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住证申请首日居民多咨询 将可网上填申请表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6-10-03 343

昨天是外地户籍来京人员可以申请北京《居住证》的第一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西城公安分局厂桥派出所看到,整个上午来派出所“咨询的多,申请的少”。有居民因为《暂住证》过期,需要先申领《居住登记卡》,待半年之后再来申请《居住证》。北京市公安局人口总队副总队长张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居民领取《居住证》后,可享受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三项权利,以及六项服务、七项便利。此外,北京市公安局计划在两个月内开通网上办理《居住证申领表》,市民可在网上申请该表格并填好,带到申请现场办理《居住证》。

现场 咨询者多申请者少

昨天是外地户籍来京人员可以申请北京《居住证》的首日,北青报记者在西城公安分局厂桥派出所看到,上午937分,派出所正式受理了第一份《居住证》申请。这份申请来自张先生的岳父。张先生是北京人,也是什刹海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带着户口属于江苏徐州的岳父来申请《居住证》。张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得知101日起外地来京人员可以办理《居住证》的消息,确认岳父符合条件后,一早就带老人到了派出所,他表示自己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也想趁此机会了解一下办理流程,将来好服务社区居民。

由于张先生带着岳父的有效《暂住证》,办理人员很快通过了初审,向张先生提供了老人申请《居住证》的回执,并告诉张先生,只要审核没有问题,15天后老人就可以拿到全新的北京居住证了。

昨天下午厂桥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从上午的办理情况来看,总体人数并没有明显超过预期,而且“咨询的多,申请的少”。该工作人员介绍,还有一些申请者缺少必须的条件,“比如有些人刚刚来京,或者持有《暂住证》但是时间不足半年,总体来看,上午厂桥派出所大约三分之一的《居住证》申请可以被成功受理。”

提醒

《暂住证》过期需先申领《居住登记卡》

张女士的女儿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由于非北京户籍,一直每年更换《暂住证》。2016922日,《暂住证》到期,张女士来到派出所,咨询孩子的《居住证》该如何办理。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人口管理支队副支队长魏志强告诉张女士,根据《北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规定,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并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外地户籍来京人员,可以申领《居住证》。由于张女士女儿的暂住证已经过期了,因此不能直接申请《居住证》。魏志强告诉张女士,可以先带女儿到居委会办理一个《居住登记卡》,半年之后就可以申请《居住证》了。

措施

两个月内将开通线上填申请表

昨天上午,北京市公安局人口总队副总队长张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暂住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颁发的临时户籍登记的证件,强调的是对外地户籍来京人员的户籍登记和人员管理。《居住证》虽然也有户籍登记功能,但更强调赋权。

他举例说,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的立法精神,外地户籍来京人员符合申领条件的,领取《居住证》后,可以在京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三项权利,以及六项服务、七项便利,今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持证人可以享受的服务和便利还会逐步扩大。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未来公安部门计划在两个月内开通网上办理《居住证申领表》,市民可在网上申请该表格并填好,带到申请现场办理《居住证》。

解读

有工作居住证是否还需办理《居住证》?

北青报:有些非本市户籍人员已经有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他们是否需要办理《居住证》?是否需要先办理《居住登记卡》?

北京警方:《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是北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发,由用人单位为符合条件的员工申请的,证明在京工作的证件。《居住证》则是根据《北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由外地户籍来京人员向公安机关自愿申领办理,是来京人员在京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通过积分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原则上,《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在有效期内,一般不需要办理北京《居住证》。

北青报:办理《居住证》需要《居住登记卡》,该卡由居住地流动人口管理站办理,那么在哪里能找到流动人口管理站呢?

北京警方:市公安局已经公布了108日可以办理暂住登记、领取《居住登记卡》的第一批346个流管站的名称和地址,群众可以登录北京市公安局官方网站的公示栏查询。

北青报:《暂住证》停止办理后,《居住登记卡》是否具有《暂住证》甚至是《居住证》的同等功能?能用来办理哪些业务?

北京警方:《居住登记卡》是申领《居住证》的基础,发放对象是在京居住不满6个月,或者满6个月但不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无法申领《居住证》的外地户籍来京人员。

目前,持有《居住登记卡》或《居住证》均可以办理身份证异地换领、驾照业务。办理其他社会事务,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完善政策,外地户籍来京人员需要时可以向相关部门咨询。

文并摄/本报记者 屈畅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