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作者:江 山 来源:中红网 2019-06-23 4101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航拍: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在春秋淹城乐园大门口广场上举行的《祭水大典》表演。(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春秋淹城夜景。(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春秋淹城乐园水上演艺《画舫吟》。(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春秋淹城遗址鸟瞰。(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春秋淹城遗址三河清波荡漾,游鱼如织。(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据有关考古资料推测,春秋淹城遗址的紫罗城(子城)有20多米高,气势十分壮观。城中呈方形的一大地块筑有淹君殿,是淹君临朝理政的宫殿。图为子城遗址。(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从淹城遗址挖掘出的2800多年前的古独木舟。(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春秋淹城遗址大门,中间巨石上刻着《淹城赋》。(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淹城遗址的肚墩,左侧还有头墩,右侧还有脚墩。(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民间传说淹城由神龟变化而来。大约三千年前,被周王朝讨伐的奄君率其臣民南逃,为汉水所阻。神龟背负奄国君臣驾云南飞。到今淹城所在地。(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春秋淹城遗址的关睢井。传说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在此井打水,与留国王子在此相识相爱。(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诸子百家园的《农家》景点雕塑,一位老农牵着一头老牛,在望天而作。(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诸子百家园的《医家》景点雕塑,医生在给病人号脉。(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诸子百家园的《道家》景点雕塑,老子西出函谷关。(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诸子百家园的《儒家》景点群雕,孔子给众多弟子讲学。(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淹城春秋乐园附视图。(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淹城春秋乐园艺术团编钟演奏:古乐合奏《礼仪之邦》。(中红网徐敏峰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淹城春秋乐园艺术团表演的编钟乐舞《水袖》,极大地吸引了在场的观众。(中红网江山摄)

中国独创、世界唯一的常州春秋淹城

2019年春季,淹城春秋乐园以“汉服季”为主题展开汉服免费穿、兰亭游园会、古乐编钟表演、文武挑战赛等一系列具有“古装、古文、古乐”特色的精彩活动。(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江苏常州武进2019年6月21日电(文/江山,图/江山、徐敏峰、红色图库)

    目前,中国主题公园有3000多家,预测到2020年整体游客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但是,在世界上有影响、有特色的主题公园却为数不多。有幸的是,笔者家乡江苏常州武进有一家主题公园——具有“三城三河”建筑形制的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在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都独一无二,可以说是中国独创、世界唯一:淹城的三道城墙依地势逶迤起伏,如三条巨龙,蜿蜒蟠踞;三条护城河常年清波荡漾,游鱼如织;城内到处绿树成荫,茂林修竹环围。淹城水护城,城依水,宛如一座深奥莫测的水城迷宫,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更有人称其为“中国江南第一城,淹城奇观甲天下”。这是中华民族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也是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古人云:“相望斯城之风景,莫不啧啧而叹。”1988年,淹城以其独特的形制、珍贵的文物,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评为5A级景区。

    一、淹城遗址看春秋——三城三河 原汁原味

    说起常州春秋淹城,笔者有两段交往故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听说家乡常州武进有一处叫淹城的春秋遗迹,甚感兴趣。当时笔者还在新华社当记者,出于对新闻线索的职业特点,尽管当地还未开发成旅游景区而交通不便,仍兴冲冲地专门从常州打了一辆的车来到这里。遗址已被围了起来,但开阔地上还种着零星庄稼,一些农户散居其间。那天有幸在景区门口碰见武进区文物局的王岳群科长。他热情地带着笔者步行于遗迹之间,讲述了发生在淹城的传说故事,使笔者对这里的“三城三河”历史遗迹留下了深刻印象。2006年,笔者从新华社记者岗位上退了下来,创办了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听说家乡要开发春秋淹城旅游区,甚为兴奋,前来采访。在第二年4月举行的春秋淹城景区开城大会上,笔者代表中红网等首都三家单位,向春秋淹城颁发了一块《中国第一水城》的铜牌。

