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辉文:“狗肉之争”,我们为什么不会讲理

作者:严辉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06-25 270

     核心提示:过去有些争议中,权力和资本等社会强势力量比较喜欢在讲理不充分或对话出现僵局时,草率选择强力打压,也对一些社会争议的走向和运作形成了不良示范。而从这个视角首先开始纠偏,对于能否提升我们时代的讲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6月21日,农历夏至,广西玉林“狗肉”消费高峰如期来临。玉林人觉得在夏至吃狗肉、啖荔枝是祖辈传下的风俗,既没犯法也没影响别人;护狗者则认为猫狗等是伴侣动物,吃狗不仅不文明,而且来源可疑,其背后或存在盗贩杀狗的黑色产业链。从爱狗派与食狗派的唇枪舌剑,到如今部分爱狗人士与当地商贩的当面争执,甚至爱狗人士与食客发生斗殴,这些对抗使这场关于“狗肉”的争论远未了结。(《中国青年报》6月23日)

    “狗肉之争”可以说是社会转型期的一场极为正常的争论,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野蛮时代或饥馑年代,虽然人类也可能隐隐地分为爱狗派和食狗派,但人们恐怕远没有能力也没有闲心甚至觉得没必要去争论这种奢侈的问题。“狗肉之争”当前之所以变得众口嚣嚣、旷日持久,首先是因为社会发展使得物质更丰富、社会更文明、观念更多元。

     “狗肉之争”中,爱狗派和食狗派各执一词,很难说谁更有道理,也很难拿一方的理去灭另一方的理。爱狗与食狗的争议中,即使存在着文明的差异、素质的分歧,也是一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争议。有些事情,如果主张者太过于执著太陷溺其间,反而不如局外人看得更清楚。在这场争议中,一些人的看法就比较理性平和,比如必须承认,从总体上看,狗既是伴侣,又是食材。

     狗狗不同,言人人殊。争议原本没有错,一般说来,文明争议的走向应该是充分的沟通和对话,是行动上的节制礼让。比如人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甚至己所欲勿施于人。如果争议过后,爱狗的人除了爱狗还更爱人,知道在爱狗养狗的同时,也容忍别人不爱狗甚至讨厌狗的自由,或许能与非爱狗派和谐相处,也能在爱狗方面找到更能影响人和吸引人的办法;食狗派则不再只作为饕餮者而无视动物保护动物福利动物尊严,那么,这场“狗肉之争”就是有价值的。

    孰料,“狗肉之争”让我们看到的是爱狗派与食狗派激烈对抗的种种狗血剧。据称除了吃狗之外,玉林的部分商贩还虐狗,场面血腥。后又有传言称,此系为了示威而进行的人为策划。部分爱狗人士也行为过激,一些人采取电话骚扰、威胁的方式,甚至打砸狗肉经营场所,显示出不应有的暴力倾向。

    为什么对话不成反而走向了对抗呢?这显示出,在当下,说理的能力不够,说理的平台不多,说理的机制不足,以至于有道理的事情有时也变得没有道理,讲道理的事情变成了逾越道德甚至法律的门派“比武”。在社会转型期,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广场舞之争、强拆之争、PX项目之争、环保诉求之争等,有些争议之所以最终走向了不那么和谐的结局,恐怕与我们没有学会讲理、没有学会在服膺真理的基础上以理服人或以理服己,有很大关联。过去有些争议中,权力和资本等社会强势力量比较喜欢在讲理不充分或对话出现僵局时,草率选择强力打压,也对一些社会争议的走向和运作形成了不良示范。而从这个视角首先开始纠偏,对于能否提升我们时代的讲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