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站在世界史的高度重新认识毛主席

作者:陈先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1-12-17 2163

站在世界史的度重新认识毛泽东

——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1]

陈先义

陈先义:站在世界史的高度重新认识毛主席

毛泽东主席诞辰128周年之际,与大家一起分享一部好书。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任何一个关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读者不可不读的好书,这是当下任何一个想真正了解和研究毛泽东的读者都应该认真一读的有价值的优秀图书。

近年以来,关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研究,呈现一种热潮。但是细做观察,社会舆论有一种简单化的现象,一种是受某些思潮影响,认为毛泽东同志晚年有失误,便把我们党属于这个领导集体的错误都归到毛泽东一人头上。另外一种,便是出于对一代领袖毛泽东的敬仰和怀念,对毛泽东同志没有任何缺憾和失误。这些都缺乏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都没有真正读懂弄通毛泽东,都不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负责的态度。而这部由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韩毓海先生撰写的《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之所以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被称为是一部近年以来研究毛泽东最有价值的一部著作,就在于作者站在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一代伟人毛泽东,站在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毛泽东。认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近千年以来最为重要的事情,他使千年以来积贫积弱的旧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数千年以来的历史大转折。

作者站在大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毛泽东,认为毛泽东这样一代伟人,使我们的民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作者以更宽阔的胸怀和更加宏大的视野来看待毛泽东这位前无古人的伟大领袖。

放眼千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短短53年的战乱之后,到了公元960年,宋朝宣布建立,从那时到1840年,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了。正如作者分析指出,从大历史角度来看待宋朝,这是一个自觉否定历史的王朝。否定什么?那就是否定我们汉唐以来立德立功的优秀文化传统。宋朝的立国之本是什么?就是“矫唐之往,纠唐之过”,整个宋朝300余年的历史,念念不忘的是唐朝那最后的安史之乱的8年,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安史之乱的历史重演,这种消极看待历史的执政策略,使整个唐盛世光辉灿烂的326年被忽略不计甚至整个历史被忘却了。正如思想家严复断言,后来整个中国的思想和制度引领,几乎为宋人所造就。

严复有这样一个中肯而客观的唯物主义的分析。

为什么自宋朝以后的千年历史,中国的改革屡不成功,而最终逼出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地覆天翻的大革命?为什么宋朝以后的千年万马齐喑,而五四以后,中国却风云际会,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一举出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阔局面?这就必须放在大历史上去研究和思考。

严复认为,有宋以后的千年史,之所以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就是因为诺大一个中国,在士大夫的治理下,几乎无人敢于“立德”,更无人敢于“立功”,甚至无人敢于说真话。所剩余者,无非就是沿袭着即成的规则,循规蹈矩、奴颜卑膝、吹牛拍马。这种状况,造成的只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崩溃。对此,甚至连日本的学者也认为宋以后的中国,再也看不到汉唐的威风和风采。这段千年史,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力图阻止这种势力顺流直下,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也不是没有改革者力图翻盘,实现整个民族的再度复兴。比如王安石,比如王阳明,等等。但是这些先驱者却最终都没有获得成功,都是因为保守和旧势力的过于强大,但是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为和精神,却给中国大地留下了复兴伟大民族的星星之火,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不断有英雄豪杰和有识之士站出来振臂呐喊。但是各种探索和追寻,直到毛泽东的出现,形势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也就在这样一个千年之后的20世纪初,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现了。

