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治河:大山深处的追求

作者:杨 邹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8-05-20 2369

尧治河:大山深处的追求

 

尧治河村名片

尧治河:大山深处的追求

尧治河村位于湖北省神农架东北边陲的保康县马桥镇高寒山区。自1988年起,村党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工办厂。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快速发展,终于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创造了贫困、边远、高寒山村的发展奇迹。截至2015年底,尧治河村拥有集体企业22家,发展成为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实现税费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00%的农户住上了别墅。尧治河连续三次蝉联“全国文明村”桂冠,并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幸福村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成为“村在园中、厂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幸福美丽小山村。

在湖北西部,有一个纵横3200平方公里、被誉为“华中屋脊”、“绿色宝库”的原始大森林,那就是著名的神农架林区 。神农架千峰陡峭,万壑幽深,神秘莫测,景色迷人,让无数游人趋之若鹜。而在神农架林区东北边陲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曾经的高寒极贫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富甲鄂西的“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中国山区第一村”,它的富饶和美丽,也让人向往和流连,它就是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

艰苦创业,打造最美中国山区幸福村

尧治河村地处房县、神农架和保康三县(区)交界处,全村160多户699人,版图面积33.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600多米,与神农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因流传尧帝在此治水而得名。

上世纪80年代,尧治河村还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高寒贫困山区,“挂起来的田,竖起来的路”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1988年,时任民办教师的孙开林被推选为该村领头人。第一次开会,孙开林就亮明观点:“当干部就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的穷根就是没有村办企业。”在孙开林的带领下,该村向贫困宣战: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发电、兴工办厂。

为了修路,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拿出准备盖房子的4000块钱,又和村里几名党员抵押贷款3000元作为修路开矿的铺底资金。家人说孙开林“疯了”!

修路没钱请技术员,他就和大伙翻山越岭,用竹竿估摸着测量线路。开工那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刚开始大家都放不开手脚,战战兢兢。他咬咬牙说,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第一个腰系绳子,跳下悬崖,吊在半空中打眼放炮。经过两个多月的日拼夜战,终于凿通了通往第一个矿点的6公里公路。20多年来,他带领尧治河人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修通公路130多公里。

靠开磷矿,尧治河人终于走出了贫困,腰包也慢慢的鼓起来了。孙开林却在思考着:开矿吃的是祖宗的饭,断的是子孙的碗,我们得还子孙的账。1996年,一张大的蓝图又在孙开林的脑海中绘就——修水库建电站。没有资金,他就给村干部一个一个做工作,带领干部挨家挨户搞动员,采取劳力股、资金股,引股上山。

孙开林带着尧治河人硬是靠一双双手、一副副肩,把一座28米高、可蓄水28万立方米的大坝高高垒在了马面河上。他们又一鼓作气,建起了5座股份制电站。2006年又购买了县属5座水电站,将水电产业推向顶峰。

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尧治河村强了民富了,如何实现长久富民?孙开林又有了新的思考。2004年,尧治河村出资买断房县野人洞野人谷两个景区,开发旅游产业。后又筹资5亿元,开放本村资源,打造尧治河旅游区。目前三个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AAAA景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公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湖北旅游名村。旅游业已成为尧治河又一支柱产业。

截至2015年底,尧治河村旗下已有企业22家,发展成为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业于一体的企业集团,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实现税费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这个仅有600多人的深山小村,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三个国家4A级景区,连续三次蝉联“全国文明村”桂冠,成为“村在园中、厂在绿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幸福美丽小山村。

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988年至今,尧治河村历经近30个春秋,何以能长期凝聚发展力量、永远保持砥砺奋进态势?归根结底,就是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带领村党委一班人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结果。

“尧治河村没有最穷的村民,但也没有最富的村民!”上世纪90年代初,尧治河村矿山开采有了效益,部分村干部想自己买下来经营,孙开林坚决不同意。

孙开林说:“我们当干部,目的就是要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集体经济没有了,我们拿什么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当干部不能为老百姓解决困难,党组织哪儿来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尧治河股份公司董事长许列奎回忆说:“开矿第一年,5个人千辛万苦,年底账上好歹有了一万多元的积累,大家眼巴巴盼着分钱办年货,哪知孙开林硬是不答应。结果每个人只发了300元,我们想不通,闹着要散伙儿。”孙开林反复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说开矿不是为了个人富,而是要把钱积攒着修路办矿、继续发展,最终带动全村人共同致富。

就这样,孙开林一班人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带领全村群众劈山炸石、修路开矿、改田建园、筑坝办电,从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之路,彻底改变了尧治河的贫困面貌。

曾经有一段时间,磷矿产业发展看好,许多外地老板和地方权贵乘势而来。或托关系说情、或借政策打压,意欲“私营”尧治河的磷矿“蛋糕”。村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贵轩说,村矿一旦私有化,可能会出现几个千万富翁的矿老板,但共同富裕的梦想就会成为空想。这个时候,又是孙开林书记的“不同意”,反复跑县进市陈述衷情,最终牢牢守住了村矿,成为尧治河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

在尧治河村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村民投资入股也应运而生。有些项目前景看好,知情人或者项目负责人就想多入股,而孙开林也“不答应”。他说,大家参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由此确立了在集体控股的前提下,采取资本投入股、企业经营者股、村集体股、村民个人股等形式。为保障村民股份权重,尧治河村采取了灵活入股手段,既可以资金入股、劳力入股,也可以物资入股、资源入股,确保村民分红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而逐渐增多。

