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又是打引号的恐怖主义

作者:关哲 来源:观察者网 2014-03-02 879

  3月1日晚,黑衣恐怖分子将刀剑指向昆明火车站的无辜群众,造成至少29人遇难,140余人受伤的人间惨剧。就在此刻,你我的情绪仍然难以平复。除了部分继续矫揉作态阴阳怪气的网络意见领袖,全国上下各族人民同仇敌忾。

  据最新消息,恐袭现场证据表明,疆独组织是幕后策划者。

  历来标榜“职业素养”的西方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表示关注。这一次,大规模的平民伤亡让几大主流媒体也不好意思再赤裸裸地宣称这是“绝望的呐喊”,别忘了对于几月前的金水桥恐怖袭击事件,他们就是这样定性的。

  在CNN的大标题上,“恐怖主义”字样非常醒目,引号也格外“醒目”。无差别砍杀无辜群众,看见伤者还要补刀,这样的恐怖主义行为还要打上引号,不知道要多大恐怖才能去掉引号?恐怖分子用的大砍刀被称为“knife”,不知道要多大的刀,才能叫做“machet”?

  

西洋镜:又是打引号的恐怖主义

CNN对昆明暴恐袭击的报道截图

  BBC更为老道,表述极尽“客观”:“昆明大规模致命砍刺事件”。在副标题的位置上,一行小字中出现了“暴力恐怖袭击”这三个词语,当然也是有引号的。BBC的理由是,自己是在引用中国国家电视台的描述。在报道末尾,BBC再次大秀“公正客观”,表示上述引用中国官方内容“未经证实”。

  

西洋镜:又是打引号的恐怖主义

BBC对昆明暴恐袭击的报道截图

  路透社的标题干脆不加什么引号,直接把恐怖分子变成激进分子、好斗分子(militant)。华盛顿邮报与路透社不谋而合,将恐怖袭击称为持刀攻击事件(knife attack)。纵然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惨剧,西方媒体在必须谴责起这令人发指的暴行时候,仍然心不甘情不愿。

  

西洋镜:又是打引号的恐怖主义

路透社把恐怖分子变成激进分子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迅速站出来表态,对袭击事件进行谴责,这值得肯定。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他的措辞似乎也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用的只是terrible attack,即可怕的袭击,而非“恐怖主义”(terrorist)。虽只有几个字母不同,性质差别之大,显而易见。很遗憾,联合国发布的英语信息,应该是不需要我们汉语世界的人去纠正语法的。或许联合国的翻译拥有足够的“糊涂”,误解了新华社新闻里“暴恐”这个汉语词汇的多义?

  这样的场景我们太熟悉了。把恐怖袭击说成“绝望的呐喊”,把恐怖分子开脱成“值得同情的对象”,把暴力和惨案说成被压迫者的反抗。这些小把戏西方媒体有哪一次不耍得兴高采烈?比如在CNN报道的最后一段中,就将恐怖主义归咎于汉人移民导致的民族冲突。而《华盛顿邮报》也念念不忘“平衡报道”,称中国社会存在广泛的歧视。

  

西洋镜:又是打引号的恐怖主义

其他外媒报道昆明暴恐袭击的措辞(网友整理)

  西方社会饱受恐怖主义之苦。作为文明世界的一份子,我们的主流媒体每每表达出同情与遗憾。倘若较真,21世纪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难道不与西方世界的霸权主义,与资本主义全球化下的政治经济格局不公正息息相关吗?无论如何,针对无辜的平民实施暴虐与杀伤,这突破了文明世界的底线。今天,西方媒体在这条底线上进退失据,矫揉造作,令人不忍。难道在恐怖主义问题上,他们也想重演二战时期面对暴力恐怖的绥靖政策?

  在中国活动的恐怖分子知道西方主流媒体在说什么,想必也从西方媒体的同情言论中获得了鼓励。媒体应当珍惜自己的荣耀,而CNN、BBC是否希望背负这样的名声,那就是:恐怖分子成就“丰功伟业”的崇高感,不再来自他们自身的“信仰”,而是来自西方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世界不太平,体制性混乱恐怖在西方世界边缘反复发生,比如埃及,比如乌克兰。昨日,观察者网专栏作家,俄罗斯专家冯绍雷教授刚刚在文章里感慨,西方的双重标准在乌克兰克里米亚遭遇自相矛盾(如果支持乌克兰反对派用街头政治推翻既有宪政安排,就不该反对克里米亚民众用同样的方式反对乌克兰政府并宣布回归俄罗斯)。今天,他们似乎又毫无教训地将双重标准使用到中国头上。我们知道,他们将长期这样做下去,我们也清楚,我们自身要针锋相对,推进改革,解决问题。

  今天环顾中国互联网,痛定思痛,坚决批判恐怖主义与思考治理方式是舆论主流。对于西方媒体的伎俩也算见多不怪,无暇与之多做纠缠。这也意味着西方媒体言论在中国越来越边缘化。反过来说,在和平年代处久了,更要我们自己找对方向,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走群众路线,战胜恐怖主义。

  复旦大学学者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昆明事件应该成为中国社会构建反恐共识的起点,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行动,谴责同情恐怖分子及其行为的言论,谴责借题发挥发表不利于维护安全稳定打击恐怖分子的言行,努力继续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爱护自己的同胞。”我们要用坚定、沉着的法治,回应野蛮的恐怖分子。

  本次事件后,从平面媒体到微博微信,社会舆论比过去更为团结,那些矫揉作态的杂音反被群起抵制。这种众志成城正是我们战胜恐怖主义的坚强后盾。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8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