毛泽东的成功,在于他熟悉和研究了中国积贫积弱的近代及其千年历史,凭着他手无寸铁的一介书生,他掌握了代表这个世界最为先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并把这种最为先进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毛泽东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边,从青年时代就开始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开始了以公平正义的“人道”,对抗弱肉强食的“天道”。到1949年,让中国人民从世界上从此站起来。如果说毛泽东成功的秘诀,那就是以土地革命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缔造了工农子弟兵。他的诀窍在于,以武装农民的形式组织起农民,改变了中国千年以来的一盘散沙的局面,从此中国大地出现焕然一新的全新局面。他领导波澜壮阔的革命,来证明马克思最早提出的设想:如果以武装的农村包围武装的城市,那么这种方式必将取代西方的所谓“日尔曼生产方式”。可以说,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世界任何共产党的领袖,他参与缔造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任何一个共产党组织,就在于他科学地完整地理解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毛泽东创造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让千百万来自农民的普通战士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仰。因为有了理想和信仰,这支军队便区别于任何一支旧军队,在向旧势力的作战中,他们具有不畏强大敌人的牺牲精神,才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正如书中论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仅影响了整个第三世界,也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军事家。在这个世界上,毛泽东第一个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平原阵地战作战思想,完全不适合山地遍布的中国。这给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思想,以非常切合实际的指导。毛泽东是现代运动战的鼻祖,他更把运动战发展成为突击战、闪电战和游击战。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论是对国外强敌还是对国民党反动派,都表现得那样变幻无穷,那样深处鬼没,那样丰富多彩。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改写了人类军事斗争的历史,他奠定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军事革命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军事原则。

怎么看待毛泽东这样一个千古以来最伟大的领导者?这是检验任何一个执政党成员能不能对历史采取唯物主义的一个最为现实的检验。正当社会上出现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对毛泽东肆意歪曲的时候,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旗帜鲜明的指出: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科学家。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中国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他又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奠基者。

这部《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用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证明,毛泽东的出现,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的大事。书中引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的话说,“毛泽东同罗斯福、丘吉尔列宁是本世纪的巨人之一。他也许是这四个人中最伟大的一个。因为他影响持续的时间更长。五十多年前,他是中国的马克思。他后来领导造反,取得政权,于是成为中国的列宁。他的才干在空间和时间上一样影响深广。他是一个天才的基层组织家,在全中国点起革命的火种;他是一个创造性的哲学家,给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讲道德的、东方的形式;他是无与伦比的军事指挥家,他曾经说胃口从来没有打仗时那么好;他是一位天才的伟大诗人,他以古典的形式写诗词。他自身的一生就是波澜壮阔的史诗。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为这个世界三角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是重新分配世界力量的穷人十字军的先锋。他扭转的是这个世界500年以来西风压倒东风的世界结构。”

这段来自西方世界有识之士的论述,足以说明毛泽东在当今世界巨大影响和被世界敬仰的崇高地位。

作者鲜明指出,今天无论从党史、军史、革命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并不少见,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真正从思想史、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并不是很多。而一些野史的流行,正在成为美国及其西方世界对中国实行颜色革命的重要手段。

今天的读者,也许对于毛泽东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奋斗生涯并不缺乏了解,甚至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也不缺乏了解。但是我们不能不指出,今天中国的一切现状,都是毛泽东给我们造就。这就是尊重历史的唯物主义态度。如果离开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离开了鸦片战争170多年的历史,离开了新中国将近70年的历史,仅仅盯着文革那十年的短暂一瞬,把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建设史肆意贬损和歪曲,那么这将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但是国内就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呼应国际反华势力,在国内散步种种奇谈怪论。这与大宋年代看待富丽堂皇的辉煌大唐几乎一样。这种历史的覆辙如果重演,这将是我们的极大倒退。

作者这样一种分析和宏阔的历史观,成为这部著作最为激荡人心和启迪心灵的篇章。大历史观看待中国,我们的精神和思想就会豁然开朗。正如作者在论述中指出的,世界历史有周期。从大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历史,如国秦汉唐是一个历史周期,到了宋元明清是一个周期,那么,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1921年,这个世界和中国历史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这个新的周期,是由毛泽东所开创的。毛泽东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整个世界,他的思想,不仅影响着东方,同事也影响着整个西方世界。他的三个世界划分的伟大理论,成为全世界认识世界格局的最基本理论。今天,我们之所以不能否定毛泽东,说到底,是因为不管你怎么去分析研究,我们都处于由毛泽东开创的这个历史周期里。如果你硬要否定这个历史事实,那么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这个地球一样,那是不可能超越和更不可能实现的。

