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邦:默多克与西方媒体

作者:马耀邦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406

(加)马耀邦 林贤剑、吴杨荷译, 林小芳校 
    
      2011年7月19日,西方媒体纷纷聚焦于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默多克因电话窃听丑闻,出席了英国议会的听证会。在过去的几个星期,英国许多政治精英和执法精英卷入了这桩丑闻。
      默多克先生控制了大多数英国媒体,持有许多家报纸和一家卫星电视。在澳大利亚和美国,默多克还控制着数量最多的英文报纸。然而,报业不再是其关注重心,电视广播开始成为其最有利可图的事业。但电视广播是一个受到严格管制的行业,广播的执照颁发和监管权力掌握在政治精英的手中。当时,像默多克这样睿智的传媒大亨利用媒体的力量进入圈内,从而成为英国政坛一个极具权势的人物,这并不奇怪。毕竟,自卡梅伦先生竞选成功以来,默多克成为唐宁街10号的首位非政治访客。事实上,“从玛格丽特•撒切尔到托尼•布莱尔再到戴维•卡梅伦,这三代英国政客都曾经寻求并获得默多克的支持。如果默多克先生与你站在同一阵线,他可以让他的媒体成为一支疯狂的拉拉队,同时对你的敌人进行嘲笑和威胁。”(注1)
       默多克的新闻国际(News International)也与伦敦警方关系密切,它有权使用英国警方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从而有可能获得社会名人的私人信息。但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这条道上走得过远,它“经营着一个庞大的搜集不良信息的情报收集网络,这为默多克提供了‘抹黑’工具,对任何胆敢挡道的政客、政府官员或是调查记者进行败坏、威胁、恐吓、骚扰,必要的话还进行破坏。”(注2)这与埃德加•胡佛(Edgar J. Hoover)担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52年里的行事风格毫无二致。在其死后,胡佛被指控,利用“联邦调查局骚扰持不同政见者和政治活动家,收集有关政治领导人的秘密资料,使用非法方式采集证据。” (注9)难怪默多克的电话窃听丑闻在英国引发如此大的义愤。
      在国际上,过去三十年来,默多克的报纸和电视一直是英美战争的重要支持者之一。默多克支持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马岛战争、老布什的第一次海湾战争、克林顿的南斯拉夫战争、小布什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及奥巴马继续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最近的利比亚战争。实际上,“默多克承认其利用媒体途径,支持伊拉克战争,并设法引导舆论支持这场战争。这显然是为战争做宣传。” (注3)伊拉克战争前夕,默多克告知其新闻记者,战争“是通往廉价石油和健康经济之路。” (注3)
      并非巧合的是,有三位世界领导人一直积极倡导伊拉克战争,他们是小布什、布莱尔和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但他们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是默多克及其庞大的传媒帝国的宠儿,默多克传媒帝国在澳大利亚起家,拓展至‘发源地’英国,最后征服了美国。默多克的媒体一直帮助这三位可靠的选举胜利者。在为入侵伊拉克做准备时,默多克帝国给了小布什-布莱尔-霍华德三驾马车以勇气和新闻支持。默多克控制的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媒体狂热地为迅速发动战争喝彩,为‘使命完成’的消息欢呼。” (注3)
      因此,默多克,“这个出生于澳大利亚的美国人,借助其所控制的世界上最大的传媒集团,真正能够左右公众舆论。”4在伦敦,默多克“在公司总部参与了许多危机处理的会议。”托尼•布莱尔在任英国首相期间,极力逢迎默多克传媒,“在其领导英国工党执政的第一任期,飞了半个地球,向默多克及其新闻国际主管们发表演说。” (注4)
      在西方,借助于新自由主义解除管制,默多克等传媒大亨与小布什和布莱尔等政客发展起密切的关系,这是很自然的。默多克依靠政客,获得电视广播的许可证,政客则依靠媒体的支持和巨额竞选捐款而当选。在英国和美国,媒体日益集中,落入默多克等少数个人手中。结果,“当有些人仍在赞美‘新闻自由’时,很少人了解到谁在控制媒体,民主正遭受极大破坏。” (注4)
      传媒巨头与政客的惬意关系显然破坏了西方的新闻自由。众所周知,默多克先生是“一名亲以色列的右翼人士”,他还以“支持战争的意识形态”而为人瞩目。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默多克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75家报纸与默多克一样,都发表了支持战争的言论。在英语国家,没有一位默多克报纸的编辑有勇气就反战发表哪怕一言半辞。默多克先生及其编辑显然完全无视民意,尤其是在全世界数以千万计人民举行游行示威、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情况下。
      默多克传达了他的编辑方针,于是他的传媒帝国遵循了其意愿,这一点得到了《纽约时报》的证实。在伊拉克战争前夕,《纽约时报》发表了如下报道:“这场战争再次凸显出新闻集团主席、72岁高龄的默多克手中的独有权力……在过去的几个月,其所有英语新闻机构的编辑方针都紧紧遵循默多克本人尖锐的鹰派政治观点,在关于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的国际大辩论中,默多克在英语世界里发出了最强音。” (注6)
