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铁证:45名战犯笔供 450件档案 4.5万封信件

作者:佚名 来源:光明日报 2014-07-05 357

 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450件日军侵华邮政检阅档案

 

    本报长春7月4日电(记者曾毅 特约记者任爽)近日,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了450件日军侵华时期邮政检阅档案,涉及信件约4.5万封。其中日本人与日本人之间的通信占50%以上,形成时间为1937年到1945年。

 

    邮政检阅档案是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关东宪兵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侵华时期,各地宪兵队针对日本军人、军队服务人员,日本移民、侨民等日本民众,日本殖民地、占领区的军政要人及普通民众,外籍人士特别是传教士、公使馆、领事馆员的往来信件、电报、电话、出版物进行秘密检查,对其中反映日军暴行、战争实态、危害日军统治或可资日军利用的内容,做出削除、扣押、烧毁、部分涂抹、原样发送等处理,并摘要辑录形成月报或周报。档案全部为日文书写。

 

    档案显示,日本宪兵队实施邮政检查的区域范围,覆盖伪满洲国、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以及印尼的爪哇。从信件摘抄内容来看,主要反映日军烧杀淫掠暴行,实施战略轰炸,密谋利用白俄侵略远东,修筑秘密军事工程、奴役劳工,进行化学战、细菌战,日本实行欺骗性移民政策,日伪当局经济统制,日本军人厌战怕死等罪证。

 

    据吉林省档案馆副馆长穆占一介绍,邮政检阅档案是日本宪兵队自身形成的,所摘录信件的内容完全出自日本侵华史的亲历者、见证者之手,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案例鲜活,具有无法抵赖的原始性、不容置疑的真实性、无可辩驳的客观性,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如山铁证。

 

    另据了解,今年4月,吉林省档案馆新公布了89件日军侵华档案,其中包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档案87件,伪满中央银行档案2件。档案公布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影响。这两次公布的档案仅是吉林省档案馆馆藏10万卷件日军侵华档案中很小的一部分,该馆还会定期发布日本侵华档案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建立档案数字化平台,以便更多学者、学生和一切爱国人士方便快捷地利用。

 

《铁证如山——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发布

 

    本报长春7月4日电(记者曾毅 特约记者任爽)近日,《铁证如山——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以下简称《邮政检阅月报专辑》)新书发布会在长春举行。此次出版的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系列,首批推出两本,共辑录450件,涉及4.5万封邮政通讯、信件,均为侵华日军自己形成的档案,完全出自日本侵华历史的制造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之手,历史性和真实性不容置疑。

 

    《邮政检阅月报专辑》由图片档案和参考译文两部分构成,图片档案主要是挖掘、整理出的历史文献档案的影印图片,具有历史性、客观性、真实性和资料性;参考译文主要是与图片档案相对应的中文翻译。

 

    《邮政检阅月报专辑》主要涉及八个方面: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暴行档案;日军实施战略轰炸罪证档案;日军密谋利用白俄侵略远东罪证档案;日军修筑秘密军事工程、奴役劳工罪证档案;日军进行化学战、细菌战反人类罪证档案;日本军人厌战史实档案;日本移民侵略罪证档案;民众不满战时经济统制档案。此外,档案中还有大量书信,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抗战的必胜信心和对汪伪汉奸卖国行为的批判,以及在华的外国人对日本侵华的看法和对日本统治的不满与反抗。

 

    据介绍,于2014年4月出版的《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一书,已经引发了广泛反响。本次出版的《铁证如山——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邮政检阅月报专辑》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也是《铁证如山》产品线的延续和延长,是吉林省档案馆专业研究人员在多年挖掘、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专辑的形式披露的馆藏侵华日军档案史料。全书反映了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铁证,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和践踏中国人民人权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及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吉林省档案馆副馆长穆占一:

 

邮政检阅档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铁证

 

    邮政检阅档案是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关东宪兵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侵华时期各地宪兵队实行邮政检阅活动形成的月报或周报档案。

 

    此次公布的邮政检阅档案共计450件,形成时间为1937年到1945年。邮政检阅档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铁证,特点突出,特色鲜明:

 

    一是具有原始性。邮政检阅档案是各地日本宪兵队自身形成的,1945年投降时未来得及彻底销毁而遗留下来的,所摘录信件的内容完全出自日本侵华时的亲历者、见证者之手,具有不可抵赖的原始性,用权威专家的话讲“这批邮政检阅档案是第一手资料中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具有真实性。被检查信件的发信人、收信人的姓名、住址均可查证。很多信件内容与历史事件相吻合,真实性不容置疑。

 

    三是具有客观性。邮政检阅档案的检查主体是日本宪兵队,被检查对象包括战争的加害方、受害方和见证侵略过程的第三方,案例丰富,视角独特,这是以往任何一种史料所无法具备的,客观性无可辩驳。

 

    四是具有丰富性。此次公布的450件档案,摘录信件约4.5万封,既有日本人之间的通信,又有中国人之间的通信,还有第三方国家的通信及刊物。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五是具有史证性。邮政检阅档案涉及的许多信件从微观角度证实了重大史实,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吉林省档案馆还将继续秉承“管研一体,内外结合,服务需要,坚持如一”的原则和精神,继续整理、发掘、研究日本侵华档案,定期发布日本侵华档案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报记者曾毅 本报特约记者任爽采访整理)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吉林大学日本侵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衣保中:

 

应加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掠夺的研究

 

    吉林省档案馆近期发布的馆藏邮政检阅档案揭露了侵华日军的诸多罪行,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反映“七七事变”后,日伪当局对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作为军需品加以控制,集中物资供应侵略战争,全面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造成物资匮乏、物价暴涨。

 

    事实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就把我国东北变成其扩大侵略战争的战略基地,利用炮制的伪满傀儡政权,千方百计地夺取东北的经济命脉。为了实现其经济掠夺的目标,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了殖民地统制经济体制,利用军事和强权的方式实施其掠夺性“开发”计划,实质就是一种殖民掠夺行为。

 

    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殖民掠夺产生了一系列后果:

 

    首先,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阻断了东北民族资本的发展。日本通过对东北经济的垄断和控制,使东北经济迅速殖民地化,压缩了民族资本发展的空间,造成民族资本的严重衰退。

 

    其次,日本为了强化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在东北强行建立了殖民地统制经济体制,打断了清末以来东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的进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基地以及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遭到严重破坏,不仅阻断了东北地区正常的经济发展道路,而且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再次,日本为了满足战争物资需求,在东北进行以资源掠夺为目的的所谓产业“开发”,重点发展军需产业,导致重工业畸形膨胀,造成了东北经济结构的严重比例失调。

 

    最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严重损耗了东北的资源,破坏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强制“原料满洲,工业日本”的方针,成立了“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成为日本直接掌握的掠夺东北煤炭资源的垄断公司。此外,日本还大肆掠夺东北铁矿资源,严重破坏了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本报记者曾毅 本报特约记者任爽采访整理)

曾毅 任爽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5日   05 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