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毛:并不需要“预言”—从巴西、阿根廷、韩国看外资控制本国银行的后果

作者:邋遢道人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793

并不需要“预言”——从巴西、阿根廷、韩国看外资控制本国银行的后果

银监会3月27日公布《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比例限制(此前规定,外资单独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0%,联合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5%),即由外国资本由原来的只能参股中国银行变为可以获得控制权。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除了少数比较敏感的人写了些评论,多数网络论坛上基本没形成讨论。原因可能是多数人对银监会的办法究竟会带来什么结果并无把握。人民网“说吧”关于此事评论,一个网友说:“市场永远是对的,没有必要用人的意志去改变它.只有经历了风雨我们的市场才能真正的健康起来.痛并快乐着。”显然对“市场化”与“金融控制”没什么概念。贫道注意到,一些反对银监会“办法”的文章,论述了银行由外资控制的危害,但这些论述很多方面是理论推演,说服力并不强,也不能给大家一个直观感受。贫道写了个《清明节有感:船要翻了——中国不会复辟资本主义,但会复辟半殖民地》帖子,可能语气太悲观,强坛没有给发,只好以“杨毛”名字发在乌有之乡上。点击数近万,很多网站转载。但贫道觉得自己2003年出道就在强坛上,有义务把这个事情说得更清楚点,于是写了这个帖子,语气和内容力求符合要求,希望版主给发了。

允许外资控股本国银行,并不是当前世界市场经济的“现实”,这些事情只真实地发生在少数所谓“新兴市场国家”,也就是前殖民地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并没有被外资控制,都是本国资本或者国家控制着的。英国是金融祖宗,没有人能控制英国银行,法国最大的10家银行,8家是国有银行。美国喊叫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最厉害,美国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通过专门立法,禁止外国银行在境内吸收美国居民存款,禁止外国银行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不支持外国银行收购、兼并或控股美国银行等。通过该项法案,美国拒绝外资银行进入美国市场,即便个别被认为安全的银行获准进入,也不允许插手银行核心业务,更不允许从当地取得资金供应。通过这种种法律限制,美国成功地把外资银行排斥在银行业的主流业务之外,完全剥夺了外资银行与本国银行开展平等竞争的条件,最终使外资银行要么就是根本进不去,要么就是即便进去也活不下去。也就是说,西方国家金融权没有交给外国资本控制,不仅仅是这些国家本来的金融资本就雄厚,外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难以控制他们,而且还都设有金融壁垒,让外国资本无法控制本国银行。

确实有几个国家的银行试行了控股权开放的政策,并且真实地实现了银行基本由外资控制。这就是巴西、阿根廷和一些拉美国家,以及相当多银行被外资控制,印尼和很多东亚东南亚国家,甚至韩国一些重要银行也被西方资本控制。

也就是说,金融开放和金融市场化并不表示一个国家的银行由外国资本控制为前提,银行被外资控制显然是一个历史事件或者是某些规则的结果。即使“市场永远是对的”,也是有两条路可走的。那么接着一个问题是,假如银行被外资控制,真的会“真正的健康起来.痛并快乐着”吗?恐怕恰好相反!

贫道这里不用什么逻辑推演,也不假定存在什么“西方阴谋”。事实是,一些国家在被西方蛊惑和世界银行的逼迫下已经实现了金融“全面开放”并最终国内银行被西方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控制,这种控制造成什么后果也都明确显现了出来。最主要的是,这些事情并不是久远的历史,而是发生在最近十几年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我们无视这些眼前的事实,或者不告诉中国人这些事实,甚至掩盖这些事实,最终会被称为“骗子”的。

阿根廷是比较早推行金融全面开放的,允许外资控股本国银行,甚至主动出让银行国有股本。90年代是阿根廷加速金融自由化阶段。阿根廷金融在与西方全面接轨前的国有资本从1992年占银行资本的82%,下降到接轨后97年的48%。外国资本控制了52%。在外资在阿根廷银行控股超过一半的时候,“恰好”阿根廷发生了“金融危机”,整个金融体系接近崩溃。短短一年内,阿根廷银行国有股本又下降到33%,西方资本控制67%。阿根廷最大10家银行中,8家属于国外资本控股。终于完成了金融全面开放的“改革任务”。

阿根廷在此前近30年中,经济也飞速发展,gdp增长率并不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低多少。中国1980-1997年年增长率为9.2%;阿根廷即使80年代发生过严重债务危机,但同期增长率依然达到8.8%。这个时期人均国民收入甚至超过原来的殖民地宗主国西班牙。2001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使gdp下降到1997年的31%,下降三分之二还多!这是什么局面,即使不亲身经历也可以想象出是什么状态。2004年经济恢复,也无非达到1997年的42%,现在10年过去了,阿根廷经济依然与1997年差一大截子。日本所谓10年停滞,经济总量并没减少,就让我们唏嘘不止,想想阿根廷还不毛骨悚然?