    “春秋淹城遗址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形制最独特的春秋地面城池遗址。特别是它的三城三河,由于形制独特,是中国独创、世界唯一。”今年6月,笔者有幸结识了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居敏俊,应邀再次来到春秋淹城采访,穿梭于“三城三河”的遗迹之间。只见原先的开阔地,如今成了青色的草场,农户们早已搬了出去;原先露着泥土的三城城墙,如今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原先有人在钓鱼的三河河道,如今水清、岸绿、景美……若大的千亩景区,仿佛成了城市的绿肺。

    先让我们来看看春秋淹城的形制独特吧!淹城从里向外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子城,俗称王城,又称紫罗城,呈方形,周长500米。内城,亦称里罗城,呈方形,周长1500米。外城,也叫外罗城,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2500米。另外,还有一道外城廓,周长3500米。淹城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淹城面积的大小,正好和《孟子》的“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记载相吻合。淹城的城墙,系用开挖护城河所出之土堆筑而成,其方法是从平地起筑,因淹城土质粘性较大,故筑城墙时不挖基槽,不经夯打,一层一层往上堆土。有的地方铺一层干土,铺一层湿土,依次相间。因不以版筑,故城墙较宽。淹城的三道城墙均呈梯形,现高3—5米,墙基宽30—40米;三护城河平均深4米左右,宽30—50米,最宽处达60余米。城墙呈方形或圆形,显然是人类所为。这种建筑形制,在空中鸟瞰,城河相间,其状仿佛一只“天眼”,故此地又有“天眼奇观”之称。淹城三城之间,现均有一土坝相通,但这三道土坝筑于20世纪50年代。春秋时进出淹城没有陆路,是由水道靠船(独木舟)进出,其走向为:在外城墙的北部偏西处进口,沿着脚墩、肚墩、头墩的西侧向南,直达外城墙的南部城脚,靠头墩有两处沿头墩的南北两侧东折进内城河,这条河道又沿着内城墙现今的出入口进入子城河。外城门和内城门均为水门,子城门位于子城墙南部正中位置,宽约2米。淹城四周一公里范围内,原有大小土墩数百座,现仅剩70余座。在淹城外城的西部南北向排列着三个高大的土墩,俗称头墩、肚墩、脚墩。通过考古发掘,证明淹城城内外的这些土墩均为西周和春秋时期江苏南部地区流行的土墩墓。城内为一墩一墓,可能为贵族墓葬;城外为一墩多墓,可能是平民的家族墓葬。淹城遗址的概貌可以用民间流传的一首民谣来形象地概括: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王女墩;内河坝,外河坝,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据了解,世界上的城池多为一城一河,个别的有二城二河,而淹城却是“三城三河”,在国内只此一家,为世界唯一,可谓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其次再让我们来考察为什么说淹城历史最悠久。关于淹城的历史,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吴地传》。此书有这样一句:“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东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常武地区,在春秋时称延陵,至汉改为毗陵,春秋晚期为吴王寿梦四子季札食邑;其次是北宋的《太平寰宇记》云:“常州府春秋时为吴国内地。”《史记》云:“吴公子季札所据,是为延陵之邑,吴为越所灭复属越。到战国时,越为楚所灭,复属楚,故《越绝书》谓之淹君城。”再次是清代的《读史方舆纪要》云:“淹城,在(常州)府东南二十里,其城二重,濠堑深宽,周广十五里。”此外,常武地区的一些地方志亦有零星的记载。如宋《成淳毗陵志》云:“淹城,或云古毗陵城。”清《武进阳湖县志》云:“淹城在阳湖延政乡”等。

