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铁在哪儿?

作者:韩剑夫 来源:秘书工作 2020-08-07 3172

“巴铁”铁在哪儿?

韩剑夫

巴基斯坦是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素有“巴铁”之称。中巴友谊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两国就有交往,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经过巴基斯坦向西延伸。中巴于1951年5月建交,在两国历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巴关系已发展成为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堪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

“巴铁”铁在哪儿?

“巴铁”铁在政治互信、战略协同

建交69年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毛泽东主席和佐·阿·布托总理等两国领导人多次会面,周恩来总理先后5次访巴。通过走亲戚般的高层互动,两国就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战略沟通,引领双边关系持续发展。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巴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两国一致决定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并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揭开了中巴关系新篇章。2018年巴新政府上台以来,伊姆兰·汗总理已3次访华,4度会见习主席。两国每年副部级以上代表团互访数量超过30次。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巴关系的最大特点是高度政治互信,凡事为对方着想,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巴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支持配合。巴将对华友好作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凡有涉华议题的外交场合,巴均主动为我发声,予以坚定支持,中方也视巴为重要战略伙伴,坚定支持巴维护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放眼全球,中巴这种“背靠背”式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合作难能可贵。

“巴铁”铁在合作深入、利益交融   

长期以来,中巴两国广泛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优势互补,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合作的格局。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经贸关系,到如今中巴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议定书生效、中国连续5年成为巴基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从20世纪60年代修建连通两国的喀喇昆仑公路,到今天我国参与建设的机场、高速公路、发电站等为巴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重大项目,均见证了两国关系的高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巴积极响应,全力参与。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重大先行先试项目,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走廊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完成16个重大项目,尚有16个在建,直接创造约7万个工作岗位,对巴基础设施、能源、民生、产业合作、农业等领域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此外,中巴防务、安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如在巴基斯坦天空展翅翱翔、为习近平主席专机护航的“枭龙”战机,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巴基斯坦卫星,开设在巴基斯坦高校的孔子学院……中巴合作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巴铁”铁在心心相印、民意相通

民意基础深厚是中巴关系的独特优势。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斗争历程让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怀有朴素而真挚的友好情感。随着中巴关系发展,两国人民越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在巴基斯坦人民眼中,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钢硬、比蜜甜”,“宁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谊”。中国人民则视巴基斯坦人民是“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

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友好故事。最广为传颂的是当年为修建喀喇昆仑公路,88名中国工程人员在巴牺牲并长眠于北部城市吉尔吉特,一个当地家庭三代人40年如一日义务守护陵园,成为中巴友谊最真挚的诠释。

如今,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在日益频繁的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上。两国已结成14对友好省市,每年人员往来超过20万人次。巴在华留学生近3万人。两国人民亲如鱼水般的交往为中巴关系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巴铁”铁在风雨同舟、命运与共

每逢困难时刻和紧要关头,中巴总是同甘共苦、守望相助、互为后盾。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巴出动军用运输机将全部战略储备帐篷第一时间运抵灾区;2010年,巴遭受特大洪灾,中方派遣史上最大规模医疗队,陆空并进全方位施救;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军舰帮助176名巴公民撤离,巴军舰帮助8名中国留学生撤离……这些历史片段生动诠释了中巴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巴铁”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巴总统阿里夫·阿尔维专程访华,当面向习近平主席表达巴方支持。伊姆兰·汗总理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表示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巴参议院、国民议会分别通过决议,表示巴基斯坦人民和中国人民永远站在一起,巴坚定支持中国抗击疫情的斗争。今年2月1日,一架军机载着巴基斯坦从全国公立医院筹集的近80万件防疫物资飞抵乌鲁木齐,给中国人民送来温暖和力量。

巴社会各界也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中国的支持。在湖南长沙工作的巴医生穆罕默德·乌斯曼·扬贾在外国友人中率先主动前往武汉抗击疫情。在一些国家纷纷从武汉撤侨、停飞赴华航班之际,巴政府宣布坚决不撤侨,并在春节假期后恢复两国直航。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中国也克服重重困难,安抚照料好巴在华公民,特别是在武汉的留学生。在巴基斯坦出现疫情后,中国给予大量医疗物资援助并派出医疗队,报以琼琚。中巴友谊在疫情中再次得到升华。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1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