阿根廷“痛”是痛了,“快乐”吗?政治局势动荡,曾经1个月换了5位总统;社会混乱,到处游行示威,死在警察枪口下的动辄数十人;中产阶级把钱存在国家银行不放心,都存在外资银行,结果外资银行首先出逃资金,动辄以百亿美元计,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结果大量中产阶级破产滑入贫困阶层,当然这还包括股市大跌带来的损失;2001年底短短3个月,150万阿根廷人加入失业大军,贫困人口上升到总人口的42%,又过10个月,到2002年10月,贫困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7%,2003年超过60%。阿根廷本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彻底崩溃,2002年竟然有数百名儿童饿死,而阿根廷是世界谷物和肉类生产最丰富的地方。

显然,阿根廷人“痛”了,但一点也不“快乐”!

问题在于,阿根廷人的灾难与金融权的丧失有关系吗?

金融自由化开始时期,大量外国金融资本涌入,股市大涨,楼市大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很多文章,尤其是王小强《投资赌博新经济》一书里详细论述了这个过程:所有所谓新兴市场国家在此后都出现金融风暴,外资突然出逃,股市楼市崩溃。到这个时候,国家突然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因为现代经济命脉已经不是矿山和其他基础行业,而是金融。阿根廷失去了金融控制权,政府没有任何能力控制资本外逃以保障阿根廷居民存款安全,也丧失了吸引外资,乞求外援的手段,因为国家在此前已经把国有资产卖个一干二净,现在连抵押的东西都没有——而所有银行这个时候都突然强调的全额抵押制度。而国内民族资本在经济崩溃中不仅流动资本损失严重,而且所有存款都没了效用。于是,包括银行在内的阿根廷国家和民族资本陷入极度困难,这恰好为西方资本彻底控制阿根廷经济提供了机会,于是,阿根廷被廉价卖光了。

阿根廷这个事情并不是发生在几十年前,不是写在教科书里的事情,而是发生在几年前!如果这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事情,有人还会说“时代不同了,环境不一样,当时发生的事情现在不一定会发生”。可这几年世界所有经济关系没发生什么变化,大的环境依然如故。最可怕,也是最可笑的是:我们亦步亦趋地走着阿根廷人的道路,只是还没掉下去。

失去金融控制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国家将陷入一种新的半殖民地状态:所谓半殖民地,并不仅仅是政治依附,主权缺失,也包括经济活动有一半实际是由外国人说了算。名义上的主权你都有,但是你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不得不由别人摆布。中国一定有人会说:摆布就摆布吧,让美国人摆布总比让共产党摆布好。听了这些话,你就想想阿根廷人并不是共产党执政,可阿根廷人并没有快乐。

也许有人会觉得,即使丧失了这样的主权,到时候想办法夺回来就是。

怎么夺?人家控股了你的银行,出的是真金白银,既合国际惯例有是你国内法允许的。人家占到60%,你能强迫增资转换股份?而且这个时候国家肯定捉襟见肘,哪里有钱做这些事情?继续变卖国家资产,这个时候国有资产早就所剩无几,把海南岛卖了?把解放军卖了?

巴西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旦金融被外资控制后政府能做些什么的例子。巴西与阿根廷基本同一时期做了同样的事情。巴西政府自1990年3月起开始大规模的改革,包括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开放化、放宽投资管制、公营事业民营化等。国有资产包括银行控股资产大量出让给西方跨国公司,二是将本币雷亚尔与美元挂钩,三是大幅度提高利率。这两点都是想吸引外资进入。这些措施很符合世行和西方要求。于是,大量外资流入,通货膨胀率降低到10%,经济高速增长。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经济逐年下滑,到02年最低点为97年的56%,后来虽然增长,04年也仅为97年的57%。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100多亿美元游资要跑,巴西政府将利率提高到40%!于是又获得稳定。到1999年,新的危机又来了。巴西银行利率竟然提高到49.5%!危机又过去了。但是,长期实行这么高的利率,其他行业的投资几乎成了没用的傻事(干什么也不能保障40%以上利润)。大量本来投入工商业的民族资本都进入了金融领域。这就是所谓拉美特点的金融危机。危机的基本特点是外国资本控制本国银行,国际游资控制着汇率、利率。只要有风吹草动,游资心里一嘀咕,巴西人民就害大病。