    淹城至今已经历了2700多个春秋,尽管东汉以降对其不断有记述,但真正对淹城进行研究,只有近70年的历史。1935年,卫聚贤、陈志良等考古学者首次对淹城进行了实地调查,确认淹城为一处古代居民的活动遗存,并发表了《奄城访古记》一文,使藏于深闺中的淹城重为世人所知,并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未和60年代初,在内城河出土了3条号称“天下第一舟”的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几何印纹陶器。据碳14测定,独木舟已有2800年之久。这批成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遗址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内涵,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轰动。同时,这批重要文物的出土,还喻示着淹城本身的地位非同一般。80年代初,随着江南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文化面貌不断得到揭宗以及吴文化研究的深入,淹城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纷纷勘察淹城,发表了不少论著。特别是1986年5月至1991年8月,江苏省淹城遗址考古发掘队对淹城进行了为时6年的考古发掘,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积累了一批科学的考古资料,这为全面研究淹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淹城的性质,将历代记载和历次研讨成果作一总结,可归纳为7种观点:l.奄族原居于淹城一带,后迁徙于今日的山东曲阜;2.周成王东征时,奄人徙于江南始建淹城;3.这里曾有一个淹国,淹城为都城;4.吴囚越质子处;5.季札的封邑;6.吴国早期的都城;7.吴国的军事城堡。

    二、千年传说悟历史——人世风尘 可歌可泣

    由于淹城遗址年代久远,史料稀少,至于它的来历、作用与主人等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的定论。这样,就给那些民间传说,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几个发生在这里的传说走一走淹城,感悟一下历史的风尘吧!

    淹城,曾流传着“神龟救奄”、“百灵公主”、“龙女戏水”、“火攻淹城”等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为淹城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在淹城,每一寸土都能讲述一段难忘的历史,每一瓢水都能泼出一串迷人的故事。三城即外城、内城、子城,各城都只有一个出入口,在外城周围,有10多个高约8—9米的烽火墩,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据传,淹王曾凭借这高垒深堑,抵御吴王进攻达数年之久。走入淹城,不远处就会看到三个大土堆,这都是墓墩,分别叫头墩、肚墩、脚墩。三个墩传说为淹君女儿的墓葬。东汉袁康新作《越女书》,就有淹君子女的记载。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金城,三套环河四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三河即外城河、内城河、子城河。这里的民间曾流传, “内河坝,外河坝,通道惟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再沿着城内弯曲的幽径,游人会进一步探寻这座深奥莫测的迷宫。

    再让我们听一个叫“淹君殿和金井、玉井”的传说吧!据传,紫禁城(即子城)的城墙有20多米高,气势十分恢宏。紫禁城中有一个高大的呈方形的建筑——淹君殿,是淹君朝事和生活的地方。紫禁城中有一口金井,传说金井中有金门槛,每当天空出现“七巧云”的时候,井中便鼓乐声声,井口金光闪闪。紫禁城中还有两口玉井,又名玉龟井。据说淹君有一对白玉龟,是淹君的护国之宝。为了保护白玉龟,淹君特地在后花园中挖了两口井放养。白玉龟每天生一蛋,蛋白如玉。玉龟天天生蛋,玉蛋不断在井底堆积,越积越多,以致井内光亮耀限。现在井内四周的鹅卵石,传说就是当年玉龟蛋的“化石”。

    下面是一个关于“龙泉”的传说。龙泉,又称龙潭,位于外城河的东北隅。这里水面宽阔,河水清澈,深不可测。据说在河底有一深潭,村民曾用十几米长的竹篙探底,毫无见底的迹象,所以谁也不知道这里有多深。1934年,江南大旱,百条河道干涸,千里田地龟裂,唯独这龙泉之水清澈如常。四邻八乡的百姓就是靠这龙泉之水度过了当年大旱的难关。在这里,就曾流传着一个“龙女嬉水、玉龟造河”的神话故事,还有一首民谣:“龙泉之水东海来,万年不枯香甜美。滋润两岸万物土,全靠龙女白玉龟。”

    再听一个叫“甘露城头”的传说。在龙潭口的对岸为淹城的外城廓,过去这里长满了茂密的甘露,故古人称其为甘露城头。甘露叶阔又长,每天早晨在甘露叶片上积聚了许多露水,它象一颗颗银白色的珍珠,晶莹发光。淹君的女儿百灵公主最喜欢吃甘露叶上的露水。人们传说,百灵公主因为吃了甘露叶片上的露珠,所以越长越美丽,成了古代的绝色佳丽。