村党委副书记、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定旭介绍,目前,全村100%的农户住上别墅,100%的农户拥有私家轿车,100%的农户持有企业股份,每户持有企业股份均在2万股以上、拥有家庭资产都在100万元以上。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尧治河村党委一直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下大力气解决群众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

在“中国山区幸福村”——尧治河村的居民小区里,随便走进一家,村民无不洋溢着欢乐的笑脸。谈到共同富裕,他们掰着指头如数家珍,甜蜜品咂着尧治河人独有的红利清单。

1996年开始,每年都为农户代缴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直到改革后取消为止;从1996年起,对学前班和小学实行完全免费教育,对升入初中、高中和考上大学的分别给予1000元、4000元至10000元的奖励;1997年,建起了襄阳市第一家村级福利院,对孤寡老人实行集中统一供养;坚持为村民补贴电费,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为全村农户购买家庭财产保险和养老保险;村集体拿出500万元为村民在企业购买股份,无偿分给村民;修建硬化136.5公里村级公路,架通高低压输电线路131公里,建成13座自来水塔,开通17个通信基站,接通了互联网;2006年以来,兴建龙门社区和滴水岩社区,先后建起160多栋别墅,视每户收入情况适当缴纳房款就可入住,特困户房款全免。现在的尧治河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小车。

村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吕泳和说,孙开林书记心系百姓、情系民生,从走向富裕的第一天,就十分注重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围绕群众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提供保障服务,让全体村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真真切切地体验着和谐安康的幸福生活。

历史上,由于尧治河村闭塞落后、缺医少药,村里的智障者高达30人之多。年复一年,他们全靠补贴救济,过着“春上发种子、秋里发粮食”的生活。

“这些人都是尧治河的村民,在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们绝不能因为某些情况特殊,就丢下他们不管!”孙开林暗暗下定决心。

经过讨论,村委决定将村内聋哑、智障和体弱多病的人员集中,成立了集福利、扶贫、服务于一体的三福公司。

该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杨占杰说,农忙时,他们由明白人带领着耕种收割;农闲时,则修路改田、植树除草、打扫卫生、处理垃圾。现在,这些智障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楼,和大家一样迈步在幸福生活的道路上。

在保康县,像尧治河这样有着磷矿资源的村有30多个,其中10个村的资源比尧治河还多,但是最富裕、最和谐的却是尧治河。孙开林说,“如果当年把尧治河搞成民营的,我至少也是上10亿的富翁,但村民不可能个个都能像现在这么富足。这是尧治河坚持共同富裕的结果,也是尧治河永远的追求!”

不忘初心,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村庄魅力,不仅在于邻里和谐,也在于人的变化。除了钱,尧治河人还该拥有什么?孙开林说:“一座现代化大厦,物质富裕是基石,精神富有是骨架。没有基石,建不起大厦;没有骨架,撑不住大厦。”孙开林说,绝不能让尧治河做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

尧治河村党委从未放松对村民和干部的警示教育。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村属企业新招员工,都必须先到村福利院工作两个月,获得福利院老人们认可签字后,才能获得招工或任用,这一选人用人的方法已经坚持了20年。同时,村里组织村民学报纸、学典型,谈心得、谋出路,让大家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贫困不会自己走开!

201410月,村民严小平、周定福因在家办酒席抽“超标烟”被罚款2000元。面对质疑,村党委没有退缩,而是及时召开村民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将“最牛村规”进行到底。同时,在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婚丧喜事管理办法”,杜绝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并宣传贯彻到户到人。

“只有彻底整治人情风、吃喝风、攀比风,并大兴文化之风,尧治河才能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山区幸福村。”孙开林说。

尧治河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村党委一班人力求把尧治河村建设成为人文精神高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形象鲜明的文化强村。近些年,尧治河的文化投入、文化事业费占村级支出比重连续攀升。《尧治河口述史》电视片正式开拍;《走进尧治河》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美丽家园》栏目播出;《传说尧治河》《印象尧治河》《大美尧治河》系列丛书相继出版;农耕文化博物馆、磷矿博物馆先后兴建;“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暨“尧帝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成功举办等,成为推动尧治河文化强村的引擎,掀开了尧治河村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为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尧治河村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即:每家每户设置一间书房、设置一间标准客房、申请一个博客、修建一个花坛、摆放一件艺术品、悬挂一幅书法作品、悬挂一幅画、会背一首古诗、会讲一个故事、会唱一首歌。“十个一”文化建设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参与,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形成了一股独特的乡村文化。

同时,该村还积极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建起了卡拉OK厅、歌舞厅、图书室和卫生保健室,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孤有所靠”。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中,全村有147户达到“十星”,只有3户为“九星”。通过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尧治河村因此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村”。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肩负着共同富裕的重任,孙开林风雨兼程20多个年头,从贫穷落后的高寒山村,到走向人民大会堂。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十大优秀村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并先后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十八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尧治河村也先后获湖北省“五好” 村党组织、 全省农村党的建设 “十面红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

尽管获誉很多,但面对掌声、鲜花和荣誉,孙开林想到和谈到最多的依然是全体村民共同富裕。他说,尧治河人战天斗地、挥洒汗水,目标就是过上好日子;我们一步步向前迈进的同时,让大家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孙开林治村名言

创业是尧治河发展的根基,发展是尧治河永恒的主题。尧舜精神是我们创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解放思想是我们创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是我们创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是我们创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把尧治河建设成中国山区第一村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是全村人民的共同愿望。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