这样一种分析历史的方法,可以说在近些年来研究毛泽东的著作中,别开生面,对毛泽东的研究完全打开了一种新思路。他与那些简单的轶闻趣事的东抄西拼、完全为了商目的,甚至为赚取稿费的炒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对历史负责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这样使我们认识毛泽东同志完全会立于一个更宏阔得视野和更远大得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站在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当下现实的。早在2014年,在省部级高级干部研讨班上,他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有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我们的历史。他特别指出,我们必须面对的治理经验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方社会的治理经验。第二个部分是我们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治理经验。第三个部分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经验。从这样三个历史经验和教训中,从宽广的历史视野来学习和研究中国的治理问题,是中国当下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习近平主席的这个讲话,应该说,他与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研究,与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重读毛泽东,全党同志就是要有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那样一种宽广胸怀、远大的历史视野和包纳四宇的思想风范。

正是基于这样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所以,习近平同志就任党的总书记以来,站在大历史的角度,先后到近百年前党的诞生地南湖去寻找初心,到古田会议会址去寻找战斗意志,到长征路上去寻找我们的精神信仰,到西柏坡去重温两个务必,到一个又一个的革命圣地去去重新发现和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如果细读这部《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我们同时还会发现,这既是一部部理论色彩很强的著作,同时又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带有揭秘色彩的具有文学色彩的著作。许许多多关于毛泽东的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都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证明毛泽东这个人物的伟大,都在叙述着这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胸怀,都在证明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海洋般的胸襟。

如果不读这部书,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王阳明曾对毛泽东产生过很大影响,更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也曾经去衡山拜过佛,他也曾经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但是,正是在北京大学,他接触了李大钊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读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他的思想一下子豁然开朗。

我们或许不会知道,毛泽东毕生以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著名的政治家,在1974年5月和诺贝奖得主李政道的谈话中,说出了石破天惊的理论,他说基本粒子不基本,因为粒子是可以再分的。这种在世界第一次提出的论断,后来为世界的科学实践完全证明,而毛泽东则是完全从哲学辨证法的推断。

到了1977年,在夏威夷举办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谢尔登·格拉肖说了这样一段话:“洋葱还有更深的一层吗?夸克和中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组成部分呢?许多中国物理学家一直是维护这一观念的。我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假设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毛泽东不会想到,他从哲学角度的这个推理和预测,为世界关于生命科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发展画出了一个时代。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但毛泽东从来反对说自己是天才。他和鲁迅都同时推崇一句话:“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毛泽东和鲁迅都是弱者中的最勇、最强者,那就是使世界的弱者站起来,堂堂正正做人。1973年,马里共和国总统见到毛泽东说:“我们非洲人都认为毛泽东是天才。法国人教导我,拿破仑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但我认为与毛主席对全世界的贡献相比,拿破仑不及毛主席的三分之一。”毛泽东回答说,“你把我吹得太高了。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众得经验,我做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也干不成啊。请您少吹一点,我的朋友啊,你不要强加于我。”

毛泽东后来在多个场合又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是我们的观世音,共产党是人民的小学生。”细读这部书,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起,当作自己的奋斗和实践,是毛泽东一生所追求的目标。比如教育,毛泽东一直关心如何创建新中国的面向普通百姓的人民教育。他的一切新型的体系和机构,都冠以人民的名字,人民教育、人民公安、人民邮电等等。解放以后,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一系列面向现代化的学校得以创办,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在1958年制造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提议按照莫斯科大学的模式创造中国一流大学,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但是这种设想被后来的中苏关系破裂而打破,毛泽东转而希望通过有限的资源,在中国基层创办一大批农村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让中国的医疗和教育面向基层,他更鼓励优秀的大学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去办分校,以改变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状况。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贯穿于毛泽东同志毕生的政治生涯。他是真正的人民领袖。他的人民情怀,是千古以来的第一人。当朝鲜战争发生以后,是他第一个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前线,并最后光荣牺牲在战场。书中向我们披露了在毛泽东母亲去世后,他依然决然的出让了自家的耕地,带着他所有的弟弟妹妹们投奔革命,他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夫人杨开慧,以及侄子毛楚雄等先后都为革命光荣献身。书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家风,让我们为之垂泪,让社会感到无比敬仰。

