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钓鱼岛事件——盘点中、美、日、俄的成败得失

作者:孙锡良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08

  如果一直以来长期关注我博客和论坛的朋友,在钓鱼岛事件上,应当是用不着看其它相关文章的,因为事情的结局自过去至现在,从来都没有脱离过我的文章所指。本次“钓鱼岛事件”,可以进行盘点了,中国亲日派精英已经集体签名,很讲“配合”地要求政府对日修好,并且明确要求比之前更好,天衣无缝地与“有关方面”实现了对接。幸否悲否?未敢作结。

 

  2008年,当我率先怀疑“东海共识”的时候,是挨了国际关系研究院某些专家批评的,后来呢?他错了。2010年,我又写了一篇有关日本抓我船长及中国对日外交的文章,至今仍被某大网站轮番置论坛首页,点击量已经接近300万人次,可原来的痛处仍在痛。

 

  最近以来,有关钓鱼岛争端,我共写了五篇文章,上一篇文章就对结局作了概括,虽然还没有划句号,但结果肯定是不会错的。我不象罗援、张召忠和戴旭等大牌人物一样富有激情和煸动性,却也不会去讲些不着边际的、吓死人的招法,因为,我深知扫厕所的卫生员与做“知事”的专家水平本就一纸之隔,我还深知我的祖国叫“中国”,讲过头话又有什么用呢?你们怎么不看看某些大富大贵者的身份和家庭清单?他们有想打仗的理由和可能吗?

 

  闹得再凶,中国都不会主动开枪,除非日本先扣动了扳机,并且还要造成重大伤亡。

 

  围绕着中日两国的争端,实际上卷入其中的绝不止中日,撇开些小国不管,至少可以分析一下中、美、俄、日四国的成败得失。

 

  首先谈一下中国的成败得失。

  1、最大范围内教育了国民。一直以来,“中日友好”的口号被吹得过响,一旦有点什么杂音,便被视为愤青和无知者,尤其是在“经济相互离不开”的大帽子下,中国人还接受了“永不延续仇恨”的思想教育。事实上,中国人的善良终究是得不到善报的,中日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由“理性”主宰。是否要延续仇恨并非由中国人说了算数,没解开的“结”明显摆在那儿,除非中国主动放弃,否则,无论过多少代子孙,碰撞是必然的结果。近三年来的一系列事件反复告诉中国人民:中日矛盾必须有全体中国人的参与,必须由老百姓推动政府走向主动,爱国不是空谈口号,爱国还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立场,要战胜日本的前提是必须走在日本前面。

  2、最有限范围内捍卫了主权。在全体国民的压力推动下,中国政府公布了领海基线,并且向联合国提交了大陆架相关数据。这两件事,看起来力度大,实质上影响小,并不能真正改变实际控制权的掌握问题,时间漫长,结果难料。但公布比不公布强,公布以后,也为海监船的常态化宣示主权增加了依据,尽管我们的船舰经常性只是眺望着自己的海岛。另外,我认为,中国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让日本将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交出来,不过,不能公布在网上,公布了,就失去意义。

  3、最大程度地教育了良心仍存的精英。我这里强调的精英不包括茅于轼和陈志武之流,他们的心中只有“人权高于主权”,领海主权绝没有人权重要。但是,中国的大多数精英还是爱国的,即使他们未必对国家很满意。之前一直反对“抵制日货”的人也开始深知经济外交在国家整体外交中的作用,也开始主动投入到捍卫国家尊严的大队伍中来,有些人已经不再嘲笑“穷人抗日”是闹剧。

  4、最小范围的改造了中国外交政策。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主张韬光养晦,在外交问题上,老百姓的话基本等于放气。现在,有所改观了,不管怎么样,还是敢于把老百姓放到街上去游行,还是愿意在外交场合声明中国的老百姓很气愤,唐国务委员还说让中国政府在人民面前很没面子。听起来有些可笑,但终究心中还是把一小块位置给了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总体上包含民意外交的成分,中国一直是没有的,现在,有了一点点,就是进步,还得鼓励政府继续扩大范围和深度。

  5、最大的损失是钓鱼岛国际化倾向越来越向深层次发展,形势越来越复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外交战略模糊化和外交预案严重不足。这两个问题是一脉相承的,相互影响,相互恶化,结果也是既定的。从表面上看,“理性”应当符合当今国民的利益,但是,却给后人埋下了无穷祸患,这种“传包袱”式的做法,最终还总得由某一代人承担代价。我们总是相信子孙后代更有智慧,然而,再有智慧,一层层包袱压下去,又能有多少伸缩空间呢?

 

  第二、日本的成败得失。

 

  1、最大限度地操弄了世界。从实际控制权的角度来看,是否国有化,并不影响日本的现状,但是,日本的国有化足足可以让全世界从此知道:钓鱼岛是日本国家所有,只是中国有异议。日本政府的一系列动作都是明目张胆地进行,并且步步公布于世,让人感觉到法律准备上的严密性和程序上的“合法性”。作为中国人而言,毫无疑问是完全反对日本的所作所为,并且要强烈谴责其篡改历史的罪恶行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对等措施跟进,没有让世界接受我们同样的权力捍卫程序。我们民间的建议反复被搁置不用。呆在国内,并不认为损失很大,若把视野放到国际大框架,影响就一目了然。

  2、最大程度地唤醒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潮。一个不正常国家,在长期的政治压抑和经济低迷的双重困绕下,日本国内迫切改变现状的声音逐步强大起来,军国主义复活不是日本整体思想的表达,但绝对可以代表政客们操弄日本未来的重要工具,日本的历史实质就是“将军”的历史,危机之下的军国主义思潮最有市场,不仅符合政客的要求,也符合军方的要求。在未来五十年世界的“热战”过程中,日本仍然将以军事大国立足于世界,这是中国必须警惕又必须勇敢面对的真实结果。

