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中印关系未来希望何在?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歌会网 2020-08-19 420

中印关系未来希望何在?

张志坤

张志坤:中印关系未来希望何在?

  喧嚣一时的中印加勒万河谷事件就要平息过去了,如同几年前的洞朗事件一样,双方再次通过外交谈判管控了彼此关系的“危机”。现在,人们所关注的已经不是这个事件会怎样发展,而关注于中印关系的未来。此次危机过后,我们对未来的中印关系应该抱有怎样的希望与期待呢?

  可以肯定地说,继续像过去那样对中印关系进行各种各样的积极设计,如今已经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曾几何时,一些人对中印关系充满期待,他们认为,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数一数二的大国可以结成发展联盟,在谋求经济发展进步这一共同诉求下进行广泛的战略合作,实现两国在经济上互补互助、互相支撑,缔造所谓“龙象共舞”的瑰丽景象。更有甚者,还有人曾大胆设计,提出了吓人的“中俄印”战略轴心一说,声称未来有可能结成中俄印三国同盟,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重塑或再造全球战略格局。

  应该说,上述愿望和理想都十分美好玄妙,可惜根本都属于镜花水月。此次加勒万河谷事件,不但把既有的中印经济联系冲击得七零八落,还将在更大、更深的范围影响中印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中印之间已经不会有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

  战略互信是战略合作的基础,任何两国之间,如果没有基本的互信,而是充满敌意、彼此提防,互为假想敌,都瞄准对方做有朝一日大打出手的准备,这样的国家之间就不可能有什么战略合作,更不可能实现什么“共赢”,而将出现一切广度与一切深度上的对峙与对抗。

  中印之间就是这样。在战略野心与民族情绪的双重作用下,印度今后将变本加厉地针对中国进行军事准备与战略对峙,为此,它必将进一步加大对藏独势力支持的力度,限制中印双边关系各个领域的实际进展,加强同中国在南亚次大陆以及印度洋上的争夺,极尽所能地阻扰和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其二,印度将更多地向霸权集团靠拢寻求支撑

  印度虽然号称是不结盟国家,但这个国家历来依靠大国支撑来助力于自己的战略野心。中国的综合国力远非印度可堪匹敌,但印度又从不在中国面前认怂,总想同中国一较高低,矢志打赢中国。这就更要借助于外来强大战略力量的支援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冷战结束之后印度和美国之间就频送战略秋波,多年过去,现如今双方之间的苟合已经达到相当火候。在美国方面,甚至许多不能对盟国输出的战略物质都已经向印度敞开大门了,极力扶持印度、鼓动印度的战略野心、煽动印度的战略冒险,是美国“印太战略”中最活跃的政策策略。

  此次中印冲突之后,印度将丢掉此前还剩有的一点矜持,而赤裸裸地投身到霸权的战略怀抱之中。它将高举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大旗,打着“自由世界”的金字招牌,从里到外都把自己打扮成西方社会的一员,从而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温暖,得到输血打气。今后,印度将成为美国霸权“印太战略”的排头兵,对此已经没有任何疑问了。

  其三,中印关系的变化还将冲击既有的战略框架

  若干新型国际战略关系框架为中国所精心打造,也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但现在却面临中印关系急剧变冷的冲击,比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印度是这些组织的重要成员,但现在却成了明明白白的“特洛伊木马”,踢出去不是,继续放进来也不是,任何取舍都涉及诸多方面的关系,真是要左右为难了。

  上述这些问题说明,中印战略合作的基础不存在了,未来的中印关系已经没有实现战略合作共赢的可能,曾经靓丽迷人的中印关系美景已经烟消云散,中印关系的崇高理想已经不复存在。

  崇高理想没有了,中印关系就只能寻求保住底线,即两国之间避免危机、避免发生大规模冲突,从而实现表面上的平静,让漫长而充满争议和争端的边界线能够相安无事。

  未来的中印关系可以做这样的期盼与希冀吗?