2003年1月1日,在20万人的欢呼声和疯狂的桑巴舞中,只上过5年小学的车工卢拉正式宣誓就职。当时的他满含热泪地说:“如果在我任期内,巴西全体国民都能享用一日三餐,我将不负此生。”当时的巴西连遭受亚洲、俄罗斯和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冲击,货币狂贬,股市暴跌,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外资纷纷撤离。而卢拉为民众打气说,一个像美国那么大的富饶国家,没有理由养不活约5000万生活在贫困中的巴西人,这给巴西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卢拉在第一任期内扭转了国家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通货膨胀率也逐年下降。3年多全国累计创造了463万个就业岗位,今年头8个月新增就业人数就超过120万。“家庭补助金”项目为1100万户家庭提供了小额资助,更多人受到教育,最低工资3年来显著增加,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实际增加25.3%,使4000万下层劳动者和退休人员受益。由于这些成果,3年来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了19%,贫困人口下降的绝对数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伟大吧?不伟大,因为卢拉并没有解决经济和社会根本问题。

首先,卢拉虽然止住了经济持续下滑,但经济增长极度缓慢。4年中年均增长不过在2到3个分点上下,而同期不要说东亚国家均为7~8个百分点增长,连拉美其他国家年均增长也超过4%(这些增长还不包括阿根廷,因为阿根廷同期也低于平均数,这些增长都是没与国际接轨的国家完成的,尤其像查韦斯这类左派国家)。政府一旦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和调配能力,也就失去了产业政策的制定能力和支持能力,能有什么作为?银行不给企业贷款,你就只能发行国债,而证券市场更是由西方金融资本控制。这还不说政府现根本没能力支付债务利息。截至2005年5月底的公共债务余额为9575.7亿雷亚尔,相当于同期GDP的50.3%,一天的利息付出竟高于政府年初至6月22日止共5.062亿雷亚尔的全部投资额。巴西经济学家据此认为,巴西仍不具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缓解社会不公的必要条件。卢拉虽然把缓解贫富分化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但手段匮乏。卢拉每年拨给贫困家庭的资金总计1100万美元,而每年腐败造成损失就有50亿美元。而这个政府各级办事官员都与西方资本有关,卢拉能做什么?卢拉连任总统后,贫富分化开始抬头,卢拉并没什么办法。巴西一直是世界贫富分化最严重国家之一,居住在山上的富豪与居住在山下的穷人,中间拉着很高的铁丝网,还有持枪武装人员守卫,穷人和富人之间甚至各自支持的球队都不同,存在着严重的对立。今年以来,巴西黑社会组织“首都第一司令部”在圣保罗州连续发动了3次袭击警察、平民和州政府办公地的“武装行动”,尤其是6月12日策划圣保罗州70多座监狱集体暴动,规模之大、气焰之嚣张令人震惊。卢拉在第一任期内对贫富分化有所矫正,但对于后两个“巴西病”仍束手无策。

即使是依靠强烈的民族情绪和猫腻手段抵抗西方金融控制的韩国也很难受。1997年金融危机,西方人正张开大嘴准备一举吞掉韩国民间金融时,韩国人发起了“捐卖黄金首饰”、“找出箱底的一块美元”等运动,筹资十几亿美元。但是金大中并不一定与老百姓真的一心。金采取了迂回手段,先是国家花费了1250亿美元将大部分银行国有化,然后命令负债沉重的国内企业2年内清除60%负债,结果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出售大量真实资产或吸纳新股东满足这一要求。于是西方数百亿美元流入韩国,2002年随着汉城银行出售给外国人,韩国9家商业银行的6家被西方控制。《韩国时报》报道:外国控股的银行“不情愿向韩国企业发放贷款”。现代企业离开银行怎么活?不给你贷款你就死,半死不活情况最好,于是外国资本到2002年就以“清仓价”控制了韩国半导体的44%,通讯业的21%,并成为现代汽车、现代电子、LG以及三星电子的重要股东。而著名的大宇汽车就在这场人为的债务危机中消失了。当年韩国人在一无所有情况下,违反“国际分工”发展汽车行业。但是所有政界、商界、社会名流都带头只开本国车,虽然韩国没有限制日本车进口的政策,但韩国汽车工业总算站住脚了,而且成为亚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可就这么一个简单过程,韩国两大汽车集团一个不算了,一个被外资控股了。以后你看到的韩国车,只能是“美国在韩国制造”的汽车了。中国汽车确实本来就是“通用”或者“大众”“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可韩国人拼死拼活创造的民族汽车,从此与中国一样了。丧失金融控制权就这点好处^_^

贫道就不再举例子了,印尼,墨西哥,泰国等情况也一样。

下面贫道就不说中国了,究竟中国金融“开放”到了什么状态,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美国人心里也有数。贫道说多了,怕帖子不给发。

相关专题:

质疑银监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邋遢道人
邋遢道人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