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钉钉子精神 好蓝图一干到底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07-31 84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不仅需要干劲,更需要韧劲;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大国政贵有恒,不能朝令夕改,不要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法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学习、理解和践行这一方法论,对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确保党的长期执政有重要意义。

1 钉钉子精神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绘制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业已明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基本方法论。

第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正在落实。这一战略举措蕴含的工作方法是倒推工作法,也就是从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倒推到现在的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目标是一系列小目标的集合和集中,小目标是大目标具体的分解和分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实现大目标,必须先实现一个个的小目标。

坚持和践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目标一个阶段目标地完成,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唯有“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个钉子再钉下一个钉子”,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第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也是保证干部队伍健康成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内在要求。

干部成长既靠自身努力,又靠组织培养。这些都要求干部在艰苦实践中淬炼成长,在干事创业中磨砺成才。干部成长的内在规律,是通过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工作本领的增强,取得实实在在业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过程。要取得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干部必须聚焦具体实践,在事上磨,在难处炼,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

1973年,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与威廉·蔡斯(William Chase)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10年定律”。这一定律说的虽是专业人才,但对普通干部成长仍然有借鉴意义——干部成长同样需要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增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要做到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就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修身增才、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心思沉下来,一点点琢磨,一步步钻研,方能真正做到格物致知,才谈得上修齐治平。古今异代,人心攸同。新时代,党员干部同样应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心钉在岗位上、钉在职责上、钉在具体事务上、钉在一方土地上,不急不躁,专心实践探索,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形成干事和立人的良性循环。

坚持和践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干部成长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通过一代又一代干部队伍的代际传承,使年轻干部树立并发扬钉钉子的信念,确保钉钉子精神永续传承,确保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第三,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发扬钉钉子精神,是取信于民、确保党的长期执政的内在需要。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承诺就要兑现。对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来说,几年、十几年看不到改变,生活境遇和工作状态总是在循环反复甚至倒退,就会丧失对党的信心,进而影响党的长期执政。

唯有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事业发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徙木立信,从小事做起,用可行的目标引领干部群众,用实绩激励干部群众,带来群众生活一点一滴的改善,群众才会发自心底地信任党和政府,才会主动追随和认同党的领导,从而确保党的长期执政。

2 “飞鸽牌”干部要干“永久牌”的事业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的座谈中,讲起了山西省右玉县委一任接着一任带领人民群众治沙造林的故事,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总结起来,“右玉精神”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山西省右玉县,处在大风口,解放初期林木覆盖率不到0.3%,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曾有到此饱受其苦的外国专家断言,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建议举县搬迁。

扎根还是搬离?“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中共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和当地干部群众经过深入调研后明确了右玉县的发展蓝图。自张荣怀起,二十任县委书记展开绿色接力,率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绿色接力棒一棒一棒往下传,方法上不断改进,方向上坚定不移,一干就是60多年。

一张蓝图绘到底,方法要管用有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避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正如钉钉子,方向不变,钉子钉入的部位不同,用力的方式和大小也要随之调整。否则,钉子就会钉歪。

20世纪50年代的“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到60年代的“哪里有风哪里栽,再把风沙锁起来”;从70年代的“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到80年代的“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从90年代的“退耕还林连片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到21世纪的“乔灌混交立体栽,山川遍地靓起来”……

六十多年来,右玉的绿色发展方向始终不变,而绿色发展的具体理念和方法却一直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用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钉钉子精神”的思想实质和方法论精髓。

蓝图科学合理,继任者就不要搞“兜底翻”,“飞鸽牌”干部要干“永久牌”的事业,这是右玉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座右铭。

3 树立正确政绩观,找准方向,久久为功

发扬钉钉子精神,首先要明确对钉钉子精神的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其次,要掌握“钉钉子”的专业技能和方式方法,提高“钉钉子”水平。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认识“钉钉子”的价值和意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主政一方,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不能到了一个地区、单位三五年后,各项工作依旧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毕竟,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沿着前任的路子走,是不是没思路没本事?当然不是!右玉县第十四任县委书记师发说得好:“前任干得对,得到群众拥护,我们就得干下去。前任好好的路线你推翻了,第一说明你水平差,第二说明劳民伤财,第三说明你的思想意识有问题。靠标新立异引起领导的注意,你先要问问自己那套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屁股是不是坐在老百姓这边。”

一张好的蓝图就要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始终坚持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甘于在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发扬钉钉子精神,党员干部既要有思维力,找准方向;又要有行动力,久久为功。

发扬钉钉子精神,首要的是找准方向和切入点。方向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钉钉子,找准方向是第一位的,谋定后动才更可能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避免‘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

干工作、抓落实,必须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不能大而化之,搞一刀切、一锅煮。否则,“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

其次,要聚焦主要作战目标,集中精力持续冲锋。钉钉子,“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政贵有恒。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作者张国玉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