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经典篇章 ——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作者:佚名 来源:学习时报 2023-06-22 123

  2023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有一篇关于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重要文献《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该文是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一部分。这篇重要文献回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百年奋斗史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创新和发展

  人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奋斗史。中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观点和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意义给予肯定,同时也对其否定人权的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进行了彻底批判。”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立足于“抽象的个人”,把人权归结为理性的产物,因而是天赋的、超历史的、非现实性的普遍存在,其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特权,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利。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则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个人”,人权观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永恒的人权,只有历史的、具体的条件中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主张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并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权的内涵也根据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不能脱离不同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空谈人权。

  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权法治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还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主要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深刻总结了我国在推进人权事业实践中取得的6条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二是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三是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四是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五是坚持依法保障人权;六是坚持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中国人权事业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人民性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最显著的特征。只有从我国国情和人民要求出发推动人权事业发展,才能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人权,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日益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人权保障上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人权也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极化、贫富分化、族群对立不断加剧,底层民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权利倒退。但是,他们还自诩“人权卫士”,打着所谓“普世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他国内政,导致一些国家战乱频发、社会长期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有人权,不能以别的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更不能搞双重标准,甚至把人权当作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不以西方的人权标准为圭臬,也不需要西方国家来评判,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我国国情和人民要求来发展人权事业。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每个国家都有权利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公共卫生危机等全人类共同挑战,更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真正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这篇重要文献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权工作重要性和规律性的深刻认识,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厚的理论内涵。当代中国人权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我们党百年来争取和保障人权历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超越了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念的局限性,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进全球人权治理和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