作为对毛泽东这样一代伟人研究的著作,《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最为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作品客观真实详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如此细腻如此真实介绍毛泽东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到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转变的著作。毛泽东在马克思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了李大钊。在北京的中山公园,他亲耳聆听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并阅读了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他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有马克思这样一个人,第一次听说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神圣的不是上帝,而是劳工。毛泽东在北大工作时,是一个图书管理员,和李大钊的办公室只不过一墙之隔。正如毛泽东后来感叹的那样,此时他还分不清“庶民的胜利”与“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区别。分不清以建立非政府组织方式改造中国,与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改造中国之间的真正区别,或者说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但是正是因为他近距离地接触了李大钊、陈独秀,他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历史上,如果说是谁把毛泽东有一个温和的改良派最终改变成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派,那么这个最后的推力来自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湖南军阀张敬尧。毛泽东终于认识到:靠大声疾呼,不可能唤停机关枪的扫射,政治制度和民众的大联合不是一回事。仅仅靠启发人民觉悟,不可能消灭私有制,因为任何统治都不是靠说教,而是靠枪杆子才确立其地位的。所谓“貔貅十万,忽然将鹫旗换了红旗”的事,近乎天方夜谭。毛泽东这一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最早基础。正是后来蒋介石对共产党的血腥屠杀,正是大量共产党人的牺牲,才是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这一伟大的真理,认识到必须建立工人阶级和农民武装才可能夺取革命胜利这一伟大真理。

表现和描述毛泽东这样一个转变过程,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史料,这些史料大多产生于党和军队的正史,也有不少是作者对新发现的国内外研究毛泽东的重要史料。

如果说这些史料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撼动人心的部分,那便是20世纪初到1949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比如对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的记述,是本书让人过目难忘的情节。1921年建党时,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了200多个政治党派。中国共产党不过是其中一个。而且人数十分有限,各路有识之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连发起人也没有想到,2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政权。毛泽东好像与28这样一个数字有着必然的联系,他1893年出生,到1921年,正好28岁。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年份。而从这一年开始又带领全党奋斗了28年,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毛泽东的儿子,也是28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从1949年到1976年,又经过将近28年的奋斗,毛泽东带着他未了的心愿,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部书中详尽披露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参加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不断出现新的问题,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开除出党。1938年,张国焘被开除出党。十三个代表,自己走掉的,被开除的7个。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当了大汉奸。在这十三个人中,王尽美1925年牺牲,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真正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两个人,这就是毛泽东和董必武。中国共产党遭遇的残酷,是这个世界的政党史上前所未有的。党的领导人,可以像割韭菜一样一遍又一遍的被敌人消灭。周恩来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感叹:敌人可以在三五分钟内消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无法在三五分钟内将他们造就出来。

书中叙述的这些史料,让我们倍感革命先驱创业的艰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肖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数不清的领导人被害。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在报纸上公开刊登反共启示,并且指认捉拿自己的同志。然而经历这样大磨难,共产党不仅没有被打垮,而且最终战胜了敌人,原因在哪里?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无以辩驳的结论,那就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毛泽东这样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卓越领袖。在中国革命许多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正是毛泽东的大智大勇和正确抉择,精妙指挥,才使整个政党走出险境。井冈山斗争如此,遵义会议如此,转战陕北如此,三大战役如此,等等,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没有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决然没有如此辉煌的胜利。