  3、最小限度地影响了经济。抵制日货肯定有效,但是抵制日货肯定不会太久,这是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经谈论过的问题。事实上,现在就已经发生了,我看到不少精英和富人正在偷偷地、低调地去日本消费,并且大肆购买日本奢侈品,还相互转告不要声张,凤凰卫视的闾丘女士在微博中还露了一下底。以后,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日本经济本身的高度自主性和独立性也是日本经济不至于害怕中国的重要原因。中国经济是粗放经济,是外资经济,是代工经济,国人对自我经济独立性的认识能力还很差。所以,总体上讲,日本经济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总体上仍是受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更深。

  4、最大限度地教育了日本国民。中日对立,美俄既煸风点火,又假装中立,偶尔还在双方各打一板子,政治和军事上的跛脚特性一览无遗。这不是日本民族愿意见到的现状,走独立正常大国的呼声在日本也日渐高涨,民间被利用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为日本军事化强国道路扫清了不少国民心理障碍。尽管美日同盟还在加深,但不依靠美国的心理只会变得更加强烈。

  5、最大程度地增加了管理成本。自1977年以后,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成本是很低的,因为中方近几十年一直保持“最大限度地忍耐”。但是,经这么一闹,必须要面对中国的维权行动,必须经常性地与中国发生冲突,即便程度可控,成本也是巨大而痛苦的,处理不好,日本很可能走向极端,就看下任中国顶层如何应对。

 

  第三、美国的收获。

 

  对于美国而言,我并没有提到“失”的问题,道理很简单,钓鱼岛本就无关它的利益,挑起中日争斗,只不过是其重返亚洲和深化对西太平洋控制权的一种试探动作,到目前为止,美国至少有三点收获:

  1、进一步深化了“美日同盟”。这是对过去几年两国军事关系松动的一个最好修复机会,并且已经超越了之前的合作范围。日本国民过去一直对驻日美军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并且因此影响到日本选民的决定。现在,对美日联盟的反对声音明显减弱,哪怕是短期性的。对美国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成就,拿中国做垫脚石,自己把日本踩得更深,何乐而不为?

  2、美国真实地回到了亚洲。利用南海和东海的争端,美国导演了一系列冲突和事件,最后,它成功了,东盟紧跟美国的国家多了,日本也坚实了,缅甸亲美的结果已经出现了,亚洲不是美国的,但亚洲将离不开美国,中国须作出外交战略的大转变。

  3、美国管控世界的能力得到验证。2009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怀疑美国,都说经济危机是美国衰落的起点,是美国的催命符,还有人沾沾自喜地提出“G2”共管世界。现在看来,这个笑话很冷。美国一直让中国周边不得安宁,又一直不让打仗,并且还真的就这么粘着,伸缩自如,最为要命的是,它让全世界都看得出来美国才是最大的导演兼演员。这就是全球管理者形象的加固与确认,一般国家是做不到的,我们连自己都管控不足,管理世界还早得很,你自己都要争取张三先生的“同情”和理解,你怎么去管理张三?

  如果硬要说美国有所失的话,那就是眼巴巴地看着俄国人也切入了太平洋,吃独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第四、俄罗斯的收获。

 

  如果问“钓鱼岛事件”最无关的一方是谁,那肯定是俄罗斯,因为美国是造成今天局面的重要当事国,总还能勉强算得上当事方。但在有食可抢的情形之下,军力强大的俄罗斯不可能袖手旁观,它的目标虽然没有美国宏大,但发言权争夺是不会放过的。总结起来,俄罗斯也有三点收获:

  1、在国际上重新找回了“老二”的角色。除了中国人自己,我看不出世界有哪国相信中国能成为真正的世界老二,经济老二不代表综合国力的老二,综合国力的老二也不代表国际地位的老二,因为国力若只敢放在仓库里,那也就只有等人家来偷的命。在处理国际大事的问题上,还是由美国、俄罗斯两个大家伙说了算数,即便俄罗斯有时候也是陪衬,但在美国心中,中国的态度还是弱小很多。

  2、加大了中日两国争夺俄罗斯的惨烈性。有很多专家说俄罗斯登上北方四岛是出来帮助中国一下,我认为不可能,至少目前看不到这种迹象,从战略同盟上讲,中俄有互用的必要和可能,从短期讲,俄罗斯却不愿意这样操作。我的观点是:俄罗斯根本不是要敲打日本,而是在提醒日本,你要同中国斗的话,必须修好与我的关系,同时,也在提醒中国,你要跟美日同时争斗,少了我的支持,就只有认输的份。对中国而言,中俄成为相互的战略伙伴绝有必要,哪怕有历史纠葛和暂时性吃亏都要坚定立场。俄罗斯的态度很明显要中国领会其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在国际上给中国做配角的料,要让中国懂得如何尊重它。中日两国今后在俄罗斯经济领域的争夺战必然表现得更加惨烈,俄方将赢得大量的边际收益。

  3、俄美双方进一步扩大了相互之间的伸缩空间。随着美国对环中国领海和领土的介入程度不断加深,其力量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俄罗斯进行深层次围堵已经变得极为困难,暂时性的战略收缩将可能成为美俄双方的外交默契,彼此降低冲突烈度,共同捞取国际外交活动中的“帝国收益”符合双方的国家需要。

 

  简单盘点,并非表明中国没有出路,美俄有美俄的战略,中国有中国的战略,中国的希望不在几个人或一小撮人手上,而在于全体国民,国民智慧得到善用,中国绝不会失去自己的国际地位,关键是: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民意时代?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