    再听一个叫“头墩、肚墩和脚墩”的传说。在淹城外城的西侧,南北向排列着三个高大的土墩,当地人称其为头墩、肚墩和脚墩。关于这三个土墩,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传说淹君有一个女儿,名叫百灵公主,长得如花似玉,十分美丽,是淹君夫妇的掌上明珠。百灵公主心地善良,知书达理,喜欢种桑养蚕,纺纱织布,酷爱琴棋书画,且能歌善舞,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勤劳姑娘。在淹城的东北部,距淹城约4华里有一个城叫留城。野心勃勃的留王之子,骗取了淹君的信任,被淹君招为东床驸马。有一天,驸马乘淹君外出之机,盗用百灵公主的名义,骗得了后花园的钥匙,偷去了淹君的护国之宝——白玉龟。淹君回城后,得知白玉龟被盗,大发雷霆,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百灵公主处死,并碎尸三段,分葬三处。事后,当淹君弄清了事实真相,悲痛万分,后悔莫及。翌年春天,淹君亲临百灵公主墓地,培土植树,以示忏悔和怀念。现在的头墩、肚墩和脚墩,即为百灵公主头、肚、脚三个墓葬地。

    还有一个是“火攻淹城”的传说。在淹城的东北隅,有座留城。留王的儿子觊觎淹城已久,他知道凭武力强攻淹城不会取胜,便改用百般讨好的办法,取信淹君,被淹君招为东床驸马。他给淹君出了个点子,在外城墙上遍种狗蒺藜。淹君见狗蒺藜满长锐刺,密密匝匝长满城头,连狗也钻不进,认为这是个加强城防的好主意。留王的儿子见一计得逞,又出了第二个点子,在内城墙上遍种扁豆,扁豆花开丽紫粉红,红霞一片。炎夏,淹君站在紫禁城头观赏,非常高兴。但一到冬天,狗蒺藜和扁豆藤都枯萎了,留王之子认为时机已到,便发兵攻城,用火箭射向狗蒺藜和扁豆藤,整个淹城燃成一片火海。留王之子乘机攻下了淹城,淹君战死。

    是的,星移斗转,岁月沧桑,在淹城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早已成为历史。这些历史,有的已变成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案头的资料,有的成为曲折离奇、娓娓动听的美丽传说……也许正因为如此,淹城或许比2700年前更可爱、更美丽了。

    三、诸子百家品文化——中华传统 源远流长

    “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历经数千载的变迁,这几句话集中归纳了当今旅游界对中国历史的看点。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位于有着“国际花园城市”美誉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核心资源是淹城遗址,另外还包括诸子春秋乐园、野生动物园、三勤生态旅游度假区、宝林禅寺和传统商业街等板块。淹城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瓷器和青铜器,见证了淹城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曾出现过季札、孙武、伍子胥、西施、范蠡和岳飞等历史人物,他们在淹城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我国春秋时期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神秘的色彩。道、法、儒、墨、兵、农、医、名、杂、纵横、阴阳、小说等十二大家的思想,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淹城虽小,但在它的背后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春秋文化。正如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品牌管理部部长陈黎艳指出的那样,依托“小淹城”来演绎“大春秋”,把那些与淹城相关的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原汁原味地再现,并赋予鲜活的生命,这是发展淹城旅游产业的生命之源,立足之本。2008年以来,他们怀着对淹城先贤的无限崇敬,遵循“保护、利用、开发、创新”的原则,遵照“唤醒历史记忆、再现人文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路,精心打造了致力传播中华文化品牌的春秋淹城旅游区。

    那天,笔者特意来到诸子春秋园浏览了一番。沿着春秋淹城景区南大门进得园来,走进诸子百家展区,往左走第一个景点就是《农家》雕塑群。只见一位长者右手扛着锄头,左手牵着老牛,正在向天上仰望,仿佛是在观天而作。这儿还布置着简朴的农舍、古代的农具和丰收的粮食,周边树木茂盛,一派农家风景。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农家代表人物是楚国人许行。他认为,贤者应该“与民并耕而食,饔飧(yūngsūn)而治”,反映了当时的农民尊重平等劳动的理想。农家还研究、总结农业生产的技术经验。农家曾经具有乌托邦式的不凡魅力。当时许行有弟子几十人。他们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编席子为生。他们没有土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从楚国来到滕国,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希望得到一块土地、一间房子,以便定居下来从事耕种。许行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使儒家的门徒陈相及其弟陈辛也抛弃儒家而拜许行为师,因而农家遭到孔孟的岐视。关于农家的记载,散见于《管子》、《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和《爱类》等篇。