  首次,这样一种局面为中国所渴望所期盼

  同印度陷入激烈的对抗冲突中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这是起码的战略常识;发展崛起的中国也不能四面出击、到处冲突,而必须聚焦于主要矛盾和主要战略方向,这也是基础性的战略策略。

  从这个意义上,此次加勒万事件尽快平息下来总体上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但目标对路并不意味着办法也一定对路。中国在中印关系上的总目标是遏制和化解中印冲突,为此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而不能消极被动地应付,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一套。对于避免和化解中印冲突,中国的渴望显然远远大于印度,而且在实际过程中表现得很强烈,甚至有点很怕对印度刺激过分把惹火起来。在此次中印两国边境武装力量的肢体冲突中,印度其实是大败亏输、落花流水,但随后印度的气焰却相当嚣张,不但向冲突地区大举增兵,摆出要大打一场的架势,而且在舆论上气势汹汹,口吐各种狂言,把中印冲突演绎成为输人不输阵、输人不输势的样子,以至于印度国内一片获得空前胜利的氛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大概即在于此,即印度方面已经摸清中国方面的急于平息事态的心理,因而敢于放手大吵大叫,唯恐乱子不大不热闹。

  中国对中印关系的渴望与企盼不应该成为印度要挟中国的资本,否则将导致相当难堪的战略被动。所以,笔者历来主张,对于印度,中国应该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而不应在喜马拉雅山上株守。应本着“要想向东,先要向西”;“要想东打,须先西指”的原则,以进为退、以攻代守地处理同印度之间的争端与冲突,以此夺取中印关系的主动权。

  其次,中印关系保底线诉求缺乏基本保障

  中国有人讲,中印“两国有一万个理由把双边关系搞好”。应该说,这样的战略觉悟真是够高的了。但印度方面也有这样的认识与觉悟水平吗?笔者以为未必(参见笔者文章《中印边界摩擦冲突常态化的危险》)。尽管有一些中国人对印度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但寄希望于中国在战略说服印度,从而使之觉悟起来,能自觉维护中印关系大局,这种可能性不大,在概率可能性上基本可以视为零。

  也有人寄希望于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说印度不可能在经济上同中国脱钩,说对华“脱钩”是印度不可承受之重(见《环球时报》2020年7月8日《对华“脱钩”是印度不可承受之重》)。但事实已经对这种说法狠狠打脸了。印度正在经济领域排斥中国,且以印度之体量,似乎还能够承受,并没有露出什么“不堪”的迹象。

  是不是还有人寄希望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不得而知。笔者这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当今中国一直都有人动辄就拿什么“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个大论来说事,好像所有人都必须服从这个主题,否则就将粉身碎骨、一败涂地似的。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大论可能着实吓唬了一些中国人,但恐怕吓唬不住国际上各种各样的战争贩子与冒险投机主义者,印度当局包括执政的莫迪在内,也不大可能被中国一些人的这种说法吓唬住。

  最后,中印关系的底线依然面临挑战

  对于中国方面想保住中印关系底线、稳定中印关系大局的战略诉求,印度方面看得很明白,美日等国更是看得十分明白,而且他们还完全知道中国这个诉求背后的真实算计,其对象就是他们自己。

  既然这样,他们会坐视中国实现这样的企图、达成这样的目标吗?

  笔者以为这恐怕连一点可能都没有!当年一个中俄石油管道都曾遭遇日本苦心孤诣的掣肘与牵制,何况中印关系这样巨大的战略项目,日本岂能无动于衷。至于美国,“印太战略”需要深耕印度,中印关系又岂能被放过!所以,以美日为首领,整个西方社会将对中印关系极尽所能地加以破坏,尤其要粉碎中国的目标企图。所以,对于中印关系的基本底线,来自“国际社会”的破坏不可忽视。

  印度方面对于中印关系的底线与大局也不会抱怎样认真的态度。几年前印度挑起了洞朗事件,后来又有无人机越境侦查事件,此次又挑起了加勒万河谷事件,若干年月之后印度还会挑起什么事件,很难预测。中印边界长达几千公里之漫长,想要制造点什么事件出来,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反正在印度看来,每一次事件危机都是以印度取得胜利而告结束,这等痛快爽利的事情,怎么能到此为止、戛然而止呢?从这个角度看,中印关系的下一场危机,以及制造危机的主动权、选择权始终掌握在印度手里。所以,印度今后继续制造新事件的冲动依然强劲,这仍然对中国构成不可忽视的挑战。

  还不能不考虑到的是,如果印度对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或者巴控克什米尔等下手,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直接颠覆和破坏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届时中国该怎么办呢?这也堪称是一种考验性的可能。

  总之,当前中印之间的加勒万河谷危机平息,与其说让人松了一口气,还不如说平添一份忧虑,因为更多的人在拷问中印关系的未来。以目前的形势而论,中印关系的未来不是充满希望,而是没有多少希望,两国在加勒万河谷那里各自后撤,恐怕只是战术性的后退,实质不过是要换一个战场、换一种搞法而已。中印战略对抗已经不可避免,其势已成骑虎,归根结底,要看中国自己能否争气,希望只在自己身上。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