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思想的形成
作者:张治江
来源:《学习时报》2012年09月17日
2015-03-25
1712
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思想是理论界经常引述的思想,也是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走向马克思主义者一个重要的环节。循着毛泽东早年的革命历程可以探求“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思想的形成过程。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毛泽东把“主义”与“旗子”定位在马克思主义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旅法新民学会会员的影响,李大钊、陈独秀的熏染,“大同思想”的影响等。这其中,新民学会的影响极深。
1920年10月,毛泽东积极参与的“湖南自治运动”失败,无情地打击了他的“新村”计划、“湖南共和国”等理论。理论与现实之间鲜明的对比使得毛泽东不得不痛定思痛,决定放弃“湖南共和国”的理论,另辟蹊径,从而开启了思想转变的大门。毛泽东这时开始痛苦地“省察自己”。 后来他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从此以后,我越来越相信,只有经过群众行动取得群众政治权力,才能保证有力的改革的实现。”这次运动的失败为毛泽东转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契机。
1920年11月25日、26日两天,他先后给新民学会会员向警予、欧阳泽、罗章龙、李思安、张国基、罗学瓒等人写信,总结“湖南自治运动”失败的教训。在给向警予的信中写道:“几个月来,巳(已)看透了。政治界暮气巳(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涂(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他在给罗章龙的信中写道:“中国坏空气太深太厚,吾们诚哉要造成一种有势力的新空气,才可以将他们斢换过来。我想这种空气,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我想我们学会,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至此,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思想初步形成。
毛泽东这时已经意识到了“主义”、“旗子”的重要性。虽然这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但基本倾向已初见曙光——新民学会不能只是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而是应该“变为主义的结合”,应该寻找一个“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树立一面“旗子”。当然,这时他所说的“主义”、“旗子”还在探索中,他还没有将“主义”、“旗子”与马克思主义对接起来。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在这时以及以后相当长时期都还是在不断深化中。
动荡的中国需要国人迅速寻求一种思想武器,寻求一种“主义”以从速解决中国问题,以“退虏”、“送穷”。民族生存的紧迫形势迫使国人在来不及仔细思考与消化的情况下必须选择某一种“主义”以应付危机。十月革命的炮声、苏俄高调的对华政策、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相契合的精神因素等,国人从各自角度选择了马列主义,并立即以之投入到革命实践的洪流中去。
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对毛泽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20年春抵达法国后,一些新民学会会员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研究马克思主义。7月5—10日,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的蒙达尼公学集会,蔡和森和向警予提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标,主张“以俄为师”,进行俄式革命。12月 1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等人的信中写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蔡和森认为,对于中国的改造,“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中国应先要组织共产党”,毛泽东“于和森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有人认为这是毛泽东完成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标志。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毛泽东走到马克思主义“旗子”下的标志。
不过,回过头来看,在同蔡和森等人通信的一周前,即11月25日,毛泽东还表示赞同“世界主义,愿自己好,也愿别人好,质言之,即愿大家好的主义”。短短的一周,他将自己追求的“主义”与“旗子”定位在马克思主义,其思想转变显得有点急剧,也留下了不成熟的痕迹。至少他在此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不完全的,理论变化的衔接也是不连续的。当然,这种转变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非常可贵的。
年轻的毛泽东这种选择是政治实践、师友的影响及其在内心的体验而后的朦胧感觉中产生的,他对马克思主义体系了解得还不够系统,他对共产主义信仰还不够坚实。正如当时新民学会中流传着的“蔡和森是理论家,毛泽东是实践家”的说法一样,这个时期毛泽东虽已经找到“旗子”,已经转向马克思主义,但可能是因为他更注重实践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不完整,更不用说建立自己的体系了。不过,他在以后的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坚定了这种“主义”,并扛起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子”勇往直前。
1921年元旦,长沙潮宗街文化书社内人气腾腾,十几位新民学会会员聚集一堂,研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与方法等问题。通过这次大会的讨论,在新民学会中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提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即组织共产党,实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已经开始践行“以俄为师”的理念,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旗子”的指导下,开始践行“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思想。
大革命失败以后,许多人对革命形势已经失望,而毛泽东能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一次又一次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被迫长征,他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再从沉重的打击中挺过来;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有人悲观丧气,有人散布“亡国论”,他却坚定地认为中国必胜,指出要与日本打一场“持久战”;他能在自己身处困境、革命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国家面临亡国灭种之际,坦然面对困难,就是因为他认为他所找到的“旗子”——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