    农家在战国时出现不是偶然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以至于反映劳动者利益的思想学说,在当时也能有存在的条件,墨子、杨朱和许行正是劳动者的思想代表。但是,由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与阶层各不一样,因此其思想又各有差异。墨家是小手工业者的思想代表,杨朱学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

    从《农家》往上走,就是《医家》。在这个景点的中心,是一个医生在给一位患者号脉的雕塑,旁边是“望、闻、问、切”四个石砌大字。人们知道,中医有五大医学家之称,即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和李时珍,其代表人物是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郑(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史记》、《战国策》均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奉他为中医药学的倡始者。《扁鹊内经》、《外经》已散佚;今存《难经》。“病入膏肓”、“讳疾忌医”成语出于其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特立《扁鹊传》,以示纪念。所以,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笔者打开网络查找扁鹊的资料,还真是不少。他被誉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国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是脉学之始祖;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周游列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救人无数。从扁鹊出现在历史上的那一刻起,他的一切都成了人们关注和好奇的对象:他的真名就是扁鹊吗?他的技艺从何而来?他是否能令人起死回生?他之所以被称为“扁鹊”,可能与《禽经》中“灵雀兆喜”有关,因为他医术高明,走到哪儿便给当地人带去安康,就如同那翩翩飞翔的喜鹊一样。关于扁鹊精湛的医术从何而来,也有一段玄妙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扁鹊年轻时做过客馆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人经常光顾客店,只有扁鹊一人认为他是奇人并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是战国时期的神医,第一眼看到扁鹊便认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加之受到了扁鹊的热情款待,便将自己所创的独门秘方传授给了扁鹊。

    被后世誉为中医学开山鼻祖的扁鹊,那自然是有其独到的后人无法企及的贡献之处。扁鹊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开创了中医学上极其重要的“望闻问切”四大法,为中医全面诊断病情提供了可靠的途径。扁鹊另一个伟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他实现了铁针取代了砭石的改革。古时候的针灸术早在扁鹊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生产力和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针使用砭石来代替的,在《左传》、《管子》、《山海经》中均有记录。从五十年代开始的诸多历史考古中,出土了很多小型的砭石,佐证了上面的记载。然而当时的医术还不能将针灸术的实际功效完全发挥出来,这是时代的限制,不过到了扁鹊那里,瓶颈终于被打开了。由于铁的冶炼,所以在物质层面上已经不是问题,接下来的就是医者的技术问题。

    据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载,扁鹊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将脉络的诊断用以判定疾病的医生,并由此衍生出了相关的理论体系。切脉,就是中医通过摸病人的脉象来判断他的病理所在。切脉的具体做法就是中医以手指按压病人手腕上的脉搏动处,观察病人的脉象怎样,从而一次推出其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扁鹊就是通过高超的脉法诊断,判别出了当时病人的病症所在,之后对症治疗。不过脉象还是错综复杂的,脉象和内在的气血、器官的联系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方法可循,自然就不像现代医学上的那样一目了然。当时的扁鹊是是通过自身深厚的医学经验,在辅以脉法的帮助,弄清楚病人气血同肝脏的关系,进而将气血的凝滞虚实同肝脏的盛衰联系,再判断病症情况。扁鹊被世人称颂的《起死回生》故事,就是根据脉像诊断虢国太子没有死,然后采取针灸等疗法,将其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在诸子百家园里,还有《道家》景点雕塑的老子西出函谷关、《儒家》景点雕塑的孔子讲学等众多场景,令人留念往返,不禁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四、编钟乐宫赏歌舞——赏心悦目 令人陶醉

