随时“剑拔弩张”,同样会加速大陆的“武统”议程,除非民进党修改“台独纲领”,承认两岸是不可分割的部分。三是:民进党大选获胜后,仍然我行我素,实行“独立”路线。一旦这样,大陆的“武统”就没有丝毫含糊。只是“武统”的过程中,或许会多出一个“插曲”,那就是逐渐被“边缘化”的台湾国民党,也许会“翻然醒悟”配合大陆而顺势“起义”。

  众所周知,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少了台湾就是残缺的梦,大陆没有时间耐心等待。不论是台湾国民党的“不统不独不武”,还是民进党的“台独纲领”或变相台独的“温和路线”,总是甘愿作美日的“棋子”,总是对美国抱有参战幻想来误判大陆不会“武统”,并据此一意孤行而与大陆漫天要价,那就大错特错。要知道,美国不会为台湾而战,参战就意味着是一场“毁灭性大战”,谁也无法承担这种后果。“武统”台湾的结局,顶多就是美国对大陆实施制裁而已。

  两岸一旦开战,最大的输家是台湾,最大的赢家仍然是美国。大陆解决国内数十年来积压的社会矛盾,至低也要在2017年左右才会初见成效,才会让人民见到反腐败与享受福利的真正效益。而此时如果台湾要搞独立,大陆必然选择开战,开战就会被制裁被封锁,就会面临俄罗斯今天的困境,就会面临国内矛盾因素的不可确定性,那如何应对?美国通过乌克兰成功制裁了俄罗斯,那将来为达到制裁中国的目的,唯一的“最佳选择”就是台湾,所以说,台湾将会成为美国遏制中华民族崛起的核心棋子。

  总之,综合全球局势,未来巴基斯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朝鲜等国将会越来越不平静,而台湾则将成为大陆的一颗“定时炸弹”,如何应对这场美欧中俄在全球格局的大演变,就需要时刻关注这些地区的动态局势,事先做好分析与预判。其实,根据国际局势的演变规律,中国完全有能力掌握下一步对中国遏制的步骤,并研判出各种必然结果与可能结果。

  (作者单位:昆仑策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