      然而,默多克对巴勒斯坦的强硬立场导致了他在中东的一位电视制片人的辞职。这些电视制片人看待问题时,带有“偏见和种族歧视”。在其辞职信中,塞瑞琳•萨巴赫(Serene Sabbagh)表示:“作为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我亲眼目睹了那些图像,那些孩子们从瓦砾中被拉出来的原始图像,于是,我切换到福克斯新闻频道,听见一些主持人声称,这些被杀害的小孩,这些被杀害的无辜牺牲者,是真主党使用的肉盾。其中一个主持人说得更加离谱,他们是真主党安置在那里,试图以此在战争中获得支持。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在我看来,这是在转移视线。你们不仅是小布什政府和以色列宣传机构的工具,更是没有正义感和职业道德的战争贩子。” (注7)事实上,“整个新闻集团已将战争威胁转变为深度审查,它有意地过滤了正讨论的话题”。(注7)
      默多克不仅支持小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战争,而且实际上帮助小布什窃取了2000年的总统选举。2000年大选的当晚,第一个宣布小布什赢得佛罗里达州选票的是小布什的堂兄弟约翰•埃利斯(John Ellis),他就职于福克斯新闻频道。小布什赢得佛罗里达州选票的消息在其他广播电视网上形成了连锁反应,他们都做了同样的报道。这无疑对另一总统候选人戈尔的决定造成负面影响,因为他立即致电小布什,承认选举结果,并准备举行败选演讲。在其幕僚极力主张这样认输过于仓促之后,戈尔取消了他的败选演讲,开始在佛罗里达着手法院诉讼,最终导致美国最高法院决定支持小布什。(注5)
      在《大西洋月刊》的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看来,默多克在美国的行为,“就是利用政治影响力获取公司优势。” (注6)在英国,默多克旗下的《泰晤士报》、《太阳报》、《星期天时报》和小报《世界新闻报》都紧随默多克,在英国选举中支持新工党候选人托尼•布莱尔。布莱尔当选后,投桃报李,支持“英国议会通过一项通信议案,这将放松对外国媒体所有权的管制。他还批准一家报纸出版业巨头持有一家广播电视台和一项被批评家称为‘默多克条款’的条款,因为该条款似乎主要是为默氏新闻集团而设立的。” (注6)
      在纽约,默多克利用其政治影响力,为他的新闻集团获得数以千万美元计的减税。作为对默多克社论支持的回报,在福克斯新闻频道与时代华纳公司的争端中,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支持前者。(注6)
      在伦敦,默多克的星期天报纸——《世界新闻报》惹上了麻烦,它“窃听了一个已被谋杀的受害者的手机,窃取其中的信息,从而造成她可能还活着的假象。” (注8)这引发了全民义愤,尤其是他们发现英国首相的媒体主管是默多克《世界新闻报》编辑,伦敦警察厅的一位工作人员也是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前编辑。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真正感受到这个国家腐败的政治当局,其中有银行经理、传媒大亨、政治家、法官和警察。” (注8)
      无独有偶,“自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开始,默多克帝国就控制了英国的政治活动。撒切尔夫人给他提供卫星电视。他破坏了印刷工会,他的报纸则推动了矿业工会的毁灭。他大力培育了一种颂扬私有化、自由市场教条和战争的文化。”(注8)而这有助于引入新自由主义。
      默多克电话窃听丑闻揭露了西方新闻业的阴暗面。默多克等传媒大亨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利用其媒体力量,帮助政客赢得选举,获取战争支持,充当执行具体政治议程的啦啦队长。作为回报,默多克获得受监管的特权,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其公司。由于电话窃听丑闻,默多克及其团队蒙受耻辱,但这只是暂时的。按照其新闻风格、媒体力量和照顾政客的喜好,默多克仍将具有影响力,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式民主和商业行为的腐败本质并不可能有任何改变。

注释:
1. Sabbagh, Dan: “Barack Obama takes on Rupert Murdoch, the last media baron”, Mirror.co.uk, November 10, 2010.
2. Gupta, Susil: “Murdoch’s Mafia”, www.counterpunch.com, July 15, 2011.
3. Swanson, David: “The Blood on Murdoch’s Hands”, www.counterpunch.com, July 15-17, 2011.
4. Baroud, Ramzy: “Murdoch Almighty”, www.counterpunch.com, September 18, 2006.
5. Hare, Bill: “Murdoch’s Minions Help Steal 2000 Election for Bush” opEdNews.com.
6. Legum, Judd, Harvey, Christy: “Who is Rupert Murdoch?”, American Progess.org, July 16, 2004.
7. Neville, Richard: “The Life and Crimes of a Global Goebbels”,  www.counterpunch.com, September 1, 2006.
8. Ali, Tariq: “Murdoch: ‘Will Anything Really Change?’” www.counterpunch.com, July 20, 2011.
9. Wikipedia: “J. Edgar Hoover”.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389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马耀邦
马耀邦
战略投资家、政治经济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