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场上的婚姻,枪声作礼炮,还有至死不渝的信仰!

作者:戴晨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2022-02-15 2533

1928年2月,广州红花岗上,一棵木棉倔强地生出点点星红。

这里是刑场,冷酷的敌人拉起枪栓,气焰嚣张,等待最后的枪响;这里也是婚礼现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两个年轻人将他们的爱情公之于众:“现在我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在这里举办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

没有鲜花礼车,有的只是敌人的囚车,没有鞭炮礼花,有的只是反动派的狰狞……两个年轻人四目相视,眼神坚定,是忠贞,亦是无畏和无悔。面对敌人的枪口,面对与爱人的生离死别,他们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凛然不屈、视死如归,朝着刽子手喝道:“开枪吧!”

刑场上的婚姻,枪声作礼炮,还有至死不渝的信仰!

《刑场上的婚礼》剧照

新郎叫周文雍,新娘叫陈铁军,一个是贫苦人家的穷小子,一个是城市家庭的大小姐,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却因革命救国的共同理想而相遇相识,进而相知相爱。他上进、勇敢,她独立、坚毅,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推进,两人逐渐生出高于同志关系的情愫。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15岁那年,当她看到有女学生为了革命而呐喊时,深深被打动,继而在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当时在广州念书的陈铁军毅然决然加入到了示威游行的队伍中。第二年,还在读大学的她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铁军”,展示了和过去告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刑场上的婚姻,枪声作礼炮,还有至死不渝的信仰!

彼时,周文雍已经成长为一名有为青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广州,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遵照上级指示,时任中共广州市委工委书记的周文雍正准备武装起义,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暴政。为了做好掩护工作,党组织派陈铁军来协助周文雍工作。平日里,两人对外以“夫妻”名义相称,秘密周旋于敌人的虎穴之中。而在“家中”,两人依然保持纯洁的同志关系。随着工作的默契配合,两颗志同道合的心也在悄悄拉近。

一次,周文雍因领导工人示威游行被敌人逮捕。陈铁军焦急万分,便以“妻子”的名义前往狱中探望,并设法将他解救出来。那段日子里,陈铁军日夜照顾刑伤未愈的周文雍,两人感情迅速升温。然而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们都以事业为重,根本顾不上儿女情长,只能将爱意深埋心底。

后来,广州起义爆发,两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敌我力量悬殊,广州起义最终失败,周文雍和陈铁军前往香港后再次回到广州,仍然以“夫妻”的名义,寻找失去联系的同志,想要重建党的机关,殊不知危险正在临近。

1928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两人同时被捕。面对反动派的辣椒水、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酷刑,他们毫不畏惧,死守秘密。周文雍更是在墙上留下了一首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刑场上的婚姻,枪声作礼炮,还有至死不渝的信仰!

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处死他们。临刑前,反动派问周文雍有什么最后的要求。周文雍答道:“我要和陈铁军合照一张照片。”于是,阔别多日的“夫妻”再度重逢,两人并没有为了拍照而刻意摆出姿势。周文雍身穿西装,一只手插在口袋里。陈铁军则身穿长袍,外穿花红棉袄,头戴淡紫色的帽子。在铁窗前,两人肩并肩,神态自若,微笑面对镜头,留下了最后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合照。

刑场上的婚姻,枪声作礼炮,还有至死不渝的信仰!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从这张照片中看到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气节。淡定从容的背后,是血色的浪漫,是历经磨难之后的无所畏惧,是坚信革命终会胜利的决心。

匆匆留下合影后,两人被押往刑场。一路上,他们高唱《国际歌》。枪声响起,是作为他们新婚的礼炮,也是对他们生命逝去的哀鸣。英雄就义时,周文雍年仅23岁,陈铁军年仅24岁。听到这一噩耗后,邓颖超泪如雨下,周恩来感慨说:“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刑场上的婚姻,枪声作礼炮,还有至死不渝的信仰!

是啊,那个时代的爱情,历经炮火洗礼、风刀霜剑,与爱国同心、与理想同行,没有卿卿我我、只有民族大义,没有情情爱爱、只有家国情怀,没有朝朝暮暮、只有惺惺相惜。哪怕面对生死,也能做到携手共进、紧密相拥,成就爱情最好的模样。

在革命战争年代,双双献身的革命伴侣,还有很多很多:阮啸仙、高恬波夫妻,陈芬、毛泽建夫妻,萧楚女、游曦夫妻……这些革命伴侣用自己的爱与信仰,在百年党史中书写了不朽的极致浪漫。他们也想多一些倾诉衷肠、多一些花前月下,但革命事业不是一道多选题,民族危机面前容不下儿女情长。为了脚下的土地,为了深爱的人民,他们摒弃世俗的欲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如今,革命先辈用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可歌可泣的爱情见证了历史,也必将穿越时空,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4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