    那天下午,笔者来到春秋淹城乐园的《编钟乐宫》景点参观。只见高大的仿古建筑演出大厅里,舞台上陈列着左、中、右三大排编钟与编馨,占满了整个演出舞台。在这里,游客可以聆听古乐黄钟大吕的韵律,感受诸侯朝仪的庄严隆重,还可以观赏到糅合了“古代踢踏舞”、剑舞和优伶杂技的宫廷“乐舞”,过上一回春秋宫廷的“乐王”瘾,怪不得演出大厅里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据史料介绍,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兴起于夏朝,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在周朝与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比编钟编馨更适合的礼乐器。当时周天子是四面悬乐,诸侯是三面悬乐。而淹城曾先后出土了春秋时期的近2000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有的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有的纹饰繁丽,工艺精湛;有的形制奇特,十分罕见,堪称“国宝”。如出土的20多件青铜器,主要器形有尊、盘、匜、簋、鼎、钩鑃、剑等,其中也包括乐器。淹城出土的原始青瓷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多造型规整,施釉均匀,制作水平较高,主要器形有豆、碗、杯、鼎、盂、簋等。

    “这里摆着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的全套复制品。“淹城春秋乐园艺术团编钟乐队领队、武汉音乐学院毕业的张军峰介绍,编钟乐宫主要展示春秋时期的青铜编钟、宫廷乐舞。在这里复原了一套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乐舞”则是春秋时期诸侯朝仪的礼乐舞蹈。

    据了解,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铅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镈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的5组叫甬钟,近百件编钟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里每天都有演出,根据旅游旺季、淡季来安排演出场次,淡季一般在三、四场,旺季就要达到六、七场了。

    这天,乐队先后演奏了编钟编馨的曲目《诗经-玄鸟》、《秋风辞》、《礼仪之邦》,以及现代音乐《东方红》。悠扬的琴声,舒缓的钟声,清脆的馨声,激越的鼓声,交响辉映,让人回味无穷。接着,姑娘们又表演了舞蹈《羽翎舞》、《木屐舞》与《水袖(宫廷)》。她们时而手持彩色的羽翎,时而脚蹬高高的木屐,时而挥舞长长的水袖,随着乐曲翩翩起舞。

    确实,这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乐舞,综合演绎了编钟文化,精妙地表现了春秋文化,让人赏心悦目:悠扬与舒缓,让人联想到春秋时期人们的田园生活;清脆与激越,让人仿佛想象出当时的战斗与称霸……它有别于单纯的参观与游览,另有一番感受与体味。

    在淹城春秋乐园里,《孙武点将台》是游客最热门的游乐项目之一。这是一座可以自转和公转的空中飞行岛,是我国第一台拥有知识产权的游乐设备。园区把当年“孙武点将”的故事,嫁接到这座飞行岛上。为了让游客置身于春秋时期,感受厚重的春秋文化,他们还用青铜纹饰装点在整个飞行岛上。当长臂托举着游客缓缓上升至55米高空时,2700多年的古淹城尽收眼底,其“三城三河”的城池形制呈现面前,游客如身临其境,雄伟、壮观,精巧,独一无二的感觉油然而生。对先民的天才与智慧无不感叹不止,游客在飞行岛上还能体验到当年孙武点将的威武壮举和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体验到春秋征战,铁血无情的惨烈场面。随着飞行岛的慢慢转动,凭栏远眺,映入眼帘的是生机勃勃的花海绿地,如春笋林立的高楼大厦,如飞龙妖天的环城高架,这就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武进新城。登上飞行岛,呈现在游客面前一脉相承的一古一今,极大地激发了游客的民族自豪感。登上飞行岛,游客不仅可以穿越二千多年的历史时空,领略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还能体验春秋文化的绚丽灿烂,感受“登高望远”的愉悦和快乐。

    在淹城旅游区,还有许多象“孙武点将台”这样游客争相参与体验的项目,象“伍子胥过昭关”、“孔子学堂”、“春秋五霸”、“西施谜宫”、“梦回春秋”等,这些项目既具有先进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人的游乐追求,越来越彰显出独特的生命力。春秋淹城的实践证明: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无缝对接,是将中华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8
0
1
0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