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镭:中国和南太岛国不惧“妖魔化”

作者:于镭 来源:环球网 2019-11-05 394

于镭:中国和南太岛国不惧“妖魔化”

    自所罗门群岛9月和中国建交后,中所关系一直是西方前殖民宗主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四个:一是所国相对人口较多,面积较大,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价值;二是所国对剩余的四个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具有导向和风标作用,前殖民宗主国忧心连锁效应;三是岛国在与中国建交后,往往效仿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因企望西方援助而俯首帖耳;四是“北望”渐成岛国主流社会思潮,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存在和影响日益扩大。正因如此,某些前殖民宗主国对与中国建交和希望与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小动作”频频,对中国同岛国平等互利合作的“妖魔化”持续升温。

就在所罗门群岛同中国建交的次日,该国马莱塔省的部分人士即在某些前殖民宗主国的操控下宣布“独立”;在中国森田集团与所国中央省宣布合作开发图拉吉岛后,前殖民宗主国又怂恿某些机构宣称“合作协议”无效。与此同时,前殖民宗主国十分默契地再次炒作太平洋岛国“债务危机论”和中国“债务外交与债务陷阱论”。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西方新闻界对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极度冷落。究其原因,报告引用大量数据证明,太平洋岛国并不存在严重的“债务危机”,而且若干岛国的“债务问题”是西方某些“捐助国”造成的,根本与中国无涉。最后,报告客观评价了中国对岛国的援助和“一带一路”为岛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作的贡献。

于镭:中国和南太岛国不惧“妖魔化”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反映了前殖民宗主国某些人士与势力的偏见、傲慢和意识形态的扩大化已经到了危害太平洋岛国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的程度。太平洋岛国在挣脱殖民主义的枷锁后,一直渴望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走上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但是,无论在国际政治领域,还是世界经济体系中,太平洋岛国均被极度边缘化。世纪之交,新兴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与亚洲国家“互联互通”、“借鉴亚洲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北望”方略成为岛国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共识,也成为太平洋岛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战略考量。

中国倡导以“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理念与太平洋岛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感受到了中国的真诚,也看到了脱离贫困和国家发展的希望。这对太平洋岛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太平洋岛国与中国互利合作迅猛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因。太平洋岛国具有“岛多国散”的共同特点,各岛之间交通不便,联系不密,难以形成统一的商品和就业大市场。“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太平洋岛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内联内通”,而且有助于岛国与世界各地实现“外联外通”。

事实证明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守望相助”是双方关系快速发展的最坚实基础和最强大的动力,是冷战和霸权主义思维作祟下的“遏制”和“妖魔化”策略根本无法阻挡的。抛弃冷战思维和“零和竞争”,共同推进太平洋岛国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才真正有利于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实现本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作者是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