书中关于苏联和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记述,大量关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及其复杂的国际背景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苏联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也更显革命的如此复杂和艰难。从而也更见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这一指导思想的伟大。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毛泽东在领导整个革命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服从于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决不照搬外国包括苏联的经验,决不盲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正当苏联看好当时的国民党,认为国民党掌握一定数量的军队时,毛泽东不信邪,大胆提出这样的预言:依靠国民党不可能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他认为国民党的官员特别是军队里的官员,基本是地主和乡绅的子弟。让他们去打击军阀是可以的。而如果让他们代表农民、组织农民去革地主和土豪劣绅的命,那是痴人说梦,是完全办不到的。而毛泽东还认为,国民党真正的一点军队力量,不过就是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海陆丰地区进行农民运动的成果。所以毛泽东坚定认为,国民党没有苏联人想象的那么有实力,如果没有共产党人及其动员农民入伍,国民党在广东是不可能立足的。毛泽东的这种主张,应该说是十分务实的,也是完全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的。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早期领导层与毛泽东不同,恰恰是一批十分不务实的领导者,一批崇尚空谈的知识分子。他们盲从共产国际,拒绝根据中国实际确定战略方针。这本书在对大量史料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那就是毛泽东不是教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灵活运用并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比如他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从敌人统治最薄弱的地方开始首先夺取一省数省胜利、十大军事原则,都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在中国的大胆创新。而按照领导层某些人的教条主义,这一切都是马克思列宁及共产国际所没有明确要求的。但是毛泽东这种原则立场,也经历了诸多磨难,甚至他还遭遇被赶下领导岗位。1924年,由于遭受多方非议和不被党内同志理解,毛泽东病倒了。他曾经一度咯血不止。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四大上,毛泽东被从中央政治局选了出去,代替他的便是陈独秀在北大的得意门生彭述之,而这个彭述之仅仅认为外语好,好与共产国际打交道。从中共四大起,毛泽东便离开了中共最高层,直到十年以后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才重新回到最高决策层。中国共产党是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且在一次次碰壁之后,才认识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切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才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为了坚持这样一个政治原则和思想路线,毛泽东付出的是毕生的精力。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读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一文时,信笔写下如下批语:“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看不起的人,地位低下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干劲的,也有发明创造。这样一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何如此,请大家想一想。结论就是他们贫贱低微,生命力强,迷信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感想敢说敢干。”有这样一段话,毛泽东推而论之,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历史规律,那就是中国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那就是那种脱离实际的文风、作风和学风正在遭到无情批判和淘汰。社会正是在淘汰这种不实事求是的风气,这是历史的大趋势。他认为,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在生产和战斗过程中,寻求文明的本质。

纵观全书,我认为这部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既有客观史实的记述,也有简明扼要的理论概述。书中的理论阐述部分,具有作者自己的独到发现。这对于我们今天从思想理论上重新分析和认识毛泽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作为一个政党的骄傲。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同志是一个遵守党纪和继续为党奋斗的典范。尽管他一生中多次处于险境,但他始终以党的团结和革命大业为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坚定不移地推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精辟分析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独特国情。用一系列经典论著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1933年,在左倾教条主义猖獗的背景下,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否定,并剥夺了毛泽东的一切指挥权。导致红军未能打败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开始长征。直到1935年,批判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以后,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中国革命又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对这些历史事实的论述,作者严格忠于历史,坚持用史料说话,坚持站在大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毛泽东同志的人生道路。这样一部书,不仅对我们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国的现实,认识中国目前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用毛泽东的方法论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众说纷纭,舆论环境呈现多元化、人们言论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我们越是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需要有先进的理论加以指引。自然更需要像《重读毛泽东》这样的负责任的有理论深度的图书来使我们在众说纷纭的状态下保持几分冷静和清醒。特别是在西方敌对势力以和平演变为目的,常常拿我们的领袖开刀,用一些胡编乱造的绯闻轶事来混淆视听的背景下,这样一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优秀图书,会帮助我们掌握看待历史看待领袖的科学方法。会使我们不至于被那些歪理邪说搅乱了耳目。

所以,我们有理由为这样一部书喝彩,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读一读这部优秀著作。

注释:

[1]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韩毓海的专著《重读毛泽东从1893年到1949》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这篇长文便是阅读这部书后的体会和感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陈先义
陈先义
5
0
1
14
2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