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论中国海权》节选

作者:张文木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08

大国争霸 焦点在印度洋
张文木
2009-06-02 15:18:00 来源: 青年参考(北京) 


  海权,泛指控制和利用海洋的权利。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的作者,长期关注海权问题。在这部专著中,他对海权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构想。

  大国对弈的“棋谱”始终如一

  大国争霸,犹如波涛汹涌。一个大国衰落并造成巨大的地缘政治真空后,便是另一个大国的崛起。历史就像由不断转换的霸权连接着的链条,生生不息地从过去伸展向未来。

  然而,不管历史条件多么不同,战略形势如何诡谲多变,大国对弈的地缘政治“棋谱”总体上是不变的。通过读史可以发现,这个“棋谱”反映的其实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地缘政治关系。一个中心,就是印度洋及其北岸地区;两个基本点,就是大西洋及其两岸与太平洋及其两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国争霸的重心在欧洲。拿破仑战争时期,对英国来说,它控制世界的路径是:联合俄国并确保地中海的海权,最终达到从南北两向钳制法国并绝对掌握印度洋的目的。而拿破仑则是以法国为中心划圆,先将英国赶出欧洲大陆,继而占领埃及,扼住英国通往印度洋的航线,切断其与海外市场的联系,以求取得釜底抽薪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历史更大规模的重演。从太平洋地区看,美日争霸的线路几乎就是欧洲大国争霸路径在东方的复制:日本以本国为中心划圆,其目的首先是将美国赶出太平洋,接着就是从西面锁死马六甲海峡,最终实现与德国从东西两面分割印度洋的战略目标。从美国方面看,它从东南亚突破日本在太平洋建立的环型岛屿链条开始,继而进攻日本本土,从而恢复经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海上通道的安全。

  中、俄、印或联合反制美国

  二战后,苏联与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双方从西欧的柏林危机开始,继而到朝鲜战争,再到中南半岛和中东地区,最终为争夺印度洋而在阿富汗一决胜负。最终,阿富汗成了俄国人的伤心之地,间接地促进了苏联的解体。但在此之后,美国并不手软,乘胜追击。冷战后美国面临的“棋局”虽大,但所用的“棋谱”依然如故。

  在中东和东欧,美国将军队插入世界石油的心脏,再通过扩大北约的形式,将苏联从前的卫星国归入麾下并打败南斯拉夫,以实现对巴尔干的绝对控制。在远东,为了遏制中国和俄国,美国再次拉起从日本到菲律宾的岛链。随后,美国挥师中亚,试图通过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将这一地区牢牢控制在手中。令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与20世纪末苏联栽在阿富汗的命运相似,21世纪初的伊拉克也成了美国的“滑铁卢”。

  以史为鉴,可知得失。总结最近200多年的世界霸权更迭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国争霸,犹如下棋,各种棋谱围绕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控制印度洋。现在美国人再次来到印度洋,并加固在中亚的桥头堡,能否达到目的眼下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和印度在多极化进程中崛起及俄国的复苏,美国的世界霸权,将会在太平洋、印度洋和中亚遇到相当的——也可能最终是联合的——反制。

  (节选自《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青年参考 ) 

海外利益须有强大军力“护航”
张文木
2009-06-09 16:13:00 来源: 青年参考(北京) 


  在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断向海外扩展的今天,没有海权,我们就不能充分享受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权利。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安全观念的比较,作者指出:只有发展强有力的海上军事投送能力,中国的海外贸易以及侨民的安全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和霸权打交道要靠军力

  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优点:东部接着市场,西部接着世界石油宝库。现在有人研究能源战略,认为我们应当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我们也跟一些国家签了贸易合同,但我认为,如果没有海上军事自卫能力,就不能保证合同的有效性。说实话,美国轻则施压,重则搞个政变,就能在一夜之间把这些合同全都变成废纸。

  保卫能源自由贸易的能力取决于军事投送能力的强弱。没有海上军事投送能力,海外贸易的保护只是一纸空文。有人说,美国为啥要惹我?问题在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南斯拉夫长期受西方影响,知识分子觉得美国讲人权,在科索沃战争中,他们每人戴一个星靶(星状靶标),走到桥头上唱豪迈的英雄歌曲。但等导弹打过来之后,这些人就再不敢出来了。

  跟美国这样的霸权打交道,就得靠力量。在国际斗争中,力量要走在前边,不然经济成就是保不住的。现在中国的经济越长越丰腴,但只是软绵绵的丰腴,原因在哪儿呢?没有骨头,有点骨头也缺钙。这个骨头就是军队。

  邓小平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经济发展起来后,我们发现中国国防同样需要经历一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变革。打赢未来战争不能再指望“诱敌深入”的战术。在一贫如洗的时候,你可以诱敌深入;现在我们整个东部地区已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这时再诱敌深入,即便是打赢了,作为国家存在的核心能力即经济再生能力也没有了。

  当代中国应树立新安全观

  我在海外与中国商人交流,他们最担忧的就是自己的安全。许多嫁到国外的姑娘强烈地祈盼中国强大,因为她们在国外委屈多。看看美国,一个记者在巴基斯坦失踪,就得死要见尸,活要见人。中国的海外侨民走到哪里都要有底气,这靠什么?靠我们的军人,尤其是我们的海军。可我们现在的军事外投能力在哪儿呢?我们海军进行友好访问的能力倒是有,做展示、交流问题不大。但打起仗来,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可能就不会太广了。

  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家门口。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嘛,美国军机到这儿来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可是,假如我们的军机到夏威夷转一圈,你敢说这对美国人也是“正常”的吗?估计还没到夏威夷上空,美国就会将它打下来了。美国的观念是:跟它安全有关的事就是它的事。大家读美国的战略报告,美国的“本土”两个字绝不意味着就是北美那一片,它还包括美国在全球所有已控制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在他们看来,美国是一个世界的概念:美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美国。

  美国怎么这么坏,到处伸手?其实政治不重好坏,只重利益。美国商人到处投资,还得靠中东的石油,其欧洲盟国也要靠中东的石油,它怎么能不管?我们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不理解,只是因为我们没走到它那一步。美国人眼中的安全观念是世界的,海外越安全,本土就越安全。这个思想正是从19世纪末马汉那时候开始的。它对当时的美国人、今天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安全哲学。

  (节选自《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青年参考 )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张文木
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