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9万海外存款多年未动,大使馆请示:副主席,这钱怎么处理?

作者:安安排行榜 来源:安安谈历史 2024-01-23 889

朱老总离开我们40多年了,但是他为党和国家奉献一生的功绩永远铭记人心。1976年戎马倥偬一生的朱老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据朱老总外孙记载,在他临终时还对康克清调侃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的,就是没吃饱过。”

战争年代,生活艰苦,粮食缺乏。朱老总与战士一样,往往用野菜充饥。长征途中,红军来到四川甘孜地区休整时,朱老总每天都抽空带领战士一起挖野菜。野菜中掺进少量粮食煮成糊糊就是红军的主食,朱老总端着野菜糊糊和战士一样吃得津津有味,大家称朱老总为“野菜元帅”。

朱德9万海外存款多年未动,大使馆请示:副主席,这钱怎么处理?

而1958年2月,朱老总接到中国驻德国使馆的请示:“朱德副主席在我馆存稿费95008.30马克,已有两年之久,此款如何处理?”考虑到当时的汇率,这笔款项相当可观。一生简朴的朱老总怎会在国外有此存款,这笔钱从何而来,又有怎样的故事,最终又是如何处理的?

关于这笔钱,首先我们不得不说起一个名叫史沫特莱的女人。史沫特莱是一名美国记者,1892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苦农户之家。1929年以《法兰克福报》特派记者身份到中国,在上海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建立了亲密友谊和合作关系,1937年初到延安采访,见到她十分敬仰的朱德将军。

在与朱德将军的一次次交谈中,朱老总渊博的知识和亲切朴素的作风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史沫特莱对朱老总说,想写一部《朱德传》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斗争和杰出的领袖。朱老总表示,自己只是中国农民和士兵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农民,建议她先到各地走一走再做决定。史沫特莱听从了建议,决定把身边认识的人都采访一遍,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走访多地,与下层群众接触,还采访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而且她还深入中共根据地和前线采访报道,亲身感受红军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对他们的艰辛产生深刻同情。

朱德9万海外存款多年未动,大使馆请示:副主席,这钱怎么处理?

后来史沫特莱多次请求朱老总向她讲述自己的生平经历,希望通过一个普通人的口述采访,让世界听到真实的中国人民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朱老总发现史沫特莱确实是一名办实事的记者,这才答应她,并约定每周抽两到三个晚上,讲述过往经历,为之后写作留下素材。

后来,由于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史沫特莱曾郑重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朱老总考虑她作为一名外国记者,更重要的是自由采访报道,没有批准她的请求。面对拒绝,她愤怒地大哭,后来宣传部部长找到史沫特莱,跟她解释留在党外反而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尽管如此,史沫特莱仍然对此深感遗憾。但同时也明白了朱老总的用意,于是更加敬佩他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老总率八路军挺进华北,史沫特莱随军采访,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情况。由于常年出入一线,史沫特莱患上了重病,后来健康状况越来越糟。1941年她只能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治病。虽然病魔缠身,但是史沫特莱也没有放弃创作。拖着病重的身子,开始写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朱德9万海外存款多年未动,大使馆请示:副主席,这钱怎么处理?

1949年,史沫特莱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一方面在美国热情宣传;一方面将自己的稿费寄给朱德,以表示对中国革命的点心意。美国国会内部某些支持蒋介石反共的人,对史沫特莱恨之入骨。他们指使陆军出面,对她诬陷控告,最终受迫害流亡英国。

1950年5月6日,年仅58岁的史沫特莱,在修订《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时因手术并发症去世。逝世前曾留下遗嘱,要将骨灰送到北京,稿费转交给朱老总。国外有关机构将这笔稿费交给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朱老总知道这件事情后,怀着对史沫特莱深深的敬意,亲自将她的骨灰安葬在北京,并在墓碑上题了字:“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此后他对稿费没再过问提及。直到1958年2月,朱老总接到中国驻德国使馆对这笔资金的请示,朱老总没有动用一分作为私用,而是提笔批示道:“买自然冶金科学新书、化学新书寄回!”大使馆购买了大量国外最新科技书籍,这些书籍运回国内后,朱老总全部分给各大图书馆和有关科研单位。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5
3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